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起源是否和超臨界二氧化碳有關?這篇文章提供了新啟示

2020-12-05 中國日報網

近日,Science Bulletin作為封面文章發表了題為Discovery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in a hydrothermal system的文章,報導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閻軍和孫衛東課題組合作首次在熱液系統觀測到自然狀態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噴發。此次觀測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中含有大量氮氣和有機組分,為生命起源以及初始有機質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啟示。

在我國大科學工程「科學」號科考船的2016年深海熱液航次中,研究人員利用「發現」號深海ROV機器人上搭載的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海雷射拉曼光譜原位探測系統(RiP)在深海熱液區(1400m)發現了具有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噴發的熱液噴口,利用自主研發的深海熱液溫度探針測定超臨界二氧化碳噴口溫度約為95°C,進而使用RiP探針直接在深海原位探測了噴發狀態的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下圖),發現深海超臨界二氧化碳拉曼譜峰在頻移、半峰寬等光譜參數上與實驗室內模擬獲得的超臨界二氧化碳是完全一致的。同時,原位超臨界二氧化碳拉曼光譜中不僅含有甲烷、硫化氫、硫酸根等組分的拉曼特徵峰,還含有大量的氮氣以及多個未知組分的拉曼峰,遠遠高於周圍海水。雖然單從拉曼光譜信息上很難確定未知峰對應的化學物質,但是拉曼特徵峰的峰位可以反映化學鍵的信息。對拉曼特徵峰的歸屬表明,這些未知峰大多與C-H、C-C、C-N、N-H有關,這證明深海熱液區噴發的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中很可能含有大量有機物質。考慮到超臨界二氧化碳在甲酸、胺基酸等有機合成中的重要作用,推測這些未知的有機物很有可能與胺基酸合成相關。

地球生命起源與初始有機質形成一直廣受關注。生物學研究表明超嗜熱菌很可能是地球上生命的共同祖先,因此熱液系統一直被認為與生命起源密切相關。但是熱液流體中缺少合成胺基酸的關鍵元素——氮,這是早期生命起源於熱液假說最致命的問題。而此次在深海熱液區發現的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大量富集氮氣,為早期地球從無機到有機的過程提供了絕佳的反應介質。近期有實驗表明在超臨界二氧化碳和礦物的參與下,從H2O-CO2-N2體系中可以合成四種胺基酸包括丙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和精氨酸。由此作者提出了一個新的早期地球生命起源模型(下圖)。月球形成後的幾百萬年間原始大氣逐步形成,此時的原始大氣中含有數百大氣壓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以及氮氣等。在原始海洋形成後,當溫壓條件大於31°C和7.3MPa時,二氧化碳將以超臨界流體相態存在,因此在地球表面存在超臨界態的二氧化碳層。在水圈與大氣圈的交界面上,氮氣和礦物微粒可以被稠密的超臨界二氧化碳所吸附。超臨界二氧化碳、水、氮氣在礦物顆粒的催化下,形成了初始的有機物胺基酸等物質,從而完成了從無機到有機的轉化,並產生了生命體必須的胺基酸等有機大分子。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薄克國 通訊員王敏 報導)

責任編輯: 王菁華 籤審: 李忠運

來源:大眾日報

相關焦點

  • 重大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的發現為生命起源提供了新啟示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的一項科研成果刊發在《科學通報》的封面文章上:我國科學家在西太平洋一處深海熱液區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該研究揭示了我國科學家首次在深海熱液區觀測到自然狀態下超臨界二氧化然流體的噴發,並為研究生命起源提供了新啟示。
  • 重大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的發現為生命起源提供了新啟示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的一項科研成果刊發在《科學通報》的封面文章上:我國科學家在西太平洋一處深海熱液區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該研究揭示了我國科學家首次在深海熱液區觀測到自然狀態下超臨界二氧化然流體的噴發,並為研究生命起源提供了新啟示。此外,這是全球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 我國科學家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為生命起源提供新啟示
    近日,《科學通報》作為封面文章發表了題為《熱液體系中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的文章,報導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閻軍和孫衛東課題組合作首次在熱液系統觀測到自然狀態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噴發。此次觀測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中含有大量氮氣和有機組分,為生命起源以及初始有機質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啟示。
  • 我科學家在熱液體系中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為生命起源提供新啟示
    【科技前沿】  光明日報青島5月10日電(記者劉豔傑、朱楠)近日,《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發表的封面文章《熱液體系中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介紹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閻軍和孫衛東課題組合作,首次在熱液系統觀測到自然狀態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噴發
  • 科學家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這對生命起源有重大啟示作用
    朋友們喜歡最新的科學信息的話,可以加我粉絲和關注,美女小倩會給大家推出最新文章,希望朋友們能夠喜歡,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討。地球的生命演化一直是一個謎,因為以往科學家認為,地球產生生命的年代,應該是在三十億年前,可是近期科學家發現,生命很可能產生於地球剛剛形成的時候,也就是出現在地球產生原始海洋的那一刻。這就產生一個問題,那時候地球的環境十分惡劣,甚至由於火山爆發,導致地球上看不到陽光。
  • 深海熱液區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生命來自海底「黑煙囪」又有新證據
    《科學通報》(英文版)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一項科研成果——科考隊員在2016年深海熱液航次中,於西太平洋一處深海熱液區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這也是全球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科學家分析認為,此次觀測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中含有大量氮氣和有機組分,為生命起源以及初始有機質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啟示。何為超臨界二氧化碳?它又為何如此難以發現?記者採訪了相關成果的完成方,請專家解疑答惑。
  • 超臨界二氧化碳,一個被普遍應用又能反應生命起源的神奇試劑
    但是今天並不科普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但今天的主角和二氧化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它不同於二氧化碳氣液固三種狀態,獨立於這三種狀態的神奇性質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甚至它還能揭開生命起源的秘密。它,就是超臨界二氧化碳。
  • 中國科學家在自然界驚喜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5月11日,據媒體報導,發表在《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深海熱液區觀測到自然狀態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噴發,將為研究生命起源等提供新的啟示 。
  •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學家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供圖  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閻軍和孫衛東課題組合作,首次在西太平洋一處熱液系統觀測到自然狀態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噴發。據悉,這是全球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此次觀測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中含有大量氮氣和有機組分,為研究生命起源及初始有機質的形成提供了新啟示。該成果近日作為封面文章刊發於《科學通報》(英文版)。
  • 我科學家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本報北京5月11日電 (記者吳月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和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合作在西太平洋一處深海熱液區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這是全球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並為研究生命起源提供了新啟示
  • 中國科學家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5月11日,據媒體報導,發表在《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我國科學家首次在深海熱液區觀測到自然狀態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噴發,將為研究生命起源等提供新的啟示。據了解,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的共同合作,在2016年「科學」號科考船 的一次深海熱液航次中,研究人員利用「發現」號深海ROV機器人上搭載的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海雷射拉曼光譜原位探測系統(RiP),在深海熱液區發現了具有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噴發的熱液噴口。
  • 中科院:我國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18日電(廖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科院獲悉,該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閻軍和孫衛東課題組合作,於近日首次在西太平洋一處熱液系統觀測到自然狀態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噴發。深海雷射拉曼探針在深海熱液區原位探測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
  • 我科學家在熱液體系中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科技前沿】本報青島5月10日電(記者劉豔傑、朱楠)近日,《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發表的封面文章《熱液體系中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介紹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閻軍和孫衛東課題組合作
  • 海洋所在熱液系統觀測到自然狀態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噴發
    的文章,報導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閻軍和孫衛東課題組合作首次在熱液系統觀測到自然狀態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噴發。此次觀測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中含有大量氮氣和有機組分,為生命起源以及初始有機質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啟示。
  • 乾洗店用的一種東西 居然跟生命起源有關係?
    你以為超臨界二氧化碳只能在乾洗店和化學實驗室有用?naive,它可能是生命起源的重要一環!日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以及深海中心的研究人員在深海熱液區首次觀測到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噴發。此次觀測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中含有大量氮氣和有機組分,這為生命起源以及初始有機質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啟示。
  • 生命來自海底「黑煙囪」又有了新證據
    科學家分析認為,此次觀測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中含有大量氮氣和有機組分,為生命起源以及初始有機質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啟示。何為超臨界二氧化碳?它又為何如此難以發現?記者採訪了相關成果的完成方,請專家解疑答惑。全球的熱液區主要分布在洋中脊和弧後盆擴張中心,是海洋生命的起源之一。據孫衛東介紹,西太平洋弧後盆深海熱液區噴發的熱液流體中通常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氣體組分,這主要源於巖漿的脫氣作用。
  • 自然界中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舒蘭市全面進入戰時狀態丨科技早新聞
    自然界中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舒蘭市全面進入戰時狀態丨科技早新聞 2020-05-12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中國科學家有重要發現 | 袁嵐峰
    這是看門大爺都知道的三大終極問題。實際上,我們現在還不清楚,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是地球自發產生的,還是從外星來的?如果是地球自發產生的,那麼是在什麼地方,什麼條件下?最近中國科學家有一個大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開生命起源之謎:在海底的熱液中,觀測到了超臨界(supercritical)二氧化碳(生命起源是否和超臨界二氧化碳有關?)。這在頭條熱榜上,也引起了很多關注。
  • 它由中國科學家在自然界首次發現,揭示了生命起源的秘密
    ,但今天的主角和二氧化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它不同於二氧化碳氣液固三種狀態,獨立於這三種狀態的神奇性質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甚至它還能揭開生命起源的秘密。超臨界二氧化碳在31℃,7.3Mpa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二氧化碳才會以超臨界態的形式存在。超臨界態既有氣態時的性質又有液態時的性質,還具有新性質。
  • 中國科學家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中國科學家將西太平洋一些熱液噴口中的氣泡識別為超臨界二氧化碳,這是地球上首次發現天然超臨界二氧化碳。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海洋巨型科學中心的一個團隊在2016年進行的一項調查中,通過自產深水發現了海水中1400m深度的天然超臨界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