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設計與教具製作——第一期】「大氣壓力」實驗設計與教具製作

2021-02-19 楊君科學實驗與教具

1、我對「覆杯實驗」的思考:

「覆杯實驗」眾所周知,此處不再贅述。我想說的是在「覆杯實驗」中,因為空氣是不可視的客觀存在,因此就本實驗而言,墊片不落是大氣壓力作用的結果推理有法而實證不足。有鑑於此,我對實驗進行了補充完善,實踐效果不錯,願與大家分享。我的設計思路是:既然「覆杯實驗」是要證明墊片不落是大氣壓力作用的結果,那麼如果失去大氣壓力墊片下落,我們的推理不是就獲得事實依據了嗎?實驗在嚴謹的基礎上還會平添幾分趣味性,而且空氣作用的對比設計既豐富了學生的感知經驗,也深化了學生的概念理解。

2、相關教具製作及實驗方法、現象、解釋:

1)、製作材料:

1套拔火罐、1個大罐頭瓶、1個小玻璃杯(或塑料杯)、1個塑料墊片等。

2)、製作方法:

1>、在罐頭瓶瓶壁下側鑽孔,把拔火罐上的活塞插進玻璃孔,並用膠粘固密封(如圖一所示)。

2>、把小玻璃杯杯底粘在罐頭瓶瓶蓋兒上。

3>、把塑料片剪成略大於小玻璃杯杯口而小於大罐頭瓶瓶口的圓形墊片。

圖1

圖2

圖3

3)、實驗方法:

1>、在玻璃杯內倒滿水,然後蓋上塑料墊片(如圖二所示)。

2>、把罐頭瓶倒扣在玻璃杯上,再把罐頭瓶蓋與瓶身擰緊。

3>、逐漸將瓶體翻轉過來,觀察墊片會不會掉落,然後再轉向其它各個方向,繼續觀察墊片是否會掉落(觀察大氣壓力的作用及方向)。

4>、把抽氣筒套接在罐頭瓶瓶壁的活塞上,然後向外抽取瓶內空氣,觀察瓶內墊片是否掉落(如圖三所示)。

4)、實驗現象及解釋:

當瓶內空氣被抽出時,墊片掉落。實驗現象說明在「覆杯實驗」中,墊片不落是「大氣壓力」作用的結果,墊片掉落是其周圍空氣減少或消失所致,墊片是否掉落和其周圍的空氣有直接的關係。

 

審稿:曹鳳娥

技術支持:姚森森

相關焦點

  • 【實驗設計與教具製作——第二期】 「大氣壓力」實驗設計與教具製作:
    1、「覆杯實驗」的延伸:實驗設計1:設計意圖:
  • 53歲物理老師痴迷發明創造 30年製作百餘教具
    在他從教三十多年裡,製作了一百多件課堂教具,把抽象、枯燥而複雜的物理知識變得直觀、生動而形象。 賀軍棟記者楊月鋒9月4日,記者在堯山中學見到了王宗見,他略帶羞澀而平靜地透露了自己心中的人生理想:「融教育科學與藝術為一體,做一個學者型的教師。」他回憶起自己製作的一件件教具給孩子們帶來快樂的時候顯得極其興奮。
  • 【北京理工大學】機械原理系列教具
    作品名稱:機械原理系列教具   功能、作用介紹:   以《機械原理》課程為基礎,我們設計並親手製作了一套面向未來機械原理基礎教學的教具。本套教具以機械原理教學主要知識點為主線 ,涉及了機械原理基礎教學中的各種典型機構,在機構的設計中涵蓋了平面連杆機構、凸輪、齒輪、螺旋機構、間歇運動機構等,各部分連接形式多樣化、展現方法形象化,知識點講解具體化。
  • 第八屆(天煌杯)全國優秀自製教具評選活動方案
    2.發揚廣大教師設計製作教具和設計開發探究性實驗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收集、整理、推廣其成果,豐富教學內容,推動全國自製教具活動的開展。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自製教具和實驗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4.收集運用新材料、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儀器整合的經驗,促進教學儀器新產品的研發。5.總結、推廣各地開展自製教具和實驗教學活動的經驗。
  • 杭二中學生自主設計阿基米德原理實驗新裝置
    杭二中學生自主設計阿基米德原理實驗新裝置2016-03-11 17:03:53來源:作者:陳顏龍   鄭荇是杭二中的一名高中生,今天她來到杭州公益中學物理實驗室裡,給學弟學妹們上著阿基米德原理實驗課。2014年,她從公益中學畢業,以優異成績保送進入杭二中。
  •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第五屆全國自製教具評選結果的通知
    和上一屆相比,獲獎作品的數量和質量都有提高,出現了一批方向對頭、立意新穎、構思巧妙、製作容易、節省經費、使用方便、易於推廣、適合教學需要的好作品,代表了我國自製教具的發展水平。    第二,出現了一些應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材料等技術水平較高的作品。
  • 龍高教師自製教具獲省賽高中組一等獎
    劉煜民老師參與製作的教具「一體化光學拓展探究儀」。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廣東省教育廳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培養提升中小學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廣東省教育廳舉辦了「2020年廣東省優秀自製教具評選活動」。此次活動在「廣東省中小學實驗在線平臺」上進行,實施網絡評審,共有來自全省各地326件作品參評。設有教師報名、材料申報、地市推薦、專家評審等一系列環節。
  • 我區作品在省中小學優秀自製教具評選活動中獲佳績
    我區作品在省中小學優秀自製教具評選活動中獲佳績2018年11月23日 17:49:41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日前,記者從區教育局獲悉,我區3件作品在2018年度浙江省中小學優秀自製教具終評活動中獲獎。
  • 巧手老師自製教具 帶領學生屢獲大獎--山西青年報2019年04月26日07...
    「能量環」的外形是3D列印出來的,漆包線是自己動手繞上去的,LED燈是在網上淘的,為了達到最佳實驗效果,經過了無數次改裝。程老師坦言,花費了不少心思。為了檢驗它的磁性,她的手被夾傷,2000多匝的漆包線繞了兩個多小時,才實驗成功。   在本次比賽中,程雪梅製作的教具獲得多個獎項,「雷射磁感儀」「搖繩發電」獲得特等獎,「能量環」、「蹄形磁鐵大模型」獲得一等獎。
  • 手工製作|幼兒園自製玩教具20款(附作品說明),實用!
    根據小班及中班上學期的幼兒年齡特點:他們的有意注意的時間很短,喜歡顏色鮮豔,直觀的立體教具。於是,在教具的設計上我採用了離幼兒距離更近的桌面立體教具,這些花草、故事角色可以隨著故事的情節發展而移動。同時,我運用了可以發出鳥叫的玩具,當玩具鳥發出「啾啾啾」的聲音時,整節活動達到了高潮,幼兒的表達願望也跟著調動起來了。
  • 【親子實驗】科學小製作《魚鰾與沉浮子》小論文,科學小發明-沉浮子,利用身邊的廢棄物品,設計製作成科技作品,變廢為寶之趣味沉浮裝置
    作者:曹欣媛   湖南省資興市 東江鎮中心完小科學興趣小組 校園小記者  親子實驗是以科學小實驗東江完小科技小組同學曹欣媛的科學小製作:用兩個飲料瓶和一個果凍盒製作而成,趣味沉浮之《魚鰾與沉浮子》小論文在《第二課堂》(中學版)2004年第7~8期發表。了。作為一個範例,供同學生們參考和借鑑。科學無處不在,等待著你去探究發現。如果你科學探素方面取得了好的成果,有科學探究小論文作品,本公眾號將推薦到刊物雜誌發表,有科學小發明推薦去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或申請國家專利。
  • 東方教具優秀工程案例賞析:蘇州新北美國際高級中學
    因此在建校之始,蘇州北美國際高級中學就特別注重實驗教學環境的營造,為了滿足校方這個需求,東方教具憑藉多年的行業經驗,融合先進的實驗室設計理念,為學校設計並建造了化學與物理學科的多間實驗室。 PART 2 建設方案 東方Sky-Docking實驗室概述 東方Sky-Docking是東方教具旗下專業提供實驗室解決方案的品牌。
  • 寧波有一具百年真人骨架 女傳教士捐遺體當教具
    一位在三一書院任教的女傳教士留下遺言:願將遺體捐獻給三一書院作為教具。在她去世之後,校方遵囑將她的骨架保存。該教具從三一書院留存至寧波三中,直至今天保存完整。「在當時的基礎教育界,人體教具多為模型,採用真人標本的可以說是第一次。」孫國華副館長介紹說,「製作技術之難、教具保存之不易可想而知,在當時那個相對保守的年代,可以說開了國內基礎教育風氣之先。」
  • ...鄉村教師的2020:利用二手廢品,我給孩子們做了30多件科學實驗課具
    而學校在科學實驗器材的種類上也比較單一,很多基礎實驗都無法正常開展,這讓楊反修也直言「力不從心」。為了克服教學上困難,楊反修開始重新思考科學學科的教學方式,他認真研讀新課標、教材、教師用書,積極參加校本研修聽課評課學習以及網絡研修等,逐步搭建起自己的科學學科教學體系。為了解決學校實驗教具單一的問題,楊反修還去廢品回收店裡淘廢材,自己動手設計和製作實驗道具,開展起多種豐富有趣的小實驗。
  • 太空授課5個實驗方案來自師生 教具重2.9公斤
    實驗2神奇單擺做圓周運動物理課上常見的實驗裝置單擺受力後是左右搖擺還是圓周運動?這個稍有物理常識的人都很容易回答的問題,放在太空就變得超乎想像了。在第二個實驗中,T形支架上,細繩拴著一顆明黃色的小鋼球,這就是物理課上常見的單擺。
  • 開智寶推出DIY光學科譜教具,是玩具也是學習工具!
    那是因為你孩子缺一個新式玩具—— 開智寶DIY光學科譜教具。開智寶以「科普讀物+兒童光學教具」相結合的益智DIY形式,為孩子提供邊閱讀邊動手實踐的新型氛圍,自己動手DIY望遠鏡、顯微鏡、放大鏡等,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多場景化的親子互動體驗,引導孩子開啟戶外探索興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 變廢為寶:大學生自製簡易教具點亮科普講堂
    浙江在線·浙江城鎮網 07月27日 訊幾雙一次性筷子和兩個塑料瓶蓋,用透明膠帶固定,就能變身酷炫的「筷子飛機」……近日,浙江理工大學理學院的志願者們在奉化市開展「春泥計劃」暨科普推廣活動,用各種廢棄物製作出了低成本的環保小教具。在他們的課堂上,液體浮力、聲音傳播等科學知識從生澀難懂變得生動有趣。
  • 暑假| 這幾個科學小製作讓娃邊玩邊學
    小小的萬花筒裡有大學問萬花筒可以算得上是80、90後童年記憶中最受歡迎的玩具之一,設計這個玩具的人是蘇格蘭物理學家「現代實驗光學之父」大衛布魯斯特。小小的萬花筒裡有大學問,裡面的圖案其實包含了重複、對稱、排列、旋轉等概念,甚至能夠引申到數學中「分形」的概念。
  • 上海市舉辦小學自然、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說課活動
    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陸伯鴻出席了專家組會議並做了具體指導,分析了實驗教學創新的具體表現和實驗教學說課及評價中的注意事項。  市教委教育技術裝備中心主任竺建偉強調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回顧了自從2013年10月召開上海市中小學實驗教學工作會議以來,各區和學校逐步重視實驗教學工作,充分調動了廣大教師開展實驗教學研究的積極性。
  • 【蘇州大學】N型乙醯膽鹼受體結構模型教具
    【N型乙醯膽鹼受體結構模型教具】   功能、作用介紹:   我們製作的nAChR結構模型可拆卸成以下幾部分:細胞脂質雙層膜,N乙醯膽鹼受體的5個亞基(α亞基2個,β、γ、δ亞基各1個)和支架,其中,α亞基又可分解為M1-M4的4個跨膜α螺旋結構域,再分解成nAChR的α螺旋分子組成,包括N端胞外部分含胱氨酸環的N端結構域,M1和M2胞內部分,M2和M3胞外部分,M3和M4之間的膜內環結構域,M4 C端胞外區,α亞基與乙醯膽鹼的2處結合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