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發現!找到將熱量轉化為電能的新方法,有中國科學家的貢獻!

2020-10-18 博科園

一個由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已經找到了如何捕獲熱量並將其轉化為電能的方法。這一發現表在《科學進步》》期刊上,可以在汽車尾氣、星際空間探測器和工業過程等方面利用熱量產生更有效的能源。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機械和航空航天工程教授、俄亥俄州著名納米技術學者,該研究的合著者約瑟夫·赫曼斯(Joseph Heremans)說:由於這一發現,我們應該能夠比今天從熱量中產生更多的電能。

直到現在,還沒有人認為這是可能的,這一發現是基於被稱為準粒子的微小粒子,比特不是真正的磁鐵,但攜帶一些磁通量。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磁鐵在加熱時會失去磁力,變成所謂的順磁。磁通量(科學家稱之為「自旋」)產生了一種被稱為磁振子拖曳熱電的能量,在這項發現之前,這種能量不能用來在室溫下收集能量。傳統的看法是,如果有一個準磁鐵,加熱它,什麼都不會發生。但發現這不是真的。研究發現的是一種設計熱電半導體的新方法:將熱轉換為電的材料。

(圖2圖示)非彈性中子散射結果。在摻雜3at%Li的MnTe上獲得非彈性中子散射數據S(Q,E),在AFM相(A)和PM相(B至D)中的電弧,SnS。在(A)中可見的磁振子能帶在PM相中轉變為準磁振子弛豫譜。在HYSPEC獲得原子力顯微鏡相位(E)的S(Q,E)揭示了磁振子散射的低能特徵和~0.6meV的贗隙,Q=0.92ae−1。半高全寬(FWHM)和壽命(F)是通過擬合S(Q,e)(G)。在450K下收集了摻雜0.3,1,3和5 at%Li的MnTe上的數據:觀察到FWHM(G)和壽命(F)與Li濃度無關。圖片:Science Advances

過去20年左右人類擁有的傳統熱電器件效率太低,轉換的能量太少,所以它們並沒有得到真正廣泛的使用,這改變了這種理解。磁鐵是從熱量中收集能量的關鍵部分:當磁鐵的一側被加熱時,另一側(冷側)會變得更有磁性,產生自旋,從而推動磁鐵中的電子並產生電。然而,矛盾的是,當磁體被加熱時,它們失去了大部分磁性,把它們變成了準磁體:「幾乎但不完全是磁體」。這意味著,在這個發現之前,沒有人想過使用順磁石來收集熱量,因為科學家認為順磁石不能收集能量。

然而,研究小組發現,準磁體推動電子的時間僅為百萬分之一秒的十億分之一,這非常短暫的時間足以使準磁體成為可行的能量收集器。這個由俄亥俄州立大學、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在這篇研究期刊論文中都是平等的作者)開始測試準粒子,看看它們是否能在適當的情況下產生必要的旋轉。研究發現,實際上,準粒子確實產生了推動電子的那種自旋,這可以使收集能量成為可能。

博科園|研究/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

參考期刊《科學進步》

DOI: 10.1126/sciadv.aat9461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哦

相關焦點

  • 一種把熱轉化為有用能量的新方法
    一種把熱轉化為有用能量的新方法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已經找到了如何捕捉熱量並將其轉化為電能。上周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的這一發現,可能通過汽車尾氣、星際空間探測器和工業生產過程中的熱量,創造出更高效的能源。這一發現是基於一種叫做帕拉瑪儂的微小粒子,這種粒子並不完全是磁鐵,但攜帶著一定的磁通量。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磁鐵受熱後會失去磁力,變成順磁性。
  • 將汽車尾氣的熱量轉化為電能?順磁材料可將熱量轉換為能量!
    科學家觀察到,即使在順磁材料中,固體中自旋的局部熱擾動也可以將熱量轉換為能量,在順磁材料中,自旋被認為關聯的時間不夠長。這種效應,研究人員稱其為「準磁懸浮阻力熱電勢」,將溫差轉換為電壓。這一發現可能促使更有效的熱能收集,例如將汽車尾氣的熱量轉化為電能以提高燃料效率,或通過體熱為智能衣服提供動力。
  • 科學家發現「順磁振子曳引熱電」效應 將汽車尾氣中的熱量轉化為電能
    該效應被稱為「順磁振子曳引熱電(paramagnon drag thermopower)」,可以將溫差轉變為電能。這一發現有助於更有效地收集熱能,例如,將汽車尾氣中的熱量轉化為電能,提高燃料效率,或通過體熱為智能服裝提供動力。
  • 未來電能隨便用?科學家想出新方法從地球熱量中獲取電能
    近日,科學家解鎖獲取電能新技能!你可能真的想不到,這電能是從地球熱量中獲取的。籠統地說就是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手段,可以將多餘的紅外輻射和廢熱轉化為人類能夠使用的電能!在說這個新手段之前,我們先說說這些多餘的紅外輻射和廢熱是哪來的呢?其實,地球上有很多能量都被浪費了。絕大部分照射地球的陽光被地表、海洋和大氣所吸收。
  • 華中科技大學發明能源清道夫:可將冰箱等設備的廢熱轉化為電能
    理論上,這些廢熱可以轉化為電能,就像發電廠、汽車發動機和其它高熱源一樣。問題是:這些低級熱源發出的熱量太少,現有技術無法很好地進行轉換。現在,中國科學家已經創造了一種利用液體來有效地將低品位的熱量轉化為電能的裝置。這一技術有朝一日可能會點亮傳感器和燈光,甚至為電池充電。
  • 物理學家們發現可以在非磁性,半導體中將熱量轉換為電能
    俄亥俄州哥倫布市,正在研究將熱量轉化為電能的新磁效應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如何將其放大一千倍,這是使該技術更加實用的第一步,在所謂的自旋塞貝克效應中,電子自旋在磁性材料中產生電流,其被檢測為相鄰金屬中的電壓,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如何在非磁性半導體中產生類似的效果,同時產生更多的電能
  • 科學家設計可將熱能轉化成電能的柔性材料
    /Matter將熱量轉換為電能被認為是一種僅堅硬材料(如晶體)所具備的特性。但是,受到蛇的紅外(IR)視覺的啟發,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將柔軟的有機結構轉換為所謂的「熱釋電」材料(pyroelectric materials)。
  • 能吸收桌上發熱物品熱量轉化電能為手機充電
    熱暈之前不禁胡思亂想:這麼多的熱量,要是能用在別處該有多好!咦,還別說,突然發現真有人想出了不少好主意,把各種熱都加以利用。除了太陽能,那些烈日灼烤之下的物體所集聚的熱量,比如我們自己身上的熱量,難道就不能好好利用一下嗎?韓國科學技術院的一幫科學家突發奇想,打算利用烈日灼烤下迅速升高的人體體熱來產生電能,這樣既能用來為手機充電,還能為人體降溫,減輕人們在烈日下的不適感。這些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輕薄而又柔韌的玻璃纖維織物。
  • 能量回收系統該下崗了:「黝銅」可將熱量高效轉換為電能
    人們都知道內燃發動機的做功效率優先,而儲存在汽油中的大部分能量也隨著燃燒產生的熱量而大量流失了,再加上發動機零部件之間因摩擦而損失掉的能量,因此能達到38%的能源利用率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不過如果我們能將這些熱量加以利用的話,那豈不是很爽?
  • 科學家發明量子隧穿效應裝置,能把地球熱能轉化為電能
    雖然地球不會像恆星那樣進行核聚變,但地球會不斷向外輻射出熱量,這些熱量來自於地球在形成之初殘留下的熱量、放射性元素衰變所釋放出的熱量以及太陽輻射。如果能把這部分熱量利用起來,或能解決我們的能源短缺問題。
  • 香港大學科學家發明可以將廢熱轉化為電能的回收裝置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香港大學(HKU)的工程師剛剛發明了直接熱充電電池(DTCC)並申請了專利,該設備是一種可以將低級熱量轉化為可用電能的回收裝置。從家中的燈,空調和烤箱到辦公室的計算機,到處都會產生低級熱量。
  • 美國發現硫化錫熱電材料效率高的原因 將汽車排氣管熱量轉為電能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材料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原子機制,可讓某些熱電材料在接近高溫相變時,效率變得極高。此類信息有助於填補此類材料在計算機建模方面的關鍵知識空白,有可能讓研究人員發現依賴於將熱量轉化為電能的更新、更好的技術。
  • 薄片電池:將熱能轉化為電能
    筆記本散發出的熱能或許可以有更多用處,比如「薄片電池」。
  • 科學家找到了一種將溫室氣體轉化成有用材料的新方法
    加州大學維特比分校工程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致力於將二氧化碳分解並將這種溫室氣體轉化為有用的材料,例如燃料或消費品,從製藥到聚合物。研究結果發表在《物理化學雜誌》 上。通常,此CO2分離過程需要大量能源。
  • 微波不只能熱飯,還能將電能轉化為綠色燃料!或掀起新工業革命
    techxplore.com網站當地時間11月4日報導,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UPV)和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CSIC)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在微波促進下,將電能轉化為氫氣或化學產品的新方法。該方法無需使用電纜或電極。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新型電化學技術或將掀起能源、工業脫碳、汽車和化學工業等諸多領域的「革命」。
  • 科學家開創了將陽光轉化為燃料的新方法,水轉化為氫氣和氧氣
    科學家開創了將陽光轉化為燃料的新方法。在研究人員通過改變植物中的光合作用機器成功地將水分解為氫和氧之後,尋求找到利用太陽能的新方法已經向前邁出了一步。光合作用是植物用於將太陽光轉化為能量的過程。由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的學者領導的一項新研究使用半人工光合作用探索生產和儲存太陽能的新方法。他們利用自然陽光,利用生物成分和人造技術的混合物將水轉化為氫氣和氧氣。該研究現在可新用於可再生能源生產的系統。如何開發他們的平臺來實現無輔助太陽能驅動的水分解。
  • 發現比矽太陽能電池更高效的材料,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速度更快
    西伯利亞聯邦大學科學家與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了鈀基材料的新特性,這種材料可以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性能。二烯化鈀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材料,其性能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例如,據報此前的研究,二烯化鈀二維形式可以有效的進行光催化——當暴露在陽光下,水分解成氫和氧的過程,可以用來生產生態燃料。
  • 史丹福大學研發汙水轉化新電能 數位華裔參與
    史丹福大學研發汙水轉化新電能 數位華裔參與   中新網9月18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多名華裔參與的一個史丹福大學工程小組,設計了一種可以利用汙水產生電能的新方式,把自然界的「有線微生物」(Wired Microbes)當作小型的發電廠,在它們消化植物及動物的廢料時產生電能。
  • 印度理工學院研新熱電材料 有效將廢熱轉化為電能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印度理工學院(the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IIT)曼迪校區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發新型熱電材料,以有效將熱能轉化為電能。
  • 熱能可以轉換為電能嗎?
    一支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種捕捉熱能、並將其轉化為電能的方法,能夠利用汽車尾氣、行星際太空探測器和工業生產過程中的熱能,實現更高的能量轉化率。科學家指出,藉助這項研究,我們將能夠利用熱能生產出更多的電能。而在此之前,科學家都認為這是不可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