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強引力透鏡候選體

2020-12-08 騰訊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麗江天文觀測站研究員龍潛與雲南大學中國西南天文研究所宇宙學研究組教授爾欣中團隊合作,利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方法,發現38個新的強引力透鏡候選體。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MNRAS)上。

星系尺度的強引力透鏡系統是重要的宇宙學探針,可用於深入地研究宇宙學和天體物理中的諸多科學問題,如暗物質性質、星系形成和演化以及哈勃常數的測量等。然而,目前已證認的強透鏡系統數目過少,制約了相關天體物理學問題研究的開展。

如何搜尋證認更多強透鏡樣本是當前工作中的主要問題。通過下一代大規模測光巡天項目的開展,人們期待發現數以萬計的強透鏡系統。但如何在海量的天體圖像中快速地找到強透鏡候選體?近年來,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新的可能。國際上已有相關研究團隊利用卷積神經網絡方法搜索強引力透鏡系統。

龍潛長期從事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方面的研究,與爾欣中團隊合作構建並訓練了一個卷積神經網絡,該神經網絡使用Julia語言根據引力透鏡數據的特點專門定製,具有規模小、速度快、針對性強的特點。科研人員將其應用於歐洲南方天文臺2.6米巡天望遠鏡(VST)千平方度巡天(Kilo-Degree Survey—KiDS)數據,發現38個新的強透鏡候選體。

此外,通過測試卷積神經網絡在不同觀測條件上的表現以及用不同大小的訓練集訓練網絡,研究人員對卷積神經網絡的穩定性作了測試。該研究構建的神經網絡亦可應用於其他的巡天數據。

龍潛是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受到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雲南省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等的資助。

新發現的38個強透鏡候選體其中4個的圖像

來源: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發現強引力透鏡系統
    國家天文臺博士生文中略等人從國際巡天資料庫SDSS中發現了星系團強引力透鏡系統,這是我國學者首次從觀測數據中發現引力透鏡現象。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物質決定時空,引力使光線發生彎曲。
  • 「知道SET」宇宙中的「放大鏡」強引力透鏡
    本集主題:宇宙中的「放大鏡」強引力透鏡主講人:爾欣中所在單位:雲南大學中國西南天文研究所1979年,三位天文學家Walsh,Carswell和Weymann發現有兩顆類星體離得非常的近天文學上研究引力透鏡一般分為三個大的方向:一是強引力透鏡,這個主要是當這三者比較好的處在一條直線上;二是弱引力透鏡,就是這三者沒有特別好的連在一條直線的情況;三是微引力透鏡,主要是研究這三者在視覺上有明顯地相對運動的情況。
  • 利用引力透鏡效應,發現褐矮星雙星!
    斯皮策望遠鏡現在距離地球約1.66個天文單位,已經被用於數百次引力透鏡事件的視差測量,使天文學家能夠確定到透鏡物體的距離,從而測量它們的質量。一篇新論文報導了發現並描述了一個引力透鏡的褐矮星雙星對。圖片:NASA/Spitzer斯皮策望遠鏡在這方面是獨一無二的,事實上它已經成功地用於測量數百個引力透鏡事件的視差距離,從而幫助確定質量。
  • 科學家利用引力透鏡發現系外行星
    目前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使用了微引力透鏡的方法尋找系外行星,他們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夏威夷W.M.凱克天文臺對恆星OGLE-2005-BLG-169進行了觀測,發現其周圍存在一顆天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這是微引力透鏡技術的又一個發現案例。這一發現打開了一個新的時空,即在恆星周圍更大的軌道半徑上發現行星。
  • 天文學家利用「微引力透鏡」效應發現褐矮星
    斯必澤和雨燕是在得到了地面微引力透鏡觀測儀器的提醒之後才發現了這個微引力透鏡現象,這顆名為OGLE-2015-BLG-1319的褐矮星標誌著首次由兩個太空望遠鏡共同合作觀測到的微引力透鏡現象
  • 科學家通過引力透鏡技術發現一顆罕見的類地行星
    紐西蘭的天文學家利用引力透鏡技術,在太空深處發現了一顆極其罕見的行星,這顆行星被命名為"ogle -2018- blg -0677",行星和它的主恆星距離地球25000光年之外。這不僅是目前人類新發現的大小和軌道都和地球接近的類地行星,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遠的行星之一。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坎特伯雷大學的埃雷拉馬丁博士(Dr.
  • 宇宙膨脹速度是多少從強引力透鏡能「看到」正確答案嗎
    原標題:宇宙膨脹速度是多少從強引力透鏡能「看到」正確答案嗎   大爆炸宇宙學最主要的觀測證據之一,就是哈勃定律所揭示的宇宙膨脹現象,對於宇宙膨脹速度的研究關乎宇宙本質
  • 引力透鏡:宇宙中的放大鏡
    天體強大的引力還有可能形成引力透鏡現象。近日,美國天文學家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斯皮策空間望遠鏡和地面望遠鏡研究了一個不尋常的微引力透鏡事件,發現了一對褐矮星雙星。大質量天體使光線彎曲在愛因斯坦的理論中,產生引力的原因是物質的質量彎曲了周圍的空間與時間,當光線經過被物體彎曲的空間時,就走了彎路,產生偏折。
  • 新的引力透鏡研究暗示暗物質模型存在問題
    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同樣的模型在細節上是錯誤的--錯誤了整整一個數量級。這項研究的幕後推手認為,要麼是模型有問題,要麼是我們對暗物質的理解可能需要調整。,利用了一種名為引力透鏡的現象。研究人員使用引力透鏡建立了一項測試,至少在概念上是非常簡單的。我們已經建立了早期宇宙的模型,表明暗物質如何幫助構建了第一批星系,並將它們吸引到星系團中。這些模型,當向前運行時,提供了暗物質分布在宇宙歷史到現在的不同時刻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描述。
  • 藉助「微引力透鏡」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藉助「微引力透鏡」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2020-11-06 06:50:41責任編輯:張楷欣 2020年11月06日 06:50 來源:科技日報參與互動   藉助「微引力透鏡
  • 繞白矮星旋轉的巨行星候選體
    《自然》本周發表的一項研究A giant planet candidate transiting a white dwarf報導了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繞一顆白矮星旋轉的證據。
  • 引力波又一發現!LIGO觀測到天體間的引力透鏡現象
    現在,另一位諾貝爾獎得主表示,LIGO在不知不覺中又有了另一項驚人的發現:被介入星系的引力所放大的引力波(由黑洞合併產生)。這種現象被稱為引力透鏡現象,通常用於研究遙遠宇宙中的天體發出的光。但是如果經證實,那麼關於引力波觀察,這樣的論斷還是第一個。
  • 從強引力透鏡能「看到」正確答案嗎
    近日,第三種獨立觀測結果的揭曉,使得對宇宙膨脹速度的研究更為撲朔迷離。一個國際天文學研究團隊利用強引力透鏡效應,通過10年的持續觀測,測得哈勃常數為67.4,誤差5%。該研究結果於11月20日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 宇宙膨脹速度是多少 從強引力透鏡能「看到」正確答案嗎
    近日,第三種獨立觀測結果的揭曉,使得對宇宙膨脹速度的研究更為撲朔迷離。一個國際天文學研究團隊利用強引力透鏡效應,通過10年的持續觀測,測得哈勃常數為67.4,誤差5%。該研究結果於11月20日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 愛因斯坦的引力透鏡可以解除對宇宙膨脹的爭論
    在扭曲的空間結構-時間可以像放大鏡,並可以幫助解決有關宇宙的膨脹,發現了一個新的研究速度的宇宙奧秘。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有朝一日可能會產生更準確的宇宙模型,從而可以揭示宇宙的最終命運。宇宙自誕生以來持續擴張,大約在138億年前。
  • 什麼是引力透鏡,愛因斯坦環究竟是什麼樣的?
    為了研究這些物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帕琴斯基與奧洛克聯合啟動了搜索銀河系內「流浪緻密黑暗天體」的計劃。他們藉助的方法便是引力透鏡。引力透鏡是愛因斯坦宇宙觀的有力證明,即空間會在物質的存在下發生時空彎曲,而在宇宙中,引力透鏡將會發生多姿多彩的變化。
  • 宇宙膨脹速度是多少從強引力透鏡能「看到」正確答案嗎_科技_中國...
    近日,第三種獨立觀測結果的揭曉,使得對宇宙膨脹速度的研究更為撲朔迷離。  一個國際天文學研究團隊利用強引力透鏡效應,通過10年的持續觀測,測得哈勃常數為67.4,誤差5%。該研究結果於11月20日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