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常指那些惹人討厭的孩子。現在被網友們界定為那些亂翻東西、搞破壞、不守規矩,無法無天的孩子。
熊孩子不分年齡
7月31日,廈門機場有乘客擅自拉動航班應急艙門,引發飛機報警裝置。
經查該旅客名江某,是一名大三學生。因為好奇將應急艙門的透明蓋子取下,並扳動艙門的紅色把手,想看應急艙門會不會開。
經過機組人員檢查,機艙內15排和16排座位旁的兩個應急艙門把手的保護蓋竟然都被拆了下來。
只因好奇不顧安全
如果在高空飛行途中,應急艙門被打開後果不堪設想。
打開飛機應急艙門使得滑梯下放後,還可能會影響到飛機引擎。如果因此導致飛機油箱失火,其後果將會更為嚴重。
看看熊孩子造成的經濟損失
《中國民航報》報導,比如波音737主滑梯8萬元;空客A320主滑梯9.2萬元,翼上應急滑梯7萬元;空客A330主滑梯19萬元,應急出口15萬元;波音777滑梯20萬元-25萬元;空客A380滑梯30萬元左右。
熊孩子沒有年齡限制,他們可能出現在各個年齡段,有著極大的好奇心,破壞力和充足的時間,他們無釐頭的要求往往弄的你不耐煩乃至抓狂。
熊孩子的「熊」到底反映了什麼問題?
首先是自我中心。熊孩子大多將焦點放在自己身上,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很少從他人的角度考慮,也很少顧及自己的行為會對他人產生怎樣的影響。
其次是對自我控制能力的相對缺乏對於熊孩子來說,如果看到某件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是有機會做出某種令自己快樂的行為,他們往往不願意等待或者忍耐,而是希望立即獲得滿足。
最後是尚未掌握在特定場合下應該如何表現的社會規範。小孩子的社會化程度相對較低,沒有習得相應的行為規範,當他們的行為打破了這些規範時,就會給我們「熊」的感覺。
當孩子表現出了「熊」的行為時,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
許多研究表明,過度放任和過度嚴苛都不是最好的教養方式,更好的做法是在二者之間取得平衡,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自由,同時也設立明確的界線,當孩子越界時做出公正的懲罰,並解釋清楚背後的原因。這樣的教養方式可以促進孩子的心智和社會發展,幫助他們成為獨立而自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