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萬平方公裡大草原實現「全域無垃圾」

2020-12-01 大河報

初冬時節,黃河上遊的瑪曲大草原褪去了夏日的喧囂,草木枯黃的大地泛著耀眼的金黃,蔚藍的天空下群山白雪皚皚,蒼茫的草原溼地上寂靜深邃,宛若一幅草原冬日風景圖。

瑪曲大草原是甘南大草原的一部分,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被稱為「中華水塔」。2015年以來,甘南州在全州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環境革命」,堅定不移地創建全域無垃圾示範區。經過幾年的努力,全州4.5萬平方公裡的青山綠水大草原實現了全域無垃圾,打贏了「環境翻身仗」,打造了全域無垃圾的「金字招牌」。

如今在甘南,全域無垃圾已經成為甘南州各族群眾發自內心的「生態信仰」和「環保自覺」,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全民參與、上下聯動」的全域治理大格局。

瑪曲縣是黃河九曲之首和甘肅熱門的旅遊城市。為保護黃河上遊生態源環境,瑪曲縣從2001年就開始全面禁止「白色汙染」,這座小城禁用塑膠袋已近20年。

記者在瑪曲縣看到,街頭巷尾、綠地草灘乾乾淨淨,沒有塑膠袋垃圾,餐館、商店、超市等營業場所也沒有使用塑膠袋及一次性飯盒。

在一家超市門口,記者看到,顧客購買了一大堆生活用品,收銀員用廢舊的紙袋子包裝;顧客買了5盒方便麵,營業員用膠帶紙粘起來;顧客買了瓜子和白糖,營業員則用報紙或專用紙張包裝。

據悉,瑪曲縣專門成立市政檢查大隊,突擊檢查,發現商店、餐館使用塑膠袋或一次性飯盒,全部沒收,並給予罰款,對丟棄塑料垃圾的居民也進行相應處罰。

如今在甘南,無論是商場、超市還是小賣部或菜市場,早已不見了「白色汙染」,大草原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碌曲縣尕秀村是甘南州鄉村旅遊的代表之一,這裡天朗氣清,寧靜祥和。

但是在村民的記憶裡,尕秀村曾經垃圾遍地、汙水橫流,村裡人畜混居、蚊蠅亂飛,大規模的「環境整治」讓這裡徹底告別了髒亂差。

尕秀村駐村幹部王麟介紹,村裡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每周五輪流對村內、村落周邊及村轄區內國道沿線區域進行清理,全體村民每月中旬進行一次排查式環境衛生整治,並評選了環境衛生監督員3名,逐戶籤訂「門前五包」承諾書。

同時,尕秀村積極引導廣大黨員發揮先鋒引領示範作用,推行1戶黨員戶、1戶精準扶貧戶、1戶低保戶、2戶牧戶的「五戶聯保」工作法,採取網格化管理,將全村分為39個網格,動員他們帶頭開展環境衛生整治,身體力行參與到環境衛生整治中來。

如今的尕秀村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乾淨整潔的環境為秀美的牧區增光添彩,村裡旅遊業連續實現「井噴式」發展。

甘南以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為抓手, 2015年以來啟動實施了1003個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項目,打造碌曲尕秀、夏河羅吾塘、夏河安果等樣板村,抓點帶面,示範帶動,全面改善農牧村人居環境。

從2018年起,合作市選定2個小區、3個單位和12所學校、1個醫療機構作為垃圾分類試點區域,投放垃圾分類設備,開展各類宣傳、倡議活動,通過分類、分片收集的模式,引導居民分類投放,避免了生活垃圾投放時的二次汙染,垃圾源頭分類理念逐步形成。

村子變美了,環境乾淨了,旅遊業也火爆了,實現了「青山綠水」與「金山銀山」的「雙贏」。甘南州創新實施鄉村旅遊「一十百千萬」工程,著力打造臨潭縣「多彩廟花村」、碌曲縣「生態尕秀村」等旅遊專業村167個,扶持發展農家樂、牧家樂、藏家樂1449家,為3.8萬農牧民群眾就地就近實現旅遊增收搭建了平臺。

「甘南州積極投身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提前一年實現整體脫貧目標。」甘南州委常委、常務副州長汪尚學介紹,全州減少貧困人口1.88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5%,讓牧民依靠純淨天然的甘南大草原走向了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

來源:法制日報 編輯:趙紅玲

相關焦點

  • 甘南:4.5萬平方公裡大草原實現「全域無垃圾」
    初冬時節,黃河上遊的瑪曲大草原褪去了夏日的喧囂,草木枯黃的大地泛著耀眼的金黃,蔚藍的天空下群山白雪皚皚,蒼茫的草原溼地上寂靜深邃,宛若一幅草原冬日風景圖。
  • 映秀鎮集中收看汶川縣人居環境大提升暨「全域無垃圾攻堅行動...
    4月12日,映秀鎮全體職工、轄區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和七村一社大三職幹部在政府三樓會議室集中收看了汶川縣人居環境大提升暨
  • 發放11.2萬個入戶廚餘垃圾桶,天橋區生活垃圾分類全域覆蓋
    截至11月底,天橋區共出動作業車輛44627車次,行程763881公裡,共清運生活垃圾約25萬噸,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域全覆蓋。道路精細化保潔進一步提高天橋區環管中心建立了「衝、灑、洗、吸、掃」多元化保潔體系,特別是在治理重點和難點區域,採取「人機結合」的作業模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保潔質量;採取「歇人不歇車」的作業方式,增加作業時間,提高機械化作業使用率。
  • 陝西累計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5.5萬平方公裡
    (陝西省水利廳副廳長魏小抗) 傾全力推進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提質增效 陝西省是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省份之一,其中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積近10萬平方公裡
  • 記者手記:甘南藏區,草原環保衛士不再孤單
    新華社蘭州6月26日電 題:記者手記:甘南藏區,草原環保衛士不再孤單  新華社記者 施雨岑、姜偉超  在1萬多平方公裡的瑪曲大草原上,幾乎人人都知道「撿垃圾的卓瑪加布」。  這個身材敦實、面孔被曬得黝黑的藏族漢子,從撿拾、清理垃圾開始,逐步治理沙化草場,默默守護著這片他生於斯長於斯的大草原。
  • 讓城市在地圖上「站」起來 重慶全域實現三維實景地圖
    讓城市在地圖上「站」起來 重慶全域實現三維實景地圖 原標題:   3D魔幻重慶不僅城市是立體的,地圖也有了立體的。4月12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重慶市勘測院發布重慶全市域多源多尺度實景三維建設成果,整個重慶8.24萬平方公裡首次實現了全市域不同數據源、不同尺度實景三維模型全覆蓋。這也是全國首個省級全域實景三維模型系統。
  • 140萬平方公裡「垃圾島」,如今正逼近中國,誰是「罪魁禍首」?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也是一個環境問題,都說地區有7個大陸,而今天介紹的這個「垃圾島」,卻被稱為「第八大陸」,這是一個由400萬噸塑料垃圾組成的面積有140萬平方公裡的大陸,它在太平洋上飄蕩,仿佛是一個移動的海島。
  • 馬鞍山市推進全域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掃描
    馬鞍山針對農村環境衛生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上半年集中整治,下半年鞏固提升,力爭在一年時間內讓全市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常態化長效化管理機制,實現全域馬鞍山環境質量有一個大的提升,打造綠色潔淨美麗家園。  考場,在春天的大地上;答卷,在市民的期盼裡。  這個清明節,年過6旬的「騎驢」李老伯一直騎行在一江兩岸的大地上。
  • 科學家發現「垃圾大陸」,正向中國靠近,面積達到150萬平方公裡
    在太平洋,科學家們發現有一大片「神秘大陸」正在逐漸向中國移動,而且面積有4個日本那麼大,大約有150萬平方公裡,經過確認,這原來是一座由人類自己生產製造的「垃圾大陸」。形成大陸的原因這個垃圾大陸直到現在還正在隨著人們的不斷的在海洋裡面倒垃圾逐漸擴大
  • 「生命禁區」,二十九萬平方公裡渺無人煙
    來這的驢友要小心,個人旅遊風險大。直擊中國面積最大的「生命禁區」,二十九萬平方公裡渺無人煙羌塘在藏語中意思是「北方高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是我國地勢最高的一級臺階,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而讓這裡最出名的那就是羌塘無人區了,29.8萬平方公裡的地方,幾乎見不到任何人煙。這裡一直被視為「生命禁區」,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 「第八大陸」,140萬平方公裡的「垃圾島」,誰造成了它
    你絕對想不到這些塑料垃圾有多少。它約有140萬平方公裡,這相當於4個日本大小,是香港面積的一千倍,這裡的垃圾早在前幾年就已經大約有400萬噸,然而這一個只是太平洋五個塑料垃圾匯聚的地點之一。人類至今至少有幾千萬噸的垃圾流入海洋。
  • 「第八大陸」,140萬平方公裡的「垃圾島」,誰造成了它
    圖片均來自網絡人類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垃圾,沒有處理掉的塑料,隨著下水道排進河流,最後流入海洋,海洋裡的風浪把漂浮的垃圾帶到無風的地帶然後漸漸匯聚。你絕對想不到這些塑料垃圾有多少。它約有140萬平方公裡,這相當於4個日本大小,是香港面積的一千倍,這裡的垃圾早在前幾年就已經大約有400萬噸,然而這一個只是太平洋五個塑料垃圾匯聚的地點之一。人類至今至少有幾千萬噸的垃圾流入海洋。
  • 內蒙古面積「第一大」市,有25.2萬平方公裡,相當於3個鄂爾多斯
    提到內蒙古,浮現在你腦海裡是的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還是具有地域風情的高等學府;或者是包頭市數不勝數的礦產資源?除了這些,你還會想到什麼?呼倫貝爾和內蒙古的省會呼和浩特以及該地區最富裕的城市鄂爾多斯相比,在內蒙古其他城市中是很有名的,呼倫貝爾以其美麗的風景和安靜的環境,不愧為世界的讚譽,坐落在草原上的呼倫貝爾湖和貝爾湖,更像是夜空中的一輪明月,讓人感受到了草原肥沃、平坦的平原,也感受到了自然的清澈和生機,到處美麗的風景,成就了呼倫貝爾在世界上廣居世界之心的美名。
  • 世界上四大草原排名!中國佔了3個,呼倫貝爾大草原榜上有名
    草原屬於是地球生態系統的一種,分為熱帶草原、溫帶草原等多種類型,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植被類型。我們中國是世界上草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草原總面積將近4億公頃,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40%,為現有耕地面積的3倍。世界四大草原三個在中國,是不是很自豪呢!藍天白雲,低頭現牛羊,這或許就是草原最大的魅力,對遊客最大的嚮往吧!
  • 浙報整版|綠色發展有聲有色 安吉奮進在全域美麗的道路上
    湖州安吉,取《詩經》「安且吉兮」而得名,生態是安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賦予了安吉強勁的發展後勁,並最終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2019年,安吉全面啟動建設新時代浙江(安吉)縣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綜合改革創新試驗區,綠色發展指數湖州市第一,成為省大花園示範縣創建唯一優秀縣。生態為基,全域共建。
  • 南沙區全域有了三維地質模型
    6月25日是第30 個全國「土地日」,廣州被列為國家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示範城市兩年多以來,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工作有了較大進展,基礎地質與地下空間調查取得較大突破,已基本構建了南沙區全域及蕉門河~明珠灣一帶200平方公裡重點區域(精細化)的三維地質模型。
  • 陝西在黃土高原累計治理水土流失5.5萬平方公裡
    新華社西安11月26日電(記者劉彤)陝西省水利廳副廳長魏小抗26日在西安表示,多年來,通過紮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陝西在黃土高原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達5.5萬平方公裡,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成果明顯。魏小抗說,陝西是中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省份之一,其中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積近10萬平方公裡。近年來,陝西通過採取預防保護、綜合治理、生態修復等措施,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持續推進小流域、固溝保塬、坡耕地治理和淤地壩建設,強化生產建設項目遙感監管。
  • 精心描繪全域旅遊新藍圖
    徐報融媒記者 孫井賢 攝今年9月份,美麗的泉城賈汪又收穫一個沉甸甸的金字招牌——大洞山旅遊度假區被省政府批准設立為省級旅遊度假區。這是賈汪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的又一重大突破,是賈汪全域旅遊再出發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的又一生動實踐。
  • 陝西累計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5.5萬平方公裡
    記者了解到,2019年底,陝西在黃土高原累計治理水土流失5.5萬平方公裡,建成淤地壩3.4萬座,攔泥58億噸,淤地86萬畝,增產糧食4億公斤。全省黃河流域累計建成江河堤防3608公裡,今年以來,162處重點水毀工程汛前全部修復,成功應對6次大範圍強降水過程,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與此同時,在全省抗旱期間,12個大中型灌區發揮抗旱主力軍作用,開動各類水利設施抗旱灌溉1460萬畝次,全省糧食穩產豐收,抗旱應急供水保障有力。
  • 350萬平方公裡的「塑料大陸」已經形成,誰是始作俑者?
    法國發展研究院的勞倫斯•莫裡斯院士曾指出,每年大約有1500萬隻海洋生物因為塑料垃圾而死亡,微粒塑料的汙染面積以每年8萬平方公裡的速度持續增長。在海鳥、海龜的腸胃中,科學家發現了香菸、塑膠袋、打火機、瓶蓋等各種塑料製品。海洋塑料汙染已然成為全球海洋生物面臨的嚴重危機,對人類來說亦是一種嚴厲的警告與深刻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