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主要研究方向:動物傳染病防控新技術及動物病原分子生物學。

2021-01-11 生物谷

導師姓名:嶽華         導師類別:碩士生導師  

姓名: 嶽華       性別: 女       出生年月: 1963-00 所在院校: 西南民族大學       所在院系: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預防獸醫學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為動物傳染病防治,主要研究方向:動物傳染病防控新技術及動物病原分子生物學。

聯繫方式

E-Mail: yhua900@yahoo.com.cn       電話: 028-*******       郵編: 地址:

個人簡介

1983年"畜牧獸醫"專業大學本科畢業,1988年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預防獸醫學」碩士學位,2006年獲得西南大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現任預防獸醫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西南民族大學首屆教學名師,四川省教育系統優秀教師。主持建設的《獸醫微生物學》、《動物傳染病學》、《禽病學》為四川省精品課程。

獲得獎項

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省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

著作及論文

發表《Short hairpin RNA targeting NP mRNA inhibiting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production and other viral structural mRNA transcription.》、《Molecular cloning, sequencing and expression of the outer membrane protein A gene from Haemophilus parasuis 》、《實時螢光定量RT-PCR檢測中、強毒力新城疫病毒RNA》、《螢光定量RT-PCR檢測雞CD4、CD8基因表達水平》等學術論文120餘篇,主編及參編出版《禽病臨床診斷彩色圖譜》、《動物微生物學》、《鴨病診療原色圖譜》、《雞鴨鵝病看圖防治》等學術著作11部。

承擔項目

主持國家「十五」技攻關課題1項,主持和參加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項,參加國家「菌種平臺建設」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和參加省級科研項目4項,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省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目前在研項目為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大動物疫病快速檢測技術研究與開發」和「新城疫等禽用新型疫苗的研製與開發」以及「四川省災後養羊生產恢復與重建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項目」;四川省科技廳項目「四川省獸醫微生物資源平臺建設」,成都恩威(集團)投資有限公司項目「雙黃敗毒顆粒、四黃清解顆粒等系列新型抗病毒中獸藥的研究與開發」等,在研經費280餘萬元。

相關焦點

  • 科技獎專題 | 我國重要新發腸道原蟲病原和分子檢測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針對該類傳染病防控重大需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的曹建平教授帶領團隊開展了「我國重要新發腸道原蟲病原和分子檢測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建立和優化隱孢子蟲、賈第蟲和微孢子蟲等PCR和LAMP等標準化核酸檢測和基因分型技術,率先建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多重PCR
  • ...動物腫瘤性疾病的化學防治和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防治動物疾病等
    姓名: 徐世文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66-07 所在院校: 東北農業大學       所在院系: 動物醫學學院
  • 青海省聯合開展皮蠅蛆病在家畜和野生動物間的流行及病原分子生物...
    9月9日,青海省科技廳組織有關專家,對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與日本宮崎大學合作完成的「皮蠅蛆病在家畜和野生動物間的流行規律及病原分子生物學分類研究」 國際科技合作項目進行成果評價,認為該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NSFC:生命科學部將重點關注並穩定支持12個研究方向
    習總書記在考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和診療救治工作中指出「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要加強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加快提高戰略科技力量和戰略儲備能力。
  • 蜜蜂主要幼蟲疾病防治新技術
    作者簡介:龍登隆(1993-),碩士,研究方向為蜜蜂疾病診斷與防控,E-mail:18503483531@163.com通訊作者:牛慶生(1969-),研究員,主要從事蜜蜂資源保護與應用,E-mail:1463199779@qq.com      蜜蜂在幼蟲期發病後難以控制和無法自愈,已成為養蜂者最為頭疼的一類疾病。
  • 我國著名的病原生物學家趙振東教授於2020年9月17日凌晨因病逝世
    1995-1998於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攻讀醫學博士,主要從事哮喘的發病機制研究;1998-2002年於美國克利夫蘭診所Lerner研究所免疫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天然免疫信號轉導;2002-2008年於北京大學免疫學系任職副教授,主要從事T細胞生物學和樹突細胞的分化成熟研究;2008年至今於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重要病原體誘導的天然免疫逃逸和細胞自噬的分子調控機制研究
  • 從人菌共生的角度探討生物安全與傳染病防控的新思路
    隨著2008年美國學者Craig Venter報導合成生物學的原理、技術和方法之後[7],人們對於人造生命和人造病毒形成了新的擔憂,迫切需要研發新的防控策略[8],並深入思考其中的核心問題,即人類與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之間,究竟應該形成何種關係?
  • 【LorMe視角】土壤原生動物研究方法及作用研究進展
    該綜述歸納了土壤原生動物的生態功能,指出其在防控土傳病害中的潛力,總結了目前的一些研究方法與技術,以期引起更多研究者對土壤原生動物的關注與研究。由土壤病原細菌、真菌或線蟲等病原物引起的作物土傳病害,是全球作物生產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我國土傳病害頻繁爆發,每年對我國近 5 億畝次經濟作物生產造成的損失達數百億元。
  • 多部門聯合發文:加強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監管
    張瑤 攝 《通知》稱,為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切實推進國家生物安全,進一步加強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以下簡稱《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以下簡稱《傳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就做好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海南醫學院與香港大學共建熱帶傳染病聯合實驗室
    海南醫學院與香港大學共建熱帶傳染病聯合實驗室  基礎研究和臨床診斷相結合  建立完善的熱帶傳染病防治體系  海南日報海口9月8日訊(李金波)2017年10月17日,「海南醫學院-香港大學熱帶傳染病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聯合實驗室)籤約及揭牌儀式在香港大學本部舉行。
  • 揭開病原宏基因組學技術的神秘面紗
    mNGS中文全稱是宏基因組新一代測序技術,mNGS在感染性疾病分子診斷領域大顯身手,尤其在新冠肺炎的病毒檢測中發揮出色,科學家採用mNGS系統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 mNGS不依賴於傳統的微生物培養,直接對臨床樣本中的核酸進行高通量測序,能夠快速、客觀的檢測臨床樣本中的多種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尤其適用於急危重症和疑難感染的診斷。
  • 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侯雲德:鑄就重大傳染病防控之「盾」
    孜孜不倦地探索病毒世界,利用所學鑄就重大傳染病防控之「盾」。數十載的科研芳華裡,侯雲德寫下一段段人生傳奇。編織傳染病防控巨網應對甲流「一錘定音」儘管不再從事一線科研工作,但侯雲德身上的擔子卻並未卸下來。
  • 七部門:加強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監管和菌種保藏保存管理
    ,中國科學院各相關研究院所:為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切實推進國家生物安全,進一步加強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以下簡稱《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以下簡稱《傳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現就做好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2020年全國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座談會典型發言
    會議期間,來自福建、廣西、廣東、河北、浙江、重慶等六個省(區、市)的代表分別就各省(區、市)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作典型發言。農業農村部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專家委員會發布甲殼類貝類、淡水魚、海水魚疫病形勢分析。現節選刊登如下,供各位學習參考。
  • 國內分子診斷主要技術與市場現狀
    分子診斷是指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病原體或人體內生物大分子的存在、結構、表達水平變化等而做出診斷的技術。分子診斷是體外診斷行業的重要細分領域,也是體外診斷行業中技術要求較高、發展速度較快的重要組成部分。
  • 農業農村部等7部門印發關於加強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農牧、畜牧獸醫)廳(局、委)、教育廳(教委)、科技廳(委、局)、衛生健康委,各直屬海關,林草局,中國科學院各相關研究院所:為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切實推進國家生物安全,進一步加強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以下簡稱《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以下簡稱《傳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 魚類出血性疾病的分析與防控關鍵技術
    作者簡介:&nbsp汪開毓,四川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院長,教授,主要從事水生動物疾病學研究。主編、副主編和參編《現代禽病診斷與防治全書》、《水生動物病害學(全國統編教材)》、《新編漁藥手冊》、《魚病防治與安全用藥》、《養魚全書》、《動物病理學》、《魚病防治手冊》、《水產養殖用藥處方大全》、《斑點叉尾鮰疾病彩色診療圖譜》、《魚類疾病彩色診療圖譜》等專著和教材11部。魚類出血性疾病是我國淡水池塘魚類養殖中危害種類最多、流行地區最廣、發病率最高、經濟損失最大的一類疾病。
  • 傳奇寫在大地上:走進中科院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轉載
    利用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生理學和生物化學等精細的實驗手段,他們初步闡明了獵隼適應高寒缺氧環境的內在機制。宏觀方法和微觀技術的融合,是中國科學院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的一大特色,也是他們一直以來孜孜以求的目標。
  • 國家基金委八大學部公布「優先發展領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14)農業動物健康養殖的基礎  主要研究方向:農業動物重要性狀形成的生物學規律和生理基礎;農業動物及養殖環境中病原的適應性與傳播規律;重要人獸共患病的發生規律及防控;養殖過程中環境因子變化和汙染物遷移規律;飼料營養及代謝產物對動物免疫的影響機制;牧草品種選育及草地生產力維持機制
  • 農業農村部發布洪澇災害動物疫病防控技術指南,請收藏!
    01 加強免疫,切實提高畜禽自身抵抗力 免疫是防控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的有效措施。災區出現的地方流行性動物疫病,主要原因在於免疫不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