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Gene陳鋼:在中國,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的價值被嚴重低估

2021-01-13 葛嶺錄

記錄人物,看行業變革

關注葛嶺錄,置頂公眾號



WeGene CEO陳鋼



葛嶺錄·人物記


1


最近見過陳鋼的人,都說他瘦了,這是堅持遊泳的結果。


陳鋼第一次做基因檢測是在2014年,結果顯示他罹患阿茲海默症候群的風險高,而體重與之密切相關。只要控制好體重,風險就會低一些。


檢測好比是一個警告,讓他時刻記得,應該注意些什麼;檢測也像一個嚮導,讓陳鋼確定了自己的奮鬥方向。


在陳鋼的計劃裡,只要博士一畢業,就和生物信息技術專業徹底告別,不做和這個專業相關的工作,但陰差陽錯,陳鋼還是留在了這個行業。


起初陳鋼並沒有明確知道生物信息數據分析技術到底能如何應用,直到2012年進入華大基因,做起科技服務。


當時華大開始在消費級基因領域做一些嘗試,陳鋼正好對這一塊感興趣,便被派去負責相關業務。他負責的是一個TO C的社區,很快陳鋼發現這個社區裡的人對基因檢測都很感興趣。


有人為了做23andMe檢測費勁周折,在海淘買檢測的產品,再找淘寶的商家人肉把樣本送到美國。不僅折騰,還有違規風險。


陳鋼覺得在國內消費級基因檢測大有機會,這也是他的興趣點所在。


華大一直是做的是B端生意,如果要做面對消費者的基因檢測,在這個體系裡恐難為繼,創業成了他必走的一條路。


2

 

和合伙人鄭強是在做社區的時候認識的,陳鋼有生物技術背景,而鄭強擅長運營,他們技能互補,一拍即合。


一開始鄭強任CEO,陳鋼是CTO,最近他們換了職位,陳鋼成為CEO,鄭強做了COO。對於這個變化,他們誰也沒彆扭。


鄭強坦言,變動是他主動提出的,「我們需要一個更適合的人做CEO,就像當年UC瀏覽器把俞永福招過去一樣。」


2015年,陳鋼和鄭強頻繁地出現在知乎,幾乎所有23andMe的帖子之下都有他們的回覆,他們身體力行的宣傳著自己的公司——WeGene。


和23andMe類似,WeGene面向個人消費者,提供基因組測序服務。


用戶購買檢測服務後,唾液採集盒將通過順豐寄送給個人,寄回後,WeGene會用定製的高密度晶片完成檢測,並生成個性化報告。


基因晶片專為中國人定製,可為每個用戶提供超過60萬個位點的檢測和分析服務。


3


在中國做基因檢測的公司,在2017年,在中國做基因檢測的公司,只有WeGene一家提供祖源分析服務。


祖源分析的難度在於,必須建立足夠多的樣本。


目前,WeGene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個人基因組服務用戶已經數十萬人,今後會通過自身積累的數據以及跟研究機構的合作,進一步優化祖源分析服務。


早期做產品的時候,WeGene的團隊想做很多結果分析,只要是他們能做的,就對用戶和盤託出。


一份報告下來,有300多個項目,漸漸地,他們發現有些項目是沒有必要呈現的,比如主流的科學雜誌並沒有證實的結論,如果放上去,可能會引發用戶沒必要的焦慮。


現在,WeGene的報告裡涵蓋祖源分析、運動基因、營養代謝水準、藥物反應等四大類,總共200個項目。


項目比過去少了,但分析更完善和複雜了。


4


工作以外,陳鋼依舊喜歡技術,每天他都要抽空看一個小時代碼相關的書籍,這對他是一種休息。回帖子也是他的日常,他經常逛WeGene的論壇,遇到冷門問題,就忍不住回帖。


論壇裡產生過無數故事,有溫情的、有驚嚇的……但兩個創始人從來沒想過以此為宣傳,在他們心中,基因檢測嚴肅而偉大。


不斷地積累樣本數據,數據越多,分析的結果就越準確。得某種遺傳疾病的概率,可根據家族是否有此疾病遺傳風險進行判斷。


在提供個人基因組服務的同時,WeGene也與上海生科院、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積水潭醫院、廈門大學、中南大學、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濟寧醫學院等研究機構展開合作。


得益於計算、醫療技術發展,基因檢測序正成為「個性化醫療」的主要手段。它不僅有助於提前發現疾病徵兆,如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候群等,還能針對個人定製醫療方案。


陳鋼想,未來這一紙的報告可解決的事情太多了,但當下最需要的是證明WeGene的造血能力。




對話WeGene陳鋼:


對成功,我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


陳鋼接受葛嶺錄採訪


我不排斥有趣的醫療產品


葛嶺錄:你同意基因萬能論嗎?


陳鋼:基因檢測像發了一個警告,告訴你某些科學上的證據或者相關性,它確實會改變很多人的習慣。


但如果有人說基因決定了這個人一輩子會達到什麼成功水平,數學好、語文好或者擅長學什麼,我覺得那是不可能的,現在還沒有技術去檢測這個東西。


葛嶺錄:現在的基因檢測能真正做到和臨床檢測一個級別的還是很少的。


陳鋼:我一直對所謂的消費級和臨床級這種區分不太認同。臨床描述的是一個場景,消費並不是一個場景,後者強調的是便捷性,容易獲取。


同樣是阿司匹林,醫生在醫院裡開的是阿司匹林,我自己去藥店裡買同樣的藥難道就不是阿司匹林了嗎,這兩者並沒有區別。


如果所有的醫療服務變得便捷,那會是醫療技術的巨大的進步。


葛嶺錄:很多人覺得基因檢測太偏娛樂化了。


陳鋼:能讓一個東西變得有趣不是壞事,但如果只是有趣就結束,可能還不夠。


在有趣的前提下,能用來提升健康水平,促進醫療服務,還能推動基因組學的基礎研究,這是多好的事情,所以我並不排斥一個有趣的醫療產品。


陳鋼在普華資本"光華醫學院精準醫學私享"會做分享


葛嶺錄:WeGene算有趣的醫療的產品嗎?


陳鋼:現在還是有趣的帶醫療和健康屬性的產品,隨著技術發展和監管政策完善,我希望我們的產品是有趣、有用的醫療產品。

 

門檻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做出什麼樣的產品


葛嶺錄:你當初離開華大創業,覺得在華大內部做C端的生意不適合。可是,現在華大也是你的投資人之一。


陳鋼:華大最近在風口浪尖上,但這不影響它是一家偉大的公司。


基於感情,我希望和它有合作;基於現實,華大是強大的基因測序數據平臺,從基因晶片測序到全基因組測序是必然的,WeGene需要把握這個先機。


葛嶺錄:從背景來看,你缺乏C端用戶思維,這是WeGene的短板嗎?


陳鋼:是我的短板,但不是團隊的短板。


葛嶺錄:基因檢測的準入門檻不高,如果要對兩家基因檢測公司做評判的話,標準是什麼? 


陳鋼:說實話,門檻的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做出什麼樣的產品。


葛嶺錄:可基因檢測是一錘子買賣。


陳鋼:遺傳突變檢測,確實很少復購,即使有也是很低頻的。


但是,基於基因組數據的應用和服務時可以復購的,WeGene平臺上有很多基於基因組的第三方應用和服務。


葛嶺錄:WeGene最早的檢測報告有300項,但現在只有200項,為什麼?


陳鋼:最開始是技術思維,我們能在基因組上分析出什麼東西,在沒有限制的情況下就把信息全部告訴客戶。


從2015年到現在,數量是慢慢變少的,我們做了篩選,哪些項目對用戶確實是有用,哪些是科學上還有一定不足的。

 

時間,會證明我們的價值

 

葛嶺錄:對你來說成功是什麼?


陳鋼: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


葛嶺錄:如果以WeGene作為標的,你認為做到什麼程度算成功?


陳鋼:不管是商業還是科研,大家馬上想到的是WeGene,你所需要的關於基因組學的很多東西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完成。


大家不再擔憂為什麼數據不夠,為什麼樣品不多?


任何一個人在任何場景下,當他要用到基因組數據的時候,WeGene就會成為他的數據源泉。


部分的個人基因組報告被醫生採納,醫生開藥,不再需要讓你做一個檢測來判斷這個藥能不能用,根據其在WeGene上已有的基因組數據就可以迅速做出決策。


那個時候,WeGene會變成一個基礎服務,每個人在出生的時候我們就為他提供了一份基因組數據報告。



葛嶺錄:那為什麼還沒有達到?


陳鋼:數據的積累必然需要時間,一方面我們需要有足夠多的應用和服務,才有可能讓更多的C端用戶參與其中。


另一方面,需要有大量的C端的用戶,才會吸引足夠多的人來提供服務和應用。這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兩邊都在慢慢地增加,相互促進。


葛嶺錄:但時間不能解決投資人的疑慮。


陳鋼:那個點還沒到,這也就是為什麼現階段需要投資人來支持。別人來做這個事情,他可能會彎道超車,但是我相信我做的時候一分鐘,他做的時候至少也要30秒。


葛嶺錄:你覺得,需要多久?


陳鋼:如果我們不努力,可能永遠不會到。有很多研究機構、藥廠和生物技術高科技公司開始跟我們合作,現在看起來,已經不遠了。只要方向是對的,剩下的交給時間。





【項目簡介】

WeGene是中國領先的群體基因組學和個人基因組公司。 致力於讓中國人受益於知道和理解的自己的基因組數據。 現在主要的服務內容包括基於基因組數據的祖源分析、個性化的運動和減肥建議、營養基因組學、基因組醫學等方面的內容。


【CEO】陳鋼

陳鋼博士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兼職助理教授和香港醫管局大數據顧問。現任中國計算機學會生物信息專委會委員。在加入WeGene之前,陳鋼博士曾擔任華大科技負責網際網路和雲計算業務的副總裁和華大基因研究院研究員。


【歷史融資】

獲得普華資本、卓佳匯智、華大基因、貝殼天使基金等投資




葛嶺錄·人物記


工品匯嚴彰:靠京東模式掘金萬億工業品市場

艾吉泰康杭興宜:基因捕獲「中國造」

GeneDock李廈戎:數據控創業者的抗爭

健易保張聖明:勇敢者的遊戲

心喜文化袁濤:音樂老炮袁濤的商業嘗試

MINIEYE劉國清:走出至暗時刻

梆梆安全闞志剛:致勝之路

雲從姚志強:人臉識別的商業探索

巴比特長鋏:區塊鏈7年心得

嗨課堂季憶:後來者突圍

樂刻韓偉:怕輸,才這麼拼命

宋小菜天舒:三年只做一件事

兒童節策劃:創業者的童真時刻


這是「葛嶺錄」的第18篇文章



相關焦點

  • WeGene 陳鋼:消費級基因檢測技術和模式
    國內嘛,要不就是樣本量是人家的零頭,要不就是數據量是人家的零頭,在學術期刊刷論文的DTC基因檢測公司也沒看見。從最早的,不帶引號的直(chuan)銷(xiao)基因檢測公司聯合基因,到最近幾年在網際網路上發展的360基因,Hi基因,比特基因,一脈基因,23魔方等等,還有WeGene(利益相關:我是WeGene的,知乎體),大部分已經倒下了,少部分還在堅持,極個別拿了融資,完全看不到獨角獸的跡象。
  • 消費級檢測基因的「診斷」靠譜嗎
    基因檢測服務快速發展,但40%的檢測結果可能是錯的——  消費級檢測基因的「診斷」靠譜嗎  湖南的陳阿姨在拿到一份基因檢測報告後惶恐不安了許久。一種是檢測原始結果的錯誤,例如檢測結果顯示你有某個會提高乳腺癌遺傳風險的基因突變,但實際你並沒有這個突變;另一種是解讀的錯誤,即檢測出的某個突變被解讀為高風險,但實際上這個突變並不會提高風險。」 WeGene聯合創始人陳鋼說。  但陳鋼認為,這一論文並沒有披露足夠全面完整的信息。「首先,論文裡沒有說明到底是哪些公司的檢測結果被用於評測,所以我們不知道它們到底用的什麼檢測和分析方法。
  • 攜手Ping++搭建支付系統 WeGene加速探索消費級基因檢測技術
    近日,國內領先的消費級基因檢測服務公司WeGene與支付解決方案服務商Ping++正式達成合作,Ping++將為WeGene提供包括聚合支付、帳戶系統在內的全流程支付解決方案,助力 WeGene 搭建支付系統,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
  • 消費級基因檢測靠譜嗎?40%檢測結果可能是錯的
    一種是檢測原始結果的錯誤,例如檢測結果顯示你有某個會提高乳腺癌遺傳風險的基因突變,但實際你並沒有這個突變;另一種是解讀的錯誤,即檢測出的某個突變被解讀為高風險,但實際上這個突變並不會提高風險。」 WeGene聯合創始人陳鋼說。  但陳鋼認為,這一論文並沒有披露足夠全面完整的信息。「首先,論文裡沒有說明到底是哪些公司的檢測結果被用於評測,所以我們不知道它們到底用的什麼檢測和分析方法。
  • 36氪首發| WeGene獲B輪融資,消費級基因檢測用戶超十萬
    1月29日,個人基因組公司WeGene宣布完成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貝殼天使基金,成濰新生命基金,華大基因集團及其旗下的創投基金奇蹟之光,卓佳成長創投基金等共同參投。WeGene是一家主要面向消費者個人提供基因檢測的公司,進而根據基因數據完成祖源分析、健康管理、精準營養和運動等數據分析與解讀服務。對此,36氪已有多次報導。
  • 消費級基因檢測低價攬客
    業內人士認為,在當前消費級基因檢測不具有醫學診斷價值,也沒有出現清晰盈利模式的背景下,企業希望通過產品降價快速佔領市場,在獲得大量數據的情況下進行相關醫學項目研究,證明自身產品有一定醫學價值,從而向醫院推廣商業化檢測產品尋求盈利模式。價格降七成伴隨著23魔方降價消息的發布,國內消費級基因檢測費用從此進入「2字頭」時代。
  • 微基因 CEO陳鋼:口水中的秘密,基因數據的未來
    會後,微基因 CEO陳鋼,與我們分享了基因數據未來在健康消費場景中的前景。陳鋼 微基因CEO騰訊新聞:首先想請問,像微基因這樣面向普通顧客,所謂消費級的基因檢測與醫學上的基因檢測有什麼區別陳鋼:其實在FDA或者是NIH裡面不存在所謂消費級基因檢測這樣一個定義,有一個比較類似的定義是DTC的基因檢測,也就是直接面對消費者,在審批的時候歸類到非處方類基因檢測。那非處方類就可以有很多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藥品從處方藥慢慢變成非處方藥。
  • 價格戰「停火」 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將迎轉機?
    價格戰「停火」   2017年,頭部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將原價999元「祖源+遺傳健康」的基因檢測產品降至499元。競爭對手微基因緊跟其後,也將999元的基因檢測產品價格腰斬一半。   自此,消費級基因檢測價格戰打響。
  • 國外裁員頻發國內花式求生 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錢燒完了?
    Ancestry的CEO兼總裁Margo Georgiadis發布博客稱,裁員6%是為了應對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需求下降。並強調目前市場正處於拐點,公司要實現未來增長,需要與消費者之間建立信任關係,並開發具有更大價值的新產品。據了解,Ancestry的核心業務是祖源檢測,如今,他們也將大力拓展其健康領域業務,比如向消費者進行健康風險提示。
  • WeGene聯合創始人陳鋼:基因不對,訓練一萬個小時也枉然
    「4月17日,拉勾網聯合深圳20家頂級網際網路公司打造夢想者市集,其中包括拉勾網聯合創始人&CMO鮑艾樂、鈦度科技創始人兼首席產品官餘孟遙、辣媽幫副總裁楊俐、WeGene聯合創始人陳鋼、PMCAFF產品大咖劉百萬、神奇百貨 CEO 王凱歆、對酒當歌 COO寧小林在內的七位重磅嘉賓先後登臺分享了他們對成長和夢想的感悟。以下內容整理自WeGene聯合創始人陳鋼的演講實錄。
  • 國內外消費級基因檢測企業及產品大盤點
    作為國內消費級基因檢測行業領跑者,23魔方今日宣布近期完成總額6200萬元人民幣B3輪融資。消費級(DTC)基因檢測市場正在持續走熱中,本文匯總了國內外部分提供消費級基因檢測的企業及產品。
  • 消費級基因檢測,可以信任嗎(新聞現象)
    24歲的王家鑫也是消費級基因檢測的嘗鮮者。懷著對自己祖源成分的極大好奇和對自己身體健康特質的關心,他做了基因檢測。「應該很多人都想知道我們到底是從哪個地方來吧,現在可查的文字包括家譜記載都很有限,而基因可以提供獨特的證據。另外,我也想知道自己感染各種傳染病的概率,對哪些東西過敏等等,這些都有參考價值。」王家鑫說。
  • 消費級基因檢測生意經:免費背後的數據「護城河」
    今年6月,《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消費級基因檢測頭部公司23魔方的公眾號針對祖源項目推出了「0元測」活動,老用戶可以邀請好友免費測基因,新用戶也可以免費體驗。這種「免費」的模式在中國屢見不鮮,很多網際網路企業在初期都會為用戶提供大量補貼,持續燒錢與對手抗衡。
  • WeGene通過基因檢測能告訴你健康風險和遺傳性疾病
    WeGene的聯合創始人之一,擔任CTO的陳鋼曾是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研究員、華大科技腫瘤研究員、華大雲平臺副總監,目前負責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基因檢測業務。WeGene如何檢測基因?事實上,基因檢測是一個非常籠統的概念,具體細分來看應該分為基因測序(Gene Sequencing)和基因晶片篩查(Gene Chip Screening)。
  • 40%的基因檢測結果可能是錯的!專家:僅一種情況癌症基因檢測有臨床...
    「歸根結底,基因檢測公司和產品良莠不齊,國內在這方面做得並不比美國好,這需要整個行業去建立規範,包括檢測技術及數據解讀等。」陳鋼說,不過,這篇論文將某些DTC基因檢測產品在某些位點上有「40%假陽性錯誤」的帽子扣到所有相關產品頭上是不對的。
  • 2019年DTC基因檢測全面噴發!黎明前夕,全球玩家活得還好嗎?
    基因晶片物美價廉成主流消費級基因檢測與臨床檢測在技術手段上相差無幾。大體分為DNA測序、基因晶片和PCR三類。3.海外DTC基因檢測公司TOP9儘管周坤表示消費級基因檢測不同於體檢,但從國外成熟的DTC基因檢測業務模式來看,基因體檢也是種主流模式。
  • 36 氪首發 | 時隔兩月,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再獲 6200...
    36 氪獲悉,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 23 魔方宣布完成 6200 萬元 B3 輪融資,本輪由辰德資本領投,軟銀中國、本草資本、經緯中國、雅惠醫療跟投。本輪過後,其已累計完成六輪融資,總額為 2.345 億,是目前國內消費級基因檢測賽道裡,公開融資規模最大的企業。
  • 基因檢測忽悠了誰?
    「中國的家長極其關注小孩教育,基因的作用在小孩身上會被無限放大,家長基於這樣不科學的結果去決定小孩的發展方向,幹預他的興趣和發展,真的非常不合適。」WeGene聯合創始人陳鋼表示,他們不提供也不支持提供天賦基因檢測。
  • 消費級基因檢測緣何「未火先衰」
    但在「人們對未來的焦慮有多大,預測的市場就有多大」所編制的美好願景下,面向普通大眾的消費級基因檢測並未創出行業神話,反而,目前來看,在市場尚未規範、技術存在缺陷、隱私保護存疑、價格透明度欠缺的情況下,市面上大多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的盈利狀況都不太樂觀。
  • WeGene發布基因檢測新品 解讀服務超200項
    10月26日WeGene 在深圳舉辦產品發布會,此次發布的產品是WeGene 通過調研國內外研究成果,針對中國主要人群的遺傳特點,選取了60萬個位點進行檢測,並據此提供了祖源分析、健康風險、運動基因、遺傳病篩查、藥物反應、遺傳特徵和營養代謝等七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