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很嚴謹的學科,甚至於直接上升到科學研究的基礎學科這一高度。同時數學並不是一門討喜的學科,畢竟掌握了基礎知識後的數學,上升到概率、微積分等複雜分類時,就成了大部分同學曾經面臨過的魔鬼。雖然有過逗趣類的新聞,表達中國人在計算總價格上能碾壓西方人,但一旦深入下去,能說得出名號的數學家,還是西方人更多一點。
這樣的科學,需要有趣味性的科普,才能吸引更多優秀的大腦加盟,從而更能深耕細作為全人類造福,畢竟有些數學知識太高冷、難度超過普通人的承受範圍。這本書便起了這樣的作用,選取了10個對世界改變比較大的數學公式,圍繞其背後的趣味故事成文,讓數學不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鮮活生動的故事和實際應用場景。
第一個數學公式便是1+1=2,這個公式小孩子一出生就會,多一點便是我國數學家陳景潤用了一麻袋草稿紙演算出來了。最開始以為這個章節至少能給一個基礎班的演算過程,但一麻袋這麼多的證明過程如何濃縮,估計為難死人了,所以本書的角度便是這個公式為何是數學的根基。計數這個行為讓人有了最開始的邏輯概念,如何突破手指計數進入進位計數,成為標誌一個文明先進程度的指標之一,畢竟如果社會生產生活的計數還在10以內,不需要進位的概念,這個文明社會本身也太小了。然後有意思的是,我們現在使用的很普遍的阿拉伯數字實際來源於印度,同時這些數字最開始使用的是六十進位。
對數,估計大多數人都已經還給老師相關的概念了,雖然聽到名字還是能記起log,但對數究竟代表什麼意思,在什麼時候使用,全然忘記。書中介紹對數是為了方便當時的天文觀察,畢竟人類總是通過不斷的觀察地球及其周邊,從來實現自我知識的累積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對數的作用就是為了當時計算天文數據方便而產生的,來源於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之間的數學聯繫,然後能簡化天文學家最開始需要進行的大規模長達數個月的計算過程。這就教育我們,有些數學的研究就是為了偷懶的,不過人類社會的進步,不就是建立在如何讓人類偷懶的基礎上嗎?
麥克斯韋方程、德布羅意方程、玻爾茲曼公式、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這些公式一聽就讓人害怕,內心中產生深刻的對老師的愧疚,畢竟當初這些公式的基本面紗都曾經被初高中老師掀起,隨後又被我們棄如敝帚,真心太難了。這也是這本書應該進行的方向,畢竟一個很難理解的大塊頭,如果沒有一些趣味性的講解,更讓人不願意去接觸理解了。麥克維思方程組主要是電磁感應方面的,雖然電磁感應這次無法在我們腦海中產生多大的漣漪,但電磁感應的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謂不可或缺,畢竟沒有電磁感應,電視不能看、手機不能玩、電腦連不上,這斷了多少宅男女的生存之道啊。
德布羅意方程就涉及經典物理學大廈頭上的兩朵烏雲之一,關於光究竟是電子還是波,在歷史上,各種數學家神仙打架,話說都說聰明絕頂的大腦,爭得頭破血流,充分表達了知識分子之間的鬥爭,激烈到普通人看不懂且身處其中的人心有餘悸。最終跳出來德布羅意和稀泥,也就是現在著名的波粒二象性,果然是來自大家族的人有深厚的家族名望、豐厚的家財萬貫、渾厚的科學研究底子,最終這把稀泥就成了我們現在都接受的二象性。
玻爾茲曼公式是關於熱力學的,簡單說就是事物總是朝著越來越複雜的程度發展,即物質的熵總是傾向於增加。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是關於火箭的,現代的火箭設計還借鑑了這個人的多層火箭涉及的基礎概念。書中還涉及了名字最豐富的勾股定律,真有一個支點可以撬起地球那麼地球會以什麼樣的速度生氣的槓桿原理,還有大概率是沒有蘋果的萬有引力。其實科學家的世界真的挺有意思的,如果能通過這種有意思,讓大家對數學產生興趣,這才是這本書最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