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丨復工後,你是否也在用一次性餐盒?加熱會釋放致癌物,是真的嗎...

2020-11-30 騰訊網

大連食安微信公眾平臺

方便快捷,沒有油煙且不用洗碗筷是人們選擇外賣的重要原因之一。

外賣都用一次性餐盒包裝,吃完後包裝一扔就萬事大吉,甚至免去了小兩口因為誰洗碗筷而進行的口舌之爭。

近日,各省市紛紛迎來復工潮,有的地方學校也開始上課。為了避免新冠病毒傳播,各個公司都已經從排隊盛大鍋飯改為了「一人餐」,碗筷也都換成了一次性餐盒。

家住北京的馬女士向《中國食品安全網》記者反應,自己已經復工數日,每天吃著一次性餐盒包裝的飯菜總覺得有一股怪味。聽說一次性餐盒加熱有毒,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心裡嘀嘀咕咕,我這飯啊,吃著也不香了。」馬女士感嘆。

01

一次性餐盒加熱是否有毒?

近期疫情減緩,但是人們的防範意識還都很強。有的網友擔心外賣包裝上會沾染病毒,所以會把飯菜連同一次性餐盒都放在微波爐裡加熱一下。

網傳一次性餐盒加熱是有毒的,長期食用一次性餐盒盛放的飯菜可能會致癌。

一次性餐盒加熱真的有毒嗎?

對此,《中國食品安全網》記者採訪了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

「一次性餐盒是否有毒性是要分材質來看的。」朱毅副教授表示,「現在市面上主要流通的一次性餐盒基本上有兩種,聚丙烯(PP)與聚苯乙烯(PS)。」

聚丙烯(PP)材質的一次性餐盒可以進行最高溫度不超過120°的加熱,能放進微波爐或者蒸鍋裡。

但是聚苯乙烯(PS)餐盒,也就是一次性聚苯乙烯發泡餐盒只能加熱到90°。超過90°的加溫受熱後,苯乙烯會釋放到食物裡,對人體的肝腎功能及中樞神經系統都有一定的危害。如果長期使用,甚至有致癌的風險。

有的商家也會通過盒身使用聚丙烯材質,盒蓋採用聚丙乙烯材質來平衡成本。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在把一次性飯盒從微波爐裡取出來後,有的時候會看見飯盒蓋已經融化變形,甚至出現一些小孔。

如果碰到這種「拼接材質」的一次性飯盒,最好還是把盒蓋拿下來,或者換一個自用的飯盒蓋進行加熱比較安全。

透明的聚丙烯(PP)餐盒

聚苯乙烯(PS)發泡餐盒

02

一次性飯盒的毒性遷移

面對部分材質的一次性餐盒加熱後有可能有毒性的觀點,有的人可能就要問了。

那我點了外賣,只要是一次性餐盒盛放的難道都不能吃了嗎?

飯菜出鍋後也是具有一定溫度的,一路送過來已經具有毒性了?

馬女士反饋,有的時候外賣拿到手後,會看見一次性餐盒已經發軟變形,讓人心裡萬分彆扭,吃了難受不吃又浪費。

其實塑料餐盒已變軟,說明材料裡面一些有害的低分子物質已經開始融化到湯汁中。儘量挑選飯菜吃,湯汁建議不要食用。

對於這個問題,朱毅副教授曾經做過實驗,塑化劑在一兩個小時後才能檢測到,但其他塑料中單體遷移時間則不一定。

總之,儘快吃完最安全。

雖然如此,但並不是吃外賣就不用考慮一次性餐盒的毒性問題了。

平時有的網友進行網上訂餐的時候會看到大部分商家都會另收打包費,一個一次性餐盒價格是一至三元不等。拿到手又覺得材質還可以,會進行反覆使用。

有的網友訂了外賣一頓吃不下,剩下一半放冰箱第二天接著加熱後食用。

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一次性餐盒中的助劑有很多品種,我們不可能一一確定每個都是什麼配方,就算是同一個企業同一型號的產品,很多因素也會促使他們調整配方,所以要判斷盒蓋裡的助劑的特性需要專門去檢測,這顯然不現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儘量去避免。

拿到一次性餐盒盛放的餐食的時候,最穩妥的做法就是及時轉移,從一次性餐盒中轉移,放入耐熱耐高溫的自用飯盒中加熱。

要儘快食用,不要把餐食留在一次性飯盒中等到第二天接著加熱使用,一次性餐盒反覆加熱後使用,風險也會隨之升高。

03

如何辨別安全的一次性餐盒?

一次性餐盒材質不同特點不同,如何辨別較安全的一次性餐盒呢?

01

看硬度,聞氣味

可以聞一聞,如果有明顯刺鼻氣味的不要選;可以捏一捏,劣質的一次性的餐盒很容易被撕破,而且硬度不夠大,盛放食物甚至有可能會把餐盒燙破。

02

避免低價、三無產品

儘量選擇價格稍微高一點的,材質為聚丙烯的一次性餐盒,聚苯乙烯的穩定性不如聚乙烯,相對風險也較高。

可以看下有沒有相關的合格證書,也不要選擇一些不知名的三無產品。

03

看外觀

不要選擇顏色鮮豔的及顏色過深的一次性餐盒,顏色鮮豔及顏色過深的一次性餐盒有可能會掩蓋餐盒本來的顏色。

並且要注意餐盒的表面是否有雜質以及黴點,這樣的餐盒有可能是利用廢塑料為原料重新製作的「翻新」產品。

04

看安全標識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次性餐盒上會有一些透明的凸起,那是安全標識,分為1234567等級。

目前,市面上打包盒主要以1、5、6為主,一般來說,都是安全的。

1 號和 6 號:耐熱性相對較差,不能加熱,不能裝高溫食物。礦泉水、果汁、碳酸飲料的塑料瓶就是用1號材質做的;現在很多奶茶的杯蓋用的是6號;

5 號:能耐 200 ℃ 左右的高溫,可以用微波爐加熱,反覆加熱也不會有問題。

所以,一般只有5號pp材質的塑料才可以放進微波爐裡面加熱。

雖然耐高溫,但由於塑料製品中的一些成分是脂溶性的,如果食物中油脂含量高,就非常有利於它們的溶出,雖然不一定有害,但也不是什麼好事,能儘量避免還是要避免。

像是冒菜、水煮魚、毛血旺……這些油多的食物,在能控制住食慾的前提下,就不要外賣打包了。

微信關注:大連食安

相關焦點

  • 復工後,你是否也在用一次性餐盒?加熱會釋放致癌物,是真的嗎?如何...
    外賣都用一次性餐盒包裝,吃完後包裝一扔就萬事大吉,甚至免去了小兩口因為誰洗碗筷而進行的口舌之爭。近日,各省市紛紛迎來復工潮,有的地方學校也開始上課。為了避免新冠病毒傳播,各個公司都已經從排隊盛大鍋飯改為了「一人餐」,碗筷也都換成了一次性餐盒。家住北京的馬女士向《中國食品安全網》記者反應,自己已經復工數日,每天吃著一次性餐盒包裝的飯菜總覺得有一股怪味。
  • 你用的一次性餐盒安全嗎?哪種塑料外賣打包盒可以放進微波爐加熱你...
    你用的一次性餐盒安全嗎?哪種塑料外賣打包盒可以放進微波爐加熱你造嗎?時間:2020-08-07 10:28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你用的一次性餐盒安全嗎?哪種塑料外賣打包盒可以放進微波爐加熱你造嗎? 小雞寶寶考考你哪種塑料外賣打包盒可以放進微波爐加熱?
  • 兩協會再打口水仗 一次性塑料餐盒是否有毒存疑
    質疑一  關於發泡餐具是否有毒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稱,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並非完全安全,尤其是盛裝含油食品或使用微波爐加熱時,未聚合的苯乙烯單體會伴隨食物進入人體,導致人體中毒。  該協會舉例稱:2009年10月,解放日報一篇題為《微波爐加熱塑料餐具致中毒10餘名員工被送醫》的報導中也指出:某美容護膚中心的10餘名員工,因用微波爐加熱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吃飯不成反而吸入了散發出的苯乙烯單體,導致急性中毒。
  • 外賣火了 需求大了 一次性餐盒銷量猛增
    隨著企業復工、單位恢復正常上班,餐飲商家也陸續復市。為避免人群聚集和病毒感染擴散的風險,按照疫情防控相關規定,目前餐飲店還不能提供堂食。餐飲商家因此轉變了銷售方式,通過外賣、無接觸取餐等方式積極謀求發展,一次性餐盒、一次性碗筷等一次性餐具也隨之變得「緊俏」起來。
  • 長期吃微波爐加熱食物有害嗎?會不會產生致癌物?今天告訴你真相
    微波爐的發明給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疫情期間很多上班族都會選擇中午自己帶飯吃,在公司用微波爐熱一下後直接食用,很多媽媽有時沒有時間給孩子做飯,會在頭一晚做好,第二天直接放微波爐熱一下吃。網上流傳說用微波爐加熱的食物吃了會傷身體,傷大腦,還會造成營養物質的流失,有些甚至還說會產生致癌物質,引起一些疾病。真的是這樣嗎?微波爐工作原理簡單說,食物中都是含有一定的水分,水是由極性分子組成。
  • 一次性餐盒原料90%為廢塑料 高溫加熱易中毒
    廢塑料舊光碟製成「黑餐盒」,讓你吃進鉛吃進鎘吃進螢光劑  「黑餐盒」調查  5月底的一天中午,黃埔區南安附近的小餐館和往常一樣,坐滿了等著吃盒飯的工人,一個個一次性塑料餐具裡瞬間裝滿飯菜,工人拎起餐盒就走……從來沒有人想過看看餐盒底部的編碼:SA-08、GF-08……這些編碼就是生產廠家的標識
  • 泡沫箱經過高溫後是否有毒?
    近來卻有傳聞稱,泡沫箱含致癌物,這令許多人害怕。調查發現,泡沫箱雖非食品級容器,而且不耐高溫,但日照的溫度還不足以影響其安全性。泡沫箱是啥材質的,有毒嗎?聚苯乙烯,本身無毒。包裝電視也用,牆體保溫也用,盛放海鮮也用,泡沫箱和發泡板到底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大連工業大學紡織與工程材料學院副院長崔永珠介紹,它們的用材都是聚苯乙烯,是一種大分子聚合物。
  • 微波爐用塑料飯盒三成加熱會放毒 建議開蓋加熱
    現如今不少上班族,擔心外面吃飯不衛生,多喜歡使用輕便易衝洗的塑料餐盒裝食物,之後用微波爐將食物加熱後食用,但這樣做真的就安全了嗎?近日,香港消委會發布調查報告稱,近三成微波爐用塑料飯盒加熱時,會釋放出塑化劑,其中就包括「LOCK&LOCK」等知名品牌。
  •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解禁 記者調查:真能回收嗎?
    引人注目的是,原目錄中淘汰類產品「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被刪除。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由聚苯乙烯樹脂原料加發泡劑加熱發泡製成,常用於製作餐盒,也部分用於製作杯、碗、盤等。因這類塑料產品多為白色,被廢棄後又難以自然降解,這類產品所造成的環境汙染被稱為「白色汙染」。  21號令的發布意味著,因「白色汙染」被禁止生產使用了14年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下稱發泡餐盒)又回來了。
  • 浙質監局發布警示:飲料瓶長時間使用或釋放致癌物
    使用誤區:懶得拿鍋煮麵,於是將整個碗裝的泡麵,灌入冷水後,直接放入微波爐加熱。還有從飯店裡用一次性飯盒打包回來的菜,從冰箱裡取出後,直接放入微波爐裡轉一下。  危害:6號塑製品又耐熱又抗寒,熱變形溫度為70℃-100℃,溫度過高可能會析出化學物質。  建議:千萬別裝開水,別用微波爐煮碗裝方便麵,儘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滾燙的食物。
  • 塑料餐盒成"隱形殺手" 多款餐盒不適合加熱
    例如,7代表PC(雙酚A),3代表聚氯乙烯,聚氯乙烯中含有30%~40%的增塑料劑成分,也就是塑化劑,加熱後會滲透到食物中,產生致癌物質。  便利店出售便當,在方便、美味的同時,塑料餐盒卻成為「隱形殺手」。   近日,有網友在「樂活·上海灘」發微博稱:「電視臺《新聞透視》報導了塑料餐盒高溫加熱有毒。塑料容器的底部三角形標誌裡的數字只有帶5的標誌才可微波加熱。」
  • 一次性發泡餐盒有毒 或導致人體致癌
    國家就明令淘汰有毒的一次性發泡餐盒。但如今,一次性發泡餐具仍佔據著很大市場。究竟是誰在用有毒餐盒,這些餐盒又是哪裡生產的?「有毒餐盒」仍在大量使用在對深圳、西安、北京、南昌四大城市進行的調查中,從路邊攤到大餐館,記者都發現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的影子。
  • 塑料器皿那些鮮為人知的秘密,你用的塑料水杯真的安全嗎?
    塑料安全使用等級的文章了抱歉大家,來晚了~總是在疑惑這個可不可以用微波爐加熱那個塑料杯能不能重複使用的小可愛這篇,解決你所有的疑惑 隨手拿起你手邊的一件塑料器皿一般來說它的底部一定會有這樣的標識使用指南:PET瓶耐熱溫度為70攝氏度,只適合裝暖飲或凍飲,裝開水或加熱則易變形,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也會溶出。並且,研究發現,1號塑料包裝容器用了10個月後,可能釋放出致癌物DEHP,也就是塑化劑。
  • 一次性餐盒是可回收垃圾嗎?
    一次性餐盒經常會用到。那麼,這種產生頻率非常高的生活垃圾到底該如何分類?很多人都可能分錯。今天就來一起學習一下吧!一次性餐盒是什麼垃圾?用過的一次性餐盒是其他垃圾。一次性餐盒多數是由塑料製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色汙染,投放垃圾的時候要注意將它投放到其他垃圾箱內。
  • 塑料飯盒加熱釋放有害物質 便利店三巨頭自查
    經過1分30秒的微波爐加熱後,盒飯上蓋著的保鮮膜已經熔化變形,而原本鼓出來的飯盒也凹了下去。用手碰一碰,餐盒盒蓋變軟了不少。 ●漢口路上的喜士多便利店:「川味雞塊飯」的白色包裝盒底的標識為7,標註「可用微波爐加熱」。 ●山西南路上的好德便利店:同樣有標識為7的塑料餐盒,註明「可以用微波爐加熱」。
  • 認準一個數字,兩個字母,這樣的一次性餐具可以放心用!
    最近,隨著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網絡訂餐、打包分餐等形式成為餐飲消費的主流,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也增加了很多。不過也有人對一次性餐盒的質量有顧慮,那麼,它們的質量到底怎麼樣呢?能放心使用嗎?來看南京市場監管部門和第三方檢測機構做的檢測。
  • 麥當勞快餐包裝檢出致癌物,包裝上的數字表示什麼?你知道嗎?
    塑料已經成為餐具和食品包裝的主要材料之一,如果細心觀察,你可能會發現,很多塑料包裝或餐具上,有一個三角形可回收標誌,裡面還寫有1個數字。這個數字表示什麼含義,你知道嗎?▲礦泉水瓶這種塑料製品,用了10個月後,還可能會釋放出致癌物DEHP。
  • 很多人不知道7種塑料飯盒裡,只有這種是可以在微波爐中加熱!
    你的飯盒真的能用微波爐加熱嗎?要知道,有的餐盒不一定適用於微波爐使用,在加熱過程中會釋放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長期使用會對身體健康造成較為嚴重的損害。 先來看看市面上,常見的可微波加熱的餐盒有哪些呢?
  • 新加坡小販申遺成功後燒「第一把火」,取消一次性餐盒
    (圖:來源自網絡)  日復一日在小販中心解決三餐的新加坡人早就習慣了其便利的程度,不管是堂食還是外帶,都十分的方便。  外帶食物也幾乎是非常常規的操作,每個攤都會提供一次性的飯盒,方便又衛生,不過大量的使用一次性飯盒也造成了一定的環境問題,引起了新加坡環保組織的注意。  新加坡一家非政府組織,零廢新加坡,計劃從即日起到明年2月,在五家小販中心推廣環保計劃,鼓勵國民自備餐盒,減少使用塑料餐具。
  • 這樣的一次性餐具可以放心用!
    最近隨著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網絡訂餐、打包分餐等形式成為餐飲消費的主流,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也增加了很多。不過也有人對一次性餐盒的質量有顧慮,那麼,它們的質量到底怎麼樣呢?能放心使用嗎?我們的360實驗室就專門做了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