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科學家發明可以將廢熱轉化為電能的回收裝置

2020-12-05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香港大學(HKU)的工程師剛剛發明了直接熱充電電池(DTCC)並申請了專利,該設備是一種可以將低級熱量轉化為可用電能的回收裝置。從家中的燈,空調和烤箱到辦公室的計算機,到處都會產生低級熱量。

這項技術充分利用了回收低品位熱量作為能源的巨大潛力,該熱量可以在全世界範圍內使用,並有助於減少整體工業排放。最終,DTCC是可以幫助加速世界向低碳經濟過渡的急需解決方案的眾多解決方案之一,尤其是在氣候危機繼續升級的情況下。

香港大學的機械工程團隊最近發明了一種回收裝置並申請了專利,該裝置可以幫助回收我們家庭和許多行業產生的低級熱量。該設備採用電化學技術開發,被稱為直接熱充電電池(DTCC),可以有效地將200攝氏度以下的熱量轉化為電能。通過捕獲這種由許多日常家用和工業來源(例如廚房電器,空調,風扇,計算機,照明設備和製造業)產生的廢熱,DTCC轉換的電能有助於減少一次能源的浪費,從而減少了我們的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電能轉換完畢後,便可以用於為普通的電子設備(如iPhone,

DTCC具有巨大的改變遊戲規則的潛力,可以減少資源浪費並降低我們在地球上的碳足跡。除了生產成本低之外,電池本身是可彎曲的,可堆疊的,並且僅佔用1.5平方釐米的空間。這意味著它可以輕鬆地集成到我們自己的家庭中,例如在窗戶框架上以捕獲太陽能,也可以輕鬆集成在許多大型應用中,例如在不使用外部能源的情況下對水進行淡化處理。在歐盟中歐區域發展基金2017年的一份報告中,專家們強調了回收廢熱的巨大脫碳潛力。

機械工程師兼首席研究員說:「高效的低級熱量回收可以幫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是當前將熱量轉化為電能的技術仍遠未達到最佳……DTCC是一項革命性的設計,在智能和可持續能源設備中具有巨大潛力,」馮永平博士。

該研究小組補充說,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可攜式和可穿戴電子產品的增長趨勢,DTCC可以幫助我們利用人體產生的熱量來為這些產品或醫療設備供電,以監測血壓和血糖水平等健康狀況。

香港大學的創新技術標誌著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以加快香港急需的碳中和之路。根據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2018年的一份報告,該城市在全球113個地區中排名第七。根據《巴黎協定》,香港誓言要在2030年之前將碳排放量與2005年的水平相比減少26-36%,但政府在開發香港的可再生能源方面無所作為。去年,這激起了學生氣候罷工者的挫敗感,他們發起了#morethan1%的運動,要求從化石燃料轉向將城市的可再生能源供應增加到目前的1%以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能源界,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華中科技大學發明能源清道夫:可將冰箱等設備的廢熱轉化為電能
    理論上,這些廢熱可以轉化為電能,就像發電廠、汽車發動機和其它高熱源一樣。問題是:這些低級熱源發出的熱量太少,現有技術無法很好地進行轉換。現在,中國科學家已經創造了一種利用液體來有效地將低品位的熱量轉化為電能的裝置。這一技術有朝一日可能會點亮傳感器和燈光,甚至為電池充電。
  • 科學家發明量子隧穿效應裝置,能把地球熱能轉化為電能
    最近,來自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的科學家設計出了一種獨特的裝置,它能夠通過量子隧穿效應,把地球的紅外輻射以及工業過程中的廢熱轉化為電能。地球每天24小時釋放出紅外熱,只要我們有辦法利用這種熱量,我們就能源源不斷地從地球那裡獲取有用的能量。科學家提出一種方法,把紅外線熱能以及工業廢熱調節成高頻電磁波。
  • 印度理工學院研新熱電材料 有效將廢熱轉化為電能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印度理工學院(the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IIT)曼迪校區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發新型熱電材料,以有效將熱能轉化為電能。
  • 轉型跨越新動力創新·低碳·攻關:工業廢熱60℃就可轉化為電能
    原標題:轉型跨越新動力創新·低碳·攻關:工業廢熱60℃就可轉化為電能  由天津大學與山西易通合作開發,科技含量世界領先   本報訊 (記者沈佳)工業廢熱不再直接排入空氣中,而是回收利用轉化為電能,補給到企業生產用電中。
  • 一種將熱能轉化成電能的薄膜
    美國每年 70%的電能最後都變成熱量而被浪費掉。為了提升能源效率,利用熱釋電薄膜將廢熱轉化為電能是備選方案之一。
  • 科學家發現一種低溫熱電材料 可用於廢熱發電冷凍裝置
    科學家發現一種低溫熱電材料 可用於廢熱發電冷凍裝置 原標題:   科技日報東京9月12日電 (記者陳超)日本科學家日前發現一種低溫熱電材料,該材料能在低溫條件下顯示出比鉍系熱電材料高出100倍以上的熱電效應。
  • 新型紅外線發射器:由超穎材料製成,可利用廢熱!
    導讀美國杜克大學科研人員首次設計出由「超穎材料」製成的MEMS「紅外線發射裝置」,它不僅能夠顯示出迅速變化的紅外線圖案,而且還可以用於廢熱利用。另外,這種可重構的超穎材料,還將有望應用於動態紅外線「光學隱身鬥篷」,或者紅外線範圍內的「負折射率介質」。
  • 物理學家們發現可以在非磁性,半導體中將熱量轉換為電能
    俄亥俄州哥倫布市,正在研究將熱量轉化為電能的新磁效應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如何將其放大一千倍,這是使該技術更加實用的第一步,在所謂的自旋塞貝克效應中,電子自旋在磁性材料中產生電流,其被檢測為相鄰金屬中的電壓,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如何在非磁性半導體中產生類似的效果,同時產生更多的電能
  • 未來電能隨便用?科學家想出新方法從地球熱量中獲取電能
    近日,科學家解鎖獲取電能新技能!你可能真的想不到,這電能是從地球熱量中獲取的。籠統地說就是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手段,可以將多餘的紅外輻射和廢熱轉化為人類能夠使用的電能!在說這個新手段之前,我們先說說這些多餘的紅外輻射和廢熱是哪來的呢?其實,地球上有很多能量都被浪費了。絕大部分照射地球的陽光被地表、海洋和大氣所吸收。
  • 逆自旋霍爾效應 微波能量轉化為電能?
    隨著來自手機訊號基地臺、行動裝置、Wi-Fi、藍牙與5G等產生越來越多的微波充斥全世界,很自然地,科學家開始探討將這些微波轉化成能量的方法。美國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方法,可在有機半導體中將微波能量轉化為電能。
  • 蓄電池容量的來源是蓄電池的能量轉化為內能,最後轉化為電能
    蓄電池儲能是充電電池採用放電的過程來轉化為儲能電池儲能的過程。蓄電池容量的來源是蓄電池的能量轉化為內能,最後從蓄電池本身轉化為電能。放電功率決定了電池的電量,蓄電池的蓄電量和放電功率無關。正確放電時放電電流大小是根據電池容量決定的,單節電池的容量約為160-200mah/s。充電時能量轉化為電能的來源有: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勢能轉化為電能、熱能轉化為電能等。
  • 能量回收系統該下崗了:「黝銅」可將熱量高效轉換為電能
    不過如果我們能將這些熱量加以利用的話,那豈不是很爽?不過如果我們能將這些熱量加以利用的話,那豈不是很爽?過去,曾經有發動機廠家嘗試利用發動機燃燒產生的熱量(在汽油燃燒後將水注入到氣缸裡,利用水蒸氣再次推動發動機做功;當然還有形形色色各種「瘋狂」的方法)但遺憾的是這些方法都被證明是不可行的。
  • 原電池,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
    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原電池 :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1、原電池的組成組成要素:電極、鹽橋、導線電極(又稱半電池)構成:由電極導體和電解質溶液構成
  • 這種熱收集器裝置見過嗎?能吸收桌上發熱物品熱量轉化電能為手機充電
    韓國科學技術院的一幫科學家突發奇想,打算利用烈日灼烤下迅速升高的人體體熱來產生電能,這樣既能用來為手機充電,還能為人體降溫,減輕人們在烈日下的不適感。這些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輕薄而又柔韌的玻璃纖維織物。在這種質感和紡織品相類似的玻璃纖維織物中,用絲網印刷技術在玻璃織物中加入了熱電轉換薄膜,這樣這種織物就可以收集人體熱量並即刻將其轉化成電能了。
  • 史丹福大學研發汙水轉化新電能 數位華裔參與
    史丹福大學研發汙水轉化新電能 數位華裔參與   中新網9月18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多名華裔參與的一個史丹福大學工程小組,設計了一種可以利用汙水產生電能的新方式,把自然界的「有線微生物」(Wired Microbes)當作小型的發電廠,在它們消化植物及動物的廢料時產生電能。
  • 比矽太陽能電池更高效的材料,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速度更快
    西伯利亞聯邦大學科學家與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了鈀基材料的新特性,這種材料可以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性能。二烯化鈀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材料,其性能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例如,據報此前的研究,二烯化鈀二維形式可以有效的進行光催化——當暴露在陽光下,水分解成氫和氧的過程,可以用來生產生態燃料。現已知道如何合成單層和雙層PdSe2合成物,但是直到現在,這些材料的優缺點仍然未知。科學家首次採用高精度計算方法,對基於二烯化鈀的單層和雙層材料電子和光學性能進行了詳細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材料比矽基太陽能電池材料更能有效地吸收太陽能。
  • 有發現稱,拓撲半金屬材料在強磁場中可以將熱電轉換效率提升5倍
    試想一下,如果汽車引擎的廢熱能有很大一部分轉換為電能用來推進汽車、房屋散發的廢熱可以用來發電,那麼這將是能源效率的一大飛躍,而實現這個飛躍,必須依靠能將熱能轉化為電能的熱電材料。60 年前,科學家就開始研究各種材料將熱能轉化為電能的效率。然而,直到今天,大多數材料的熱電轉換效率遠遠不能滿足大規模應用的需求。
  • 科學家把大氣二氧化碳變成電能,或將解決全球變暖難題,前景廣闊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節奏的日益加快,如何通過將大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這一挑戰重回人們的視野,成為解決碳排放問題極具潛力的方法。近日,科學家們取得了一定突破,一種既能高效回收二氧化碳,又可以生產絕對清潔的二次燃料的方法或許將進入我們生活。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iScience。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研究人員研發了一套以二氧化碳為原料來產生電能並製造氫氣的系統。與傳統的非質子-CO2電池不同,該系統以Na-CO2電池為主體,在充電期間不會再次釋放出二氧化碳,可以更好地用以解決環境問題。
  • 發現比矽太陽能電池更高效的材料,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速度更快
    西伯利亞聯邦大學科學家與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了鈀基材料的新特性,這種材料可以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性能。二烯化鈀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材料,其性能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例如,據報此前的研究,二烯化鈀二維形式可以有效的進行光催化——當暴露在陽光下,水分解成氫和氧的過程,可以用來生產生態燃料。
  • 《自然》:不是永動機的永動機,科學家發明可「憑空」發電的裝置
    世界上沒有永動機,但上面描述的裝置確實存在,剛剛由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電氣工程師姚軍(Jun Yao)及其團隊發明出來,被稱為空氣發電機(Air-gen),只是目前產生的電能還極為有限。Air-gen並不是永動機,它只是利用了我們看不見的東西——空氣中的水分梯度來產生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