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言|「落葉不掃」,城市美學中的人文情懷

2021-01-21 海報新聞

編者按:在青島,觀世界。今天,大眾網青島頻道《海言》評論欄目與大家見面了。《海言》欄目首期聚焦「落葉該不該掃」的問題,由大眾網青島頻道聯合青島大學面向青島大學學生徵稿,現刊發部分優秀稿件。

作者:申孟天

秋冬季節,落葉繽紛,不少城市出臺措施,對一些景觀推出「落葉不掃」模式,這項政策引發了不小的反響。

「落葉不掃」模式體現的不僅是自然之美,還有並不偏隘的人文之美。政策實施後,走在城市道路上,金黃色的落葉像詩一樣鋪陳,秋天的美躍然於腳下。荷爾德林說過,「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土地上。」不同於以往城市建設中要求整齊劃一的建築和一塵不染光禿禿只裸露水泥的道路,「落葉不掃」體現出一種美的變通,是自然之美直觀表達。在這種美的背後,反映出的是城市居民和城市管理者對於美的觀念的轉變。相對於住在鄉間的人來說,居住在鋼筋水泥鑄就的樓房中的城市人,欣賞「無邊落木蕭蕭下」後「碧雲天,黃葉地」的美景的機會更少,這是因為出於各方面考慮,許多城市會對衛生要求更加嚴格,在環境衛生規範中不可避免地要求「街道平整、整潔、優美」。而在「落葉不掃」政策實施後,不少城市居民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發布城市「草木黃落」之美景,讚嘆自然之美麗,因此「落葉不掃」模式不僅反映出城市居民和管理者關於美的認識的轉變,還體現出城市居民親近自然和對自然之美的訴求。

此外,「落葉不掃」模式還體現出對城市環衛工人的人文關懷。在推出「落葉不掃」模式之前,不少城市要求環衛工人在秋冬之際24小時輪班清掃道路上的落葉,工人們一刻都不能閒,特別是雨後落葉黏在地上更加難以清掃,這給平均年齡50歲以上的工人帶來了不小的勞動負擔。「落葉不掃」模式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環衛工人的工作負擔。在該政策下,環衛工人只需每天清掃一下腐敗的落葉,以及清掃城市下水道周圍的落葉以避免堵塞下水道,而且在這期間薪酬不變。這正是城市秋冬落葉這份自然之美背後體現的人文關懷。

城市保留落葉之美也要注意不能妨礙城市的正常運作。首先,在秋雨後,落葉極易造成城市下水道堵塞,道路洩洪不暢,造成道路損壞和交通危險;此外,在某些秋冬季節多雨的城市,落葉不會形成美景,反而會影響城市市容,易引發市民不滿;甚至過多的落葉容易造成交通問題,影響行車環境和行車視線。從這些角度考慮,城市管理者應靈活處理落葉問題。

「落葉不掃」的推出既實現了自然之美,也體現出人文關懷,但美要有美的「前提」和「條件」,落葉不應造成城市的負擔。而如何權衡落葉美景與城市「整潔」,也正能體現出城市管理中的人文「智慧」。

相關焦點

  • 海言|模式健全下的「落葉不掃」,才是最美秋景
    今天,大眾網青島頻道《海言》評論欄目與大家見面了。《海言》欄目首期聚焦「落葉該不該掃」的問題,由大眾網青島頻道聯合青島大學面向青島大學學生徵稿,現刊發部分優秀稿件。作者:王迎新春來踏青,夏來聽雨,冬來賞雪,秋來……踩落葉!近日,青島、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出臺措施,對一些景觀道路推出「落葉不掃」模式,希望以此留住秋景,展示城市之美。
  • 落葉不掃,是城市溫暖的「小確幸」
    近日,北京、上海、青島、西安等城市相繼出臺措施,對一些景觀道路實行「落葉不掃」模式,意在留住冬景,展現城市之美。這一做法不僅是對環境的美化保護,更是文明進程中的一個善舉。自古以來,落葉之美便一直為人們所欣賞,與之有關的詩句也不勝枚舉。
  • 「落葉不掃」開啟文明之美模式
    但最近幾年,很多地方都推出了「落葉不掃」的政策,給公眾提供觀賞落葉的時間和空間。(12月1日《科技日報》)近年來,很多地方都推出了「落葉不掃」的政策,11月10日,上海市公布了2020年城市落葉景觀道路一覽表,13個區、41條道路將陸續開啟「落葉不掃」模式。除了上海,在北京、西安、長春、青島,也都有「落葉不掃」的做法,讓美景長留。
  • 麗水這些地方將「落葉不掃」,原因是……
    今天下午  記者從麗水市建設部門了解到  市區4個公園、8條馬路  將始陸續開始「落葉不掃」  這些公園和馬路在哪裡?  小編都整理好啦  PS,由於落葉不掃道路開展的時間各有不同,請大家不用著急,耐心等待落葉累積更多的時候再去觀賞留影也不遲哦!  「落葉不掃」是為何?
  • 江蘇多地推「落葉不掃」景點,如何既留美景又保城市環境整潔?
    近日,南京、蘇州等市都公布「落葉不掃」景點,為市民留最美秋景。怎樣在呈現落葉美景和不影響環境、交通,遇突然情況還能迅速處理間取得平衡,考驗著城市環衛保潔能力。透過「落葉不掃」景觀保潔窗口,可以管窺江蘇如何像繡花一樣、精細維持城市面貌常潔常新。
  • 垃圾變裝飾,落葉不掃更考驗城市管理
    垃圾變裝飾,落葉不掃更考驗城市管理本報記者 馬愛平進入初冬時節,全國各地的樹木紛紛開啟落葉模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過去馬路上的落葉很快就會被人清掃。但最近幾年,很多地方都推出了「落葉不掃」的政策,給公眾提供觀賞落葉的時間和空間。
  • 海言|留住落葉,留住美
    今天,大眾網青島頻道《海言》評論欄目與大家見面了。《海言》欄目首期聚焦「落葉該不該掃」的問題,由大眾網青島頻道聯合青島大學面向青島大學學生徵稿,現刊發部分優秀稿件。作者:王筱涵在我記憶裡,秋天,總是和落葉、大掃帚、清潔工聯繫在一起。
  • 「落葉不掃」背後讓人落淚的艱辛!環衛工寒風中俯首撿拾殘枝敗葉和...
    「落葉不掃」,為老朱夫婦製造了浪漫,更為高樓林立的申城平添了優雅和暖意。今年,全市落葉不掃的道路更是增至42條,作為多年的網紅南輔路自然也不會缺席。  不會缺席的,還有負責道路保潔的環衛工人。不掃落葉,對於他們來說不是工作變得輕鬆了,壓力有增無減。巡迴不斷的「拾撿保潔」,其實比「一掃而光」,更加費心。
  • 媒體談多地推行落葉不掃:垃圾變裝飾背後是更精細化管理模式
    但最近幾年,很多地方都推出了「落葉不掃」的政策,給公眾提供觀賞落葉的時間和空間。 多地開啟「落葉不掃」模式 11月10日,上海市公布了2020年城市落葉景觀道路一覽表,13個區、41條道路將陸續開啟「落葉不掃」模式。除了上海,在北京、西安、長春、青島,也都有「落葉不掃」的做法,讓美景長留。
  • 落葉滿階黃不掃,可否?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正在推進全域旅遊模式的寧夏,該不該打造這「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落葉景觀道路呢?10月底,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就此議題展開「有事好商量」協商活動。
  • 科學網—科學時報:探究科學家人文情懷的深遠意義
    郭曰方指出,在市場經濟大潮和多元文化的衝擊下,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缺失,是當前我國科技界、教育界存在的突出問題。由此,中國科協科技與人文委員會舉行的科學家的人文情懷研討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哲人石」中的人文境界 科學家是一組特殊人群,其中科學大家體現的人文情懷,往往最具感染力。「哲人石」叢書之中不乏其例。
  • 今年的落葉讓淄博成為一個有情懷的城市
    初冬,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城市的街頭,各種顏色和形狀的樹葉紛紛被寒風吹落。銀杏樹的葉子,海棠樹的葉子,法梧的葉子,白蠟樹的葉子……圓的,橢圓的,五角形的,小扇子一樣的,各種葉子,在一場風雨中,用絕美的飄落的舞姿完成了一場告別。飄落的各種樹葉,像一首首詩,像一首首歌,在路上鋪了厚厚的一層,成為這個季節最美的一道風景。步行的人腳踩在上面,就讓人有了一種別樣的心情。
  • 人文情懷美食大熱 一起窺探舌尖2精髓(三)
    2013-12-18 13:16:08 來源: 中奢網-旅遊 舉報
  • 龍光天宸|承蒙德裡安幾何美學,追尋城市中心的自然謐境
    鳳凰網房產 掃碼獲取更多內容當世界的宸光,透過指掌之間,聚焦在這座城市的心臟,感受著這座城市每一秒鐘的脈搏,開始旋轉、躍動。
  • 宋詞美學|淺唱低吟中的士人情懷
    當時光回溯千年,回到繁華的北宋都城開封,這裡遍布的酒肆茶坊、勾欄瓦舍中,吟唱著當時最流行的歌曲。北宋的詞曲演唱,無法穿透歷史的雨幕,讓我們得以清晰聆聽,隱約身影的宋詞樂舞,在今天很難辨認其本來面目。但那些歌詞卻保留至今。
  • 胡娟娟新作首發:萬科金域世家——當代城市的現代人文居住空間...
    JINYU SHIJIA萬科金域世家 | 當代城市的現代人文居住空間,重新定義城市居住體驗/// 萬科金域世家 ///萬科金域世家,傲居廣佛城脈核心位置,東臨廣鋼,西聯千燈湖,作為世界500強、千億房企——萬科集團打造的大型品質住宅社區,區位得天獨厚,
  • 光大安石:以情懷致敬城市更新
    不論是國內首單「PERE+REITs」產品——大融城REITs的發行,還是在全國擁有16個大融城項目,在商業地產領域全面布局;不論是完善穩健的募投管退的金融全產業鏈,還是累計管理著超過一千億的資產,光大安石這一路走來始終用一種專業、一種素養、一種情懷致力於走向中國第一的房地產基金管理平臺。
  • 蘇州這20條路「不掃落葉」~
    最近,蘇城「落葉不掃景觀道」再度上線,全市20條道路先後上演「落葉景觀大片」,將持續至12月20日。讓市民近距離真切感受了秋冬落葉美景,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合影留念。道前街一直是在蘇州賞銀杏的首選之地,這條沿河老街,隨便走走都能欣賞到無與倫比的美麗。
  • 謳歌細小生命展現人文情懷
    置身於這美妙的大自然中,我依稀走進了法布爾筆下的奇妙昆蟲世界。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以畢生精力從事昆蟲研究,注入人文精神,嘔心瀝血寫就的傳世佳作。究其一生,伴隨法布爾的始終是窮困和「白眼」。作為一個農民的後代,他自小家境貧寒,全憑自己打工,讀完了小學和中學,進而成為一名教師,又花了五年時間專門從事中小學教科書和科普讀物撰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