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要給馬釘馬掌,而野馬卻不需要,這樣馬不疼嗎?

2021-02-08 李論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大型單蹄(腳趾為奇數)食草動物,在史前就被人類所馴化,常用來馱畜、挽畜和乘騎,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古時候馬作為人類重要的交通工具,不管是在日常生活、農業、戰爭上,都為人類的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成語「汗馬功勞」就能深刻地體會到人類馴化馬的作用有多大。

不過古時候平常人的家裡根本不可能有馬,馬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十分金貴,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起的。就跟現在的跑車一樣。平常人家裡大多使用的都是偶蹄動物,例如牛;奇蹄目動物,例如:驢子、騾子。這幾種動物性格更加溫順、耐力更好、也不易生病、養殖成本也低。就跟現在家裡的拖拉機一樣,雖然沒有速度但是勁大成本低。

馬兒雖然現在已經推出了歷史舞臺,但我們還是經常能在影視劇上或者一些娛樂性的表演上看到馬兒,在我們的印象中馬的蹄子應該是這樣的。

看起來很平整,長短合適,角度正好和地面切合,這是一個十分健康的馬蹄。但人類在飼養馬兒的時候,經常會發現馬兒馬蹄會長成這樣。

這樣的馬蹄已經超出了大家的認知,而且馬蹄長成這樣會影響馬兒走路,更不用說再去馱東西,或者奔跑。這就跟我們的腳趾甲沒剪一樣,走起路來會特別難受。而且長期這樣的話,腳趾內部會藏汙納垢,滋生大量的細菌,導致馬蹄的炎症。所以馬蹄也跟我們人類的手指、腳趾一樣需要定期修理和打磨。

你以為這樣就完事了?修理後的馬蹄在某些時期,由於大量繁重的工作,或者長途奔襲,加之人類經常讓馬兒行走的道路比較堅硬,且道路上還可能存在小石子,難免出現嚴重的磨損,甚至是馬蹄被磕劈叉。就像下圖這樣:

馬蹄磨損比較嚴重的話,就不得不為馬兒安裝假蹄,嚴重的磕碰會導致馬蹄損壞。因此,我們不僅要為馬兒修理蹄子,而且還要加釘鐵掌。增加馬踢得耐磨性。由於馬蹄跟我們人類的手指和腳趾一樣,屬於角質層並沒有血管和神經的分布,所以修理和釘馬掌的過程中,馬兒並不會感覺到疼痛。其實這跟女生喜歡做美甲一樣,馬兒也一樣,也需要美甲,不僅不會痛苦,修理完後還會很清爽,健步如飛。

那麼問題是野外的馬兒為什麼不需要人類幹預呢?

被人類飼養的馬兒,並不總是在奔跑、幹活,在休養期間由於活動量得減少,就會導致馬蹄的生長速度快於磨損速度,所以就會長成上文中得羅圈狀。等馬兒再次上路的時候,就需要修理蹄子,重新釘馬掌。

野外的馬不存在這個問題,它們每天得為了食物經常性的活動,在野外奔跑,不會存在活動量突然增加或者減少的情況,所以它們蹄子的生長速度已經和磨損速度相互持平了。

在加之,野外的馬生活的地方不存在粗糙的路面,磨損程度和磕碰的機率也較低。更不用負重幹活,所以也不需要釘馬掌。

所以,人類為馬兒釘馬掌是一種對馬兒的保護措施。就跟我們要修剪指甲和穿鞋一樣。

那麼為什麼野馬可以被馴化呢?

經常會有人問,既然人類可以馴養野馬?哪為什麼馴養不了其他的大型食草動物呢?例如:斑馬或者犀牛。尤其是斑馬,它和馬在遠古時期有著共同的祖先。其實馴養一種動物,跟這種動物的習性有很大的關係,主要變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這種動物性格必須比較溫順。這是能馴化的前提,一些動物雖然食草,但是脾氣相當暴躁。斑馬就是這樣,更別說犀牛,這些動物對人類有很強的攻擊性和警覺性,很難臣服於人類。

其次就是被馴化的動物成本問題。也就是它們吃的食物是人類輕易就能供養起的,例如:麥稈、雜草、麩皮。這些東西都是人類主食所剩下的一些下腳料。而且這些動物的食量也需要在人類的承受範圍內,也就是養起來不費力,並且生長周期短,飼養這種動物短時間內就能夠獲取回報。這樣人類才會願意馴養這種動物。

最後就是這種動物具有群居性,且領地意識不強。這樣的動物更容易成群的生活在一起,人類能為其提供居所,而且領地意識不強很容易接受其他的動物進入自己生活範圍,不易發生打鬥。群居動物天生還具有很強的服從特性,它們一般都會臣服於種群中的頭領,所以易於管理。

而早期的一些動物就具備以上的特性,就很容易被人類馴化,並根據自身的特點為人類服務。馬用來從事運輸,牛用來幹活,豬為人類提供了肉類,雞為人類提供了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給馬釘馬掌,野馬卻不需要?釘在馬蹄上,馬不疼嗎?
    歷史發展到現在,我們不禁思考:人們為什麼要給馬釘馬掌,馬釘了馬掌之後不疼嗎?在很早以前,人類就已經馴化了大型單蹄(奇趾)食草動物,它們不僅能用來騎乘,還可以用來搬運東西,其中馬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野馬是不需要釘馬蹄鐵的。首先野馬的活動量要遠遠大於人工飼養的馬,所以野馬的馬蹄與地面的摩擦頻率要比我們人工飼養的馬高很多,會在腳掌與地面的不斷的摩擦中來磨損增長的指甲。
  • 為什麼要給馬釘馬掌,鐵釘釘在馬掌上,馬不疼嗎?
    為什麼一定要給馬釘馬掌呢?馬蹄的最外層是一層很硬的角質層,厚度大概有三釐米,這層是與路面直接接觸的,當馬兒在路上奔跑起來,這層的磨損會非常大。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需要給馬釘馬掌。其次,如果馬蹄處藏汙納垢,滋生細菌,這肯定會導致馬蹄處發炎,所以需要給馬釘馬掌。
  • 人為什麼要給馬釘馬掌,而野馬卻不需要?釘在馬蹄上,馬不疼嗎?
    為什麼要給牲畜釘上蹄鐵?釘的時候這種鞋牲畜不痛嗎?為什麼野馬野牛不需要?估計這是大家都思考過的問題!馬蹄鐵幹啥用的?釘的時候這種鞋牲畜不痛嗎?為什麼野馬野牛不需要?馬是我們重要的畜力,在現代化交通工具普及之前,它就是人類最先進的交通工具,甚至到十九世紀中期,馬匹仍然是全球各大城市的首選的「動力」,因此當年的倫敦才會陷入「馬糞危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下筆者的其他文章!
  • 為什麼要給馬釘上馬掌,鐵釘牢牢釘在馬蹄上,馬不疼嗎?
    人類對於馬的馴化歷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那個時期歐亞大陸上有眾多的遊牧部落,為了提高部落的移動作戰及物資運輸能力,人們對野外生活的野馬實施了馴化,有一部分馴化成了家馬,作為重要的牲畜之一,另外一部分馴化成了戰馬,陪伴著士兵們在戰場上廝殺。
  • 為什麼家馬需要釘「馬掌」,而野馬則不需要?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確實馴養的馬大多數需要釘馬掌,而在自然界中生存的野馬是不需要的,當然野馬也沒有人幫忙釘馬掌。那麼為什麼馴養的馬需要釘馬掌,而野馬卻不需要呢?釘馬掌的目的是什麼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幾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什麼是釘馬掌?
  • 同樣都是馴化動物,為什麼馬需要釘「馬掌」,而牛卻不需要?
    馬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自從人類馴化馬匹後,除了肉、奶方面的提供,它也成了人類重要的生產工具和交通工具。不過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人類為大多數馴養的馬都釘上了「馬掌」,而同樣被馴化的牛卻沒有釘「牛掌」。同樣都是人類進化過程的好幫手,為什麼大多數馴化的馬被釘上了「馬掌」,而牛卻沒有擁有「牛掌的資格」?釘馬掌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 馬蹄鐵釘在馬蹄上不會疼嗎?人類為什麼要這樣對待馬?答案很現實
    大家都知道馬在歷史上是對人類非常重要的動物,在古代戰爭中馬的作用比任何一種動物都重要,因為我們都知道冷兵器時代並沒有現代機動部隊那麼快的機動速度,想要長途支援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騎馬,所以對於古人來說馬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
  • 馬為什麼要站著睡覺?難道不累嗎?
    馬為什麼要站著睡覺?難道不累嗎?而馬的休息方式和以上兩種都是不同的,它們是間歇性地休息,每次就打盹一會,時間不會很長,但是一天會這樣休息很多次,而且馬在休息時並不會臥倒,而是站著休息。為什麼馬要選這樣的休息方式?
  • 【科普君】馬為什麼要站著睡覺?難道不累嗎?
    關於馬,有許多有趣的事情: 懂得騎馬的人都知道如果要上馬,不可以選擇從馬的後面上馬。 如果你不小心站在馬的後面,而恰恰馬對你也很陌生,那大概率你會被馬的後腿踢中。一旦被踢中,那後果可能很嚴重,力道非常大。 那這究竟是咋回事呢?
  • 馬為什麼每天站著睡覺,它們不累嗎?
    動物界的不同睡姿人類如果要睡覺,一般都是「躺」下來或者趴著睡覺。這樣的情況在動物界其實是很常見,很多動物都採取類似的。但如果你看到一匹成年的馬自己獨自臥著睡覺,那很有可能是因為馬暴飲暴食導致腸道出現了絞痛的情況。對於成年的馬來說,除非有可靠的同伴在身邊,否則一般都是站在睡覺,這和自然界大多數的動物都是不一樣的。
  • 知馬:普氏野馬
  • 野馬守望者:與馬相伴19年
    原標題:野馬守望者:與馬相伴19年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14日電   新華社記者曲延函、張曉龍、張嘯誠   一副墨鏡、一頂棒球帽,皮膚曬得黝黑,愛開自嘲的玩笑——與普氏野馬相伴19年的阿達比亞特,活脫一個準噶爾盆地版的西部牛仔。
  • 為什麼馬需要釘馬掌,而牛不需要?
    牛屬於哺乳綱,真獸亞綱下的偶蹄目,而馬則屬於真獸亞綱下的奇蹄目,馬之所以需要釘馬掌正是因為它屬於奇蹄目動物。馬兒的蹄子相當於人類的指甲,它們會隨著馬兒的生長而不斷生長。人類之所以為馬兒的馬蹄安裝上馬掌,是因為人類馴化了馬兒之後,需要依靠馬兒馱運重物,充當交通工具。
  • 馬為什麼白天黑夜都站著,睡覺也不躺下?看完漲知識了
    馬,哺乳動物,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早在4000年前就被人類馴服。馬的祖先始祖馬最早生活在北美的森林裡,以嫩葉為食。進化到中新世時出現草原古馬,轉為草原生活,從此馬便開始以乾草為食,生活於草原之上。
  • 暴怒的野馬卻逃不掉吸血蝙蝠的「魔掌」,傳說中的真相
    野馬的聽覺和視覺都異常敏銳且性情兇猛、體壯善跑跑。野馬幼駒出生後幾小時就能隨群奔跑。除此之外野馬還有極強的耐渴性,可三天飲一次水。在優勝劣汰的自然生存法則下,似乎任何一類能夠種群正常發展的動物,在某種程度上都具有超出人類的生存本領與發展之道。也可以說,在某種特定時侯動物遇到天敵或人類幹擾或追擊時,通常能夠用智慧來對付天敵或攻擊者。
  • 馬為什麼可以站著睡覺?
    上周末,博士去朋友家的農場玩,他家的農場裡,養了好多好多小動物,有小雞小鴨,還有牛羊馬,還種了好多蔬菜瓜果,空氣也特別清新!對了,在農場裡,我發現了一個特別神奇的事情,我那天看到馬廄裡的馬竟然是站著睡覺的,它都不會摔倒嗎,為什麼馬能夠站著睡覺啊?
  • 為什麼給牛釘掌視情況而釘,而馬必須要釘掌?
    在人類歷史上,馬和牛都是人類社會非常重要的「朋友」,不過這兩者之間充當的角色不一樣,馬實則是一種交通工具,而牛是一種勞力。換句話說,馬靠四條腿為人類提供服務。這些馬匹又和野生的馬匹不一樣,野生的馬匹一天有多大的活動量自己說了算,但是給人類效勞的馬匹可不同,往往需要長途跋涉,甚至還要託運重物前行,所以這麼大的活動量對於馬蹄來說磨損是非常嚴重的。時間長了,很可能造成馬蹄出血、損傷,嚴重的還很可能造成終生殘廢。所以,人類就想到了為其釘馬掌,這樣可以起到保護馬蹄的作用。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給馬蹄釘馬掌就是這個道理。
  • 同樣是家畜,馬要「釘馬掌」,牛和驢為什麼不用釘掌
    馬是用「中拇指」飛奔的奇特種群,並且人和馬全是罕見的,可以把自己坑死的種群,人們常常說望山跑死馬。生物界能跑馬拉松比賽的生物並不是很多,馬是當中之一。牛的體力也很強,非洲草原上的野牛成群結隊遷移的場景十分壯闊。牛又「蠻幹」,假如說馬是「超級跑車」,牛則更像「越野汽車」,因此 早期人類利用牛來農用地。
  • 普氏野馬:我們是不幸的「幸運兒」
    陽光撒向位於中國新疆準格爾盆地的卡拉麥裡荒漠,地面上的旱生叢生小禾草在春風地吹動下輕輕搖曳,空曠的荒野中,一群普氏野馬正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休息。成年普氏野馬體長在2.8米左右,大小和野驢差不多,沒有家馬那樣高大挺拔的身材,一身土黃的毛色也不甚漂亮。在族群的外圍,首領追風一邊警惕地嗅著空氣中的氣味,一邊目不轉睛地凝視著前方,若有所思。
  • 電影《野馬》——蘭亭知音呼喚野馬雅集
    當時為了拍攝一些精美鏡頭,基地的人故意把野馬群激怒,野馬群當時衝他們就過來了,聽說野馬是咬人的,當時就嚇壞了。」趙小玲談道,然而就在他們趴下的一瞬間,「頭馬」刷地停下來了,像人一樣盯著他們,慢慢地拿頭開始蹭她,其他的馬也靠到她的身邊,她的眼淚譁地一下就下來了。「就像一個流浪的孩子需要母親的溫愛,同時也感到一個野生物種,在人類的馴養下野性逐漸削弱的那份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