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鬧了,費曼先生,我們知道你並不像你表現的那麼不在乎

2020-12-04 玉弦歌兒

矽谷天才們的偶像、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界神一般存在的物理大師理察·費曼先生,曾經有過三段婚姻,多個情人,是眾人口中物理學界有名的情場浪子。但其實在他心目中,用情最深且至死念念不忘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他的第一任妻子艾琳·格林鮑姆。

01

艾琳從小是一個被大家當公主般對待的女孩子。費曼和艾琳在中學時互相愛慕,墜入愛河,上演了學霸和校花版本的愛情故事。兩個人性格愛好很不相同,卻能相互影響和互補。在費曼離開家鄉去麻省理工大學上大學期間,他們也書信往來,感情深篤。後來費曼考入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與艾琳約定好一畢業就結婚。但在此期間,艾琳被診斷出患有肺結核病,這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疾病,費曼的家人擔心他會被傳染,勸他放棄婚約。但是費曼不離不棄,一拿到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畢業證書就跟艾琳結婚,並且是在把艾琳送到醫院的路上舉行的結婚儀式。在他回憶自己明知艾琳患了結核病並且最多只能活兩三年還堅持娶她時他是這麼說的:

「……人都會死,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但是跟艾琳在一起的時候,我真的很快樂,這就夠了。在艾琳過世後,我的餘生不必那麼好,因為我已經嘗過那種滋味了。」

02

從他們結婚之日起一直到艾琳離世,艾琳一直都是在醫院裡度過。雖然費曼工作繁忙,但他一有時間就會跑到醫院照顧妻子,兩個人的感情也並沒有因為疾病而疏遠,反而越來越深厚。費曼曾在寫給妻子的信中說:

「親愛的,你就像是溪流,而我是水庫,如果沒有你,我就會像遇到你之前那樣,空虛而軟弱。而我願意用你賜予我的片刻力量,在你低潮的時候給你撫慰。」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雖然費曼和艾琳如此相愛,疾病還是無情地在吞噬著阿琳的生命。在艾琳病重的那段日子,費曼也正在進行著著名的曼哈頓計劃(美國陸軍部研製原子彈計劃),已經到了最後研究階段,這項研究在當時是絕對保密的,當然包括對自己的親人。所以當艾琳感覺到費曼的壓力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消瘦時,她曾不止一次充滿擔心地詢問丈夫到底在做什麼工作,但是費曼每次面對妻子充滿愛意和擔心的目光時都只能回答:「對不起,親愛的,我不能說。」

1945年6月16日,艾琳彌留之際再一次充滿懇求地詢問丈夫:「親愛的,現在可以告訴我你在做什麼工作了嗎?」費曼心痛萬分,最後還是咬咬牙回答:「對不起,我不能。」艾琳就這樣帶著遺憾離去,而這件事也成為費曼一輩子無法釋懷的心結。1945年7月16日,原子彈試爆實驗成功,望著騰空而起的蘑菇雲,費曼喃喃自語,淚流滿面:「親愛的,我現在可以告訴你這個秘密了……」

03

費曼無疑是深愛著艾琳的,他曾經在艾琳逝世一年多後給她寫過一封信,直到他去世後才被人發現。這封信,字字深情,傾吐著一個丈夫對妻子最真摯的想念,他在信裡寫道:

「……當你生病的時候,你擔心給不了你想要給我的或者我需要的某些東西,但是,其實你根本不必擔心。就像我曾經跟你說過的,我愛你有很多方面,並不需要那些你所認為我會需要的。就像現在,你已經離去,給不了我任何東西,但我仍然深愛著你……雖然你已經死了,但在我心目中,你比任何其他活著的人更好……」

這是何等的深情,又何等的無奈。痛失一生摯愛,從此以後,一腔真情已隨伊人而去,世間只剩一具披著物理大師頭銜的軀殼,在俗世紅塵中作情場浪子狀,但其實在這位物理天才幽默和看似浪蕩的外表下,是一顆永失摯愛,無從安放的真心。

唐朝詩人元稹曾經懷念妻子:「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或許這也是費曼先生對妻子艾琳感情的真實寫照吧。

相關焦點

  • 「別鬧了,費曼先生!」
    他坦率地告訴巴西人,他看到的令人震驚的事實:那麼多小學生在書店裡購買物理書,那麼多巴西小孩在學物理,比美國小孩更早起步,可是整個巴西卻找不出幾個物理學家——為什麼會這樣?那麼多孩子如此用功,卻都是無用功!(我們的教育是否也有類似的問題呢?)費曼舉起一本公認寫得非常好的大一物理教科書,「在這本書裡,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及實驗結果。
  • 好書推薦:《別鬧了,費曼先生!》
    費曼與妻子關於費曼的傳記:《別鬧了,費曼先生!》你只不過是用一些字說出另一些字的意思而已,一點都沒提到大自然——沒有提到撞擊什麼晶體時會發光,為什麼會發光。各位有沒有看到過任何學生回家試做個實驗?我想,他沒有辦法做,他根本不知道該怎樣做。」「但如果你寫:」當你在黑暗裡拿把鉗子打在一塊糖上,你會看到一絲藍色光。其他晶體也有此效應,沒有人知道為什麼。這個現象被稱為摩擦發光。
  • 理科生寫給世界的情書,讀《 別鬧了,費曼先生》
    難得還有那麼多人願意讀他的書,豆瓣網裡有94人想讀,48人力薦,37人推薦,15人覺得還行。沒有更低的評價。相形之下,我的書只有7人想讀,5人力薦,其中還有一票是我自己投的。  到了2005年的時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又出了一個套裝,包括《別鬧了,費曼先生》、《你幹嘛在乎別人怎麼想》、《費曼講物理相對論》、《費曼講物理入門》和《發現的樂趣》。
  • 名篇︱《別鬧了,費曼先生》——保持孩童般的好奇之心
    【作者簡介】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 1918~1988),美國著名物理學家,1918年出生於美國的一個猶太家庭,年少時就熱衷於觀察、思考和做實驗
  • 青羽讀書 ▏程載國:只讀一遍,等於沒讀 ——《別鬧了,費曼先生...
    編者按《別鬧了,費曼先生》是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理查·費曼的自傳,也是一本非常生動的科普讀物。該書在我國臺灣地區一版再版,是臺灣第一暢銷的科普書;而在大陸地區直到1997年才由三聯書店正式出版該書,銷量平平,此後沒有再版。這也從某一側面間接回答了「錢學森之問」。
  • 別鬧了費曼先生,諾獎量子力學還不夠,桑巴鼓呼麥你也不放過-2月15日-聊個今天
    他以《別鬧了費曼先生》聞名,他創立量子電動力學,獲諾貝爾獎,研製第一顆原子彈;他被譽為老師的老師;他當過巴西狂歡節領鼓,還是將呼麥介紹到國際的第一人。本期扮演中,丁主播出演費曼先生。今天的節目時長大概20分鐘,適合上學路上或臨睡前家長和小朋友一起收聽。
  • 【悅讀】別鬧了,費曼先生
    費曼先生得過諾貝爾獎,是近代最偉大的理論科學家之一。他是加州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任教約四十年。
  • 中學生書房 | 《別鬧了,費曼先生》:一本理科生寫給世界的情書
    閱讀費曼的這本自傳是輕鬆愉悅的。這本書翻譯成中文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別鬧了,費曼先生》,一個是《別逗了,費曼先生》。一個「鬧」字,一個「逗」字,恰好顯示出這本書內容風趣幽默,語言活潑輕鬆的風格。它屬於那種讓人拿起來就不願意放下的書,美國的《洛杉磯時報》在介紹這本書時說:「任何讀這本書而不大笑出聲的人,心理一定有毛病。」
  • 《別鬧了,費曼先生》 理察·費曼 著
    小頑童的成長、誤闖普林斯頓、從軍記、堂堂大教授、笑鬧中的真智慧01、費曼從小好奇心就特別旺盛,喜歡鼓搗很多小玩意兒,對於不知道的事情,就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為什麼費曼喜歡研究物理?因為他覺得那不是在學習知識,而是在玩。有些在我們看來很常見的現象,他都會思考出很多原理。03、把複雜的事情具象化。費曼擅長用簡單的話語或案例把一個抽象的原理給解釋清楚。費曼除了物理學專家還有一個身份,就是物理教師。在教學中,他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他認為如何應用原理,比記住這個原理更重要。
  • 別喝了,費曼先生!
    別喝了,費曼先生!這也正是《講義》的過人之處,你可以不為了學物理去讀它,因為它的文字本身就能帶給你樂趣。當然,在時隔這麼多年之後,在讀過了那麼多其他書之後,再讀《講義》,有時能讀出一些跟其他閱讀記憶相互關聯的額外樂趣。比如在《講義》第一卷第三章的末尾,費曼寫了一段很優美的話:有位詩人曾經說過:「整個宇宙就在一杯酒中。」
  • 他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都懶得去拿,神奇的費曼先生!
    但是他又很不像一個傳統的科學家,按今天的標準看,他可以算是一個網紅,甚至到今天依然很紅!社交網絡上關於他的紀錄片、視頻片段點擊量都非常高。讓我們看看這個神奇的費曼先生,到底有哪些神奇之處:費曼深諳這種樂趣,他有一個顯然對科學充滿偏見的的藝術家朋友,某天拿著一朵花說:我是一個藝術家,可以看懂這花的美麗。
  • 青年書吧《別鬧了,費曼先生》
    費曼一生幽默機智、幾近頑童的行止,與其在理論物理方面的成就齊名。本書沒有難懂的科學知識,在一件件新鮮事背後,隱然透露著人性最接近自然的本質。費曼先生得過諾貝爾獎,是近代最偉大的理論科學家之一。他是加州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任教約四十年。三十年代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隨即被徵召加入製造原子彈的曼哈坦計劃。
  • 量子力學:你所不知道的費曼先生,科學精神就是實事求是
    科學家們困惑不已,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反應堆「死機」?「反應堆B」看上去更像一堆價值300百萬美元的垃圾。第二天,當這群沮喪萬分的科學家們拼命尋找事故原因時,反應堆就像它當初神秘死去一樣又神秘復活了。隨後,反應堆又出其不意地冷卻下來,變得一片死寂。於是,一大批科學家被召集到一起給「反應堆B」診斷毛病。
  • 窺視費曼的內心
    上世紀80年代,我國物理學專業的大學生可能曾為影印版的《費曼物理學講義》所深深著迷,這是來自美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理查·費曼原汁原味的課堂講義;而近些年來,我國陸續引進出版的《別鬧了,費曼先生》、《你幹嗎在乎別人怎麼想》這兩本傳記性質的作品,書中用一個又一個有趣的小故事為讀者塑造出一個幽默、有個性的科學家形象。
  • 《別逗了,費曼先生》-科學老頑童的故事
    他是唯一一個不怕我的人,下次咱們要討論的時候,不能夠和其他人先談,他們只會說『對對對對對,先生說的沒錯』,我們要找那個傢伙,我們先跟他談。」後來玻爾也給了費曼很高的評價,他說:「費曼自信且正直,這是唯一一個不怕我、敢於指出我錯誤的人。」
  • 《費曼的彩虹》丨萬物至理與人生選擇大道相通,看物理大師人生課
    費曼先生很像是我們現代社會中的愛因斯坦,1987年在費曼先生離世前一年,他的回憶錄《別鬧了,費曼先生》居然引爆了暢銷書的排行榜,你可以想像費曼先生在社會上受歡迎的程度。我個人對於物理學是非常畏懼的,學文科的人,你應該能夠想像,所以對於物理學家,我簡直是頂禮膜拜。
  • 理察·費曼:你何必在意別人怎麼想?
    如今,在場論中,像費曼圖、費曼積分、費曼振幅等常用的重要概念和方法都 與他的名字連在一起。  1965年,由於在量子電動力學方面的基本工作,費曼與美國物理學家施溫格和日本物理學家朝永振一郎共同獲得了該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除了在量子場論和基本粒子理論方面的重要工作之外,在像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中,費曼亦貢獻卓著,尤其是在對液氦的超流動性的理論研究方面。
  • 第一個拿莫比烏斯環去坑老禪師的人竟然是:費曼!
    要真有人這麼幹,我們多半會覺得他挺軸的……然而歷史上,真的有人這麼幹過。他就是費曼——對,就是那個寫《費曼物理學講義》的諾貝爾獎得主費曼。「嗯,我想反面的觀點也成立……」她說,「我們老師說,任何事物都像紙張一樣有兩面。」完蛋了。……不知道這個倒黴的老師有沒有後悔在阿琳面前反覆嘚瑟這句話,因為費曼馬上想起了莫比烏斯環——那時候知道這東西的人還不多,估計也沒有維基百科、果殼網或者《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什麼的負責科普這種冷知識。
  • 在物理的世界偶遇搞笑的費曼先生
    它用最幽默、最簡單、最容易讓人學會的方式將最難懂的量子物理知識推送給我們,從量子力學的誕生,到今天的成為我們身邊最廣泛的應用,將最硬核的知識融入到輕鬆幽默、跌宕起伏的漫畫故事中去,讓我們從中看到了許多天才們是如何披荊斬棘,重現物理學大廈這個神秘的樂園的。而費曼先生便是眾多物理天才之一,這本《別逗了,費曼先生》便是他的自傳。
  • 神奇的費曼先生
    讓我們看看這個神奇的費曼先生,到底有哪些神奇之處:1.追隨好奇心的學習,充滿樂趣而且毫無限制費曼深諳這種樂趣,他有一個顯然對科學充滿偏見的的藝術家朋友,某天拿著一朵花說:我是一個藝術家,可以看懂這花的美麗。但是你,作為一個科學家,把它研究透了,就索然無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