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銀國證新能源指數基金投資價值分析:聚焦新能源優質賽道 涵蓋新...

2021-01-11 同花順財經

  交銀國證新能源指數基金(164905.OF)成立於2015 年 3月26日,是交銀施洛德基金指數團隊傾力打造的指數品牌「交銀指數芯」中重要一員。基金採用指數化投資策略,緊密跟蹤國證新能源指數,幫助投資者高效捕捉新能源板塊紅利。

  新能源行業投資價值分析

  以能源安全為戰略核心,科技創新引領新能源革命:《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及若干配套專項規劃全面推進中國能源體製革命。能源革命具有必然性與緊迫性:能源安全直接影響到國家安全、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穩定。近年來地緣政治矛盾和大國競爭加劇,原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逐年上升,需求增長與供應不足的矛盾凸顯。調整能源結構,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是當下必然的要求。「碳中和」目標政策推動全球能源革命加速:目前已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發布碳中和目標,全球能源革命正在提速。綠色轉型是瞄準未來全球能源資源、科技創新兩大競爭領域,提升我國全球減碳話語權和全球影響力,體現大國擔當的重大戰略決策。

  平價上網拉開序幕,光伏風電進入高成長軌道:2030年我國風電和光伏的存量總裝機將達到 12億千瓦,行業增長空間巨大。2021年起光伏風電將進入平價上網新階段,行業將擺脫補貼依賴走向內生性增長。光伏風電行業成長性凸顯,進而驅動板塊估值向主流成長性板塊估值水平靠攏。全球新能源車景氣向上,海內外共振驅動需求拐點向上:歐洲最嚴碳排放標準疊加高補貼,新能源車滲透率快速提升,同時國內補貼溫和退坡,利好政策落地強化行業中長期成長性及確定性。海內外政策共振下,新能源車產業鏈受益明顯,行業景氣持續向上。

  國證新能源指數特徵分析

  優選新能源發電與新能源車領域龍頭:國證新能源指數從屬於新能源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上市公司中,選取市值和流動性綜合排名靠前的70隻股票作為樣本股。指數成分股加權平均總市值為 760.59億元,市值分布上表現龍頭定位。

  新能車與光伏風電協同發展,寬賽道或更具投資價值:指數在新能源車(55.8%)和新能源發電(44.2%)板塊均進行了布局,覆蓋新能源車上中下遊全產業鏈。相比新能源汽車指數,同時聚焦新能源發電和新能源車的寬賽道指數在估值以及未來發展空間上均具有優勢,或更具投資價值。

  低估值高盈利,兼備高成長性:截止2020年12月11日,國證新能源指數的PE為42.2,ROE為6.57%,在已有基金產品覆蓋的新能源主題指數中,國證新能源指數估值最低、盈利能力最優秀。國證新能源指數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速達11.12%,同時兼備高成長性,具有較高投資性價比。

  階段性彈性與銳度突出:指數基金以高倉位、高彈性成為資金進行長期戰略資產配置或者階段捕捉市場上行機會選擇的工具。在市場上漲的多個階段,國證新能源指數表現出更高的彈性與進攻性:如在2015年牛市期間跑贏滬深300約66%,近一年獲得了約54%的超額收益,階段性彈性與銳度突出。

  而且,該產品三季度末規模2.55億元,處於打新策略的「高效」規模區間,並在滬深兩市均可參與打新,階段打新收益增厚具有競爭力。

  疫情發展不確定性帶來的市場大幅波動風險,或將影響基金收益。

  一、國證新能源指數投資價值分析

  交銀國證新能源指數基金(164905.OF)成立於2015 年 3月26日,是交銀施洛德基金指數團隊傾力打造的指數品牌「交銀指數芯」中的重要一員,是團隊對於中國市場核心資產的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環。基金採用指數化投資策略,緊密跟蹤國證新能源指數,幫助投資者高效捕捉新能源板塊紅利。國證新能源指數匯聚了屬於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新興產業及其細分領域的上市公司。就其子行業和成分股的挑選標準,均融入交銀施洛德研究部觀點和建議,體現了交銀「指數芯」對於指數編制的匠心。

  1.1以能源安全為戰略核心,科技創新引領新能源革命

  頂層設計全面推進中國能源體製革命:2014年6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明確提出了「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重大能源戰略思想: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建立多元供應體系;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推動能源體製革命,打通能源發展快車道;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2017年4月25日,《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發布,明確了能源革命戰略目標,目標要求2021—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達到20%左右,205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超過一半。《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若干配套專項規劃等政策相繼出臺完善了能源革命戰略框架體系,為我國能源革命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能源革命具有必然性與緊迫性: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而能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能源安全直接影響到國家安全、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穩定。近年來,地緣政治矛盾和大國競爭加劇,國際貿易局勢越發複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對我國現有的能源供應格局產生影響,給能源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石油、天然氣是重要的戰備儲存能源,而近幾年原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逐年上升。《中國油氣產業發展分析與展望報告藍皮書(2019-2020)》顯示,2019年我國原油進口量50572萬噸,同比增長9.5%,石油對外依存度達70.8%;天然氣進口量9660萬噸,同比增長6.9%,對外依存度達43%。同時能源消費逐年增加,需求增長與供應不足的矛盾凸顯。在國際形勢日趨複雜的背景下,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至關重要,因此調整能源結構,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是當下必然的要求。

  「碳中和」目標政策推動全球能源革命加速: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過節能減排、技術創新等途徑,抵消排放的二氧化碳,實現 「零排放」)。我國能源結構長期以煤炭為主,長期粗放型的經濟發展導致我國能源過於依賴煤炭石化類能源消耗,所帶來的資源浪費、環境汙染和油氣供應缺口不斷擴大等現象日益嚴重。因此綠色轉型是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2019年12月,歐盟委員會公布「歐洲綠色協議」,提出到2050年歐洲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該協議被視為歐盟實現綠色轉型的總體政策框架。此後歐盟出臺多項舉措,推動經濟社會實現綠色轉型。2020年3月,歐盟委員會通過新版《循環經濟行動計劃》,新版《計劃》是「歐洲綠色協議」框架下的重要一環,新協議」框架下的重要一環,新版《計劃》將從投資、金融、立法等多個層面發力,推動歐洲循環經濟從局部示範轉向主流規模化應用。目前已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發布碳中和目標,全球能源結構從石油時代向可再生能源轉型正在提速。綠色轉型不僅是建立良好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重要環節,更是瞄準未來全球能源資源、科技創新兩大競爭領域,提升我國全球減碳話語權和全球影響力,體現大國擔當的重大戰略決策。

  1.2平價上網拉開序幕,光伏風電進入高成長軌道

  2020年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了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最新目標: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這是繼今年9月我國提出「30﹒60」目標之後,首次提出2030年的具體減碳目標。

  講話中強調到 2030 年,風電和光伏的存量總裝機達到 12億千瓦,據此風電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未來發展增速,有了較為明確的設想。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三季度末全國風電、光伏累計裝機均達到2.23億千瓦,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任育之近日在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透露,初步預計,今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為3500萬千瓦,將持續八年保持全球第一;累計裝機將達2.4億千瓦。風電、光伏要累計完成12億千瓦的目標,未來十年還需至少實現7.2億千瓦的增長。據此測算,風電、光伏接下來每年的新增裝機將不低於7200萬千瓦,而「十三五」期間,我國風電和光伏年均新增裝機合計約為6263萬千瓦。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測,「十四五」期間,國內年均光伏新增裝機規模一般預計是7000萬千瓦,樂觀預計是9000萬千瓦。今年風能企業代表聯合發布的《風能北京宣言》提出,「十四五」期間,須保證風電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2025年後,中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於6000萬千瓦,到2030年至少達到8億千瓦,到2060年至少達到30億千瓦。

  光伏正式從補貼驅動向市場驅動轉型

  光伏發展初期成本高昂,依賴政府補貼,具有強周期性。隨著現階段全球平價/光儲平價的逐步實現,行業增長將擺脫補貼依賴走向內生性增長。行業周期性將逐漸減弱,成長性凸顯,進而驅動板塊估值提升,並逐步向主流成長性板塊估值水平靠攏。

  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發布的《2019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顯示,2019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容量為580159MW,同比增長20.1%;自2010年以來,太陽能光伏發電、聚光太陽能熱發電、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的成本分別下降了82%、47%、39%和29%。2019年,在所有新近投產的併網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容量中,有56%的成本都低於最便宜的化石燃料發電。

  圖表1:2015-2019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容量(MW)

  圖表2:2010-2019年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情況(%)

  在全球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經過十餘年發展,中國已經具備全球最先進和完善的光伏產業供應鏈,佔據光伏產業鏈龍頭地位:2019 年我國多晶矽、矽片、電池片組件產能全球佔比分別為 67.3%、97.4%、78.7%、71.3%,全年光伏產品出口額約207.8 億美元,同比增長29%,並且全球光伏產能向我國集中的趨勢仍在持續。

  中國光伏產業走過依靠國家補貼發展的培育期和成長期,已經具備了向更高質量發展的技術積累和產業鏈系統提升的基礎,從開始粗獷的規模化發展模式轉變為精細、高質量發展模式。技術的進步使光伏發電成本快速下降,過去十年間,光伏系統裝機成本下降了90%以上,光伏發電擁有了平價入網的競爭實力。2008年,國內第一個市場化運作的光伏項目批覆電價高達4元/kWh,2020年4月2日,發改委公布2020年Ⅰ-Ⅲ類資源區集中式光伏電站指導電價分別為0.35、0.4、0.49元/kWh。十餘年間,光伏上網電價從4元/kWh下降到0.35元/kWh,電價降幅達91%,平價上網拉開序幕。

  圖表3:中國曆年光伏電價變化(元/kWh)

  「光伏+儲能」平價大幅抬升行業天花板

  儲能技術通過調配電能供應和需求之間的平衡,可解決棄光率、電網波動、儲能利用率較低等難題,提高消納維持電網穩定。以電能釋放的儲能方式主要分為機械儲能、電磁儲能和電化學儲能,其中電化學儲能同時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擁有廣泛的技術適用性。而近年來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帶動鋰電產能進入擴張期,鋰電池的安全性、使用壽命和能量密度不斷提升,成本不斷下降,為鋰電儲能的市場化推廣間接創造了條件。截止2019年底,我國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1592MW,同比增長48.4%,儲能行業維持穩步增長的狀態。據國金證券預測,儲能相關內容在「十四五」能源規劃中的篇幅和重要性,將顯著高於前兩個五年規劃,儲能也將是我國能源領域下一個重點支持的方向。

  光伏發電成本的顯著下降成為光伏實現平價的有力支撐,隨著儲能技術的突破和成本的持續下降,「光伏+儲能」的綜合應用將提高光伏的綜合使用效率,提升經濟效益、打開市場需求,大幅抬升行業天花板。

  1.3全球新能源車景氣向上,海內外共振驅動需求拐點向上

  歐洲最嚴碳排放標準疊加高補貼,新能源車滲透率快速提升

  2019年6月,歐盟進一步作出減排規劃,同時加大超標處罰力度。規劃要求2020年1月起,新註冊乘用車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得超過95g/km,超過部分每g/km處以95歐元的罰款;2025/2030年排放目標達到80.8/59.4g/km。根據PA Consulting機構預測,2020年歐洲車企行業將面臨高達約340億歐元的巨額罰款。另一方面,各國對新能源車補貼及免稅政策加碼,5 月 19 日,歐盟委員會擬推出綠色經濟復甦計劃,包括擬針對零排放車型免徵增值稅等措施;德國 2020 下半年的汽車增值稅率將由 19%降至 16%,購買價格 4 萬歐元以下的新能源汽車,政府補貼由此前 3000 歐元/輛提高至 6000 歐元/輛,企業補貼保持 3000 歐元/輛不變,建設充電樁、支持動力電池生產的項目資金增加 25億歐元等。此外,各國紛紛將燃油車禁售提上日程,在各方政策綜合作用下,歐洲新能源車高有望維持高增長。

  2020年上半年,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逆勢上漲52%,銷量居世界第一。11月歐洲電動車銷售呈井噴之勢,德、法、英新能源汽車11月銷售均錄得超100%增長,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也在快速提升。同時,國內新能源車市場也迎來強勁反彈:據乘聯會統計,11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批發銷量18.0萬輛,同比增長128.6%,環比增長24.8%;電動化滲透率持續提升,月度乘用車電動化滲透率達7.9%。

  圖表4:11月歐洲主要汽車市場新能源車銷售情況

  圖表5:今年以來國內新能源車批發銷量同比

  隨著歐洲低碳政策及利好政策的不斷發力,歐洲逐漸成為全球電動車主要增量市場,而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同時,從上遊設備、金屬資源、到中遊「三電」領域以及下遊整車、充電樁等相關環節,我國都已經出現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頭部企業,中國產業鏈優質企業將迎來全球化供應機遇。

  2019年全球鋰離子動力電池產能達316 GWh,而中國鋰電池產能居世界首位,佔比達73%。2019年全球動力電池產能前十企業中國佔據6家,寧德時代(300750)、比亞迪(002594)、國軒高科(002074)等排名前十的6家中國企業的產能總和佔據全球市場份額的約一半,在動力電池領域,我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擁有領先優勢。隨著海內外政策持續加碼,在供應鏈傳導效應影響下,已經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中國供應鏈企業,與歐洲供應鏈各個環節形成共振,帶動全球新能源車銷量的快速增長,新能源車產業鏈受益明顯,行業景氣持續向上。

  圖表6:2019年全球動力電池產能前十企業(GWh)

  圖表7:歷年中國動力電池產能全球佔比

  補貼退坡溫和,政策護航行業長期向上

  2020年4月23日,四部委發布《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綜合技術進步、規模效應等因素,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原則上2020年-2022年補貼標準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相比2018年、2019年,本次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幅度明顯放緩,利於產業逐步向市場化發展平穩過渡。2020年11月20日,財政部下發了《關於提前下達2021年節能減排補助資金預算(第一批)的通知》),明確2021年共安排新能源汽車補貼375.8億元,2021年補貼總額相當於2020年補貼總額的3.3倍。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進一步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技術路線、產業生態、產業融合、基礎設施完善和深化合作等進行了部署規劃,繼續明確新能源汽車的國家戰略性產業定位。規劃明確提出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按此測算,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將超過640萬輛,2021-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均增長率將在30%以上。政策落地進一步提振信心,下半年產業鏈迎來實質性回暖,行業中長期高速發展得到進一步強化,行業成長確定性繼續加強。

  國證新能源指數特徵分析

  2.1.指數編制:優選新能源發電與新能源車領域龍頭

  國證新能源指數(399412.SZ)從屬於新能源或新能源汽車產業,且新能源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20%以上的上市公司中,選取市值和流動性綜合排名靠前的70隻股票作為樣本股。指數反映了滬深兩市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整體收益表現。

  2.2. 市值及行業分布:市值分布表現龍頭定位

  從市值分布來看,指數成分股總市值在1000億元以上的有11隻,指數成分股加權平均總市值為 760.59億元,從市值分布上表現龍頭定位。從申萬一級行業分布來看,指數聚焦電力設備,在電力設備行業的權重達42.0%,其次在汽車、有色金屬、化工、公用事業、機械設備等行業均有配置,行業權重分別為15.98%、11.39%、8.50%、6.50%、3.95%。

  圖表9:國證新能源指數市值分布(截止2020.12.11)

  圖表10:國證新能源指數申萬一級行業分布(截止2020.12.11)

  2.3. 板塊分布:新能車與光伏風電協同發展,寬賽道或更具投資價值

  我們進一步對指數成分股的細分領域進行統計,從新能源主題的板塊分布來看,國證新能指數新在新能源車和新能源發電板塊均進行了布局,截止2020年12月11日,指數在新能源車板塊的配置比例為55.8%,在新能源發電板塊的配置比例為44.2%。

  從細分領域分布來看,國證新能源指數對新能源車全產業鏈進行了覆蓋,在新能源車產業鏈上遊、中遊、下遊的配置比例分別為20.2%、22.3%、14.6%。具體來看,指數對動力電池(12.5%)、乘用車(7.2%)、正負極材料(6.5%)、電機(5.7%)、電解液(4.5%)、充電樁(2.9%)等細分領域進行了重點布局。新能源發電方面,指數重點配置了光伏(19.9%)領域,佔比約為新能源發電板塊權重的一半;其次為風電(4.9%)、核電(3.5%)、高壓設備(3.0%)、火電(2.5%)、電網自動化(2.5%)等領域。

  國證新能源指數同時布局新能源發電和新能源汽車板塊,是目前市場已有基金產品覆蓋的新能源主題指數中,唯一聚焦新能源寬賽道的指數。隨著光伏風電逐步擺脫補貼步入高成長軌道,以及全球新能源汽車高景氣的來臨,新能源發展全面加速。相比新能源汽車指數,同時聚焦新能源發電和新能源車的寬賽道指數在估值以及未來發展空間上均具有優勢,或更具投資價值。

  圖表11:國證新能源指數細分板塊及產業鏈分布(截止2020.12.11)

  2.4. 涵蓋全產業鏈各環節龍頭企業,盈利大幅提升彰顯成長韌性

  指數在新能源發電和新能源車板塊前十重倉成分股的信息如下。國證新能源指數在個股配置上較為均衡,新能源發電和新能源車板塊的前十重倉股集中度分別為19.54%和18.62%。新能源發電方面,涉及光伏產業鏈各環節龍頭:囊括全球光伏逆變器龍頭陽光電源(300274)(4.01%)、光伏膠膜龍頭福斯特(603806)(2.17%)、全球單晶矽片和組件龍頭隆基股份(601012)(2.16%)、矽料電池片雙料龍頭通威股份(600438)(2.09%)等龍頭企業。

  新能源車方面,涵蓋上遊電解液(天賜材料(002709))、正負級材料(杉杉股份(600884)、當升科技(300073))等製造龍頭,中遊的電池製造(寧德時代、比亞迪、欣旺達(300207)、億緯鋰能(300014)等)以及下遊的乘用車製造(比亞迪、長安汽車等)和充電樁龍頭(特銳德(300001)等)。

  從指數成分股前三季度盈利來看,新能源各細分行業已逐漸從疫情中恢復,企業整體上實現了盈利的強勁反彈:新能源發電板塊中,陽光電源、福斯特、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寶新能源(000690)2020Q3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達115.61%、47.06%、82.44%、48.57%、200.69%;新能源車板塊中,比亞迪、天賜材料、長安汽車、匯川技術(300124)、新宙邦(300037)2020Q3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達116.83%、475.85%、230.98%、131.93%、56.21%。此外,成分企業今年以來研發投入增速逐季快速提升,成分企業研發投入不斷加大。各環節龍頭逐漸走出疫情影響,盈利大幅提升彰顯成長韌性。

  圖表12:國證新能源指數在新能源發電板塊前十重倉股(截止2020.12.11)

  圖表13:國證新能源指數在新能源車板塊前十重倉股(截止2020.12.11)

  2.5. 低估值高盈利,兼備高成長性

  我們統計了國證新能源指數和已有基金產品覆蓋的新能源主題指數的ROE和PE(TTM),以對比反映同類指數的估值和盈利能力。可以看到,截止2020年12月11日,國證新能源指數的PE_TTM為42.2,低於國證新能源車(67.3)、中證新能源汽車產業(153.1)、中證新能源汽車(216.7)指數,估值為已有基金產品覆蓋的新能源主題指數中最低。同時2020年三季度國證新能源指數ROE為6.57%,高於國證新能源車(5.16%)、中證新能源汽車產業(4.57%)、中證新能源汽車(4.37%)指數。從成長性來看,國證新能源指數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速達11.12%,ROE同比增速0.45%,在同類指數中表現突出。在已有基金產品覆蓋的新能源主題指數中,國證新能源指數估值最低盈利能力最高,同時兼備高成長性,具有較高投資性價比。

  圖表14:國證新能和新能源主題指數估值和盈利能力對比(截止2020.12.11)

  圖表15:國證新能和新能源主題指數成長性對比(截止2020.12.11)

  2.6. 階段性彈性與銳度突出

  指數基金以高倉位、高彈性特徵成為資金進行長期戰略資產配置或者階段捕捉市場上行機會選擇的工具。我們統計了自2010年6月30日基日以來國證新能源指數和滬深300指數淨值走勢。在市場上漲的多個階段,國證新能源指數表現出更高的彈性與進攻性:如在2015年牛市期間跑贏滬深300約66%,在2016年上半年階段性反彈區間獲得了約23%的超額收益,近一年更是獲得了約54%的超額收益。當市場處於上漲行情時,指數基金由於其高倉位、高進攻性更容易獲得超額收益,是把握趨勢機會,增厚投資收益的優秀工具型產品。

  從歷史業績表現來看,國證新能源指數近1年的收益率為66.76%,高於同期滬深300(25.36%)、中證500(22.98%)和中證被動股票型基金指數(26.90%)的收益率。從長期收益來看。指數自2010年6月30日基日以來累計收益達176.72%,高於同期滬深300(88.64%)、中證500(66.16%)和中證被動股票型基金指數(84.84%)的收益率。可以看到,無論是短期收益,還是中長期、長期收益,國證新能源指數均表現亮眼,獲益能力突出。

  圖表16:國證新能和滬深300指數自基日起淨值走勢(截止2020.12.11)

  圖表17:國證新能和滬深300指數階段性業績表現(截止2020.12.11)

  圖表18:國證新能源指數業績表現(截止2020.12.11)

  2.7. 階段打新收益貢獻值得關注

  交銀國證新能源指數基金三季度末規模2.55億元,根據當前A股尤其是科創板打新規則,數據測算及觀察公募基金打新對產品收益貢獻,3-5億規模打新收益率佔優。當前基金規模處於打新策略的「高效」規模區間,而且基金在滬深兩市都可以參與打新,階段打新收益增厚具有競爭力。

  三、交銀國證新能源指數基金

  3.1.基金信息

  交銀國證新能源指數基金(164905.OF)成立於2015 年 3月26日,是交銀施洛德基金指數團隊傾力打造的指數品牌「交銀指數芯」中的重要一員,是團隊對於中國市場核心資產的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環。基金採用指數化投資策略,緊密跟蹤國證新能源指數,幫助投資者高效捕捉新能源板塊紅利。國證新能源指數匯聚了屬於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新興產業及其細分領域的上市公司。就其子行業和成分股的挑選標準,均融入交銀施洛德研究部觀點和建議,體現了交銀「指數芯」對於指數編制的匠心。

  3.2. 管理人信息

  交銀施洛德基金長期以來研究基礎紮實,投研實力出色,基金管理能力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2018年以來交銀基金獲得了「金牛基金管理公司」、「金基金海外投資回報基金管理公司獎」、「金基金海外投資回報基金管理公司獎」、「五年持續回報明星基金公司獎」、「十大明星基金公司獎」等一系列榮譽,旗下產品或基金經理也獲得多項獎項榮譽。

  「交銀指數芯」:打造資產配置「精品店」

  在新經濟相關的新興產業領域,交銀基金有著深入的研究和積澱,公司行業研究員27人,其中新經濟相關行業研究員比例達50%,新經濟領域股票研究覆蓋率達60%。「交銀指數芯」是交銀基金傾力打造的指數品牌,具體涵蓋優選寬基指數系列,聚焦新經濟指數系列以及ESG指數系列。由於對新經濟相關行業有著紮實的研究基礎,交銀採用以研究為主導的產品設計和產品線布局,尋求在國內資本市場能夠獲得長期投資紅利的概念主題和投資策略,為投資者提供一些安心省心的工具型產品。目前「交銀指數芯」系列涵蓋交銀創業板50指數、交銀深證300價值ETF、交銀國證新能源、交銀中證環境治理、交銀180治理ETF基金產品。

  圖表20:「交銀指數芯」系列產品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sqc

相關焦點

  • 中歐基金葛蘭:選好賽道才能做好投資
    主動型基金的選擇如今定投指數基金的投資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但是指數基金也有一些顧及不到的東西,比如指數基金要麼是無論好壞的全行業覆蓋(如滬深300),要麼是僅限於一個行業(如醫藥100),沒辦法根據我們的需要去投資看好的這幾個行業(如科技、醫藥、消費);另一方面,指數基金做不到相對大市的超額收益。主動型基金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不過主動型基金的成績則取決於基金經理的能力,所以基金經理是選擇主動型基金最重要的參考因素。
  • 新能源與新能源車,你分的清麼?相關指數全解析在此
    我們整理了所有相關的指數,並篩選了有跟蹤基金的指數進行分析:1、中證新能源指數中證新能源指數以中證全指為樣本空間,選取涉及可再生能源生產、新能源應用、新能源存儲以及新能源交互設備等業務的上市公司股票作為成份股,以反映新能源產業相關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為市場提供多樣化的投資標的。很明顯,這是一個新能源板塊方面的指數。
  • 東方新能源汽車主題混合基金近一年淨值增長率排名同類第一
    》及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數據利好影響,新能源汽車板塊漲幅明顯,現「黃金十月」跡象。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主題基金受到市場關注,在為數不多的相關主題產品中,東方新能源汽車主題混合基金已逐漸成為投資者布局新能源主題產業投資機會的有力工具。
  • 當前熱點機會:新能源汽車指數基金哪只強?
    最近市場上,最熱的主題應該就是新能源車了吧? 分級基金新能源車【161028】跟蹤的指數:CS新能車,從10月底到現在為止漲了66%,光2020年就漲了27%。是不是很牛? 不過如果把它和特斯拉放在一起看,這點漲幅,簡直就是開胃菜啊?
  • 新能源車產業鏈投資機會及指數基金全梳理!
    摘要 【新能源車產業鏈投資機會及指數基金全梳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最近一直在風口。
  • 基金經理投資筆記|科技指數投資的正確姿勢
    因此,後文我們將以創新100指數為例介紹「三步法」來說明如何進行股票型指數基金的投資價值分析。 一、行業分布是指數投資價值分析的核心因素行業分析之於指數投資的重要性首先體現在,行業暴露是指數風險和收益的主要來源。這裡提一個概念,股票型指數基金的投資回報主要來自於其風險暴露,即為「風險溢價」。雖然我們有多種方法和維度進行組合的風險分析,但是行業屬性可以解釋絕大部分。
  • 借基金布局新能源汽車,得這麼幹!
    1 新能源汽車ETF(含部分可上市LOF) 行業ETF是短期投資行業最好的方式,一費用低;二交易方式靈活。 目前業內和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指數中已經有ETF推出的,有2大指數。
  • 新能源主題指數年內漲超80%,此次回調後基金性價比如何?
    1今年新能源板塊應該是A股最靚的仔,特別是下半年,重倉了新能源板塊的基金就跑的好,多隻基金因為重倉新能源衝上年度漲幅榜,目前的「冠軍基」廣發高端製造有此業績也是受益於新能源板塊的強勢。資料來源:華寶證券創新研究部我們投資新能源板塊的主要途徑是被動指數型基金和主動權益類基金,而不管是被動還是主動都離不開新能源主題相關的指數,所以有必要了解新能源主題指數。這五大指數的基本資料如下表所示,我們國家發展新能源產業還是較早的,有兩隻指數早在2014年久已經發布了。
  • 中歐基金葛蘭——這位業績逆天的小姐姐發新基金了
    (數據來自於天天基金)       2019年7月26日,有人曾寫過一篇關於如何投資醫藥行業的文章《頻頻暴雷的醫藥板塊該如何投資?》。當時的醫藥受到帶量採購和個股暴雷等影響,處於行業的低谷期,今年的醫藥行業可謂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有投資者說是疫情影響,實際上,和主要消費一樣,醫藥行業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優質的賽道。
  • 春季行情啟動 機構聚焦科技消費等賽道
    一些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當前A股春季行情已經啟動,受益於企業盈利大幅回升等因素,此番「春季躁動」預計將有較強的持久性。從配置方向來看,研究機構普遍看好科技、消費等賽道帶來的機遇。近一年來融資餘額數據來源:WindA股迎來「春季躁動」新年「開門紅」之後,A股市場表現十分強勢。
  • 「最良心基金經理」又喊話,千字檄文炮轟新能源泡沫:未來只能以...
    文 | 財聯社 記者陳俊嶺「大多數被爆炒的新能源股票,恐怕未來只能以股價大幅下跌來消化估值了」——新年伊始,因為這句頗具爭議的話,再次讓敢於「逆勢看空」的楊東推上風口浪尖。楊東,在2018年1月「奔私」創辦寧泉資產前,曾在興業基金擔任投資總監和總經理。
  • 加入新能源汽車賽道!小桔充電和金固股份達成合作
    25日,記者獲悉,滴滴旗下北京小桔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小桔充電」)與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002488.SZ)等合作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並設立合夥企業,就新能源汽車充電場站建設和經營領域展開布局合作。
  • 一鍵布局光伏、鋰電、風力、核電四大領域 南方新能源ETF1月14日起...
    首批追蹤中證新能源指數的ETF之一——南方中證新能源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南方新能源ETF,代碼:516160)將於1月14日起正式發行,投資者將可投資南方新能源ETF把握新能源產業崛起紅利。  公告顯示,南方新能源ETF是交易型開放式(ETF)指數基金,南方新能源ETF將緊密跟蹤標中證新能源指數。
  • 搶抓市場結構性機會創佳績 嘉實行業基金表現亮眼
    在細分優質行業賽道快速上漲的過程中,部分行業主題基金積極把握市場結構性機會,憑藉突出的業績表現獲得了投資者熱捧。以嘉實基金旗下主動權益類行業基金為例,據銀河證券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1月20日,11隻行業基金(不同份額分別計算)以超過60%的回報率,領跑行業股票型與行業偏股型基金的同期平均收益率59.29%與53.54%,其中嘉實新能源新材料A/C、嘉實消費精選A/C、嘉實科技創新等基金同期回報率超過了70%,嘉實環保低碳同期收益率更是超過了80%。
  • 中歐基金葛蘭:過去兩年市場上做超額收益最多的基金經理之一
    二、好口碑來源於好業績  為什麼提到醫藥主題基金,很多投資者會想到葛蘭?因為好口碑來自好業績,葛蘭的投資經理指數2015年至今的年化收益高達33.92%,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數據。其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更是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裡基金淨值漲了兩倍。
  • 金斧子張開興:為什麼我們一直看好新能源
    作為「研究與科技」驅動的資產配置服務平臺,金斧子致力於圍繞不同行業主題,建立區別於其他平臺的「深刻研究」框架體系,平臺所有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產品遴選都建立在全產業鏈系統性研究先行的基礎之上,並依託敏銳的市場觸覺與前沿的趨勢理解做出最終的投資決策。
  • 2021年科技賽道怎麼投?兩位科技投資大咖全新解讀
    相比白酒股「勇闖天涯」,以新能源產業鏈、軍工等為代表的科技股2021年開局走勢也非常亮眼。截止1月7日,生物醫藥、科技TMT等新經濟權重佔比較高的創業板指數更是收穫「六連陽」。科技一直是近幾年投資熱門賽道之一。宏觀流動性充裕、成長前景廣闊、業績層面佔優,令市場對科技股2021年的行情仍充滿期待。
  • 股價漲勢如虹 業界大佬又是如何看有色金屬和新能源的?
    業界大佬又是如何看有色金屬和新能源的?金屬和新能源行業是近期資本市場炙手可熱的話題。數據顯示,新能源指數(000941.CSI)今年來漲幅超過60%,有色金屬金屬指數(H30191.CSI)今年也有26%的漲幅。為何近期有色和新能源漲勢如虹?後續還有哪些投資機會?
  • 業界大佬又是如何看有色金屬和新能源的?
    業界大佬又是如何看有色金屬和新能源的?】為何近期有色和新能源漲勢如虹?後續還有哪些投資機會?12月3日,在五礦證券「勢起·長牛」策略會上,五礦證券總經理助理兼研究所所長葛軍、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山東黃金集團總經理李國紅等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 秉承「見素抱樸」投資哲學 鵬華王宗合與投資者共享價值投資之美
    展望未來,王宗合將「以理念領航,以勤奮作漿,發揮團隊的力量,不斷的迭代能力圈,和那些具有高遠格局的企業家站在一起,分享時代賦予的價值增值」,同時「秉承匠心,堅守理念,勤奮前行,力爭在新的時代,不斷穿越投資迷霧,挖掘價值成長,回饋投資者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