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的2020:利用二手廢品,我給孩子們做了30多件科學實驗課具

2021-01-13 成都商報教育

記者丨陳興隆 實習記者 李瀚林

在從教30多年後,52歲的東部新區賈家小學數學教師楊反修做出了一個讓人有點意外的決定,在學校緊缺科學老師之際,憑藉對科學的興趣,他放棄堅持了多年的數學學科教學,轉而成為了學校的一名科學學科教師。

做出決定很容易,但實際踏出這一步時,楊反修才發現,跳出舒適圈,來到一個嶄新的學科領域,其困難程度還是超出了最初的想像。

剛開始接觸科學學科時,由於不熟悉科學教學及科學領域,楊反修感覺無從下手,第一次上科學課時,甚至「有點講不下去」。而學校在科學實驗器材的種類上也比較單一,很多基礎實驗都無法正常開展,這讓楊反修也直言「力不從心」。

為了克服教學上困難,楊反修開始重新思考科學學科的教學方式,他認真研讀新課標、教材、教師用書,積極參加校本研修聽課評課學習以及網絡研修等,逐步搭建起自己的科學學科教學體系。為了解決學校實驗教具單一的問題,楊反修還去廢品回收店裡淘廢材,自己動手設計和製作實驗道具,開展起多種豐富有趣的小實驗。

經過幾年的教學磨合,楊反修逐漸在科學學科的教學上積累經驗,並有所收穫,他輔導的學生,多次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交出優秀作品,獲得專業認可;他利用假期時間製作的創新教具,也多次在省市級評選中榮獲優秀教具獎項。

臨近退休,在精力不再旺盛的年齡,為何仍然對新事物充滿激情?楊反修的答案既出乎意料又有一點意料之中,「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重要的不是教什麼,只要學生能有所收穫,教師的作用其實就達到了。」

從教30年後轉崗,

52歲的他從零開始惡補

一直以來,東部新區賈家小學都比較重視綜合學科,近年來,隨著科創教育在各個校園的普及,科學學科也成為了賈家小學重點建設的學科之一。但無奈專業教師的缺乏,學校的科學學科一直未取得突破性進展。2016年,響應學校的號召,楊反修做出了他從教30餘年最大的一次改變,從數學學科轉教科學學科。

據楊反修透露,剛開始接觸科學學科時,他並不熟悉科學教學及科學領域,很多問題都需要靠私下惡補。從16年到現在,楊反修開始每天堅持晚上回到家進行網課學習,從全國其他名師身上學習科學學科的教育方法,一學就是好幾個小時。在抓住一切身邊資源提高自身科學學科素養的同時,他還充分利用業餘時間,查閱各種跟教學有關的信息,並做好筆記,隨時了解科學動態,這份對科學學科的熱情,楊反修一直堅持到現在。

專業知識可以靠自身努力補上,但學生對科學學科的態度卻不是由老師能給決定的。在教授科學學科初期,楊反修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學生們不感興趣,「學生們主動學習積極性不強,課堂活躍度也不高。」

為了培訓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楊反修養成了隨身攜帶一個手提包的習慣,裡面常常裝著讓孩子們充滿強烈好奇心的的科學小玩具,遇到學生就主動給孩子們玩耍。在課堂上,楊反修也加大了趣味小實驗的展示比重,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就這樣吸引著學生們走進和了解科學學科。

為了製作適合的教具,

他去廢品站裡淘原材料

以前教數學時,楊反修完全不用準備教具,一把教學尺、一副三角板,陪伴了他職業生涯很多年。

如今,轉崗到科學學科後,大量的基礎科學實驗需要各種的教學器材,但學校的實驗器材往往比較單一,無法滿足多樣化的教學場景,這給教學也增加了很多難度。

「有一次在五年級的科學課本中,要探究『小車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在課堂上做實驗時遇到了攔路虎。跑道僅有一張課桌那麼長,非常有限,計時器是學生手動控制,這樣計時極不準確,對比的結果不明顯,要想別的什麼辦法來解決跑道的問題、電路的問題、計時器的問題,」楊反修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當年整個暑假他都沒有閒著,為的就是製作出一款能滿足課堂教學的教具。

據楊反修回憶,當時家裡的物品都無法滿足做教具的需要,他便去街邊的廢品回收店裡淘廢材,凡是跟實驗沾一點邊的東西都拿回家試試。遇到電器線路問題解決不了的時候,楊反修就到家電維修站去請教技術人員。前後歷時四個月,教具的設計與製作才基本定型。

付出了努力也收穫了回報。楊反修主講的《探究「小車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順利獲得了簡陽市第三十五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教師創新一等獎、成都市一等獎。

從此,楊反修一邊上課,也一邊開始琢磨自製出更多適合的科學實驗道具,到如今,他自己設計製作的實驗課具已超過30餘件,多款創新教具都獲得了專業認可。例如,楊反修的作品《體驗版撬棍原理器》在自製教具比賽中榮獲簡陽市教育和科學技術局二等獎;作品《光傳播演示器》榮獲簡陽市第三十四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輔導員一等獎,成都市一等獎、四川省三等獎;作品《聲音的傳播演示器》榮獲成都市第三十六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輔導員二等獎……

發動老師組建科創小組,

他把科創精神「薪火相傳」

經過多年的學科建設,賈家小學已經培養起一支以楊反修為領頭的科學學科教師隊伍,來共同分擔全校科學學科的教學任務。據楊反修介紹,目前賈家小學擁有4名專職科學學科教師,若干兼職學科教師。

「在團隊構建上,目前,楊反修正和他的徒弟老師們一起採用科創小組的模式,將學生和老師組建成一個小組,一起來合作。「組建科創小組的一個初衷,就是把合作探究的科學精神要落實到實處。以前我們是課堂上學完知識,學生就直接準備考試,但效果不好。現在我們利用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在課堂之外進行一系列科學小實驗,讓學生真正在學習科學過程中學會如何去探究,如何去發現。」 」

此外,楊反修還積極組織學生們參與省市各大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如今,他指導的多個學生作品,也在各類比賽中斬獲大獎。2020年剛剛落幕的成都市第三十六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楊反修輔導的四個作品《漢字大變身》、《核桃去殼器》》、《神奇的漏鬥》、《粉筆刷潔淨盒》分別包攬了一、二、三等獎。

不過,在楊反修看來,比賽的結果並不是最重要的,「每年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參加各個級別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我也並不以獲獎為終極目的,只要學生能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學到了科學知識、提升了科學素養、形成了科學意識,就足夠了。」

相關焦點

  • 2020貴州最美鄉村教師丨安順經開區張坪中學朱尚傑:心靈內外的物理課
    【編前語】今年9月中旬,貴州省教育廳會同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2020年貴州省最美鄉村教師評選活動推薦名單公布,經審議,共推薦安順市黃果樹旅遊區白水鎮把路小學梁定細等10名教師個人和貴陽市南明小學「組團式」幫扶從江縣大歹小學支教隊1個教師團隊為2020年度最美鄉村教師。
  • 鄉村教師隊伍擴量提質的鎮原探索
    在方山鄉賈山小學,六年級學生郭浩羊到現在都還記得支教教師楊奎給自己上的第一堂課《圓錐的認識》。賈山村是鎮原縣87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今年5月3日,楊奎帶著自己分別上小學二年級和幼兒園的一對女兒,從孟壩鎮孟壩小學「轉學」來到了賈山小學。在這裡,除了數學,他還承擔六年級語文、科學和全校信息課。「有意思」「例子多」「喜歡聽」,是孩子們提起楊奎的課時最常用的描述。
  • 昌都市芒康縣小學教師曲海超獲馬雲鄉村教師獎
    記者 趙越   這兩天三亞可謂人氣爆棚,1500多名企業家、明星、志願者及社會各界人士從全國乃至世界各地趕來,參加一年一度的馬雲鄉村教師獎頒獎活動。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支持公益和鄉村教師,1500多名嘉賓均是自掏腰包參會,即使1月6日的北京大雪導致北京飛三亞的航班嚴重延誤,也沒有阻擋大家投身公益、支持鄉村教育的熱情。
  • 鄉村教師方平爾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裡一所流光溢彩的小學,驚豔了人們。這所讓人感動的學校,不是特效做出來的,它真的存在,就在淳安縣富文鄉中心小學。影片中的獨立單元《最後一課》,講述了曾在大山裡支教的鄉村教師老範,晚年因患阿爾茨海默病,記憶混亂,甚至「認不出兒子」,但他依舊清楚記得支教時候,給孩子們上的「最後一課」。這個傳遞著師生間濃厚情感的故事,也給我們帶來了滿滿的愛與力量。
  • 鄉村教師培訓不是小崔一個人的事
    2006年到2007年,崔永元發起並率隊重走「我的長徵」,被中國西部鄉村孩子們艱苦的生活學習環境所觸動,萌發把鄉村教師帶到城市的想法,希望幫助鄉村教師提升教育教學水平,開拓視野,促進鄉村教師教育的發展。迄今為止,崔永元公益基金鄉村教師培訓項目已歷時6年,除了上海三屆,北京已是第六屆。
  • 免費報名| 4位科學博士16節直播課,陪伴全國鄉村孩子探秘科學
    橡果科學直播課第二期,踏秋而來,風裡雨裡,雲端課堂與您相見2020年下半年,橡果科學團隊在第一期直播課基礎上不斷完善和打磨項目,歷時兩個多月策劃和準備
  • 鄉村教師朱尚傑:堅守鄉村教育35載 用愛詮釋教育初心
    鄉村教師朱尚傑:堅守鄉村教育35載 用愛詮釋教育初心 2020-12-23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培育未來的科學棟梁——青少年科技教育掃描
    「針對不同年級,我們的『創客實驗室』設置了創意搭建、3D列印、電腦編程等10多個類型的科技學習實踐項目,並將科技學習實踐納入教學計劃,聘請了專業的教師隊伍。」校長宋利兵說。科技教育走出書本,放飛了「好奇寶寶」的童心,也解放著孩子們的創造力。
  • ...身邊的榜樣」2020年鄉村優秀青年教師金塔娜先進事跡
    2020年鄉村優秀青年教師金塔娜先進事跡近日,教育部網站公示2020年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人選名單,全國311名教師入選。內蒙古5名教師榜上有名,其中興安盟科右中旗好腰蘇木學校金塔娜老師入選。她經常利用課餘時間與學生親切交談,多方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從多方面給予他們溫暖和關懷。她努力鑽研業務,探討新課程改革,改變教育教學理念,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積極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學生。
  • 音樂背包客:遇見鄉村老師求知的目光和孩子們爽朗的笑聲
    有這樣一群人,TA們選擇走進鄉村學校,為師資力量薄弱的學校上音樂課,為鄉村合唱團做排練指導,遇見鄉村老師求知的目光和孩子們爽朗的笑聲,也遇見和自己相似的靈魂。TA們的名字叫快樂合唱3+1音樂背包客。,孩子們很喜歡,希望慢慢我也能在探索中進步。
  • 示範課教研受鄉村教師孩子喜愛
    2020年12月29日-30日,由廣東省青少年基金會與卓越教育聯手承辦的護燭公益項目·關愛鄉村教師行動,特邀卓越教育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的授課名師和教研專家,分別來到派潭鎮中心小學、第二小學開展送教活動,將優質示範課堂帶到鄉村學校,幫助鄉村教師解決期末課程教研問題。
  • 優秀鄉村教師——趙靜: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 用心堅守教育一線
    他們把自己的大好青春年華,統統奉獻給了鄉村教育事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數十年如一日,用心堅守教育一線。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優秀的鄉村教師——趙靜。作為一名鄉村教師,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難不只體現在教學任務上。由於學生中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比較多,趙靜在完成好擔任科目的教學工作之外,作為班主任,她也時刻關注著學生的生活起居、身心健康。
  • 實驗中學一批高能教師亮相!
    實驗中學一批高能教師亮相!>我叫趙小寒,邯鄲涉縣人。從高中時起就對人文地理有著濃厚興趣,大學期間我利用業餘時間走過了大半個中國,在山水林泉間,深深為大自然的神奇和中國壯美風景而震撼。一個愛玩愛旅遊的人,終於擁抱了我自己喜歡的地理學科,並使之成為職業。進入峰峰實驗中學時間不長,但已經漸漸適應了這裡緊張又活潑的氛圍。每次看到朝氣蓬勃的學生們,我都在心裡暗暗鼓勁:一定要盡全力!
  • 件件有科學的「玩具」 物理老師的退休新生活(圖)
    摩擦起電的跳舞者、易拉罐不倒翁、牙膏盒滑梯、用阿基米德原理做的小章魚……來到市南區珠海路街道海口路社區82歲老人範玉芬家,就仿佛參觀了一個小型的「當了一輩子的物理老師,能運用多種物理原理,將生活中的素材製作成新的小玩意兒,是我退休生活的最大樂趣。」範玉芬笑著說,從1992年退休後,她一直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中國政府合作項目山東中心主講教師,並在老年大學任教。  在從事教學期間,很多人一提起物理,普遍覺得是枯燥無味的課程,可是範玉芬的學生卻認為她的課是那麼有意思,因為範玉芬的秘訣就是她的這些「玩具」,也就是她的「教具」。
  • 孩子們的「趣探索」科學實驗超炫酷
    孩子們的「趣探索」科學實驗超炫酷 2020-11-15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寧鄉二手螺杆式空壓機回收量大價格從優
    ,業務遍及全國,回收經驗得到深圳、廣州、東莞及周邊城市各工廠,企業,單位,一致好評;公司主要業務上門回收各種舊機械設備,按各種機械新舊程度,按市場價格來回收,拉回廠維修、翻新、再次循環利用,賣給有需要的客戶。
  • 「我願做孩子們的眼睛和手杖」 ——記山東濰坊盲校教師王金琴
    「我願做孩子們的眼睛和手杖」   ——記山東濰坊盲校教師王金琴   一份平凡的工作,一個平凡的人,王金琴憑著一份認真和堅持,從一個中專畢業的體育教師,磨練成一個能帶領自己的盲學生走向國際賽場、為國爭光的國家隊教練。
  • 湖北省羅田縣鄉村教師李蔓莉教過語文、數學、英語、物理等多門...
    李蔓莉參與學生討論。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剛踏入學校,一陣讀書聲便已入耳,校長吳明遠介紹,這是教師李蔓莉在引導九年級學生誦讀文言文。風過無痕「現在,我想請同學們說一說古代『以少勝多的戰例及相關人物有哪些』。」話音剛落,就有學生搶答:「老師我知道!春秋時期的齊魯之戰!」
  • 全校唯一的鄉村英語教師,希望能有外教給「留守兒童」上堂課
    從去年年底開始,曹瑞參加了一項針對鄉村英語教師的線上培訓項目——完全利用課餘時間和寒假,她不但學完了所有在線課程,還參加了在線口語班。在吳忠70名參加培訓的鄉村英語教師中,她成為完成進度最高的老師之一。4月中旬,曹瑞和一百餘名來自甘肅、青海、寧夏、四川、雲南五地的優秀鄉村英語教師齊聚成都華陽中學,參加由英孚教育中外教學團隊提供的英語教師培訓之旅。
  • 我和媽媽學科學:為貧困地區婦女兒童打開科學的天空
    說起少兒科普活動,人們往往覺得這是城市生活的專利,其實,科普活動也受到在貧困鄉村生活的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 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的「我和媽媽學科學」公益科普活動於2020年10月正式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