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這些城市 土地供應太多可能有點危險

2021-01-08 騰訊網

2020年算是樓市豐收的一年,成交量繼續上漲,開發商賺了,地方政府也藉機賣出很多地。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共計59827億元,同比增長16%;成交樓面價同比上漲7.1%,住宅樓面價同比上漲9.5%。土地出讓多,並不一定就是樓市利好,樓面價上漲可能會帶動房價漲,而且土地多供應也會多。

土地市場火熱,一方面是開發商對樓市中短期看好,願意拿錢囤地;另一方面是市場預期會希望地價上漲推動房價上漲。不過市場並不完全跟著邏輯走,因為土地市場分化也很厲害。比如成交前50名的城市土地出讓金佔全部的92.5%,大部分城市土地出讓金超過2019年,但成交面積也差異很大,這就導致樓面價分化。

一個城市的土拍收入金額並不能反映土地供給情況,想要判斷房價走向,還要看成交土地面積。2020年北京和南京的土拍收入差不多,但北京成交面積還不到南京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北京樓面價可能是南京的三倍。與其關注成交金額,更不如關注土地供應面積,這代表一個城市未來樓市的潛在供給。

土地供給是稀缺還是過剩,會直接影響房價表現。2020年土地供給量明顯偏低的城市有深圳、北京、福州、無錫、東莞、廈門、溫州、合肥、台州;供給量偏高的城市有上海、杭州、南京、武漢、成都、重慶、西安、天津、青島、長春、濟南、瀋陽、貴陽、烏魯木齊和唐山。不過檢驗城市的土地供給究竟多不多,還要跟人口來看。

深圳北京的土地供給本來就少,但常住人口多,平均下來三年總新增供應面積也只有0.5平方米左右,不要說房住不炒,滿足剛需都很難。上海土地供應是比較多的,連續三年保持在1000萬平方米以上,而且增長也快,但常住人口也很龐大,所以三年人均新增供應量還不到2平方米,依然處於偏少狀態。

有些城市土地供應太多就要注意了,比如2020年市場相對火熱的珠海,成交不少房價也漲。土地供應量雖然也只有653萬平方米,但因為人數不多算下來三年人均土地新增供應將近10平方;厲害的是烏魯木齊,人均供應超過11平方。還有青島、長春、貴陽的人均供應量也超過6平方,潛在供應量明顯過多。

作為購房者,看到這些土地供應的時候就要知道,儘量避免在三年人均新增供應偏多的城市買房,尤其是基本面弱供應又多的,比如烏魯木齊、貴陽、長春等。而那些基本面強供應又不多的,明年房價很可能又會漲,比如深圳、北京、上海等,小資家顯示這些二手房價格已經漲過一輪了。

聲明:本文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相關焦點

  • 深圳2020年供應土地1238公頃 為建設全球標杆城市提供堅實國土空間...
    2020年,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精準高效做好「全球招商大會」籤約項目等產業用地供應,有力保障了中國中車、邁瑞生物、今日頭條、小米集團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建設;創新出臺《落實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用地供應的暫行規定》,構建形成了多主體、多方式、多渠道居住用地供應模式;千方百計保障重大民生工程建設,完成第二批次14所高中用地選址,推動「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有序開工。
  • 值得一遊的3個最危險的城市!
    導語:值得一遊的3個最危險的城市!如果你正在尋找一個有點咬的假期,那麼這些所謂的危險城市可能就在你的街道上。我們生活在一個旅遊評論的世界裡,雖然一些城市享有熱情的建議和繁忙的旅遊貿易,但其他城市被認為太危險並留給自己的設備。
  • 開發商拿地懶洋洋 地方土地財政捉襟見肘
    土地溢價率持續走低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近日發布的數據,全國133個城市住宅類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綜合性用地)溢價率在1月創下高點後,一直處於下滑走勢,且均低於去年同期。今年以來,底價成交和低價成交成為土地市場的常態,與去年相比,各月平均溢價率均低於去年同期,在10月更是降至3%的低水平。
  • 2020威海土地供應計劃發布!今年發展重心在哪兒?
    從出讓規劃區域來看,高區出讓面積依然是各區中最少的,土地供應狀況依然偏緊,共出讓40宗,總出讓面積為2049.61畝; 經區供應量十分可觀,
  • 2021年這些城市房價可能出現較快上漲……
    近五年房價漲幅TOP10城市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2020年11月房價相較於2015年11月房價的漲幅)此外,社科院日前發布了《中國住房大數據分析報告(2020)》,根據緯房指數,樣本城市中,有30個城市房價可能已超過2018年1月以來的高點,其中包含一線城市1個,二線城市5個,三四線城市24個。
  • ...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土地供應實施辦法的通知(杭政辦函〔2018〕82號)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地上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土地供應實施辦法的通知杭政辦函〔2018〕82號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地上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土地供應實施辦法》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實施
  • 疫情對土地市場及三四線城市的影響,對居家辦公的倡議
    文|鄧浩志土地市場受疫情影響也不小各地紛紛延期1、2月份的土地拍賣計劃。從土地供應計劃而言似乎影響不大,因為只是延遲一月半月而已,該推出的用地還會推出。但從交易角度看,土地市場受到的衝擊會非常巨大。所以如果當前出讓商辦土地,實難有「錢途」。最後就會影響到地方土地供應計劃的完成,也會使得地產土地財政收入減少……。三四線城市樓市雪上加霜春節是一二線城市樓市的淡季,而三四線城市的樓市已經歷了一個更長的淡季,所以各大樓盤本計劃抓住春節這個檔期大幹一場,收割一波「回鄉置業」。
  • LG化學明年或為特斯拉供應NCMA電池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行業消息人士透露,LG化學旗下電池公司LG Energy Solution明年將為特斯拉供應鎳鈷錳鋁(NCMA)四元電池,該公司也將是首家為電動車生產NCMA電池的電池供應商。
  • 大溪地島「海上漂浮城市」明年開工
    其實,在飛向宇宙之前,佔地球面積 71%的海洋也可能成為移居的新選擇。由PayPal創始人彼得·泰爾(Peter Thiel)參與投資的一座海上漂浮城市,將於明年在法屬玻里尼西亞的大溪地島附近海域開工建設,它擁有自己的政府和加密貨幣,計劃於2022年完工。這座海上烏託邦能夠成為現實嗎?
  • 城鎮化浪潮下的土地亂象 開發商搶地潮迅猛
    面對投資誘惑,儘管各地樓市調控細則紛紛出臺,但土地市場並未降溫,城鎮化浪潮下的土地狂歡與亂象正在激烈上演。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匯力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孟曉蘇斷言,下一輪城鎮化啟動之後央企還會有一輪搶地潮。「如今的央企國企奪地,只是一個開始。」
  • 俄海上核電廠即將起航,可為城市提供3年半的電力供應
    俄羅斯首艘漂浮核電廠,即將要啟航前往北極的港口城市,提供當地10萬人口的城市用電。俄羅斯的漂浮核電廠,雖然是一艘船,但是卻沒有航行功能,必須由其他船隻拖行到目的地固定。船上的核原料,可以提供城市3年半的電力,12年只需補充4次原料,而且期間幾乎不用保養維修。
  • 華菱鋼鐵:土地估價報告
    經營性房地產不得採取租賃、作價出租或入股方式供應土地。通過土地有償使用制度的建立與逐步完善,婁底市土地有償使用收入(主要為土地出讓金)穩步增加,形成了土地收入-城市建設投資-土地增值-土地收入的良性循環。
  • 土地市場火熱,4月300城土地成交價創2018年以來新高
    來自多家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4月土地市場量價齊升,300城土地成交均價創2018年以來新高;40個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築面積和土地出讓金收入環比漲幅均超100%,同比漲幅超過20%;寧波、南寧、廈門、昆明、福州、佛山、徐州、紹興等城市平均成交溢價率超過30%。
  • 智庫| 「改革土地計劃管理方式」真的是「鬆綁」麼?——你看錯了...
    城市開發邊界、永久性基本農田、生態紅線的地位不可撼動。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推動新型城鎮化、工業化,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事業,這些都是最高層級的國家戰略目標。 事實上,近年上海等一線城市城市更新(市地整治)的速度加快,即便在建設用地「減量化」,通過存量盤活新增的土地也是不斷增加的;而這部分土地自身並不需要佔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和耕地佔補平衡指標(城市內部國有建設用地完全不需要,集體建設用地產出過程可能是「增減掛鈎」,需要一定周轉指標,但過後會歸還)。
  • 曝英偉達RTX 30系列新卡在明年2/3月之前供應有限
    多個消息來源向其表示,英偉達的RTX 30系列圖形卡將繼續限量供應,而且這種情況將一直持續到2021年2月底或3月初。  外媒表示,他們通過深挖了幾個事件,並詢問了一些董事會合作夥伴以及英偉達方面的消息人士,均得到了類似的答覆。
  • 泛亞國際:倡建設再生能源城市 料明年中內地落成首個項目
    原標題:泛亞國際:倡建設再生能源城市,料明年中內地落成首個項目   泛亞國際(06128)公布,計劃把集團的新能源業務融入城市設計業務
  • 這些城市正在下沉!
    但它並不是唯一陷入困境的城市。 讓我們看看其他也同樣危險的城市。Houston休斯頓它也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城市。它的地理位置使其特別容易發生洪水,它的海岸線已經在逐漸消失。隨著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該市面臨風險越來越大。
  • 明年杭州人或可坐上無人駕駛車 在城市管道裡穿梭
    儀式上還公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第一條管聯網測試線明年將在蕭山區開建,這條20公裡長的測試線將被打造成為樣板工程並實現「管道裡運行車輛」。這些管道交通可上天、可入地,還能在水下載著電動智能車以每小時80公裡的速度跑。如果說我們的生活因交通而未來,那麼如今,未來已來。
  • 宋丁:中國房地產大退潮從深圳供應大漲潮開始
    去年遭遇嚴重疫情,全國商品住房銷售面積仍然在10月份實現了0.8%的同比正增長,預計全年可能超過2019年的15億平方米,平均房價也已攀升到每平方米1萬元的水平,預計未來仍然會上升,這些表現並不像大退潮啊。 我說的不是大退場,而是大退潮。
  • 聚乙烯供應過剩局面難擺脫
    Rob Stier)表示:「隨著產能回歸市場,供應將增加,同時需求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強勁復甦,因此2021年全球市場聚乙烯價格將面臨壓力。」儘管新產能可能造成市場供應過剩,但消息人士稱,閒置低效的老裝置和全球聚乙烯裝置開工率水平下降可能會平衡市場。  消息人士預計,2021年上半年亞洲聚乙烯需求增長將停滯。不過,標普全球普氏能源資訊的數據顯示,預計2021年全年聚乙烯需求將增加4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