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太空低重力環境下,會有何影響?或將變成「大腦袋細腿」?

2020-07-04 古今奇聞雜談

未來人類的教育將踏入太空,步入星際殖民時代,而我們的第一步也許就是月球,火星及太空空間站。

我們知道,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0.1倍,而火星也只有0.3倍,在這種低重力環境下長期生存,會對人類帶來什麼影響呢?

人類在太空低重力環境下,會有何影響?或將變成「大腦袋細腿」?

人類曾經在空間站裡做過魚類、蛙類和實驗鼠的繁殖實驗,結果是,魚類和蛙類能在微重力下健康繁衍後代,而實驗鼠則可能會出現問題,在地面模擬微重力環境下,實驗鼠出現了不孕不育的案例。

人類在太空低重力環境下,會有何影響?或將變成「大腦袋細腿」?

結果證明,微重力環境對魚類和蛙類的繁衍幾乎沒有影響,但是對於哺乳動物,則可能會影響其繁殖能力。而人類就是最高等的哺乳動物。

人類在太空低重力環境下,會有何影響?或將變成「大腦袋細腿」?

另外,低重力的環境會對人類的大腦產生巨大影響,在零重力環境下,太空人的臉會發紅髮脹,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查理·布朗效應」或者「大頭-鳥腿症候群」。由於血液和腦脊液構成的液體流向大腦,太空人的臉會變得腫脹,腿會變細。

人類在太空低重力環境下,會有何影響?或將變成「大腦袋細腿」?

此外,查理·布朗效應還會導致太空暈動病,會出現頭痛或者噁心的症狀。美國在太空長時間執行任務的太空人,他們的大腦會出現上移現象,這是相當可怕的。太空人的顱內壓會增高,並伴隨著視力模糊甚至影響到智力,這種症狀被稱之為「視覺損傷及顱內壓症候群」。

人類在太空低重力環境下,會有何影響?或將變成「大腦袋細腿」?

在太空生活的時間越長,大腦的變化就越明顯,在低重力環境下,人類的骨密度也是受到影響較為明顯的一項指標。人類健康青年骨密度為200mg/cm^3,隨著年齡的增長,骨密度就會下降,骨密度下降到100mg/cm^3的時候,在地球1克的重力下,則會發生骨折。

人類在太空低重力環境下,會有何影響?或將變成「大腦袋細腿」?

因此,評估火星和月球重力,對於人類骨密度下降的影響是非常必要的,而且由於火星和月球的重力影響,人類在降低骨密度的情況下,反而不容易骨折,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剛從地球登上火星的人類,由於其骨密度和肌肉含量都相對較高,在低重力環境下,會像美國隊長一樣無所不能。

人類在太空低重力環境下,會有何影響?或將變成「大腦袋細腿」?

但是,其身體為了適應低重力帶來的影響,身體的機能也會緩慢流失,以適應低重力環境,那時的人類如果再次登上地球,憑著自身羸弱的身體,極有可能支撐不住地球的重力,從而發生骨折。適應了火星環境的你,在地球上就如同進行全身背沙袋的負重訓練。

人類在太空低重力環境下,會有何影響?或將變成「大腦袋細腿」?

那有什麼辦法能夠抵抗低重力環境所帶來的健康威脅?

如果太空人想要長期停留在太空,比如說在國際空間站工作,或者到火星、月球上去,那他們每天至少要花費兩個小時進行鍛鍊。通過跑步機、彈簧拉力裝置等鍛鍊方式,太空人可以儘量減少自己肌肉萎縮的速度,使骨質流失不那麼嚴重。

對於太空的低重力對人類的影響,你還有其它什麼看法嗎?歡迎來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太空生育嬰兒「第一步」:零重力環境對精子有影響嗎?
    為研究太空環境對人類生育的影響,科學家先用精子展開了實驗。今年二月,西班牙飛行員丹尼爾·岡薩雷斯(Daniel González)在巴塞隆納城外的薩瓦德爾機場完成了一次驚險的飛行。升空之後,他先是陡升了6秒鐘左右,然後開始迅速俯衝。在俯衝過程中,機艙內形成了微重力環境。在這短短幾秒鐘內,岡薩雷斯體會到了太空人在太空中的失重感。
  • 科學家想將水熊蟲DNA與人類細胞結合,實現適宜複雜太空環境
    所以,太空人在太空中執行一段時間任務,回到地球之後都需要休養很長一段時間才有可能再次進入太空。比如我國的航天第一人楊利偉,只上了一次太空後來就因為身體的原因無法再次進入太空,由此可見,太空環境對人體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同時也說明,人體在抵抗太空輻射,太空微重力環境方面的適應能力是比較錯的。
  • 人類在太空能生孩子嗎?科學家:或將突變出新物種
    這一點十分重要,到時候你不能說想生孩子了專門發一趟火星到地球的「專列」回地球,這代價有點大。還有就是,如果人類在太空繁殖會不會因為環境的變化發生變異或者進化,成為另外一個不同的物種。其實科學家們在太空中研究了很多物種的繁殖,包括蠑螈、魚、老鼠、青蛙和魚,當然還有植物,觀察了不同的生物在太空飛行中如何受到低重力和輻射的影響。
  • 三體章北海傳:未來人類一直生活在太空,可能會有哪些問題?
    在《三體》章北海傳中,未來人類的戰艦和空間站已經遍及太陽系,並且許多人一出生就日子在太空中。這會呈現許多問題,畢竟人一向日子在地球,幾百年也不一定能進化成太空物種。現在太空中,即使是短時刻就已經呈現了許多問題。所以在三體中長時刻的日子這些問題將會更加嚴重。
  • 三體章北海傳:未來人類一直生活在太空,可能會有哪些問題?
    在章北海傳中,未來人類的戰艦和空間站已經遍布太陽系,而且很多人一出生就生活在太空中。這會出現很多問題,畢竟人一直生活在地球,幾百年也不一定能進化成太空物種。現在太空中,即使是短時間就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所以在三體中長時間的生活這些問題將會更加嚴重。
  • 未來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子?獲得強大力量的同時可能會失去感情
    人類從原始生命一步步進化為現代的高級智慧生命,那人類的進化還會繼續嗎?答案是肯定的。於是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有趣的話題:未來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不同時期的人類,不管是從基因方面還是從外觀方面,都會有一些不同。尤其是外貌差異更是非常大,數萬年前的智人跟現代人從外貌上來看,差異是非常明顯的。
  • 100年後的人類,會變成怎樣的模樣?科學家公布猜想圖!
    人類經過幾百年的進化和演變,才變成如今的這番模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我們往往分辨一個人,都是根據他的生活習性和面貌特徵來辨別的。在自然選擇的過程中,人類逐漸適應環境,環境怎樣變化,人類也會朝怎樣的方向發展。唯有適應環境,人類才能經久不衰的發展。如果將現代人類和幾十萬年前的猿類相比,肯定有著天壤之別。
  • 宇宙環境惡劣,對太空人有何影響?7%的基因變化,還是人類嗎?
    我們常說環境將會改變物質固有的性質,這一點在人類身上得到了印證。一個惡劣的環境能夠改變人的適應能力,一個舒適的環境會讓人們的免疫力逐漸下降,無法招架可怕的病毒。環境會改變人的身體結構,一方面是環境使然,另一方面是人類的進化所導致的。
  • 歐洲太空總署公布「月球村」計劃,未來將成為火星的中轉站!
    近些年來隨著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越來越快,科學家已經在研究在火星建造人類基地的計劃了,在這場激烈的太空競爭下美國宇航局宣布了將在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陸火星,並且今年夏天發射的「毅力號」火星車有一項重要的實驗——在火星上製造氧氣,顯然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計劃,由於火星的大氣濃度不到地球的1%,如果人類想要在其它星球上生存
  • 太空「生物採礦」有望成真:科學家研究用細菌開採小行星礦藏
    「生物巖石」實驗據悉,澤亞團隊將在模擬的低重力環境下研究用希瓦氏菌從月球、火星和小行星風化層模擬物中提取出鐵的效率。無獨有偶,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一項名為「生物巖石」(BioRock)的實驗搭載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龍」飛船於7月底抵達國際空間站,旨在測試細菌在太空微重力甚至無重力環境下採礦的可行性。該項目包括18個不同的微型反應堆,每個反應堆都含有一種玄武巖巖石樣本和一種細菌。
  • 腦洞大開:未來人類會變成什麼樣?
    從人類進化史來看,我們從早期猿人進化為現代智人,大約花了300萬年時間。我相信,人類的進化並沒有停止,現在的我們不會是最終的樣子。那麼,讓我們暢想一下,未來的人類會朝著什麼方向進化呢?人類的後代會居住在巖石小島上,外表更接近海豹,而非現在的人類:光滑的灰色皮膚下面有一層厚厚的脂肪,修長的雙腳長出了腳蹼,人類會變成遊泳健將。暢想二:大腦袋未來的人類會不會像電影中的火星人那樣,長著一個大大的腦袋,用來儲存巨大的大腦?
  • 殖民火星後,人類身體將發生重大變化,新人類將誕生!
    一個太空人在地球和火星上,感受到自身的重量會有很大差別,會覺得自己變輕了,在火星地表輕輕一跳就能跳出超越地球奧運會跳遠運動員的最好成績。若殖民火星成功,人類將以火星為更遠處太空探索的前沿基地。因為逃逸速度小,屆時的宇宙飛船可以以更小的能量就能進入太空,星際探索的難度、成本都將下降,當然,前提是人類能在火星基地上用來自火星的原材料製造飛船。大家在乘坐飛機、電梯等交通工具時,都有失重的體驗,感覺身體變輕,心裡空落落的不踏實。若身處火星表面,相比於在地球上,你的身體會感覺到自身好像變輕了一半多。
  • 現在女生的腿有多細?小細腿不算什麼,螳螂腿這是怎麼回事?
    說到腿,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東西。但是一般來說,很多人都想要自己擁有一雙大長腿吧。因為現在很多女生,都是喜歡自己的身材是瘦瘦的,所以一雙瘦瘦的腿,也是很多女生都想要擁有的。但是如果說女生本身的腿不是很細的話,那麼可能會藉助一些PS軟體,進行修圖,把自己變成很瘦的腿了。
  • 2031年前,人類或將迎來首位太空寶寶 在天上生孩子是種什麼體驗?
    2031年前,人類或將迎來首位太空寶寶!在德國達姆施塔特舉行的第一屆太空國家阿斯加迪亞空間與科學大會上,一家名為SpaceBorn United初創企業的創始人表示:未來12年內,他們將把臨盆的孕婦送上太空進行分娩,人類有望迎來第一個在太空出生的嬰兒。該分娩過程將歷時24到36個小時,一名臨盆的孕婦和整支醫療團隊將搭乘火箭發射升空,新生兒就在距離地球2000公裡的低軌道太空出生。
  • 未來人類會變成怎樣?科學家直言:這3大形態正在路上!
    人類作為地球上最特殊的生命體,就算成為地球的主人,也逃脫不了這樣的命運。人類在地球上已有了幾百萬年的歷史,與地球宇宙的歷史相比,簡直微不足道。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人類文明已經得到飛躍式的發展,很多人正在猜測未來人類會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又會變成怎樣的形態呢?對此科學家提出三種可能性。未來人類會變成怎樣?科學家直言:這3大形態正在路上!
  • 太空與地面環境大不相同,在微重力環境下,太空人的生活很艱難?
    《太空與地面環境大不相同,在微重力環境下,太空人的生活很艱難?》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一旦失去了正常的重力場,生物體的器官和組織就將失去平衡,導致一系列的生理變化,甚至危及生命。超重和失重就是兩種偏離正常重力場的典型狀態。所謂微重力環境就是重力強度大大減少,十分微弱,其大小大約只有地球表面重力場強度的百萬分之一。太空人乘坐宇宙飛船在太空中飛行就是在這樣的微重環境下生活和工作的。
  • 1顆質量為100克的子彈,假如以光速飛向地球,地球會有何影響?
    1顆質量為100克的子彈,假如以光速飛向地球,地球會有何影響?事實上由於科學和科技的發展,人類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而且在發展道路當中,很多理論研究正在層出不窮的出現,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之下,慢慢地走出了地球,開啟了探索宇宙的道路。
  • 犀牛挑釁長頸鹿,不料被長頸鹿一腳踢中腦袋,鏡頭拍下全過程
    犀牛挑釁長頸鹿,不料被長頸鹿一腳踢中腦袋,鏡頭拍下全過程 像犀牛河馬這種大型的動物。成年以後就會變得特別的穩重,只會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從來不會輕易的去招惹其他的動物,但是它們的幼崽可就不同了。幼年時的犀牛非常活潑,經常會東跑西跑的。
  • 霍金預言地球將變成「熊熊火球」,文刀何廣倡導探尋人類的意義
    原標題(霍金預言地球將變成「熊熊燃燒的火球」,作家文刀何廣倡導探尋人類生存的意義)中新網11月8日報導稱,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日前再次做出「預言」,稱人類可能在2600年前就會滅絕。
  • 讓微生物做一些艱苦的工作,利用微生物進行太空採礦!
    這項名為BioRock的研究,也是對外星生物的首次測試,也是在太空中首次使用小型採礦反應堆原型。愛丁堡大學英國天體生物學中心的首席研究員查爾斯·考克爾教授說說:我們正在研究三種類型的微生物,這讓我們首次比較了不同微生物在太空環境中的行為。科學家們對微重力如何影響微生物和礦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知之甚少,但此前的研究表明,微生物附著在物體表面或形成生物膜的過程在太空中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