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迅科技研發第三代DNA合成技術,要實現成本「超摩爾定律」下降

2020-11-29 36kr

在新一代疫苗生產、大分子藥物研發、以生物學為基礎的綠色製造、碳源能源可持續轉化、環境汙染的生物治理、檢測有毒化學物質的生物傳感器等領域,合成生物學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作為近年才出現的交叉學科,合成生物學正在對我們的健康和全球環境正產生巨大影響,或許會成為下一個爆發點。

然而,合成生物學產業的發展目前急需解決一項關鍵問題——合成基因的成本與通量。新一代DNA合成技術,有望憑藉其高通量、低成本的優勢給該產業帶來新的突破。目前,全球範圍內擁有此項技術的只有美國的Twist Bioscience 和Gen9等少數公司。在國內,成立於2013年的蘇州泓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努力新一代DNA合成技術設計和應用方面進行探索。

泓迅科技專注開發新一代DNA「讀-寫-編」技術,目前已建立起全球領先的「GPS」技術平臺。該平臺依據生命科學最核心的中心法則,在基因型「G」(Genotype)、表型「P」(Phenotype)基礎上引入了人工合成型「S」(Synotype),並將三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依託自主開發的Syno®合成技術系列專利組,公司提供快速、高效和專業的基因技術服務,以滿足諸如人源化抗體庫構建、基因工程疫苗開發、工業酶優化、染色體/基因組合成、分子輔助育種以及數位化信息轉化為DNA及存儲技術開發等不同應用領域的需求。

泓迅科技商務副總裁刁文一表示,泓迅科技高通量、低成本的新一代Syno® 3.0 DNA合成技術,能夠使DNA合成成本下降至原來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實現合成成本的「超摩爾定律」的下降 。在此基礎之上,泓迅科技正在推動新一代DNA合成技術面向生物醫藥、新能源、作物育種和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的應用轉化,目前已經為包括塞默飛、華大基因、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在內的數百家跨國藥企、生物技術公司、高校及科研院提供DNA「設計—創建—應用」一體化解決方案。

對於商業模式的考慮,刁文一表示,泓迅科技前期主要是為相關公司與科研機構提供基於科研外包服務,通過高標準的「生產力」輸出,檢驗科技先進性,跑贏市場預期。 公司未來發展方向還是著眼於進一步拓展以DNA技術為依託的設計和應用市場。

泓迅科技創始人楊平博士,有多年的研發管理經驗及國際化商業成功的案例,參與「863」和「973」合成生物學重大專項的專家顧問,參與「十三五」合成生物學重大專項基因合成平臺的設計。核心管理團隊累計有50年以上的合成生物學行業經驗,擁有豐富的技術研發、產業化管理及營銷經驗和實力。憑藉豐富的DNA合成經驗,團隊核心成員曾在伊波拉,H7N9,寨卡病毒的診斷、治療、預防等科研工作中做出重要科研貢獻。

2014年,泓迅科技曾獲得華大科技A輪戰略投資 。泓迅科技近期已經完成B輪融資,該輪投資由凱風創投、協立投資與雅惠精準醫療基金共同投資。此輪融資後,泓迅科技將繼續著重於Syno® 1.0、2.0、3.0等合成平臺的持續優化,Syno® 3.5自動化高通量合成技術的研發、以及「GPS」平臺的完善,旨在成為領先的DNA技術及合成生物學公司。


相關焦點

  •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選擇難題待解:技術、資本、成本
    理論基礎:功率半導體激活增長空間 要回答以上問題,首先要對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主要包括碳化矽、氮化鎵、金剛石等,又被稱為寬禁帶半導體材料。與第一代、第二代半導體材料相比,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具有高熱導率、高擊穿場強、高飽和電子漂移速率和高鍵合能等優點,可以滿足現代電子技術對高溫、高功率、高壓、高頻以及高輻射等條件的要求。
  • 合成生物學領域又一應用突破,「一兮生物」生物合成母乳低聚糖HMO
    作為生物科學領域的新興技術,合成生物學的相關應用備受國內外資本市場的關注,這一領域也成長出了Ginkgo Bioworks、Zymergen、Biosyntia 等獨角獸,在推動行業發展的同事,也帶動了國內該領域的投資熱度,藍晶微生物、一兮生物、泓迅科技等公司都受到資本關注。
  • 合成生物學領域又一應用突破,「一兮生物」生物合成母乳低聚糖HMO
    作為生物科學領域的新興技術,合成生物學的相關應用備受國內外資本市場的關注,這一領域也成長出了Ginkgo Bioworks、Zymergen、Biosyntia 等獨角獸,在推動行業發展的同事,也帶動了國內該領域的投資熱度,藍晶微生物、一兮生物、泓迅科技等公司都受到資本關注。 現階段,這些公司也紛紛迎來了關鍵技術的突破階段。
  • 致力第三代半導體襯底技術研發的同光晶體獲A輪融資
    12月4日消息,河北同光晶體有限公司(簡稱「同光晶體」)完成A輪融資,本輪由國投創業投資,將助力公司實現淶源基地6英寸碳化矽襯底項目快速擴產和現有產品優化提升。
  • 第三代甲醇制烯烴技術通過鑑定
    在此背景下,圍繞非石油資源(如煤、天然氣、生物質等)生產烯烴的甲醇制烯烴技術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主導下,開始了長達30多年的科研攻關。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發的第三代甲醇制烯烴(DMTO-Ⅲ)技術在北京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
  • 專訪豚鼠科技:一隻手環的超摩爾定律
    提起摩爾定律,相信或多或少應該有所耳聞吧,其主要指在價格保持不變情況下,隨著時間推移,性能得到翻倍的提升。就在近期,對於這條定律的顛覆反而出現在一隻手環上,原因無他,在出現同樣類似上升結果的同時,這隻手環卻反而大幅度降價,而這種讓利行為實則就是豚鼠科技對用戶的回饋,也是這次專訪對象口中的「超摩爾定律」。
  • 何祚庥院士:抓緊發展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
    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核心是引入了現代光學技術,從半導體技術轉向了現代光學技術,這是光伏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這裡的核心技術是聚光。根據愛因斯坦的光電定律,發電量和光的強度成正比,聚光可以多發電。關鍵是要非常均勻地聚光,因為如果不均勻的話,設備會按照最弱的部分來發電。均勻聚光,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叫無光像自適應光學,技術含量非常高。通過這樣的聚光,可以大大提高電池的轉化率。
  • 中國要求實現彎道轉車 十四五規劃大力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
    半導體實際上是實現中國技術雄心的各個環節的根本,而日益激進的美國政府正威脅要切斷對中國的供應。研究公司龍洲經訊的技術分析師王丹(音譯)表示,「中國意識到半導體是所有先進技術的基礎,該國不再能依賴美國的供應,面對美國對獲取晶片加緊限制,中國的對策只能是繼續推動自己的產業去發展。」
  • 第三代基因測序技術比較與總結
    第三代測序技術是基於納米孔(nanopore)的單分子讀取技術,有著更快的數據讀取速度,應用潛能也勢必超越測序。   2012年2月5日,基因組科學家們齊聚美國佛羅裡達州的基因組生物和技術進展會議,來了解哪家公司的第三代測序技術能實現人類基因組的3分鐘測序或以5000美元的價格出售。儘管科學家們對公布的數據表示謹慎樂觀,但他們對於此類測序儀的優越之處仍心存疑慮。
  • 「數碼配件大王」重慶泓禧科技擬小IPO 今年上半年業績大爆發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獲悉,泓禧科技主業為高精度電子線組件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為細分領域領先者,目前新三板102家渝企中,新安潔已經掛牌精選層,中設諮詢申報被受理,進入輔導期的渝企有2家,即泓禧科技、聚融集團。
  • DNA的合成、組裝及轉移技術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及測序成本的降低,越來越多物種的基因組被測序,人類對生物基因組的測序「讀取」取得了空前的突破。新生命體系的從頭設計與合成不僅需要合成組成基因組的小片段 DNA 片段,還需要通過後續的組裝與拼接獲取完整的合成基因組,隨後還涉及合成基因組往宿主細胞的轉移及功能分析。DNA 合成及基因組拼裝、轉移技術是合成基因組學乃至整個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核心技術體系,其突破將極大地推動合成生物學的發展。
  • 中國第三代半導體全名單!
    第三代半導體屬於後摩爾定律概念,製程和設備要求相對不高,難點在於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製備,同時在設計上要有優勢。目前碳化矽(SiC)襯底技術相對簡單,國內已實現4英寸量產,6英寸的研發也已經完成。 氮化鎵(GaN)製備技術仍有待提升,國內企業目前可以小批量生產2英寸襯底,具備了4英寸襯底生產能力,並開發出6英寸樣品。
  • 達摩院2021十大科技趨勢: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迎來應用爆發
    12月28日,阿里巴巴達摩院發布2021十大科技趨勢。這也是達摩院成立三年以來,第三次發布年度科技趨勢。此次年度科技趨勢中,達摩院著重強調了新材料技術可能會為未來科技發展帶來的革命。達摩院認為,未來幾年,以氮化鎵和碳化矽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將在材料生長、器件製備等技術上實現突破,並應用於5G基站、新能源汽車、特高壓、數據中心等新基建場景,大幅降低整體能耗。
  • 「基於第三代半導體光源的低投射比投影儀關鍵技術」 通過科技成果...
    11月30日,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在北京嚴格按照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嚴格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由廣東省院士成果轉化基地發展有限公司研發的「基於第三代半導體光源的低投射比投影儀關鍵技術」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什麼是第三代半導體?一、二、三代半導體什麼區別?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具有抗高溫、高功率、高壓、高頻以及高輻射等特性,相比第一代矽基半導體可以降低50%以上的能量損失,同時使裝備體積減小75%以上。第三代半導體屬於後摩爾定律概念,製程和設備要求相對不高,難點在於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製備,同時在設計上要有優勢。
  • 科技自力是中華的優良傳統,第三代半導體率先突圍能否以點帶面?
    半導體在過去主要經歷了三代變化,但就目前來說這三代半導體是共存的第一代,半導體始於上世紀50年代,以矽和鍺為主要代表,只帶了笨重的電子管,帶來了核心微電子工業的發展和整個it產業的飛躍,而矽由於其具有出色的性能和成本優勢,目前仍然是集成電路等半導體器件主要使用的材料,半導體工業也隨著摩爾定律而蓬勃發展,所謂的摩爾定律就是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數目每隔
  • 基因圖譜技術VS第三代測序技術,誰是贏家?
    自2015年精準醫學風行全球,基因測序技術開始進入大爆發期­—臨床轉化加快驅動市場打開已是形勢所趨。隨之而來的還有政策的推動和政策的監管。另外,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也是推動市場逐漸成熟的必要條件。 sanger測序,其測序成本高,通量低等方面的缺點,嚴重影響了其真正大規模的應用。二代測序,簡稱NGS,較Sanger測序有了巨大的突破,也稱之為高通量測序。
  • 何祚庥:抓緊發展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和第一代、第二代有什麼不同?何祚庥:第一代、第二代光伏發電技術都是用半導體技術。第一代指的是晶體矽光伏發電,分為單晶矽和多晶矽,現在用得非常普遍,我們國家在這個市場佔有很大份額。第二代指的是品種繁多的薄膜電池,優點是材料用量少,最大的缺點是光電轉化率只有晶體矽的一半。
  • 上海微技術工研院和光迅科技共同開發MEMS及矽光子產品
    12/23/2015,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SITRI)是致力於「超越摩爾」產業、促進物聯網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協同創新中心,武漢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ccelink,股票代碼002281)是全球領先的光電子器件廠商。雙方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在光電子通信領域的達成戰略合作。
  • 「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簡介
    (1)為克服「第一代」,「第二代」光伏發電技術「固有」缺點,人們相繼提出發展「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許多設想。在中國發展的「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太陽能煉矽+跟蹤+低倍聚光+高效聚光矽電池」。這首先是因為新提出的理念,是要進一步提高光伏電池的「單位面積」的發電量,降低「單位面積」發電成本;尤其是太陽能發電要多「佔地」,「地價」已成為影響發電成本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