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三態變化(一)——冰和水》教學設計

2021-01-18 愛實驗

水的三態變化(一)——冰和水

執教:金山區呂巷小學  瀋陽

指導老師:金山區第一實驗小學  史加祥

(教學內容: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小學自然三年級第二學期P48)

一、教學任務分析

本節課是《自然》牛津教材三年級第二學期第六單元《固體、液體和氣體》的第二課時,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屬於《上海市小學自然課程標準》(試行稿)「物質世界」 主題中「材料與物質」中「物質的變化」的內容。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我認為:本課教學任務主要是讓學生知道物質狀態變化需要一定的條件。但是三年級絕大部分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都知道冰和水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但是冰和水互相轉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並不是很清晰。此外,三年級學生應該具備使用溫度計的能力,但是數學中負數的學習暫時還沒涉及到,因此在讀數上和記錄上可能具有一定的難度。

因此,本節課主要通過測量記錄水凝結成冰、冰融化成水過程中不同時間點、不同狀態下的溫度數據,通過整理、分析、討論,在知道冰和水(物質狀態)之間的變化需要一定的條件的同時,也了解冰和水互相轉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

二、教學目標

1. 通過實驗、觀測,初步了解水在0℃開始結冰,冰在0℃開始融化。

2.通過實驗、觀測、記錄、分析等,知道冰和水可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探究冰和水互相轉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

3.逐步養成觀察、思考的習慣,激發主動探索的欲望,提高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按要求完成實驗,經歷對水結冰和冰化水的過程中現象及溫度的觀察

難點:測量、記錄、分析實驗數據,知道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保持0℃不變的。

四、所需器材

冰、水、食鹽、燒杯、試管、溫度計、記錄單

五、教學流程


2、流程圖說明

活動I  交流與實驗:探究水結冰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

所需器材:冰、水、食鹽、燒杯、試管、溫度計、記錄單

活動目的:知道水的溫度下降到0℃時,水開始結冰,水結冰的過程中,溫度不變。

活動Ⅱ  交流與實驗:探究冰化水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

所需器材:活動I中自製的冰、燒杯、記錄單

活動目的:知道冰的溫度上升到0℃時,冰開始融化,冰融化的過程中,溫度不變。

 

六、教學過程

(一) 探究水結冰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

學生活動

指導要點

1.交流:如何讓水變成冰? 

猜測:水凝結成冰過程中是否會有溫度變化?

2. 交流:溫度計的使用;測量:製冰前小試管中的水溫;記錄溫度

3. 設計製冰實驗

4. 匯報交流

 

 

5. 分組實驗:

1) 在燒杯中依次加入冰和鹽

2) 將試管插入裝有冰鹽混合物的燒杯中;

3) 每隔1分鐘在記錄單上標記出水的溫度,同時觀察試管中水的狀態變化,在相應的狀態下打勾,待水完全凝結成冰的時候,記錄最後一個溫度。

6. 匯報交流,得出結論。

 

1.在水結成冰的方法不一,但注意引導學生思考它們的共同點是什麼?(製冷)

 

2.出示ppt,明確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3. 選擇利用冰塊來製冰。教師展示:早上將試管插在冰裡,但至今未結冰。為了得到一個更低的溫度加快結冰速度,我們在冰裡添加了食鹽。

5.實驗中,將試管插入冰鹽混合物中時,注意提醒學生不要硬插;觀察時,不可以拔出溫度計,可以快速拿出試管觀察後再快速放回;水開始凝結冰是比較理想的情況,實際只要學生能測出幾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即可。

6.當水溫下降到0℃時開始結冰,完全凝結成冰後溫度繼續下降。

實際測量中,很難準確測出0℃,尊重學生的結果

(二) 探究冰化水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

學生活動

指導要點

1.交流:如何讓冰變成水?

把冰塊放在太陽、燈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塊焐熱。……

2.猜測:冰變成水的過程中溫度的變化。

3.分組實驗:

1)小試管中水已凝固成冰了,將小試管從燒杯中取出;

2)觀察、記錄冰初始時的溫度;

3)把試管放在小試管中讓冰自然融化。最後可以捂一下化得更快

4)每隔1分鐘在記錄單上標記出冰的溫度,同時觀察試管中冰的狀態變化,在相應的狀態下打勾。待冰完全融化成水後,在實驗單2的最後一個溫度計上記錄溫度。

討論交流:實驗記錄,得出結論。

5.匯報總結

1.在冰化水的方法不一,但注意引導學生思考它們的共同點是什麼?(加熱)

2.引導學生說出溫度越高,冰化得越快

 

 

3.明確實驗要求,冰的初始溫度,可以用製冰實驗中得到的「冰的溫度」

 

 

 

 

 

 

 

5. 在周圍環境溫度超過0℃時,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過程中,溫度始終保持在0℃,待冰塊完全融化成水後,溫度還會繼續上升。

 

七.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冰和水之間相互轉化的溫度變化規律;二是水、冰相互轉化的臨界溫度。本節課的基本思路是:通過「製冰」實驗,記錄並分析製冰過程中的溫度變化,知道水凝結成冰的溫度變化規律;通過討論交流化冰的方法、並測量「化冰」過程溫度的變化,知道冰化成水的溫度變化規律。然後,在「製冰」和「化冰」實驗數據的基礎上,通過討論交流,知道水在0℃會凝固成冰,冰在0℃會融化成水,在0℃(冰水混合物階段)會停留一段時間。

本節課要突出的重點是:按要求完成實驗,經歷對水結冰和冰化水的過程中現象及溫度的觀察。方法一「討論與交流」:根據生活經驗,討論交流水結成冰、冰化成水的方法,並總結出這些方法的共同點(製冷和加熱);方法二「實驗與分析」:通過測量「製冰」和「化冰」的溫度變化 ,知道冰和水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了解冰和水互相轉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

本節課要突破的難點是:測量、記錄、分析實驗數據,知道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保持0℃不變的。為了直觀地看到溫度的變化規律,方法是按照均勻的時間間隔測量、記錄實驗中冰或水的溫度數據,然後將每個數據點練成統計圖的形式。但是「製冰」和「化冰」兩個實驗中的水狀態轉變的臨界溫度0℃很難準確測出,還是要尊重學生的實驗結果。

 

八. 板書設計


相關焦點

  • 考前複習:水的三態變化
    自然界中水的形態多種多樣,常見的有雲、霧、雨、露、霜、雪、冰,但就物態的變化來說不外乎氣、液、固三態。水的三態變化通過下面一幅圖可以清晰的體現: 水由液態到氣態叫汽化是一個吸熱過程,到固態叫凝固是一個放熱過程。 水由固態到液態叫熔化是一個吸熱過程,到氣態叫升華是一個吸熱過程。
  • 大班科學教案:水的三態變化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科學教案:水的三態變化   活動目標:   1.了解水的變化,知道水遇熱會變成水蒸氣,遇冷會結冰;
  •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 | 水的三態變化
    重點:知道水的三態變化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難點:感知水的三態變化,提供科學觀察能力引導幼兒根據圖片內容聯想生活經驗;通過圖片展示讓幼兒淺顯的認識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液態、固態和氣態。1.實驗一:水的氣態變化教師將水杯裡的水倒入燒水壺,打開開關將水燒開,幼兒觀察。提問:燒水壺裡的水發生了什麼變化?你看到了什麼?
  • 科學實驗——水的三態 (國際班)
    平時中,它會以三種形態出現在我們的視覺中。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是哪三種形態嗎?小朋友們被桌面上準備的材料吸引住了,你們見過它們嗎?相信小朋友們都認識它們。它們就是我們平時所喝的水,水結成的冰。水在自然界不斷經歷著三種狀態的循環變化,促進水的三態變化的原因是溫度的變化。
  • 2019年中考化學複習之水的三態變化
    水的三態變化:   1、三態變化的實質:水的三態變化就是由於水分子的運動導致了水的狀態變化。水分子獲得能量時,運動加快,分子間的間隔增大,水由液態變成了氣態(或由固態變為了液態);失去能量時,運動減慢,分子間的間隔減小,水由氣態又變回了液態(或由液態變為固態)   2、現象解釋:能量—運動—間隔—狀態   編輯推薦:2019年中考化學必考知識之化學常識
  • 中考物理天天練試題及解析:水的三態變化(12月9日)
    難度:★  考點:水的三態變化   "模擬法"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方法.它以真實的自然環境或客觀事實為原型,創造出和自然環境或客觀事實相同或相近的實驗環境對具體的問題進行研究的一種方法.   (1)如圖所示是模擬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實驗裝置.為了讓實驗效果明顯,實驗時應在錐形瓶中加入()(填冰、溫水、與室溫相同的水),在在蒸發容器中放入()(填冰、溫水、與室溫相同的水).   (2)實驗中可以觀察到在錐形瓶口內有()出現,其形成的原因是()在蒸發容器的底部出現了水滴這就形成了"雨".
  • 水的三態變化||博苑.自然教育
    大自然中,最常見卻又最變化多端的就是水了吧。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個關於水的實驗,小朋友們都準備好了嗎?小朋友們,快穿上棉襖,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池塘裡的水變成什麼樣子了吧!室外的溫度低於0℃,所以我們平常看見的液態水就會結冰,變成固態的了。把冰塊放到手心裡,涼涼的,滑滑的,還有點凍手呢。
  • 三下第三單元《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複習
    對一個物體來說,物體溫度下降,說明(     );溫度上升,說明(       ) ,通過測量一個物體的溫度變化可以知道這個物體失去熱量還是獲得熱量。第3課:水結冰了6. 當環境溫度低於0℃,水的溫度下降到(     )℃時,水開始結冰,從液體狀態變成了固體狀態。水在結冰過程中,要向周圍(     )熱量。
  • 水加溫到105度又會變成冰?
    我相信,每個讀過小學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水有液體、氣體、固體三態,水加溫到100度會氣化,到0度會固化,熱脹冷縮等等,這些都是基本的自然常識。如果有人告訴你,水有四態,水在特殊的條件下加溫到105度時也會變成固態(我們不知道該狀態是否還能稱呼為冰,暫時以固態相稱),恐怕非常多的人都莫名其妙,難於相信。但是,這事情確實發生了!不過,這不是發生在自然環境下,而是在實驗室裡的特殊條件和環境下的。原來,美國麻省理工的幾位科學家,他們不知道為了什麼,做了一個特殊的實驗。
  • 地球上的水會不會減少?水的三態轉化和循環又是如何實現的?
    全球水的總儲藏量約為13.9億立方幹米,其中97. 42%是海水,只有2.58%是淡水,而淡水中的約77%是以極地冰帽和高山積雪和冰川形式存在的。冰川是指大量冰塊堆積形成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觀。在終年冰封的高山或兩極地區,多年的積雪經重力或冰河之間的壓力,沿斜坡向下滑形成冰川。
  • 神奇的水形態和水運動
    大家知道:水有固體、液體、氣體三種形態,這三種形態會根據環境氣溫的變化而變化。對水的這三種形態變化,大家基本上都知道其原理了;然而,水為什麼要有這三種變化?這卻是許多人沒有想過的。當我認真地追索這個問題時,才發現水如果沒有這三種變化,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人類就完全不能生成和存在了。
  • 2019山東醫療衛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固液氣三態變化
    2019山東醫療衛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固液氣三態變化 公共基礎知識是山東衛生事業單位考試中的重要部分,本文整理2019山東醫療衛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固液氣三態變化的相關考點,不少地區都在筆試當中安排了公基的考核。
  • 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水的特性
    2、能力目標:通過動手操作實驗,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腦動手能力。3、情感目標:激發幼兒對水的探究興趣,懂得要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活動準備】每人兩個分別裝有水和牛奶的杯子、雪花片若干,大塑料盆,冰塊、酒精燈、燒杯等。
  • 高一地理教案:《陸地水》教學設計
    高一地理教案:《陸地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陸地水體的組成及主要類型,能夠分析掌握陸地各種水體之間相互運動和相互轉化的關係,掌握陸地水體的運動更新過程和規律
  • 一個常見的三位一體的錯誤觀念: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
    一個常見的三位一體的錯誤觀念: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一個上帝,在天上叫聖父,降到人間後叫聖子(耶穌),耶穌升天后降下來的叫聖靈。這種說法,對不對?用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來介紹三位一體,是很多基督徒常做的事。一份水,溫度很低時是固態,一般溫度時是液態,溫度很高時是氣態。
  • 用英語表達初中化學知識: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Chemical and physical changes
    我們知道,理解、區別化學與物理變化是化學學科的學習基礎。二者的區別在於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比如:水低溫下會結冰;水燒開後,壺嘴會有白色的水蒸氣出現。手持一個盤子懸在壺嘴上方,片刻後觀察會發現表面有水珠凝結。這是水的三態轉換,液體水,固體冰和氣體 — 水蒸氣。這三種狀態是可以互相轉變的。
  • 大班科學教案:水
    2、培養幼兒的操作能力、發散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   【重點難點】沉與浮的關係,水的三態變化。   【活動準備】   1、塑料盆、水、冰塊、酒精燈、燒杯、小木塊、塑料製品、鐵塊、小石頭等等。   2、電腦、課件。
  • 艾莎公主是怎麼「點水成冰」的?
    自然界的物質都有從高能量向低能量變化的趨勢,低溫條件下冰比水的自由能更低,所以液態水有結成冰塊的趨勢。但是在水分子團聚成冰的過程中,同時也必須克服新產生的冰與水的界面能。如下圖所示,黑線就是水變成冰的必經之路:水變成冰的能量變化過程不是一路向下,而是需要先越過具有一定高度的能壘障礙,才能在結冰的道路上一去不回頭。
  • 2019北京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基常識:固液氣三態變化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本文整理2019北京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基常識:固液氣三態變化。更多事業單位招聘信息,請點擊北京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 在我們公職考試中,常識題往往是各位考生頭疼之處,出現越做常識越覺得自己沒有「常識」的感覺。
  • 大班科學實驗活動:水
    2、培養幼兒的操作能力、發散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   【重點難點】沉與浮的關係,水的三態變化。   【活動準備】   1、塑料盆、水、冰塊、酒精燈、燒杯、小木塊、塑料製品、鐵塊、小石頭等等。   2、電腦、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