近日,北京、上海、青島、西安等城市相繼出臺措施,對一些景觀道路實行「落葉不掃」模式,意在留住冬景,展現城市之美。這一做法不僅是對環境的美化保護,更是文明進程中的一個善舉。
自古以來,落葉之美便一直為人們所欣賞,與之有關的詩句也不勝枚舉。作為古詩詞的一個重要意象,落葉甚至還被寄託了人們濃烈深切的感情,在中華古詩文化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蘇軾就曾寫過,「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其對於落葉的生動描寫廣為後世流傳。
但步入現代社會後,隨著「創建文明城市」的口號響起,落葉越來越不為人們所接納。
每逢秋冬時節,為了城市的整潔乾淨,環衛工們兢兢業業,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地清理著道路兩旁的落葉。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城市推出的「落葉不掃」模式可以稱得上是對文明城市建設政策的一種反思。
為促進城市發展,政府對其管理建設做出規劃本無可非議,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刀切。很多人會認為到處散落的樹葉乾枯凌亂,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整座城市的美觀與整潔。不然,只要富於思考與創造,便是飄零的落葉也可以體現極具藝術性的美感。整座城市被一片金黃色所覆蓋,不再是冰冷的鋼筋水泥,生動而又活潑。這種美好是工業發展無法帶來的,是自然饋贈的無價之寶。建設文明城市,不僅要「鋼鐵叢林」整齊一致,更要重視自然之美。「落葉不掃」模式是城市管理者對自然之美的尊重與追求,也是對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深層反思。
同時,「落葉不掃」更能凸顯人文價值關懷。
試想一下,漫步於鋪滿金黃色的街道,擺脫了瀝青路的單調乏味,一步一行中腳下發出清脆的「咯吱」聲響,那是落葉隨著步子的節奏而輕聲吟唱。如此美景,便是行色匆忙的路人怕也是會放慢腳步,靜下心來欣賞這大自然無私的饋贈。身處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忙碌,人情淡漠,甚至也無暇駐足欣賞美好的事物。落葉滿城,韻味獨特,人們無需特地尋找,此時此刻,在上學抑或上班的路上,就能欣賞美景,感受生命中那細微卻又溫暖的「小確幸」,讓生命不再孤單冷漠。
鋼筋水泥的世界裡,落葉不掃,讓生命擁有溫度。
但不可否認的是,落葉不掃也會對城市發展產生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
由於大量落葉堆積,害蟲病菌往往容易藏於其中,影響周邊綠植生長;同時包裝袋、菸頭等垃圾也與落葉相混合,難以清理,增加了環衛工人們的工作難度。枯枝落葉更是一種易燃品,存在著高程度的安全隱患,稍有不慎便會引發火災,造成財產損失甚至人員傷亡。
可見,當前「落葉不掃」模式有利也有弊,仍需進一步完善與調整。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們要尋找二者之間的平衡,力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落葉不掃」真正做到有利於民。
來源:紅網
作者:于洋
編輯:陳乘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
【來源:紅網_紅辣椒評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