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王海燕:鄉村振興就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2020-11-30 新華網重慶站

    新華網重慶12月11日電(陶玉蓮)老乾局、精神衛生中心、貧困戶家裡、田間地頭……十九大代表王海燕一回到重慶潼南,就馬不停蹄地各處宣講十九大,距開完會已近兩個月,她的宣講行程仍是排得滿滿的,幾乎沒有停歇的時間。

    各個行業各個階層對十九大都有不同層次的理解,面對眾多宣講對象該從何處講起?王海燕的選擇是,將開會期間自己最感動的事與大家分享。

    8號上午,在潼南區精神衛生中心的宣講現場,王海燕生動地給在場的醫護工作者們描述了開幕現場自己的感悟——「開幕式上奏完國歌,大家為已故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烈默哀,這個完全沒有事先安排,但是全場鴉雀無聲,真正沉浸在了哀思裡,這是首先讓我很感觸的一個點。」

    在聽報告時,王海燕一邊聽一邊提筆勾重點,勾到後面發現句句是重點,幾乎把報告全文給勾了個遍。會場外面有開水間,王海燕說,自己沒有到看一個人出去喝水或是上廁所,聽完報告一看時間,都12點半了,開幕式3個半小時的時間,覺得一眨眼就過去了。

    回到村裡,大家爭相問她參加十九大的情況。王海燕告訴村民們,國家要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這給村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以前他們總覺得無論怎麼進城打拼,回到家裡還得看著有塊土地才能安心,而現在延長了30年的承包期,大家可以放心大膽地把地進行土地流轉,坐在家裡收租金。王海燕帶領村民們學習十九大報告,說到鄉村振興,有老百姓就問:「王支書,鄉村振興是什麼意思?」她說,「鄉村振興就是讓你們過上好日子!」

    宣講會現場,王海燕問精神衛生中心的工作人員,知不知道她當村支書的佛家鎮以前什麼樣?大家搖搖頭,她告訴大家,在2010年以前,村裡沒有通公路,當選村支書的當天,老黨員給她說:「海燕吶,要是在你的任上,能給大家修條無論天晴下雨都能把車開到家門口的路就好了。」這讓她很受觸動,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籌款給村裡修路。此後又引進大戶,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全村村民發展花椒和中藥材等兩大主導產業,村民把土地承包出去收租金,還可以在基地務工增加收入。

    說到村裡現狀,王海燕語氣充滿了驕傲:村裡修了水泥路,還通到了高速路網;建起了農村垃圾處理廠,村容村貌更美了;花椒和中藥材產業搞得很紅火,花椒基地1700多畝,加上山地,總共種植面積達到3000多畝。「到2019年,花椒就進入豐產期了,平均畝產1000公斤以上,一畝純收入就是上萬元。」王海燕說,「現在回鄉的農民不僅有工資,還有分紅,又能在家照顧老人孩子,日子越過越好。」

    詳細的數據、鮮活真實的例子,讓精神衛生中心的醫護人員們聽得津津有味。宣講結束後,院長鄧紅霞告訴新華網,感覺聽了一場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報告,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面對社會公共服務需求的不斷增長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日益多樣化,將不斷改進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內容,提高優質的服務水平。(完) 

相關焦點

  • 【十九大代表做客華龍會客廳】王海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就是要讓...
    十九大代表11月29日6時訊(記者李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些天,重慶市婦聯兼職副主席、潼南區田家鎮佛鎮村黨支部書記王海燕的行程排得滿滿當當。她忙著走進田間地頭、鄉鎮機關單位等地,為基層幹部群眾宣講十九大精神。日前,王海燕做客華龍會客廳,暢談鄉村發展,共話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 右玉縣康平村: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省委書記樓陽生十分關注。這次朔州之行,他就來到了右玉縣威遠鎮康平村,進農田、訪農戶、察民情、問民計。66歲的米倉是康平村最早一批搬遷村民,7月13日,省委書記樓陽生就是走進他家的新居查看村民居住生活條件。
  • 重慶檢察機關邀請十九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王海燕宣講十九大精神
    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王海燕到重慶檢察機關宣講時表示更加堅定跟黨走的信心王海燕代表(左二)與檢察幹警分享十九大精神學習體會。  本報訊(記者李立峰 通訊員張小林)「我作為一名黨的十九大代表,很榮幸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今天很高興來跟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切身感受。」11月3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黨的十九大代表、重慶市潼南區田家鎮佛鎮村黨支部書記王海燕應邀走進潼南區檢察院,為該院幹警宣講十九大精神。
  • 【十九大代表風採】李元敏:大女兒、太陽媽媽、女漢子…這個村支書...
    鄉親們心中的「傑米拉」  我是十九大代表李元敏,今年53歲,1歲時隨家人從山東省牟平縣來到伊寧縣蓋買村,高中畢業後在家務農。結婚後,我從一頭牛養起,逐漸發展到養殖80多頭牛,又承包土地種大蒜、土豆和玉米,日子過得紅火。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七)直灘鎮團結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七)直灘鎮團結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2020-10-09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從「在希望的田野上」到「鄉村振興戰略」|40年40組關鍵詞
    從「在希望的田野上」到「鄉村振興戰略」|40年40組關鍵詞 原標題:   孟冬時節,山東東明小井村,暖陽高照,村東頭牌坊上的「改革第一村」紅色大字分外醒目,村道兩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描繪農村發展新藍圖」「創建美好鄉村
  • 禹城市辛寨鎮:傳承地域文化,促進鄉村振興
    「我們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由社區黨總支牽頭,於2020年12月25日成立社區山東梆子劇團,目的是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元素。用我們山東獨有的傳統梆子文化,促進農村文化振興,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傳承文明鄉風。」禹城市梁河社區黨總支書記丁建廣說。連續三天,梁河社區山東梆子劇團以梆子劇目為主軸,搭配別具特色的其它文藝節目,展現社區一年來的奮進發展,迎接新一年的蓬勃氣象。
  • 鄉村振興專場...
    老奶奶有兩個兒子,都在城裡工作,她說,村子的房子變好了,環境也變好了,每個月還能拿到1200元錢,「日子過得蠻好的」。更重要的是,自己現在仍然生活在這個自己住了大半輩子的村子裡。和謝奶奶這樣你一言我一語,沒有目的地聊著,這種親切,讓于建嶸很有感觸。在他看來,這應該就是鄉村振興的初衷。改善了村子的環境,但並不打擾原住民的生活,黃髮垂髫仍然生活在原來的地方,怡然自樂。
  •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摘 要] 黨的十九大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戰略提到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並對具體的振興鄉村行動明確了目標任務,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中國過去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中國社會是一個鄉土社會,中國文化的本質是鄉土文化,故而,振興鄉村顯得尤為重要。
  • 清華大學王亞華:「鄉村振興」是總書記擲地有聲的承諾
    編者按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由光明網出品的【學習時刻】欄目推出「學思踐悟十九大」特別節目,本期邀請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王亞華,請他談談對報告中「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解。
  • 宛新平:全國兩會上,透過在皖代表的建議看為民初心
    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提高發展質量,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最關鍵的是要補齊短板,在整體發展、大家富裕中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水平。在全國各地,絕大多數發展短板在農村,安徽也不例外。補齊這一短板,很多期望都寄託於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的落實當中。
  • 海南日報數字報-給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
    從辦公室走來的十九大代表郝朝運,開始給遊客做起科普講座,詳細講解每一種香茶的口感、功效和研製過程。這6種香茶,都是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以下簡稱「熱科院香飲所」)研製出來的,專門給遊客免費品嘗。  「今後,我們將加大力度促進科技成果企業運作轉化,研製出更多特色香茶的同時,要讓大家隨時隨地都能喝到我們這裡的好茶。」介紹完各種茶獨特功效後,郝朝運匆匆跑回了辦公室。
  • 青平:吹響鄉村振興集結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深刻指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求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顯然,推動鄉村振興成為了繼脫貧攻堅戰之後的又一項艱巨任務。
  • 數位化能給鄉村振興幫上什麼忙?聽聽 7 位專家怎麼說
    信息與技術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要素。2012年我國貧困人口接近1億,到了2020年11月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這是我們國家發展歷史上重大變化。過去很多人窮得吃不上飯,現在脫貧攻堅把我們國家農村地區的貧困人口解決掉了,還是1億人的巨大規模,這在全世界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
  • 【我從基層來】王海燕代表:特色產業興 農民生活富
    說起家鄉這5年的變化,黨的十九大代表、重慶潼南區田家鎮佛鎮村黨支部書記王海燕滿臉笑意:「我們村的變化有3個:一是修了水泥路,還通到了高速路網;二是村容村貌更美了,建起了農村垃圾處理廠;三是脫貧致富有了產業體系,花椒和中藥材產業搞得很紅火,花椒基地發展到2000多畝。」  「到2019年,花椒就進入豐產期了,平均畝產1000公斤以上,一畝純收入就是上萬元。」
  • 在希望的田野上實現鄉村振興
    1月12日上午,安徽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後,安徽省人大代表童俊傑、劉永發、甘啟斌亮相「代表委員通道」,圍繞鄉村振興過程中「如何補短板、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如何實現產業興旺」等話題接受媒體採訪。
  • 鄉村振興,哪些做法要不得?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按規律辦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實現鄉村振興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我國鄉村振興道路怎麼走,只能靠我們自己去探索。」我們應該如何走好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 我從基層來丨王海燕代表:特色產業興 農民生活富
    說起家鄉這5年的變化,黨的十九大代表、重慶潼南區田家鎮佛鎮村黨支部書記王海燕滿臉笑意:「我們村的變化有3個:一是修了水泥路,還通到了高速路網;二是村容村貌更美了,建起了農村垃圾處理廠;三是脫貧致富有了產業體系,花椒和中藥材產業搞得很紅火,花椒基地發展到2000多畝。」「到2019年,花椒就進入豐產期了,平均畝產1000公斤以上,一畝純收入就是上萬元。」
  • 馬莊 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樣本
    ———————————————————————立政之本存乎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振興鄉村。鄉村振興戰略,是這個偉大共和國在新時代裡的新願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鄉村是中國農耕文化的傳承地和發揚地,文化則是鄉村的靈魂。
  • 山東《新聞聯播》報導市派鄒平鄉村振興 服務一隊推動數位化農業經驗
    3月16日晚,山東電視臺《新聞聯播》以《山東:新模式 新平臺 讓春耕生產更高效》為標題,報導濱州市派駐鄒平鄉村振興服務一隊在長山鎮小井辦事處引進「慧種田」農業種植服務平臺,推動數位化農業的經驗做法。該新聞還登上了節目開始的「內容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