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中 我們為什麼拋棄地球?-科幻,拋棄,地球,宇宙, ——快科技...

2020-12-08 快科技

我們生活在一顆有截止期限的星球上。有一天,地球會死亡或爆炸。假如幸運的話,我們中的一些人會離開這裡。科幻作品總是描寫我們拋棄死亡地球的故事,這也包括近期的電影《遺落戰境》和《重返地球》。果殼網總結了科幻作品中人類離開死亡地球的所有原因。

注意:這裡不包含為數眾多的地球毀滅且無人生還的作品,否則這份列表就太長了。

也就是說,下邊列出的是科幻作品中地球被下狠手的各種原因。


電影《重返地球》,人類遺棄地球1000年以後

外星人入侵

外星人入侵地球的駭人歷史由來已久——有的時候,人類會逃跑。在動畫電影《冰凍星球》中,一些人類逃出了被外星生命「錐爾」炸掉的地球,隨後在星際間飄蕩。格雷格·貝爾的小說《上帝熔爐》中,地球最後被一小撮外星人毀滅——但幸運的是,另一派善良的外星人協助部分人類從地球上疏散。約翰·瓦利在《蛇夫座熱線》中描寫了一些外星人為保護鯨魚和海豚而迫使人類離開地球,人類只能在外星人通過廣播提供的幫助下,在地球以外的世界發展。在一個有趣的情節轉折中,太空堡壘遠徵軍離開地球同機器人統治者展開宇宙大戰,他們本不必殖民太空,結果卻意外地完成了這個左右後來戰局的使命。還有,在喬·哈爾德曼的小說《致白山》中,大多數人類在一場對外星人的惡戰後離開了被燒毀的地球。

毀於行星殺手

加拿大電視劇《暗域魔艦》的最後一集,片名所指的可以毀滅行星的飛船切開了地球,但是少數人類提前踏上了逃亡之旅。

為一條超空間快速通道讓路而被強拆

在道格拉斯·亞當斯的《銀河系漫遊指南》中,地球基本上被片區委員會代表、愛作詩的官僚主義沃貢人炸掉,不過至少有兩個人,阿瑟·鄧特和崔莉恩,活了下來。(當然,後來一切又恢復了,不過說來話長。)

核戰爭

我們不用外星飛船來搞得地球無法居住——我們自己更擅長於此。

在沃爾特·米勒的小說《萊博維茨的讚歌》中,約書亞修士登上一艘離開地球的星際飛船時說:「由此穿越世界。」書中的人類是幸運的,因為人類已經在大戰爆發和地球毀滅時開始殖民太空。菲利普·迪克的經典作品《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描寫了地球毀於一場慢性核輻射毒害,而大多數人已經離開了地球。在《太空堡壘卡拉狄加》中,遺失的13號地球殖民地被發現時仍然是一片核廢墟,這迫使餘下的人類和賽昂人在一個新「地球」上殖民。與此相似,託比·利特的《太空之旅》描寫了一艘啟程的世代飛船,與此同時,留在被毀地球上的生還者發動了最後的核戰,毀掉了值得留念的一切。奧克塔維亞·巴特勒所著的《莉莉絲的一家》,人類用核戰炸毀地球——不過後來,生還者被友好的奧安凱利人所救,他們想與人類融合……後來的人類再也不是以前的樣子。在阿西莫夫的《蒼穹微石》裡,地球被「核輻射」所毀,同樣,在他的遠未來小說《基地邊緣》中,讀者可以注意到,由於長期的核戰,傳說中的地球只不過是一片廢墟。

環境災難

《2號地球》是一部短命的電視劇集,它描繪了人類由於環境災難被迫離開地球,前往空間站。巧合的是,太空題材恐怖電影《傑森在太空》也描繪了我們生活在一個叫「2號地球」的地方——地球由於嚴重汙染而無法居住。在《異形:浴火重生》裡地球被描述成「屎坑,」據此改編的小說展現了更多細節,地球變成受汙染的貧民窟,有能力的人都離開了。凱薩琳·科爾的長篇小說《極地城市布魯斯》中,地球因為生態崩潰而被拋棄,在宇宙中留下了不好的名聲。此外,帕梅拉·薩金特的《地球之種》結合了環境災難和資源枯竭這兩種設定,這促使最後的人類乘坐一艘名叫「船」的飛船逃離。

變成垃圾場

忘了汙染死神吧,真正的垃圾會怎樣毀了地球呢?在電影《機器人總動員》(《瓦力》)和英國科幻喜劇《紅矮星號》的小說《比生命更好》中,地球真的變成了垃圾場。在後者的宇宙中,可憐的地球先是有了一頂蓋住臭氧空洞的假髮,然後居然被星際垃圾產生的甲烷大爆炸崩出了太陽系。

變成墳場

在克利福德·西馬克的《墓地世界》裡,整個地球被改造成一片精英公墓,提供給無數權貴使用,由一家名叫「地球母親」的公司管理。對地球發源地懷有感情的富人出高價舉行葬禮——可是少數野蠻人仍然潛伏在地球上,而且來自太空的盜墓人也會光臨地球。

資源耗盡

在劇集《螢火蟲》和電影《衝出寧靜號》中,我們看到的是地球資源耗盡,人類被迫進入殖民地。日本動漫《槍神》的有趣之處在於它擁有一個西式主題,其中的SEEDS計劃是地球的所有資源用盡以後延續人類種族的深空殖民任務,資源匱乏的背景有助於我們理解一個存在於高技術宇宙飛船中的低技術社會。還有,在方達·麥金泰爾的長篇小說《流放等待》和其他一些作品中,地球因為資源枯竭已被人類拋棄,一小批生還者生活在「中心」——位於另外一顆荒涼行星上的科技綠洲。J·G·巴拉德的小說《困境》正式把這一類型延伸到極致——不僅所有自然資源耗盡,人類還得在海洋中進行「氧氣開採」 ,到異星製造大氣層,結果只留下氫氣,氫氣升起以後又剝離了地球的大氣層。

天外來物撞擊

對天外來物毀滅地球的恐懼是一個古老、經典而現實的主題——瞧瞧恐龍的下場就明白了。1933年的科幻小說《世界對撞》,描述了人類發現一顆不安分的行星正朝地球撞來,科學家拼命地建造宇宙飛船撤離地球。國家地理頻道為了抨擊所有荒謬的2012末日陰謀論,花時間製作了紀錄片《撤離地球》,呈現出受到流浪中子星威脅的地球以及人類建造世代飛船逃離地球的行動。此外,在安東尼·伯吉斯的長篇小說《世界末日新聞》裡,少數幸運的人類在一顆流浪行星撞擊地球前乘坐世代飛船逃離。在「倖存者」系列科幻小說中,一群人偶然把自己射入太空,逃離了即將被小行星撞毀的地球,而且搭上了一艘經過的外星飛船。

人工黑洞

在丹·西蒙斯的《海伯利安》系列中,詩人馬丁·塞利納斯被送離即將被人造黑洞吞食的地球。另一方面,太空飛行和殖民已經實現——可是地球被一顆黑洞毀掉還是導致了最重的逃亡之旅。

機器人革命

這次說的不是地球,而是《質量效應》世界中的奎利人在黎明戰爭結束時被名為桀斯的合成生物趕出自己的星系。在其他大部分機器人暴動中,比如「終結者」系列電影,人類還沒有一走了之的能力。

納米技術災難

在阿萊斯泰爾·雷納茲的《世紀之雨》中,地球由於「納米災難」而變得無法居住,那是一場 「智能天氣」引發的技術災難,地球結了一層冰殼,而且有「復仇女神」 在肆虐。納米災難發生時就已經有人在太空生活,他們的後裔成了唯一的人類族群。

太陽耀斑

在名為「地底惡獸」那一集的《神秘博士》裡,博士和艾米登上UK號恆星飛船。建造這艘飛船的目的是為了在發生太陽耀斑時帶上所有英國人離開地球。在「太空方舟」這一集,人類也是因為太陽耀斑而離開地球,這一回,一小批人類在假死狀態下度過了五千年,肩負著在條件許可時再次回歸地球的任務。1953年的科幻小說《三百年》講述了地球大氣由於太陽耀斑和其他太陽活動而脫離地球時,人類逃亡火星的嘗試。在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電影《先知》中,太陽耀斑即將毀滅地球,不過善良的外星人從地球救走了一些孩子。

魔法(亂入)

在動漫劇集《龍珠GT》中,大壞蛋貝比用黑星龍珠許下一個毀滅地球的願望。Z鬥士們僅僅在兩周前才得到預告,他們只好利用自己的遠程傳輸能力和好看的老式太空船,領導起從地球到茲夫魯星的疏散工作。

星門爆炸

在日本動畫《星際牛仔》中,人類通過建造一座環繞月球的星門即將開啟超空間之旅。可是「星門故障」導致一大部分月球粉碎,碎片落在地球,引發大規模災難,數十億人死亡。在接下來的50年裡,人類開始在太陽系各地殖民。

恆星死亡或爆發

這一次仍然不是地球出問題。在視頻遊戲Myst中,德尼人由於自己的恆星將死,不得不逃離自己的母星。阿瑟·克拉克的長篇小說《遙遠地球之歌》講述了人類預言超新星爆發將毀滅地球,於是乘坐殖民飛船登陸異星的故事;在他的短篇小說《救援隊》中,太陽即將在7小時後變成超新星,這時外星人降臨地球,卻發現人類已經全數位於冥王星附近的太空飛船上,準備徵服其他恆星。如你所知,在電視劇集《巴比倫5號》中,太陽將在百萬年後爆發,不過在那之前我們的後裔已經逃到了「新地球」。

相關焦點

  • 【思想界】《流浪地球》引爆網絡輿論:科幻、社會達爾文主義和民族...
    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春節期間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以及原著作者劉慈欣引發的種種爭議。2月5日,備受矚目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電影根據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中篇小說改編,講述太陽即將毀滅之時,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開啟了帶著地球在宇宙流浪尋找新家園的旅程。電影的改編採用了原著中「流浪地球」這個核心概念,在文戲方面進行了再次創作。
  • 《流浪地球》帶紅了一票科幻元素!科幻遊戲:為什麼我們不行?
    《流浪地球》帶紅了一票科幻元素!科幻遊戲:為什麼我們不行?短短6天時間,電影《流浪地球》綜合票房已經超過20億人民幣。在中國電影史上,還沒有一部科幻電影有過如此的待遇。與此同時,《流浪地球》也成功帶火了一大票科幻元素,包括人類科技水平的提高,對外太空的探索等等。
  • 科幻神壇《三體》中的宇宙文明,最強神級文明不是歌者和歸零者!
    他一度被人們當作神,而當他沒有能力阻止三體人入侵時,又被人們拋棄,然後再一次被神化,再次被拋棄……這是生活中一些人的真實寫照。世界是多變的,沒有簡單的善與惡、是與非。因為這本《三體》,我看待世界、看待生活、看待別人和我自己,又多了一個角度。
  • 《流浪地球》:中國電影「科幻元年」是如何開啟的?
    電影改編自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太陽即將毀滅之時,人類同心協力拯救地球的故事:地球即將「墜入」木星,宇宙危機四伏,流浪地球時代中的人們只能挺身而出共同戰鬥,既為了拯救地球,也為了人類尋找新的家園。
  • 《新神奇四俠》拋棄科幻風格 走粗糲、現實路線
    《新神奇四俠》拋棄科幻風格 走粗糲、現實路線 時間:2014.04.2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為什麼我們需要科幻電影?
    由此看來,《流浪地球》的票房前景在整個春節檔影片中也最為明朗,更有望獲得40億元甚至50億元的票房成績。  能夠在春節檔八大影片、三大喜劇中突出重圍,作為科幻片的《流浪地球》能夠取得如今的成績著實不易。
  • 為什麼說《流浪地球》不能標誌著中國科幻元年的到來?
    無論我們多麼熱淚盈眶地感受到自己將要邁入中國科幻新世紀,國產科幻作品創作的困頓都是事實。這種事實掩蓋在《流浪地球》中投向木星耀眼的火光之中,讓人難以看清未來的方向:我們到底想要書寫的是向好萊塢大片進發的技術史詩,抑或是回歸科幻本源的社會探索?前者和後者到底是互相成就還是互相衝突?
  • 《流浪地球》大劉的科幻世界
    地球被出賣了!人類被出賣了!文明被出賣了!我們都是一個超級騙局的犧牲品!這個騙局之巨大之可怕,上帝都會為之休克!太陽還是原來的太陽,它不會爆發,過去現在將來都不會,它是永恆的象徵!】【太陽氦閃爆發了。五十億年的壯麗生涯已成為飄逝的夢幻,太陽死了。】
  • 被地球拋棄的人類該何去何從?—《哥斯拉:怪獸行星》
    首先來對電影劇情作一個介紹劇情介紹電影的開頭並不是在地球,而是在一艘孤獨地在宇宙中航行的飛船。主人公榊晴生是飛船中的上尉,但他此時卻在劫持一架即將離開母船的子船,並威脅飛船上的領導層聲稱若不將子船停下,便將其炸毀。主人公為什麼要作出如此過激的行為?
  • 她是光之國最美奧特曼,被賽文拋棄在地球,失去變身能力而死!
    不過還有一個女戰士很特殊,她是光之國最美的奧特曼,被賽文拋棄在地球,然後失去變身能力直到死去。其實這些年來在劇中出場的女奧特曼,也確實有不少了吧?像奧特之母、迪迦奧特曼的女朋友卡蜜拉,愛迪奧特曼的媳婦兒尤莉安,羅布兄弟的妹妹古麗喬等,他們雖然戰鬥力一般,但是都挺有自己的特點。不過要說長得漂亮的話,恐怕也只有古麗喬還能看得下去,像尤莉安奧特曼也確實夠醜的。
  • 地球終究會拋棄我們, 一艘逃生飛船在冰冷的宇宙中漂泊了590萬年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根據經典科幻 小說改編的電影《安尼亞拉號》,是一部情節很壓抑的章節性電影。未來的地球已經不再適合人類居住,一艘從地球飛往火星的移民飛船,在剛起飛不久就遭遇太空垃圾的碰撞,飛船偏離航向並且喪失大部分的能源。在能源不足的情況下,飛船無法再進入原來的航線,開始自行漂浮向宇宙深處。
  • 流浪地球中的科幻元素羅列
    都有哪些科幻元素,存在於《流浪地球》中呢?很多人表示沒有燒腦的科幻,勝在敘事,你們說的都對,但我還是看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一起來看看。地球發動機能控制地球的轉動,推進地球行動,這個設想很大膽。地球變成飛船其實飛到合適的地方我們不一定非要賴在地球上,改造星球應該也能成為可能,帶著地球走就是帶足了地球這個資源,也盡最大努力保存了人類何能存活的物種。不過這個故事裡連老鼠我都沒看到,植物也沒發現,但我覺得會打開新世界,會看到一些能適應的物種。
  • 科幻電影漫談:時空扭曲,冰凍百年,感受漂泊在宇宙裡的孤單
    宇宙已經成為科幻的熱點,科幻往往是科技發展和科學進步的先導。基於科學的現狀,又超越科學理論的現實,科幻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廣大觀眾和讀者。而關於時空的複雜、宇宙的奧秘、科技的科幻化等等使得我們對科幻更加熱愛。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讓人激動不已的科幻電影《星際探索》
    儘管在登月工程結束之後世界各國在航天事業上就再也沒有重大突破,但是人類對茫茫宇宙的探索卻從未停止過。2019年剛剛上映的科幻電影《星際探索》就為我們展現了地球人對宇宙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以及讓人激動不已的前景。
  • 《流浪地球》的改編:理性屬於科幻文學,感性屬於科幻電影?
    好比工業時代的到來,為我們帶來了現代主義的思維模式。在本人看來,這恰恰是原作中的妙筆。可惜,電影沒有保留這一設定,影片中的人物對世界的認知與當代並無區別。電影《流浪地球》劇照小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情節,當屬「地球派」(即電影中的「流浪地球」計劃支持者)和「飛船派」(即通過飛船逃離地球)的衝突。
  • 科幻小說帶你走出地球,走進宇宙
    閱讀「光暈」七部曲,感受宙宇深處的洪荒世界,以及先知們的智慧,這是一部科幻小說愛好者繞不過去的坎,是一部經典巨作,裡面涉及到的種族、恩怨、以及關於「光環」的秘密,將在宇宙深處探索時,一一揭開。天真的孩子手握燭棒,黑暗森林中的穿行,滿眼皆是骸骨與傷。熄滅的火光蔓延著恐懼與悽涼。童話的世界被繪進畫裡,被迫遠走的遊子在時間之外流浪「。」在無盡的星河浩渺裡,孤獨迷航。人類的墓碑,被印拓在宇宙最低的地方。永遠塵封的文明,陪葬著二維的太陽「。
  • 和《流浪地球》一樣「硬核」的末日科幻電影 還有這八部值得一看
    今天是《流浪地球》上映的第23天,目前收穫了44.7億的票房,離50億這個目標越來越近了,實在可喜可賀。藉此機會也回顧下八部口碑不錯的末日科幻電影。《國家地理:人類消失之後》評分7.7科幻片中常常為危機中挽救地球挽救人類,萬一沒挽救成功,那地球會是什麼樣子的呢?這部影片就講述了人類消失之後,世界將會是個什麼樣子的。隨著時間的流逝,人類的建築物也會隨著時間而分崩瓦解,城市被綠植佔領,看著看著,突然覺得沒有人類的地球才是地球最好的歸宿。
  • 最反科幻的科幻電影——《飛向太空》
    《飛向太空》影片直譯為《索拉裡斯》或《索拉裡斯星》,它被影迷譽為科幻電影中的科幻,也被稱作是一部講述關於科幻電影的科幻作品。《飛向太空》改編自波蘭科幻小說作家萊姆的小說《索拉裡斯星》。小說原作不僅是一部重要的科幻作品,也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和哲學作品。而這種哲學思想是現代哲學所不能允許、脫離於現實世界的邏輯去思考「世界之外」。
  • 帶著地球去流浪——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觀後感
    地球,我們永恆的家園只剩下短暫的一百年,開始流浪開始遠離曾經慈祥的太陽逃往危機重重的宇宙遠方轉眼之間,地球就變成了冰雪之淵,依然是生命的家園在茫茫宇宙中,奮勇前進尋找新太陽,尋找落腳點也頃刻間變成了冰冷與黑暗的煉獄然而,這就是我們的地球母親呀身為兒女的我們,絕不能拋棄她
  •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電影走向新紀元
    這幾天終於去看了網絡輿論兩極分化的科幻巨作《流浪地球》,在二刷之後暫且中立的對這部電影發表一些感受電影講述了在2075年,太陽發生了不可控制的反應,地球面臨被摧毀的局面。為了人類生存,集結全球各國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