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大氣壓力》教學指南

2021-02-19 科學寶箱

第6單元:空氣

1、認識空氣,了解空氣的各種性質;
2、認識「大氣壓」,通過實驗感知大氣壓力的存在。

科學原理:

空氣:

空氣,是我們每天都呼吸著的「生命氣體」,空氣是指地球大氣層中的氣體混合。它分層覆蓋在地球表面,透明且無色無味,它主要由氮氣和氧氣組成,對人類的生存和生產有重要影響。

空氣主要由 78%的氮氣、21%氧氣、0.94%的稀有氣體(氦、氖、氬、氪、氙·氡),0.03%的二氧化碳,0.03%的其他物質(如水蒸氣、雜質等)組成的混合物。

大氣壓:

大氣壓力的概念:地球表面覆蓋有一層厚厚的由空氣組成的大氣層。在大氣層中的物體,都要受到空氣分子撞擊產生的壓力。也可以認為,大氣壓力是大氣層中的物體受到大氣層自身重力產生的作用於物體上的壓力。

大氣壓力產生的原因:大氣壓力的產生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結果,由於地球引力,大氣被「吸」向地球,因而產生了壓力,靠近地面處大氣壓力最大。
氣象科學上的氣壓,是指單位面積上所受大氣柱的重量(大氣壓強),也就是大氣柱在單位面積上所施加的壓力。

實驗材料:

塑料實驗杯、圓紙片、餐巾紙、桌球等

大水槽(每個實驗小組分配一個,由老師提前準備)

玩法:

1、通過實驗演示,認識空氣,了解空氣的各種性質;

2、將塑料實驗杯倒扣入水槽中,觀察實驗現象;

3、將餐巾紙放入塑料實驗杯底部,再倒扣入水槽中,觀察實驗現象;

4、將桌球放在水面上,將塑料實驗杯倒扣桌球壓入水槽中,觀察實驗現象;

5、玩覆杯實驗,觀察實驗現象,並說明實驗原理。

《水和大氣壓力》教學操作示範視頻

小朋友做水和大氣壓實驗

1、和孩子交流一下空氣;

請參考《【百科知識】無處不在的空氣》(☚點擊連結打開);

2、和孩子討論一下空氣的力量(大氣壓),並講述一下大氣壓發現的歷史;請參考《【枕邊故事】大氣壓的故事——馬德堡半球實驗》(☚點擊連結打開);

3、大氣壓的變化,和很多因素有關,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一下,增加孩子的知識面;

請參考《【百科知識】「大氣壓」的趣味知識點》)(☚點擊連結打開);

4、行雲教育兒童科學實驗課程會陸續開展更多關於大氣壓的實驗,包括:《【自己動手】關於大氣壓的幾個經典實驗》(☚點擊連結打開),家長可以提前預習;

5、和小朋友聊一聊大氣壓在生活中的應用(吸盤、拔火罐、吸管喝水、鋼筆吸墨等)。

生活中使用的吸盤

拔火罐

用吸管喝水

針筒吸取藥液


喜歡我,關注我!

拉到最上方標題下,點擊「科學寶箱」關注

搜索公眾號:科學寶箱 或 kexuebaoxiang

也請你推薦給身邊的家長或朋友們,感謝~

開心學習,快樂成長!

相關焦點

  • 【科技小製作】水和大氣壓力--讓孩子在玩樂的同時學到科學知識
    大氣壓力實驗,讓孩子在玩樂的同時學到科學知識,請以孩子的視覺來審視這篇文章1、知識普及:地球的周圍被厚厚的空氣包圍著,這些空氣被稱為大氣層,空氣可以像水那樣自由的流動,同時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氣的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這個壓強被稱為大氣壓,在1643年義大利科學家託裡查理在一根80釐米長的細玻璃管中注滿水銀倒置在盛有水銀的水槽中,發現玻璃管中的水銀大約下降了
  • 壓力與壓強專題——大氣壓強
    什麼是大氣壓強大氣對浸沒在它裡面的物體的壓強叫做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產生的原因空氣的重力和大氣的流動性。重力很好理解,這裡解釋一下流動性。你想啊,這些「小朋友」跑來跑去,撞到牆壁上,撞到你身上,就有碰撞,有碰撞,就有壓力,有壓力就有壓強。其實大氣有壓強最根本的原因是流動性,因此大氣向四面八方都會產生壓強。當然你會問,是什麼讓這些氣體動起來的,把這個問題留到高中,希望你可以在高中好好探究氣體的流動性到底是什麼?
  • 初中物理《大氣壓強》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能說出大氣壓產生的原因,能簡單描述託裡拆利實驗,知道標準大氣壓的數值。【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託裡拆利實驗,知道如何測量大氣壓強以及大氣壓的數值。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大氣壓存在的原因和大氣壓的測定【難點】大氣壓的測定三、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教師拿出馬德堡半球進行講解:這是兩個半球,將兩個半球靠在一起,抽去裡面的空氣製成馬德堡半球,在上課之前,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實驗名字叫拔河,請幾位力氣大的同學上臺來與馬德堡半球進行拔河,在規定時間內
  • 高一地理教學教案: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布
    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布   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布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低層大氣的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   教學建議   關於大氣的垂直分布的教學分析   本節教材的另一個重點內容是關於大氣的垂直分布以及各分層的特點,特別是對流層和平流層與人類活動關係極為密切,教材講述的較為詳細,平流層以上部分,包括中間層、熱層、外層,教材歸納為高層大氣,這是新教材與以往教材不同之處,教材這樣處理,既突出了重點即與人類關係極為密切的對流層和平流層,同時又利於學生了解高層大氣中與人類關係較為密切的電離層
  • 大氣壓力與壓強!
    的壓力,這相當於200個中學生的體重。。        大氣壓強隨著高度不同而變化,在海拔2000米以內,每升高10米,大氣壓大約減小111Pa。大氣壓還與氣候、天氣情況等有關,一般情況下,冬天氣壓比夏天高,晴天氣壓比陰天高。
  • 壓力傳感器用於空氣品質大氣壓力監測系統
    大氣壓力是指地球上某個位置的空氣產生的壓力。地球表面的空氣受到重力的影響,從而產生大氣壓力。地球上方空氣層的密度是不相等,由於大氣壓力是由空氣的重力產生的,空氣柱在它上面的高度很小,密度也很小,所以離地面的距離越高,大氣壓力越低,地面附近的空氣密度越大。在正常情況下,每低於2千米,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氣壓力就會下降1毫米汞柱。
  • 高一地理教案:《陸地水》教學設計
    高一地理教案:《陸地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陸地水體的組成及主要類型,能夠分析掌握陸地各種水體之間相互運動和相互轉化的關係,掌握陸地水體的運動更新過程和規律
  • 《水往玻璃上爬》教學指南
    第7單元:動物和植物1、認識毛細現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毛細現象及應用;2、做實驗,利用毛細現象讓水自動在兩片玻璃間的縫隙爬高。兒童化解釋:1、水喜歡順著像毛一樣細的管子或者縫隙到處爬的現象,叫做「毛細現象」;2、兩片玻璃壓在一起後,中間就形成了一層很細的縫隙,因為「毛細現象」,玻璃底部的水就會順著縫隙爬上去,最後爬滿整個玻璃縫隙;3、毛細現象經典的實驗:紙花在水中迅速開放,是因為紙裡面的纖維通過毛細現象迅速吸飽了水,然後膨脹,就把紙花撐開了
  • 《水的三態變化(一)——冰和水》教學設計
    史加祥(教學內容: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小學自然三年級第二學期P48)一、教學任務分析本節課是《自然》牛津教材三年級第二學期第六單元《固體、液體和氣體》的第二課時,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屬於《上海市小學自然課程標準》(試行稿)「物質世界」 主題中「材料與物質」中「物質的變化」的內容。
  • 科學大發現:大氣壓力下的希羅噴泉
    水都是往低處流的,你見過水往高處流嗎?其實生活中的噴泉也是水往高處流的哦!那麼你們在哪見過噴泉呢?噴泉為什麼可以實現水往高處走呢?你知道噴泉中的水往高處流,是怎麼流的嗎?生活中人工製造的噴泉都是靠水泵抽上去的。而水泵是需要用電的,也就是把電能轉化為動能。
  • 設備工程:絕對壓力、表壓力
    建設工程教育網是國內大型的工程類遠程教育基地,憑藉其多年輔導經驗,聘請國內權威考試輔導專家,依託專業、龐大的教學服務團隊,採用高清課件、移動課堂等先進教學方式,強力推出一級建造師、二級建造師、造價工程師、監理工程師、房地產估價師、安全工
  • 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0倍!
    我相信大部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想離開地球,去探索太陽系,去看看外面神秘的世界,但是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我們的地球其實有多好:我們有大量的空氣,比我們所知道的更多的液態水,一個保護我們宇宙輻射的強大的行星磁場,一個保持我們肌肉強壯和骨骼厚實的強大引力。但是,我們仍然在向我們的行星鄰居尋求可以參觀甚至居住的地方。
  • 火星上的水和大氣是如何消失的?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對地球資源的開採力度逐漸增大,地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就必不可少。火星與地球一樣處於太陽系中的宜居帶內,作為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之一,由於其獨特的地形地貌,以及與地球類似的某些物理特性,引起了人類對火星探測的濃厚興趣,火星多年來也一直被科學家們視為人類移民的首選星球。要想了解人類在火星上是否可以生存,就要了解火星的環境,而其中,水和大氣是最為重要的兩大要素。
  • 小小的紙片居然可以變成大力士,那麼大氣壓力是來自哪裡的呢?
    地球的周圍被厚厚的空氣包圍著,這些空氣被稱為大氣層空氣可以像水那樣自由的流動,同時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氣內部的各個方向都有壓強,這個壓強被稱為大氣壓。通過下面實驗我們一起來感知一下大氣壓力。實驗第二步:把圓片放到裝水杯口,快速翻轉,水沒有倒下來
  • 大氣壓強是多少 大氣壓強大小與什麼有關
    其中,即便是大氣,也會受到力的作用,產生壓力,我們將這種大氣的壓力叫做大氣壓強。那麼,一般大氣壓強是多少呢?大氣壓強大小與什麼有關?以下為您介紹。一個標準大氣壓等於760毫米高的水銀柱的重量,它相當於一平方釐米麵積上承受1.0336公斤重的大氣壓力。大氣壓強即氣壓,氣壓是作用在單位面積上的大氣壓力,即在數值上等於單位面積上向上延伸到大氣上界的垂直空氣柱所受到的重力。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它的存在。氣壓的國際制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符號是Pa。
  • 精確測量大氣壓力為何十分重要
    地球上面的空氣層密度不是相等的,大氣壓強既然是由空氣重力產生的,高度大的地方,它上面空氣柱的高度小,密度也小,所以距離地面越高大氣壓強越小,靠近地表層的空氣密度較大。通常情況下,在2千米以下,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氣壓強降低1毫米水銀柱。此外大氣壓也會受到空氣溼度和天氣的影響,各大氣象機構會在海洋中放置大量的數據浮標,確保精確地監測大氣壓。
  • 【實驗設計與教具製作——第二期】 「大氣壓力」實驗設計與教具製作:
    「覆杯實驗」是在杯口覆蓋墊片,通過「墊片不落、水不外流」說明大氣壓力的存在、作用及方向。但就墊片本身而言,1個墊片不落只能直觀的說明大氣壓力作用於這1個墊片,然後要通過轉動杯體改變墊片朝向,進而說明大氣壓力從各個方向作用於墊片的事實,那麼如果我們將杯底兒也去掉,讓杯體成為一個上下開放的管體,同時兩端再以墊片覆蓋的話,實驗又會呈現怎樣的效果呢?
  • 談大氣對液態水與生態系統的影響
    地球環境的優越性集中地表現為它擁有大量的液態水。可以說,地球正是有了液態水,才可能產生繁榮的生態系統與高度的人類文明。液態水的巨大作用在於它是最好的溶媒,它可以攜帶營養物質或廢棄物質,實現生命現象所不能缺少的新陳代謝過程,水又是生產生命現象不可缺少的物質。因此,水被稱作生命物質或生命之水。液態水還是地球環境宏觀演變的基本因素。
  • 大氣壓力重達10噸,人類為何沒有被壓扁?科學家:早已經扁了
    但是我們不知道,大氣層也對我們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地球最外部的氣體圈層,能夠保護我們不受外來輻射的傷害。它的作用可謂是稱得上是保護衛士。科學家表示這個大氣的壓力足足有10噸重,那為什麼沒有把人類給壓扁呢?科學家又再次表示其實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那麼久,早就已經被大氣層給壓扁了,只是我們自己不自知而已。
  • 大氣壓力重達10噸,人類為何沒有被壓扁?科學家:早已經扁了
    但是我們不知道,大氣層也對我們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地球最外部的氣體圈層,能夠保護我們不受外來輻射的傷害。它的作用可謂是稱得上是保護衛士。科學家表示這個大氣的壓力足足有10噸重,那為什麼沒有把人類給壓扁呢?科學家又再次表示其實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那麼久,早就已經被大氣層給壓扁了,只是我們自己不自知而已。證據就是人類為了能夠適應地球的壓強,身高本來可以長到2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