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發展才是硬道理,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中國的科技發展在70年的光陰中實現了飛速跨越,從飛彈的研究發射到東方紅衛星飛向太空,再到如今高鐵被運往世界各地,科技發展的力量讓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迅速提高,許多科技項目的研發都離不開偉大的科研工作者。
提到中國自主製造的大飛機,一定繞不開江上舟這個關鍵人物,也許你從來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但對於中國航空事業的建設來說,他可謂是奠基者。
造不如買,買不如租
江上舟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批海歸,他畢業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系,是上海晶片產業的奠基人,同時更是國家大飛機項目的啟動者之一。
在考上大學之後不久,中國便進入了十年動亂時期,他離開學堂去到農田之間,多年的勞動讓他看到了中國基層民眾的生活狀況。中國恢復研究生招生後,江上舟考到瑞士蘇黎世高等理工學院,這裡也曾經是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母校,他成為了新中國第一批留學海外的人才。
八年之後,四十歲的江上舟於一九八七年回國,此時的他已經是一名博士,他並沒有選擇留在科學條件相對優越的瑞士,而是在獲得學位之後立刻就趕回了祖國,去往上海任職。
任職期間,江上舟去上海飛機製造廠調研,這家製造廠於1950年成立,最初從事飛機修理的工作,為我國空軍,海軍以及民航的飛機進行修理和改裝,有關數據統計,其共修理了大概30多種型號的飛機,共有3400架左右。
進入70年代之後,上海飛機製造廠為尋求發展,將業務領域擴展到飛機的研究和生產當中,成功研製了四發噴氣式客機"運10",對於我國的飛機製造事業來說,這是一個裡程碑式的發展,上海飛機製造廠擁有"運10"的自主智慧財產權,除此之外,它還與美國原麥道飛機公司合作,生產了其他型號的飛機。
航空事業的進步
但是好景不長,"運10"項目下馬,上海飛機場面臨著生產停滯以及人才流失的現狀。
從當時國內環境來看,研發一臺飛機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軍隊及航空公司使用的飛機大都是從國外進口的,自製飛機在市場上並不是很受歡迎,辛苦研發出的大飛機所帶來的收益與預期相差甚遠,也導致研發者積極性降低。此時江上舟也同這些職工一樣,出面痛斥"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理念。
江上舟決心推動中國飛機製造事業的發展,他多次反對業內所說的"中國造不出飛機""造飛機的難度猶如登天"這樣的說法,在他的不斷努力之下,《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列出要將大型飛機製造事業列為我國科技發展重大專項。
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大飛機的研發事業投入了大量的人才和物質支持,經過多年的刻苦攻關,C919中型客機,ARJ21新支線飛機終於問世,代表著我國首次自主研發的大飛機飛上藍天。
在中國,每天有成千上百趟航班起飛,但中國首次自主研發的飛機翱翔在藍天之時意味著中國科技事業的大邁步。
以C919客機舉例,這架飛機的機體從設計,計算,製造等均是由中國自主進行的,我們所製造出的不僅僅是一架飛機,而是突破了航空製造業的難點,向世界彰顯出中國的科技實力,打破歐美航空巨頭的壟斷,為國產飛機事業的研發和製造夯實了基礎,江上舟力排眾議都要進行的大飛機研發事業,為中國帶來了數不清的發展機遇。
中國半導體奠基者
除了對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以外,江上舟還是中國集成建電路的奠基者之一。1997年,張汝京在臺灣創立了世大半導體,僅用短短三年的時間,世大產能超過臺積電的1/3,要知道的是,當時的臺積電可謂是整個半導體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張汝京抓住時機,來到大陸投資,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個騙子,而江上舟聽說這件事之後,立刻邀請他到上海建廠。
2000年,中芯國際在上海成立,張汝京帶領了300多名半導體工程師來到上海,從而也引發了臺灣的半導體人才來到大陸發展的潮流,六年之後,江上舟加入到中芯董事會當中。在中芯國際之後的發展中,受到了來自臺積電的起訴,原因在於對方告其盜取商業機密,長期的官司讓中芯國際處於虧損狀態之中,瀕臨破產,2009年,江上舟成為該公司董事長。
當時的江上舟已經是一個癌症患者,他的身體不允許他在承擔如此繁忙的工作,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接下了這個重擔,當時的中芯國際可謂內外交困,江上舟上任之後挖來了業內的知名人士,將大部分錢都用於產品的研發和更新當中,很快,中芯國際就由虧損狀態變為盈利,甚至有能力收購武漢新芯,可謂是起死回生。
為國為民
除了對我國科學發展做出過卓越的貢獻以外,江上舟還曾經擔任三亞市副市長,在政壇上大有作為。1993年,江上舟擔任洋浦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同時是管理局首任局長。江上舟海南任職是因為一位朋友。1987年,他在去東北出差的路上,偶然聽聞海南要建省,於是提出社科院應該為海南出力,幫助他們搞好經濟發展規劃,也正是因為他的這項提議,在進行經濟規劃時,朋友也把江上舟帶到了海南。
人的命運有時就是被細節所決定的,1993年,江上舟被調到剛剛成立的洋浦開發區,此時的洋浦正走在改革的最前線,發展前景大好,但一切都是剛剛從頭開始。
江上舟對此採用積極的不幹預政策,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資源的作用,減少政府在其中不必要的幹涉,加強公務人員之間的互相監督,同時從全國範圍內選拔人才,他和同事們建立起的這套行政機制給中國政治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啟迪。
2011年6月27日,江上舟因肺癌去世,這樣一位為國為民的優秀企業家和政府公務人員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他所創立的事業仍然在為中國科技和政治發展助力,江上舟為國為民的精神將永遠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