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暗訪發現東莞等地不良廠家用廢塑料生產一次性塑料餐盒
男子將批發來的餐盒賣給黃埔南安商業街的小飯館。
廢塑料舊光碟製成「黑餐盒」,讓你吃進鉛吃進鎘吃進螢光劑
「黑餐盒」調查
5月底的一天中午,黃埔區南安附近的小餐館和往常一樣,坐滿了等著吃盒飯的工人,一個個一次性塑料餐具裡瞬間裝滿飯菜,工人拎起餐盒就走……從來沒有人想過看看餐盒底部的編碼:SA-08、GF-08……這些編碼就是生產廠家的標識。不同代碼代表不同企業,而這些企業生產用的塑料,則大有玄機。
一個月以來,按照線人舉報,本報記者先後前往東莞、惠州等地調查一次性發泡餐具的「產業鏈」,發現使用廢塑料生產餐盒的舉報屬實,有些企業還涉嫌在生產餐盒過程中使用螢光增白劑。這些「黑餐盒」每天經過大卡車不停運往珠三角各地,其中東莞一家企業的產品流入到黃埔等地工業區附近的餐館。
一次性塑料餐具
多數含有廢塑料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告訴記者,我國年約消費150億隻一次性塑料餐具,其中廣東能叫得出名字的企業有約40家,約生產70~80億隻。其中僅3成全部用新料生產,市面上相當一部分一次性塑料餐具含有廢塑料。
文/記者劉 幸、何穎思
圖/記者莊小龍、駱昌威
東莞
原料中廢塑料佔九成
4月底,本報接到報料,報料人向記者提供了大量視頻和圖片,稱廣東依然存在著幾十家一次性發泡餐盒廠家,其中6家廠家性質惡劣,用廢塑料生產發泡餐盒,有的甚至用螢光增白劑。記者對這些廠家進行了暗訪。
近日,記者跟報料人來到位於東莞萬江黃粘洲社區工業區內的萬盛塑料製品廠,只見廠門大開,正對大門的倉庫內,停著輛大卡車,一袋袋藍色塑膠袋裝好的一次性塑料餐具正在裝車。
空氣中瀰漫著刺鼻氣味
記者趁機走進廠房內。倉庫中一次性塑料餐具堆成8米長、5米寬、5米高的一座「小山」。生產車間內,兩條生產線正在開工,記者看見,每條生產線由兩臺主要的機器組成。一臺機器是將攪拌後的原料壓成型,一臺機器則將半成品切割成飯盒。空氣中瀰漫著難聞的氣味,讓人作嘔。
記者靠近攪拌機,裡面的原料已經攪拌完畢,都是些直徑約2~3毫米的塑料顆粒,小部分是半透明的白色塑料顆粒,大部分是黑色或者灰色的塑料顆粒。攪拌機旁的地上,擺放著20多袋說不出成分的廢舊塑料,大部分都是黑灰顏色,上面還附著很多塵埃。
用廢料每噸可省5000元
報料人說,「半透明的白色塑料顆粒應該是第一次使用的聚苯乙烯,比例約10%;黑、灰色的塑料顆粒是重複使用的廢聚苯乙烯顆粒,比例約90%。」
倉庫旁還有一個原料間,記者在裡面找到了大批原料,用鑰匙將其中一包撕開,裡面流出乳白色塑料顆粒,「這就是前面提到的聚苯乙烯,行內人稱新料,」報料人說,「聚苯乙烯難以降解,會汙染環境,因此一次性塑料餐具早已經被國家明令禁止,但是用它生產的飯盒,至少不會對人體有害。而那些廢塑料就不同了,來源不清,裡面的雜質可能什麼都有。廢料市價6000~7000元/噸,新料是11000元/噸。」
日產75萬隻飯盒
記者現場見到,經過機器攪拌原料、壓模和切割,在包裝車間,新舊混合的塑料顆粒就成為白色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工人將成品裝進藍色、白色、紅色的塑膠袋裡,塑膠袋表面標有「萬盛SA-8」、「萬盛保溫飯盒S-A3」 、「500個」等字樣。「兩條生產線,如果24小時開工的話,每天可以生產75萬個廢舊塑料生產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惠州
螢光粉增白
除了東莞,中山也是生產一次性塑料餐具企業比較集中的地區。記者探訪的是小欖鎮西區工業園德祥路標強塑料廠旁邊的中山新力塑料製品廠。記者到達時發現「鐵將軍把門」,裡面傳出機器的轟鳴聲。露天的倉庫中,堆積了一卷卷壓好的半成品,數量難以計算。
記者從大門縫隙往內看,堆放著十幾包原料。此時一位中年男子突然從裡面開門出來,張口就問,「幹什麼的?」報料人靈機一動,「我從北方過來的,想找一個生產透明塑料盒的廠家,你們有不?」「我們不生產那個!」 男子冷冷答道。
「那你們生產什麼?」趁著說話的空隙,報料人突然鑽進門進到廠裡,錄了一段錄像。記者從該錄像看見,兩個工人正在加料,靠裡的廠房中,同樣有約10袋原料,最裡面的生產線已經啟動。可惜沒拍到用料的材質。
報料人還給記者提供了使用螢光增白劑生產的錄像。報料人4月19日在惠州另一家工廠拍攝的錄像上,記者看到,從進料兜上用手指就能抹出熒白色粉末,報料人說,這就是螢光增白劑。
專家:
11年前就該「淘汰」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表示,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早在11年前就被國家列為淘汰的產業之列。在最新發布的6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中,「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依然屬於淘汰類的落後產品。
「本來就不應該生產,一些廠家還使用廢塑料、螢光增白劑生產餐盒,這就是罪加一等。」董金獅說,這些廢塑料可能源自包裝盒、光碟等,甚至是工業廢塑料,容易含有鉛、鎘等重金屬。一些廢塑料並非食品級,苯乙烯單體、苯乙烯二聚體等低分子物質比較多,也很容易釋出,造成中毒。
高溫加熱易致人中毒
董金獅指出,國家嚴禁在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加工中使用螢光增白劑,因為螢光增白劑一旦被吸收到人體,可以破壞細胞蛋白質,是潛在致癌因素之一。同時,螢光增白劑含有的苯環類有機物,會削弱傷口的癒合能力。
即使是新料生產的一次性塑料餐具也存在安全隱患,董金獅說,超過100攝氏度,一次性發泡餐盒會變形,尤其是盛裝含油食品,或使用微波爐加熱時,未聚合的苯乙烯單體就會進入人體,導致中毒。不光如此,塑料本身也會被熔化吃進人體,無法分解,累積下去就會危及生命。
(大洋網-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