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逼近零,印度2020年航天原形畢露,疫情前後為何如此不同

2020-10-03 黑貓機長

說到印度航天,大家對它的印象是什麼?無論是月球探測器、火星探測器,還是一箭104星,或者是反衛星試驗、高超音速飛行器等等,都進行得有模有樣。顯然,這是一個比頻頻墜機的印度航空靠譜得多的部門,以至於有很多人聲稱:「不要小看印度」,這甚至也是「印吹斯汀」們的發力點所在。可是,如此讓人高看一眼的印度航天,2020年內,截止今天,一次發射都沒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印度連無人太空梭都試驗過,真的不能小看嗎?

2019年,印度航天研究組織ISRO主席西萬在接受印度時報採訪時曾表示,印度2020年要發射10多顆衛星,並計劃在年中發射「阿迪亞」-L1太陽探測任務。2020年12月,還要進行「加加揚」飛船的首次無人飛行測試。然而迄今為止,除了2020年1月26日,搭乘歐洲阿麗亞娜-5 ECA運載火箭的便車,將一顆GSAT-30衛星送上天之外,其他方面顆粒無收。如今已快到10月份了,印度航天今年可能會吃個大鴨蛋。

這顆3噸多的衛星,可能是印度航天今年的獨苗

印度衛星搭乘歐洲阿麗亞娜-5ECA火箭升空

而在2019年,印度航天共進行了6次發射,將50多顆衛星送入軌道,全部成功,甚至在2019年7月22日,印度還將第二個月球探測器送達月球軌道,雖然該探測器攜帶月球車在月球南極地區著陸時摔得粉碎,但至少證明GSLV-MK3運載火箭是沒有問題的。

印度月船二號探測器和月球車

然而現在,一向表現搶眼的印度航天,為何卻突然吃了個鴨蛋?我們看看相比2019年,2020年有什麼不同?對,就是發生了新冠疫情,印度國內以每天新增數萬確診人數的速度,大踏步甩開巴西和其他所有國家,目前屈居世界第二,僅比美國稍遜,累計確診人數已經超過570萬,死亡人數接近10萬。

印度累計確診人數已經超過570萬,死亡人數接近10萬

相比有些國家坐等「全民免疫」,印度是真抗疫,但這也最難堪的,因為它證明了印度政府面對疫情真的是無能為力,這讓許多外國人視前往印度旅行和工作為「洪水猛獸」,望而卻步。疫情截斷了外援,這才是印度航天在2020年突然吃鴨蛋真正的原因所在。印度的航天實際上是其他國家的專家在背後支持,疫情之下,專家沒有來,整個航天就垮了。

印度航天,2020鴨蛋之年

印度航天美其名曰「高度國際化」,比如「月船一號」搭載了美國、歐洲等6件科學儀器,多次「一箭多星」任務也幾乎全是美國載荷,但無論火箭本身,還是深空測控,都離不開美國的技術,有時候,還經常直接購買國外的成品。比如看到中國的「北鬥」成功之後,印度也急於組建自己的導航星座,就直接購買了歐洲「伽利略」導航系統的同款原子鐘。本來以為是走了捷徑,卻由於買來的核心器件出現大面積故障,導致整個導航星座計劃幾近停滯。所以印度航天所謂的「自主研製」,到底有多少成色,這一次原形畢露了。

印度航天到底有多少成色,這一次原形畢露了

相比引進技術「外援」,產業體系自力更生方面存在的不足,印度航天更大的短板是沒有相對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比如,印度航天的從業人員大概在2萬人左右,精英人才的培養主要依賴美歐。而美中俄這樣的航天大國從業人員規模,基本保持在20到30萬人上下,核心航天人才均由本國系統培養。這種根本性的差距使得印度航天看起來風風光光,轟轟烈烈,但在關鍵時刻卻經常掉鏈子。

印度計劃於2020年發射的「加加揚」飛船

相比之下,2020年這幾個月,我國發射的衛星比之前一年的總量還要多。上半年,我國航天雖然經歷了四次失敗(三月長七A一發、四月長三乙一發、七月快舟一發、九月快舟改一發),但其他12次均取得了成功。如果再加上空天飛行器,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和其他未公開的項目,今年我們已經進行了27次的航天發射活動,密度之高超過了以往任何年份。

今年我國已有27次航天發射

而據科技日報報導,接下來到明年3月底前,我國還將執行嫦娥五號、長徵八號等至少11次航天發射任務,平均半個月一發,密度空前,發射能力逼近極限,幾大衛星發射中心一直處於飽和狀態。

我國即將發射的長徵八號可回收重複使用火箭

2018年,我國共有39次航天發射,位居世界第一,美國34次居第二,俄羅斯20次居第三,印度只有7次。而2019年,我國航天共發射34次,美國27次,俄羅斯25次,印度只有6次。2020年截至目前,我國航天共有27次發射,美國緊隨其後,共有26次發射,俄羅斯僅有10次發射,印度目前還是0次,而且今年內實現發射的希望不大。

2020,中國航天黃金之年,同時也是印度航天鴨蛋之年

相關焦點

  • 原形畢露,印度2020年航天成績為零,我國發射任務接近40次
    可是,如此讓人高看一眼的印度航天,2020年內,截止今天,一次發射都沒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2019年,印度航天研究組織ISRO主席西萬在接受印度時報採訪時曾表示,印度2020年要發射10多顆衛星,並計劃在年中發射「阿迪亞」-L1太陽探測任務。2020年12月,還要進行「加加揚」飛船的首次無人飛行測試。
  • 印度今年到底怎麼了,一發不射
    2019年8月15日,印度總理莫迪宣布一項重大航天計劃:2022年,要實現印度首次載人航天任務。如果誓言兌現的話,這意味著印度將會成為全世界第四個掌握載人技術的航天大國。在此項計劃中,2020年將進行首次無人載人航天發射,以充分展示印度的決心和意志,最終要連續發射3-4次無人發射,然後真人在2022年上天。
  • 全球新冠病毒疫情緊張,為何到印度卻不猖狂了?這2個原因是關鍵
    「新冠」在我國肆虐期間,國家帶領這14億同胞共同抗擊疫情,經過一個多月的奮戰,我國終於迎來了不錯的成績,已經狠狠地扼住了病毒的「喉嚨」,將感染人數控制在零增長。這樣的成績對於全世界的共同抗疫無疑是首戰告捷。
  • 嫦娥五號登月之後,印媒:因新冠疫情印度才輸給中國,這可能嗎?
    圖 印媒相關報導截圖據環球時報12月4日轉載印媒《歐亞時報》的報導內容稱,印媒表示:曾計劃2020年發射的,在月球上進行軟著陸的印度航天探索項目-月船3號探測器,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圖 嫦娥五號發射場景印度的航空航天水平在2019年的時候,印度航天組織ISRO主席就曾經表示,印度將在2020年發射10多顆衛星
  • 中國迎來超級航天年:「天問」升天,「嫦娥」挖土,印度反應亮了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2020年的中國都足以載入史冊:3月份領先日韓,成為全球首個控制住新冠疫情的國家;年中時力壓歐美,成為全球首家實現經濟復甦的大型經濟體;6月份比肩美俄歐,正式完成北鬥導航全球組網……
  • 2020年,世界航天很忙
    美國宇航局2026年將執行的另一項任務會在此基礎上展開。屆時,這些樣本將在歐洲製造的火星車的幫助下被運送至準備返回地球的火箭上。該火箭將從火星表面發射並將樣品帶回地球。這項完整的任務名為「火星樣本取回」,預計於2031年前後完成。
  • 馬斯克成功了,中國人也沒落下:現階段火箭航天產業進度盤點
    雖然SpaceX的載人航天轟轟烈烈,但在火箭領域,各個大國的航天企業早就開始「跑馬圈地」,佔領市場之路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關於航天產業,只看馬斯克還不夠,因為他已經有了更多的對手。先把目光轉向美國:我們之前提到過,相對論空間公司(Relativity Space)已經完成了3D列印火箭引擎測試。新技術有效提高了項目效率,讓項目進度甚至提前了兩個月。
  • 經過32年的努力,中國航天再獲喜人成績
    據環球網報導,自從1988年中國長徵四號火箭將中國第一顆氣象衛星送上天后,經過32年的努力,中國航天再獲喜人成績!高分十一號02星搭乘再次出徵的「長徵四號火箭家族」乙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也是整個系列運載火箭的第68次發射。
  • 印度為何如此恨中國,屢屢挑釁就是不肯消停?三大原因令危險升級
    與之前發生衝突的不同的是,這次印軍的鳴槍性質非常惡劣,這是1975年以來兩國邊境的平靜首次被槍聲打斷。那麼印度為何愈發囂張,總是屢屢挑釁,不肯消停?一談起印度,很多首先想到的是一個人口眾多,比較貧窮的國家,其軍事實力也不過如此。
  • 2020中國航天的那些高光時刻
    《環球時報》記者發現,與往年美俄中三國激烈角逐航天發射前三強不同,2020年中國與美國在發射次數上遠遠將其他國家甩在後面:排名第三的俄羅斯發射次數為17次,其後依次是歐空局(5次)、日本(4次)、印度(2次)、伊朗(2次)和以色列(1次)。
  • 中國航天遠落後印度?鄰國號稱「一箭104星」,真相讓人打臉
    就連歐洲航天局(ESA)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都多次對中國航天成就做出評價,但是我們的鄰國印度顯然不認同如今的中國航天。中國航天計劃遠落後於印度?近日在國外問答網站Quaro上出現一條引發爭議的提問,一名印度網友稱:為何中國航天計劃遠落後於印度?而提問者給出的依據就是,印度是亞洲第一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並且印度完成了「一箭104星」壯舉。
  • 盤點2020中國航天的那些高光時刻
    《環球時報》記者發現,與往年美俄中三國激烈角逐航天發射前三強不同,2020年中國與美國在發射次數上遠遠將其他國家甩在後面:排名第三的俄羅斯發射次數為17次,其後依次是歐空局(5次)、日本(4次)、印度(2次)、伊朗(2次)和以色列(1次)。
  • 落後印度7年,中國才起航火星探測,印媒:小心中國航天超過印度
    甚至印度最大的媒體《印度時報》給出警示說,中國野心勃勃想要快速超越印度的航天成就。上海航天開發了如星務處理器雙大腦,姿軌控計算機三核心,「時間-加速度」雙關機策略,3000牛發動機和8臺120牛推力器兩重保險等研發成果,確保制動捕獲。印度跟中國比的底氣是什麼2011年,中國的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因技術故障發射失敗,第二年印度總理辛格在印度獨立紀念日宣布,印度將向火星發射探測器。
  • 落後印度7年,中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印媒:當心中國航天追上印度
    甚至印度最大的媒體《印度時報》給出警示說,中國野心勃勃想要快速超越印度的航天成就。上海航天開發了如星務處理器雙大腦,姿軌控計算機三核心,「時間-加速度」雙關機策略,3000牛發動機和8臺120牛推力器兩重保險等研發成果,確保制動捕獲。印度跟中國比的底氣是什麼2011年,中國的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因技術故障發射失敗,第二年印度總理辛格在印度獨立紀念日宣布,印度將向火星發射探測器。
  • 印度十年航天規劃瞄準火箭復用和先進推進系統,扶持私營航天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主席西萬在發表新年賀詞時闡述了未來10年的發展規劃,提出要發展可重複使用和重型火箭以及先進推進系統,並扶持私營航天活動。
  • 印度30年來首次經濟總體萎縮,為何還信心滿滿?專家:可能比歐美更快...
    根據印度國家統計局11月28日公布的數據,印度GDP在今年二季度同比下降了23.9%,而三季度仍然是同比下降7.5%,或將面臨自1979年以來的首次全年經濟總體萎縮。為何印度對經濟復甦如此自信?(圖源:印度斯坦時報)但印度財政部首席經濟顧問蘇伯拉曼尼安卻表示:「印度第三季度的GDP數字令人鼓舞。」與此同時,印度國內的主流媒體也普遍認為,-7.5%的GDP增長率是「印度經濟V型復甦的有力跡象。」為何印度如此自信?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今年的諾獎為何如此特殊……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今年的諾獎為何如此特殊…… 2020-10-05 1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公司進行2020年度工作總結
    12月30日,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公司網站對2020年俄航天領域各項工作進行簡要總結。一是客觀指出2020年受疫情等挑戰影響部分航天活動計劃被迫調整;二是從航天發射、衛星集群、運載火箭和發射場、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各方面細數年度主要活動和成績;三是提出2021年航天工業界須加速適應疫情條件下新的市場條件和安全要求,同時繼續提高自身效率。總結提到的2020年俄羅斯航天各領域主要活動和成績整理如下。
  • 印度的蜜汁自信從何而來?看看印度火星探測器,或也不過如此?
    很多人的印象當中,一提到印度,腦海中都會浮現出,火車上全都擠滿了人,或者是幹了這碗恆河水,來世還是印度人的落後思想的影像,但和中國同事四大文明古國,並且也被稱作為最有可能超越中國的印度,真的如此落後嗎?
  • 準確預測2020新冠疫情的印度神童再次...
    但是自從2019年8月,印度吠陀佔星術神童阿比吉亞·阿南德發布的視頻預測2020年的病毒大流行後,我開始驚嘆於這樣的預言或許是可信的。阿南德在2019年8月發布的影片中,以佔星術預言世界各國將遭遇災難,從2019年11月開始到今年3至4月進入高峰,並在5月29日後走出困境,疾病的蔓延和嚴重性都會趨緩,但在6月前不會有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