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製作】水和大氣壓力--讓孩子在玩樂的同時學到科學知識

2021-01-16 科技小製作

大氣壓力實驗,讓孩子在玩樂的同時學到科學知識,請以孩子的視覺來審視這篇文章

1、知識普及:

地球的周圍被厚厚的空氣包圍著,這些空氣被稱為大氣層,空氣可以像水那樣自由的流動,同時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氣的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這個壓強被稱為大氣壓,在1643年義大利科學家託裡查理在一根80釐米長的細玻璃管中注滿水銀倒置在盛有水銀的水槽中,發現玻璃管中的水銀大約下降了4釐米後就不再下降了,這4釐米的空間無空氣進入,是真空。託裡查理據此推斷大氣的壓強就等於水銀柱的長度。後來科學家們根據壓強公式準確地算出了大氣壓在標準狀態下為1.013乘以10pa,我們現在不需要掌握這些複雜的原理,旨在感覺一下大氣佔據空間和存在的大氣壓力現象。

2、大氣壓力實驗認知:

大氣壓力的概念:大氣壓力是地球表面覆蓋有一層厚厚的由空氣組成的大氣層。在大氣層中的物體,都要受到空氣分子撞擊產生的壓力。也可以認為,大氣壓力是大氣層中的物體受大氣層自身重力產生的作用於物體上的壓力。

大氣壓力產生的原因:大氣壓力的產生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結果,由於地球引力,大氣被「吸」在地球周圍,因而產生了壓力,靠近地面處大氣壓力最大,氣象科學上的氣壓,是指單位面積上所受大氣柱的重量(大氣壓強),也就是大氣柱在單位面積上所施加的壓力。

3、實驗準備

塑料杯一個 圓形紙片一張,餐巾紙一張,桌球一個,通明水盆一個

實驗一:

1、餐巾紙放入塑料杯,底部倒置不掉

2、塑料杯倒立放置,與水盆的水平面保持平行地把被子用力往水下壓,直到杯口接觸盆底。

3、觀察現象後把杯子垂直向上提出水面

4、重複步驟2的方式,再次把塑料杯侵入水中,當杯口接觸到盆底時,稍微傾斜背身

實驗現象:

步驟2中水沒有流進杯內,杯內幾乎還是乾燥狀態

步驟3中杯內的紙幾乎沒有變溼,仍然保持乾燥

步驟4中一串串氣泡從杯口跑出來,上升冒出水面,水陸續流進杯內,最後紙浸溼了。

實驗二:

1、把桌球放置在盆內的水面上

2、把塑料杯倒立放置,並且使塑料杯蓋住桌球,然後用力往下壓,直到杯口接觸到盆底

3、把塑料杯垂直向上提出水面

4、重複步驟2,再次把被子浸入水中,杯口接觸到盆底時,稍微傾斜背身,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

步驟2中水沒有流入塑料杯內,桌球持續維持在盆底的位置

步驟3杯內幾乎還是乾燥狀態

步驟4中一串串氣泡從杯口中跑出來,上升冒出水面,水陸續流進杯內,桌球在杯內向上漂浮

實驗三:

1、將塑料杯裝滿水,裝至水溢出為止

2、小心地把圓片光滑的一面放在杯口上不留空隙

3、一手拿住被子,另一手用手指按住圓片,快速地將杯子倒過來

4、輕輕地扳手從卡片上拿開,觀察現象

4、小結:實驗一和實驗二塑料杯內的空氣阻止了水流進杯內,所以杯裡的紙(桌球)沒有被弄溼,傾斜杯身時,杯內的空氣跑了出來,讓水流進了杯內,佔據了原本空氣佔有的空間;實驗三中由於水的重量作用,杯子底部和水面會產生一部分真空,圓片下方受到大氣壓力大於杯中的水重量,所以圓片能承受水的重量且不讓水外流。

5、 提示:

實驗操作中杯子倒置浸入水盆時,一定要垂直的浸入,實驗三杯中水要倒滿,圓片與杯口結合要平整,倒置操作時要平穩。

6、知識拓展:

我們平時掛物品的吸盤掛鈎就是利用大氣壓力這個原理,當吸盤用力地按在光滑的牆上時,吸盤裡的空氣就會被擠壓出來,形成密封狀態,吸盤外的空氣壓力就將吸盤緊緊地壓在牆上;當吸盤邊緣稍稍抬起時,空氣就會進入吸盤,這時吸盤內外的空氣壓力一樣大,就不能被壓在牆上了。

7、安全提示:

實驗必須在大人或老師的指導下操作,任何器材不能入口。

點擊左下角查看更多

相關焦點

  • 《水和大氣壓力》教學指南
    也可以認為,大氣壓力是大氣層中的物體受到大氣層自身重力產生的作用於物體上的壓力。大氣壓力產生的原因:大氣壓力的產生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結果,由於地球引力,大氣被「吸」向地球,因而產生了壓力,靠近地面處大氣壓力最大。氣象科學上的氣壓,是指單位面積上所受大氣柱的重量(大氣壓強),也就是大氣柱在單位面積上所施加的壓力。
  • 5個和水有關的趣味科學實驗,邊玩邊學,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
    接下來水兒媽媽就分享5個和水有關的趣味科學實驗,孩子可以在觀察和實踐中一邊玩一邊學,培養科學思維。一、往高處流的水實驗準備:5個玻璃杯、食用色素(沒有也可以,但視覺效果沒有那麼好)、比較堅韌的紙巾或擦臉巾。
  • 觸發青春靈感 點亮科學生活——高新區雞山小學開展科技小製作評比...
    中國山東網訊(通訊員 劉琦)自參觀濟南市氣象科普館以來,濟南高新區雞山小學的隊員們就激發了熱愛科學的激情,為了進一步深化隊員們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培養全體少先隊員的創新精神,學校組織了「觸發青春靈感 點亮科學生活」科技小製作評比活動。
  • 科技大製作——「小噴泉」的製作
    不知道你們是否也會和小編一樣好奇這個噴泉到底是怎麼出來的嗎最早的噴泉是由羅馬人為了解決城市缺水的困難,曾修建了12條水道,引來活水,用於生活和修建供觀賞享樂的噴泉和水池。而我國建造噴泉的時期也很早就有記錄。古希臘科學家希羅利用水的液面高度差造成的壓力的原理製作出了希羅噴泉,並且廣泛應用於生活中的噴泉。
  • 陳莊鎮集賢幼兒園開展科學小實驗「倒立的水」活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段學虎 通訊員 崔愛民 林振寶科學實際上離我們並不遙遠,科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斷的發生,只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探索去發現其中的奧妙!11月3日,陳莊鎮集賢幼兒園小一班帶領孩子們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科學小實驗——《倒立的水》。
  • 工附人 · 航天夢 | 科學小製作驚豔亮相
    >>在本屆航天科技節期間,初二年級倡導科學、弘揚科學、學好科學、用好科學的良好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動了科學實驗活動深入開展。>>本次科學實驗活動充分體現了「三自」「三性」「五要素」。「三自」,即:自己選題、自己設計和研究、自己製作和撰寫工作原理和用途。「三性」,即: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更加突出創新性和科技含量。
  • 暑假如何幫孩子動手又動腦,這位媽媽的方法,讓孩子主動遠離手機
    我最深感觸的是,這檔節目不是簡單的知識小科普,它最厲害的地方在於片中的內容都在啟發孩子主動思考,並且教會了孩子科學思考的四個步驟:觀察、假設、實驗和評估。兒子從小就是一個小科學迷,平時最愛動手製作各種科技小作品,拿到學校和同學們分享,小製作很受同學們的歡迎,大家都喜歡叫他「小科學家」。因此,每次看這檔節目的時候,他都看得津津有味,節目結束後,他還會跟著節目中的介紹方法,一步步研究,製作出同樣的作品。
  • 小遊戲遇見大科學 崇明區江帆小學首屆科技節精彩開幕
    據悉,本次科技節活動共分為4個環節——  第一環節,由來自五個區的活動中心科技輔導員們「領銜」,為一年級的小小帆們講了一節生動有趣的科技課,使孩子們對生活中的小科學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這裡,科技知識不只是「高大上」的代名詞,而是貼近孩子生活體驗的「小知識」。欣欣同學告訴我們,老師講的課很有意思,她才知道原來科技知識這麼好玩!
  • 萬盛萬東鎮:科技小製作 豐富孩子暑期生活
    (通訊員黃志衛 姚體梅)為了豐富青少年的課餘生活,鍛鍊青少年的動手實踐能力,8月7日上午,萬盛經開區萬東鎮紅楓社區關工委聯合萬盛經開區關工委科技組組織轄區30餘名青少年開展「手工製作發電機」科技小製作活動。
  • 【實驗設計與教具製作——第二期】 「大氣壓力」實驗設計與教具製作:
    「覆杯實驗」是在杯口覆蓋墊片,通過「墊片不落、水不外流」說明大氣壓力的存在、作用及方向。但就墊片本身而言,1個墊片不落只能直觀的說明大氣壓力作用於這1個墊片,然後要通過轉動杯體改變墊片朝向,進而說明大氣壓力從各個方向作用於墊片的事實,那麼如果我們將杯底兒也去掉,讓杯體成為一個上下開放的管體,同時兩端再以墊片覆蓋的話,實驗又會呈現怎樣的效果呢?
  • 【實驗設計與教具製作——第一期】「大氣壓力」實驗設計與教具製作
    我想說的是在「覆杯實驗」中,因為空氣是不可視的客觀存在,因此就本實驗而言,墊片不落是大氣壓力作用的結果推理有法而實證不足。有鑑於此,我對實驗進行了補充完善,實踐效果不錯,願與大家分享。我的設計思路是:既然「覆杯實驗」是要證明墊片不落是大氣壓力作用的結果,那麼如果失去大氣壓力墊片下落,我們的推理不是就獲得事實依據了嗎?
  • 好玩又漲知識,一起和孩子做科學小實驗!
    小編給大家支一招——一起和孩子做「科學小實驗」比如這樣的↓↓↓筷子提米將筷子插入一個裝滿大米的瓶子中,發現一根筷子就能提起整瓶大米,這是由於筷子與米之間以及米與米之間的摩擦力很大造成的。是不是簡單又有趣呢這些科學小實驗不僅能鍛鍊孩子動手能力同時還可以培養孩子探究意識發現生活中的奇妙之處下面還有15個超有趣的科學小實驗一起來看↓↓↓實驗一
  • 科學大發現:大氣壓力下的希羅噴泉
    平流層 從對流層頂向上到約50千米附近。中間層 自平流層頂到85公裡之間的大氣層。熱層即電離層(Ionosphere)/暖層(Thermosphere)是地球大氣的一個電離區域。由於氣體像液體一樣具有重力和流動性,因而空氣內部向各個方向以及對浸在大氣裡面的物體都有力的作用。這個力的作用也就是大氣壓力,顧名思義大氣對浸在它裡面的物體的壓強,叫做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平常我們怎麼感覺不到氣壓呢?人體體內氣壓與體外氣壓相互抵消掉了, 所以感覺不到。
  • 這些科學小實驗在家也能做,絕對讓孩子漲知識!
    ,科學、適度安排孩子學習、生活和鍛鍊」那除了讓娃適度地複習預習、跳繩跳馬、澆花餵狗還有什麼讓娃寓教於樂,還能增進親子關係今天,小編給大家憋大招了——一起和孩子在家嘗試「科學小實驗」~~你還可以把所做的科學實驗小視頻拍攝出來參加全國科技館正在發起的「科學實驗DIY挑戰賽」就是下面這個小編了解到,受疫情影響,全國科技館都暫停對外開放,這也打亂了一些家長和孩子原本要去館場體驗的計劃隨後
  • 做實驗、鼓搗小製作一起動手「玩」科學
    N海都記者許毅棟 海都訊 孩子很喜歡鼓搗科學小實驗,可因為家裡和學校條件所限,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無處施展怎麼辦?海都超級興趣班的「酷酷蛙科學達人課」,力邀榕城多位青少年科技名師,從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科學現象入手,通過物理、化學、生物和天文地理的「大而全」的系列自然科學課程,配合「小而美」的小班化精品實驗課堂,讓孩子徜徉科學海洋,化身科學「魔法師」。 大而全!分年齡打造全系統科學課 「不同年齡層孩子對事物的認知程度有區別,這跟孩子們的學習環境和腦力發展都有關係。」
  • 科技小製作:飲料瓶自製空氣動力火箭,孩子一眼就愛上!
    為何不帶孩子自己做一個玩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個非常簡單的空氣動力火箭的做法,材料都很好找。可以跟孩子一起製作,度過一個愉快的周末。準備材料:飲料瓶、剪刀、吸管、彩筆、白紙、膠槍製作步驟:1)在白紙上畫出兩隻火箭,塗好顏色,剪下備用。
  • 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到編程第一課——DFRobot造物粒子編程玩具
    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也能學習到一些知識,這也算一種學習的好方法吧!▲搜索了一下,這類編程玩具還是挺多的,說實話,看的有點眼花繚亂,最後選了DFRobot造物粒子少年編程趣味兒童玩具(入門教程款+進階材料包);一是看中了它還贈送了視頻教學的課時;二是一套入門款就能有最起碼12個玩法,熟悉之後,孩子有什麼創意就看她的想像力了,說實話,我還有點期待呢!
  • 【知識】魚的眼睛為什麼不怕水?
    主播|阿成魚的眼睛為什麼不怕水?
  • 廣州青少年科技館贏得小「粉絲」
    在科普電影放映室裡,漫天飄飛著小泡泡,臺上的小演員們身著象徵自然界動植物的服裝,用生動誇張的表演為臺下觀眾傳達大氣壓力、液體表面張力等知識,臺下的小觀眾們則歡呼雀躍——這裡正在上演的是第45場趣味科普劇《挑戰驚奇》……  據介紹,廣州市科學技術中心每個周末都會組織小規模的萬能工具機創意小製作培訓和比賽。
  • 暑假| 這幾個科學小製作讓娃邊玩邊學
    三伏天,酷暑難耐,孩子更不願意出門了,宅家的時間也跟著延長。父母開始擔心孩子接觸屏幕的時間變長,想減少孩子接觸屏幕的時間,不妨試試這幾個簡單易操作的科學小製作,不僅能讓孩子在玩中學到知識,也將會是一件難忘的親子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