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很經典的一首詩,千年來口耳相傳,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2021-01-19 騰訊網

眾所周知,古代絕大多數文人具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經歷。所以古詩詞不僅語言優美、意境雋永,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還能給人以思想上的啟迪和警醒。如當我們遇到苦難時,它告訴我們「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當我們虛度光陰時,它告訴我們「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再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登鸛雀樓》一詩,它告訴我們「欲窮千裡目」,就必須要「更上一層樓」。對於《登鸛雀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出自唐代詩人王之渙之手,是王之渙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雖說王之渙現存詩有且僅有六首絕句,但是它的《登鸛雀樓》卻是唐人五言絕句中的壓卷之作。

毫不誇張地說,王之渙因為《登鸛雀樓》已名垂千古。當然,鸛雀樓也因為王之渙的這首詩而名揚海內外。那麼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究竟好在哪呢?除了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外,便是它蘊含著的樸素而深刻的哲理了。因為它能催人拋棄故步自封的淺見陋識,激勵著人昂揚向上。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首先,詩的前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便為我們展現出了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雖然它沒有如今的照片和視頻來得震撼,但是它卻可以滿足我們對北國河山的無限想像,尤其是在當時交通和通訊都極不發達的年代。

試想一下,如果是我們自己登上鸛雀樓,看到一輪落日向著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又看到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而來,又在遠處流歸大海,該是多麼讓人激動和欣喜的一幕啊。所謂「尺幅千裡之勢」,這短短十字,顯然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黃河流經的萬裡河山描繪得淋漓盡致。

當然,這首詩最讓人口耳相傳的,還是王之渙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它不僅是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也應該是我們和平時期不能忘的人生態度。「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即要想看得更遠,就要站得更高。

其實本來「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視野,就已經夠遼闊了。但顯然「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向我們展示了更大的視野,這就又說明了探求無止境的道理。另外,在詩的寫法上,《登鸛雀樓》還是一首通篇對仗的絕句,這是不多見的。正如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所說:「四語皆對,讀來不嫌其排,骨高故也。」

縱觀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可以說是美和哲理的統一。其美盡顯北國河山的壯麗,其理啟迪並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總之,它所蘊含的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度,無論在哪個年代都值得學習並為之努力。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你知道王之渙的《涼州詞》多著名嗎
    今天,我們聊一聊這樣一首著名的唐詩,說他著名,因為跟他有關的故事和典故至今為人津津樂道,廣為傳唱,並且可以說,作為兒童詩歌啟蒙之作是非常合適的。這首詩的作者名字叫作王之渙,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就是著名的「邊塞詩人」,寫過《登鸛雀樓》的王之渙,當然,今天我們要了解不是那首,而是他的另一首得意之作——《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孟郊最經典的一首詩:豬八戒用來教訓唐僧,畫風太詭異!
    中唐詩人孟郊是有名的苦吟詩人,孟郊的詩情緒低沉,語多苦澀,如果要選一首孟郊最經典的詩,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這首《遊子吟》,同時這首詩也是描寫母愛最經典的一首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仕途多舛,直到50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於是便將母親接來住。這首《遊子吟》就是在溧陽寫的。這首詩的意思很好理解,詩人以漂泊無依的遊子自喻,寫出了一首母親的頌歌。這首詩常人引用其實也沒什麼,但是如果是豬八戒引用這首詩,用來教訓唐僧,這是一種怎樣的既視感?
  • 李賀的這首《秋來》,也是難得的千古名篇,同樣也是一首「鬼詩」
    而他流傳下來的那些經典名篇,更是每一首都足以令人驚豔,特別是他的一首《金銅仙人辭漢歌》,更是唐詩裡的經典,裡面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被後世無數的詩人所化用。筆者今天要向大家推薦李賀最經典的一首鬼詩,那便是他的這首《秋來》,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秋天臨之後的憂愁,陰森料峭,更是鬼魅飄飄,所以這也是一首很典型的鬼詩,寫得也是很獨特,讀來更是朗朗上口,所以如此悽美的一首作品,自然也是不容錯過,也是值得我們一讀。《秋來》唐代:李賀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
  • 王之渙《登鸛雀樓》翻譯及賞析
    【鑑賞】王之渙(688—742)字季陵,本家晉陽,官徙絳郡(今山西新絳)。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後拂衣辭官,優遊山水。晚年出任文安郡文安縣尉,天寶元年卒於官舍。王之渙少有俠氣,好擊劍縱酒,當時詩名很高。他與王昌齡、高適、暢當極友善,詩作多被樂工譜曲,布在人口。王之渙的詩多是描寫邊塞風光,意境遠大,情感奔放,可惜保存下來的只有六首。
  • 趙翼最經典的一首詩,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後人學習他們的精神,並激勵自己在各種苦難中砥礪前行。清代一位詩人有一首最經典的詩,曾經讓無數人感動!題遺山詩清代:趙翼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趙翼是清代文學家,字雲崧,號甌北,乾隆年間進士。
  • 李賀「鬼詩」中最陰森料峭,鬼魅飄飄的一首詩,通篇寫得很悽美!
    唐朝的詩歌其實就是一部青春史,很多的詩人還在很年輕的時候便寫下了諸多經典的作品,這其中尤其是李賀,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唐詩裡的經典作品,雖然他的名氣不如李白和杜甫等人,可是他的一些作品,那同樣的膾炙人口,例如他的《金銅仙人辭漢歌》,那就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可能有的朋友一聽這句字,會覺得陌生,但是相信喜愛詩詞的朋友,對於這首詩,一定是不會陌生,裡面還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詩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 一首千年經典,華羅庚曾質疑,詩詞大會教授幾句話解網友多年困惑
    900多年前,蘇軾寫了一首「謎詩」,名字叫《遊金山寺》。當年蘇軾聽說鎮江石盤陀景色壯觀,便前去玩了一陣。結果他看到江上突然有一團火升了起來,火焰如炬,這讓他十分不解,於是回到家怎麼也睡不著,便寫了這首《遊金山寺》。
  • 王安石罷相後心灰意冷,「洗稿」古樂府一首詩,結果成了千古名篇
    他寫過一首詠梅詩,我們小時候都背誦、默寫過。不過,這首詩並非他原創,而是「洗稿」《古樂府》中一首五言詩作成。詩句大意和敘事的順序都非常相似,但原詩經「動詞作者」王安石妙筆一改,頓時化腐朽為神奇,被人傳誦至今。被模仿的那首詩,倒沒有幾個人知道了。下面我把這兩首詩都摘錄出來,供大家參考一下。或者我們可以通過王安石的創作思路,悟出創作中「推陳出新」的正確方式。
  • 一首經典詩作,送給開學季的廣大學子們,尾句曾激勵了無數人
    那麼,在這個開學季,詩妹同樣想以一首詩句,送上對廣大學子的祝福,願天下學子以此為鑑,奮發向上。今天想要說的,就是顏真卿的《勸學》了。提到學習,這是不得不提的一首經典詩詞,曾一度激勵了我們幾代人的成長。我們再一起來回顧這首再熟悉不過的詩作——「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
  • 清晨突然下了一場雪,紛紛揚揚的雪花很美,李世民即興寫下一首詩
    那麼唐詩裡眾多的經典詠雪名篇裡面,我個人比較偏愛李世民的《望雪》,這首詩沒有任何高超的技巧,只是那麼信手拈來,屬於是即興之作,但是卻寫得很唯美,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美。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世稱唐太宗,戎馬一生建立了赫赫戰功,最終通過武力手段,成為了一代帝王。
  • 李白寫了首詠雪詞,千年來備受推崇,近年卻被一首打油詩搶了風頭
    當年唐代詩人徐凝寫了首《廬山瀑布》,其實都不算對李白瀑布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模仿,但蘇軾就坐不住了,直指徐凝這是「惡詩」。可見,在不少文人心中,李白詩是不能仿,也仿不好的。這古人沒做好的事,不代表今人就沒膽量做。李白曾寫過一首詠雪詞,名叫《清平樂·畫堂晨起》。詩仙是詞之鼻祖,這首詞也是其代表作。我們來讀一讀:《清平樂》畫堂晨起,來報雪花墜。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人民日報:始可與言詩已矣
    對於一個用現代漢語寫作的人來說,很難避免這樣的「影響的焦慮」:不僅焦慮如何超越過去的經典,而且焦慮自己究竟熟識經典幾分,那浩如煙海的古典詩詞常常只是一個籠統混沌的文學背景而已,哪裡談得上浸淫其間?這幾乎是一種害怕無知、害怕沒有受到影響的焦慮了。   於中華民族的文脈綿延中,可以感受到這種歷史的辯證。
  • 月落烏啼霜滿天,張繼這首詩犯了個致命錯誤,為何還能千年流傳?
    例如張若虛,只留下了兩首作品,但是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卻被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王之渙,傳世之作只有6首,卻躋身唐朝「四大邊塞詩人」之列,其中兩首《登鸛雀樓》和《涼州詞》都是耳熟能詳的名作。
  • 白居易講人生的一首詩,短短8句話充滿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臨其詩境】今天我們來欣賞白居易的一首詩,白居易是中唐時期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以明白曉暢為特點,後來的蘇軾評價「元輕白俗」,其中的白俗就是指白居易,不僅語言風格上俗,其題材和關注點也往往俗。用現在的話來說,應該是更加接地氣,所以與北宋那群文人是有些不同的。
  • 把女詩人餘秀華貶得一文不值的大詩人食指,自己寫的詩到底如何?
    食指先生不理解,為何大家要捧餘秀華,他表示餘秀華的存在讓新詩的嚴肅性無從談起,並找了數個論點將餘秀華貶得一文不值。對此,餘秀華用了一篇《兼致食指,不是誰都有說真話的能力》來回應。說到底這場爭論只是一位大牌詩人看不慣一位業餘詩人的詩風,本來賞詩就是一件憑一己之好的事,哪怕是李白也曾受到爭議,何況餘秀華這樣的詩壇新秀。
  • 李賀:只活了27歲,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卻火了千年
    可李賀雖存世作品不多,詩風特徵明顯,但他的詩也不全是晦澀詭譎的風格,其中有幾首流傳千年依舊朗朗上口的詩也體現了李賀在政治軍事上的抱負和理想。孤僻的少年看似與世無爭,其實心中藏著滿腔熱血無處噴洩,這一切,不如從一首詩和一段人生開始說起。
  • 關於「黃昏」最優美的兩首詩,一個輝煌燦爛,一個蕭瑟悲涼!
    今天我們聊聊黃昏時分最優美的兩首詩,不知網友們心中最優美的黃昏詩歌是哪一首?小編以為是下面兩首。我們先看看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白日依山盡」是這首詩的時間背景,這是太陽快要落山的黃昏時候的景色。眺望西方,太陽快要落山了;眺望東方,奔流不息的黃河浩浩蕩蕩流入大海。前兩句的空間跨度很大,「尺幅千裡」的畫面感很強烈。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馬詩,可謂是字字經典,讀來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李賀被稱為「詩鬼」,同時也是一位天才型的詩人,雖然他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六歲,但是他對於唐詩依舊有著巨大的貢獻,對於後世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例如他的那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便是後世無數的詩人化用,成為了唐詩裡的經典名句。
  • 蘇軾被貶黃州時,寫了一首詞,全篇借用了別人8首詩,卻一氣呵成
    今天聽小編一一道來。並非每一首詞都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變得更加經典,他仿的那一首《浣溪沙.漁夫》雖然毫不介意地借用了張志和原作的「斜風細不須歸」的佳句,但是讀起來卻不如原作的意味深遠。令人叫絕的是,蘇軾的再創作,將這八首詩的原句用來,幾乎都是未改一字,原句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