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都懶得去拿,神奇的費曼先生!

2021-02-21 悅谷學習社區

昨天看完了《神奇的費曼先生》這部紀錄片,趕緊存起來,準備等放假了和上小學的侄女一起看。

真的由衷感慨:如果我讀書的時候,有人給我看了這個有多好!我的整個讀書生涯可能都會快樂多了。

關心孩子教育的大人有時會陷入對教育形式的討論,上公立還是國際學校?要不要補課?要不要上培訓班?但站在孩子的角度,他們才不看形式,只會想:「 我為什麼要學這個鬼東西?」

理察.費曼,20世紀最傑出的科學家,幫助父母回答了這個棘手的問題:我為什麼覺得數學、物理、科學知識這些鬼東西很有趣,而且,我的生活也真的非常有意思。

費曼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在物理學開創了一個全新領域,參與製造了美國原子彈,為 NASA 調查挑戰者號失事原因做出重要貢獻,可以說參與了他那個時代能參與的各種重大事件。

但是他又很不像一個傳統的科學家,按今天的標準看,他可以算是一個網紅,甚至到今天依然很紅!社交網絡上關於他的紀錄片、視頻片段點擊量都非常高。讓我們看看這個神奇的費曼先生,到底有哪些神奇之處:

費曼深諳這種樂趣,他有一個顯然對科學充滿偏見的的藝術家朋友,某天拿著一朵花說:

我是一個藝術家,可以看懂這花的美麗。但是你,作為一個科學家,把它研究透了,就索然無味了。

費曼說:我認為他的想法有點怪。


這萌生了一個問題」,是的,費曼的一生都在對這些問題的好奇心中度過,他著名的費曼定律,就產生於對餐廳裡孩子手上轉的盤子的好奇。

對科學知識好奇的同時,他會對音樂好奇,熱愛打邦哥鼓▼ 

對繪畫好奇 ▼ 

他在打鼓和畫畫時,並不像一般人那樣把那些定義為「業餘愛好」,他的認真程度和對待物理無異,因為好奇就是好奇,根本沒有主次之分。儘管會被大學的同事嘀咕,他也從不質疑自己在音樂和繪畫上花的時間會不會太多了。

事實上他會去脫衣舞俱樂部一邊畫畫一邊解物理方程

02

不讓任何亂七八糟的東西幹擾自己對生活和學習的樂趣。


費曼不讓任何東西幹擾他的學習樂趣,比如諾貝爾獎▼

比如外界對一個物理教授的刻板印象。

費曼在結束了原子彈研製之後,去加州理工大學教書,因為原來的教程全部都枯燥無味,所以費曼上課的時候從來不看課本,而是用最生動活潑的語言來授課,因為太有趣了所以學校把他的講座收集起來,出版了《費曼物理學講義》

有人表示,讀完這本書之後有2個感受

「臥槽數學原來還可以這麼算!」

「老闆我要辭職去當物理學家!」

像個段子手一樣講課  ▼

段子手風格貫徹在所有場合▼

費曼常常提到父親對自己的影響,甚至還寫了一本自傳書《你好,我是費曼先生》來詳述父親幼年對自己啟發性的啟蒙教育。

費曼聊起父親對自己的影響主要有兩點:

1.向他示範書本知識是如何和個人的思考聯繫起來的


比如父親會和他一起讀大英百科全書,說到關於恐龍的知識,身高多少,頭有多寬。

他總是停下來說:讓我們看看那意味著什麼?


那意味著,如果它站在我們家前院……

他打開一份報紙,紐約時報,圖上可能印著一個將軍然後他就會說「看看,現在這些人」「這裡有一個人站著而其他人都在鞠躬」「那麼,這裡有區別嗎?為什麼他們都要向他鞠躬?」「只是因為他的名聲和他的地位,因為他的軍裝」「而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麼特別的事情」

費曼也將父親的影響傳遞了下去▼

以上就是費曼先生,你會為他的成就驚訝,也會被他逗樂,看的時候我腦子裡總是冒出Beyond的那句歌詞:原諒我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


他愛這個世界,但是用自己的方式。

無論我們幼年的讀書過程是快樂還是痛苦,我想現在都仍然有機會,可以和孩子一起,重新撿起好奇心,開啟充滿樂趣又毫無限制的學習過程。

或者在孩子被考試、成績、排名困擾的時候,提醒他,不要迷失掉真正的樂趣。

當然,最鼓舞人心的還是看到費曼父親對他的影響,父母的孩子的影響,真的存在點滴之間,只要做點什麼,都可能生根發芽。

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費曼,還有下面幾本書可以讀:

《別鬧了,費曼先生》

《你幹嗎在乎別人怎麼想?》

《發現的樂趣》

《費曼手札》

《費曼傳》

相關焦點

  • 有娃上學,一定要跟他講這個人的故事!神奇的費曼先生
    理察.費曼,20世紀最傑出的科學家,幫助父母回答了這個棘手的問題:我為什麼覺得數學、物理、科學知識這些鬼東西很有趣,而且,我的生活也真的非常有意思。費曼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在物理學開創了一個全新領域,參與製造了美國原子彈,為 NASA 調查挑戰者號失事原因做出重要貢獻,可以說參與了他那個時代能參與的各種重大事件。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曼:論學習,在座的各位都是弟弟
    費曼本人不用過多介紹,他是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曼費曼學習法,簡單一點說,就是通過建立學習輸入與輸出的連接,來不斷鞏固所學的知識。儘管是因費曼而成名,但是作為普通人,在學習過程中,很可能無意識的就使用了費曼學習法。比如,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農民的一雙兒女分別考上了清華和北大。人們紛紛問他,用了什麼絕招。
  • 「大神」費曼的神奇與可愛
    費曼在演講中對納米技術的許多預言都成為了事實,納米技術應用材料如今已如他所預測的那樣,變得超強、超輕,具有超乎想像的奇異電磁性能。類似事跡在費曼的科學生涯裡隨手可拾,費曼對世界充滿好奇心,他有一句廣為人知的名言:「發現的樂趣就是獎賞。」  費曼大約是愛因斯坦之外最被人樂道的20世紀科學家了。
  • 《別逗了,費曼先生》-科學老頑童的故事
    費曼是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谷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商業大亨埃隆·馬斯克共同的偶像。作為知名的物理學家,費曼在科研和教學方面成果頗豐,像量子引力理論、超流理論、費曼圖等等,都是他的傑作。他的費曼物理學講義被譯成了十種不同的語言,被奉為物理學領域的經典。
  • 【悅讀】別鬧了,費曼先生
    費曼先生得過諾貝爾獎,是近代最偉大的理論科學家之一。他是加州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任教約四十年。
  • 他被父親逼迫棄文從理,竟輕取諾獎與費曼、楊振寧爭高下
    他本身也和這些讓人豔羨的物理學家一樣厲害,憑藉對粒子物理學的貢獻摘得196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曼對於費曼有這麼一句話形容他:費曼總以為自己是外星人,但其實他是地球人,馮.諾依曼總是偽裝的像個地球人,但其實大家都知道他是外星人。
  • 中國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在哪裡?
    今年是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8月份,老闆特許,讓科學迷·技術宅·阿信去上海溜達了一趟,在「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上,遠遠見到了久仰的物理學大神——楊振寧先生。 不過根據楊振寧先生現場的演講,愛因斯坦德語口音很重,而當時年輕的他又很緊張,所以也沒太聽懂大神都說了些什麼。
  • 第一個拿莫比烏斯環去坑老禪師的人竟然是:費曼!
    啊不不不,準確的說,負責拿莫比烏斯環的人,是費曼當時心儀的姑娘。她叫阿琳·格林鮑姆——她明白,在看這些貌似嚴謹偉大的哲學命題時,完全可以輕鬆自如地去看它們說的是什麼,是否對,而不必去理會它們是哪位偉大的論斷。「嗯,我想反面的觀點也成立……」她說,「我們老師說,任何事物都像紙張一樣有兩面。」完蛋了。
  • 諾貝爾物理學獎理察·費曼 最精華的13篇訪談演講盡在《發現的...
    今年是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察·費曼誕辰一百周年。1965年,因為在量子電動力學方面的研究而榮獲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學生弗裡曼·戴森說,在遇到費曼之前,他也發表過很多數學論文,但是遇到費曼之後才知道自己以前不過是賣弄一些小聰明,真正的科學家並不追求華而不實的論文,而是孜孜探索不懈的奮鬥,通過重建物理學來理解大自然的工作機理。
  • 諾貝爾獲得者的最牛學習法——費曼學習法
    費曼學習法到底是什麼呢?首先先了解一下費曼何許人也,理察·費曼,196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美籍猶太人。理論物理學家,量子電動力學創始人之一,納米技術之父。因其對量子電動物理學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納米概念的人,這樣看來確實有點牛,還有一點費曼是曼哈頓計劃天才小組成員之一,知道這個小組是幹啥的嗎?
  •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明年可能會發現黑洞-中子星並和
    12月19日,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Rainer Weiss先生和加州理工學院費曼理論物理學教授Kip S. Thorne在北京參加未來論壇、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聯合主辦的第36期理解未來講座。Thorne教授樂觀表示,明年LIGO可能會發現黑洞-中子星並和。
  • 「別鬧了,費曼先生!」
    當理察去普林斯頓大學學習深造時,阿琳發現自己頸部有一個腫塊,並且持續疲憊和低燒幾個月,最後被診斷為結核病。理察得知檢查結果後,認為自己應該跟她結婚以便很好地照顧她。可是他的父母卻反對他結婚,因為他們害怕理察也傳染上結核。他們建議他撕毀婚約,但費曼拒絕這樣做。
  • 名篇︱《別鬧了,費曼先生》——保持孩童般的好奇之心
    從他的書中,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日日沉浸在實驗室裡埋頭苦幹的科研工作者,而是一個會解密碼鎖、會敲鼓、會畫畫、愛搞惡作劇、令人忍俊不禁的年輕人。難怪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教授在康奈爾大學初見費曼時對他的印象是「半是天才,半是滑稽演員」,後來隨著對費曼的了解加深,戴森又把原來的評價更正為「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員」。《別鬧了,費曼先生》以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日常故事告訴我們這位大物理學家是怎樣煉成的。
  • 好書推薦:《別鬧了,費曼先生!》
    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他提出了費曼圖、費曼規則和重正化的計算方法,這是研究量子電動力學和粒子物理學不可缺少的工具。 他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納米概念的人。費曼的家庭教育:費曼出生於美國紐約皇后區小鎮的一個俄羅斯移民猶太裔家庭。
  • 「夸克之父」去世:棄文從理拿諾獎,一生與費曼「相愛相殺」
    特別是他於 1964 年提出的夸克模型,開闢了人們對物質結構認識的新篇章,被譽為「夸克之父」,1969 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外,蓋爾曼和他在加州理工的同事、著名物理學家費曼之間亦敵亦友的交鋒故事,也隨著兩位天才的離去成為了傳說。
  • 理察·費曼:大學生最崇拜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緊隨其後
    二戰中,他曾參與秘密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1965年,因量子電動力學理論的研究工作,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近日,《永遠的費曼(走近費曼叢書合集)》中文版出版,囊括了費曼最著名的自傳《別逗了,費曼先生》、費曼書信集《費曼手札:不休止的鼓聲》、費曼經典物理學講義《費曼講物理:入門》《費曼講物理:相對論》、演講集《費曼講演錄:一個平民科學家的思想》等等。
  • 《別逗了費曼先生》費曼學習法:史上最牛最簡單的學習方法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書是《別逗了,費曼先生》.這本書是理察·費曼的一本自傳。理察·費曼是美籍猶太裔物理學家,是物理學界的巨星。他到底有多牛?13歲學完微積分,高中畢業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24歲就加入了人類第1顆原子彈研發項目「哈曼頓計劃」,49歲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第1位提出納米概念的人。而他提出的「費曼學習法」被世界公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 青羽讀書 ▏程載國:只讀一遍,等於沒讀 ——《別鬧了,費曼先生...
    編者按《別鬧了,費曼先生》是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理查·費曼的自傳,也是一本非常生動的科普讀物。該書在我國臺灣地區一版再版,是臺灣第一暢銷的科普書;而在大陸地區直到1997年才由三聯書店正式出版該書,銷量平平,此後沒有再版。這也從某一側面間接回答了「錢學森之問」。
  • 別喝了,費曼先生!
    別喝了,費曼先生!一杯酒、一片落葉、一輪殘陽……只要觀察得足夠細緻,聯想得足夠豐富,都能像從一個分形圖案的局部窺視整體那樣窺視到整個宇宙,牽涉到科學的各個分支,甚至及於人文。不過這個道理對如今的我來說自然已不再是新鮮信息,我要聊的倒是最後那句並非重點的話:「別忘記酒最終是為了什麼。讓它最後再給我們一次快樂吧:喝掉它,然後把一切都忘掉!」這句話讓我聯想起一些關於費曼和酒的閱讀記憶。
  • 理科生寫給世界的情書,讀《 別鬧了,費曼先生》
    《別鬧了,費曼先生》在中國出版接近十年,這麼多年裡少有人提及,但是這麼多年裡也沒有被忘記。  想想還真不容易,費曼不是個大波妹,也不是知名人士,最倒黴的是他居然是位物理學家。1988年他已經辭世,所以無法做籤售促銷活動。唯一的賣點是他拿過1956年的諾貝爾獎,但是現在已經到了2006年,又多了不下50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