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絕佳的崖崩景觀和獨特的珊瑚礁地形,海浪衝刷珊瑚礁!

2020-12-05 小小講旅遊世界

龍坑生態保護區位於鵝鑾鼻以東約1.5公裡,受冬季海浪的侵蝕影響,全區為崩崖、裙礁、峽谷等特殊地形,裡面有215種珊瑚礁海岸植物以及各種鳥類和爬蟲類,是一個原生態的自然保護區,龍坑每天僅對外開放200個參觀名額,需提前預約。

從管制站到珊瑚礁臺地之間有一段長約1.3公裡的叢林地帶,步行20分鐘左右,沿途會看到種類繁多的樹木植被,如木麻黃、瓊崖海棠、山柚、濱班鳩菊。穿過防風林,視野變得開闊,一望無盡的藍天、大海和珊瑚礁草原映入眼帘。

為了保護珊瑚礁群,墾管處修建了木棧道,木棧道共有兩處觀景臺,站在觀景臺上,眼前就是臺灣海峽、巴士海峽和廣闊的太平洋,一波波海浪不斷拍打上岸,十分壯觀,木棧道盡頭處,還有珊瑚礁形成的數十米的龍坑大峽谷,獨特地形讓你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龍坑是墾丁的自然保護區,要想參觀的話必須提前在官網預約,現在很多旅遊平臺還幫忙預約的服務,所以一旦預約到的話一定要珍惜這麼寶貴的參觀機會喔!這裡因為每天控制進園的遊客人數,所以是墾丁難得的清淨之地,也是欣賞海景和接觸自然的好去處!

這是原生態的自然保護區,非對外開放的,只要提前42天網上預約入園,每天能給個名額有限。參觀龍坑,每個團必須配備一個講解員全程講解,費用是1500臺幣。 沒有人人人的地方,包場的感覺確實爽歪歪…… 值得一去!

來龍坑一定要約一個講解員,會跟你將當地特色植物的來歷,要不然走過了什麼都不知道。大珊瑚礁的地貌景觀很有特色,海風帶著海水吹到臉上,鹹鹹澀澀的,有人自備雨衣,不失為好主意。

相關焦點

  • 三沙地理·珊瑚礁——三沙珊瑚礁:海底熱帶雨林
    同時,南海海盆是一個斷陷盆地,海底地形複雜,有大陸架、大陸坡,有隆起於海底的高地,還有許多沿斷裂帶火山噴發而形成的水下火山錐。這些高地和隆起區都是最適宜珊瑚生長的場所,是南海珊瑚島礁發育的良好基地。  珊瑚蟲死亡後,留下石灰質骨骼,加上泥沙和其他海洋生物貝殼的積聚,長期堆積在海底上,形成了石質平原似的礁盤。巨大的珊瑚礁塊也會固結形成珊瑚石灰巖,新的珊瑚又在它的上面生長。
  • 海底世界最美的景點是珊瑚礁 珊瑚礁生態科普小知識
    3、珊瑚礁維護了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的財富,在所有的海洋生態系統中,珊瑚礁的生物多樣性是最豐富的,其豐富的程度只有熱帶雨林可以比擬。 4、珊瑚礁保護海岸線。珊瑚礁對於保護脆弱的海岸線免於被海浪侵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我們的海洋 我們的未來」線上圖片展之珊瑚礁
    Jeff Yonover/Courtesy TNC北太平洋赤道帕爾米拉環礁大渡島珊瑚礁上的蝴蝶魚。2012 Tim Calver for The Nature Conservancy人工培育的鹿角珊瑚正在生長。鹿角珊瑚曾是加勒比海和佛羅裡達珊瑚礁上最豐富的珊瑚物種之一,如今卻被列為瀕危物種。
  • 珊瑚礁與珊瑚蟲有什麼關係?珊瑚礁有什麼作用呢?
    根據骨骼質地和水螅體大小,珊瑚一般分為大水螅體石珊瑚 ( large polyp scleractinian,LPS) 、小水螅體石珊瑚( small polyp scleractinian,SPS) 、軟珊瑚
  • 5月的墾丁:珊瑚礁巖上看水芫白色小花朵姿態萬千
    墾丁龍坑生保護區珊瑚礁巖上的水芫花正值開花期,白色小花朵在翠綠的樹葉中齊綻放。  墾丁公園因氣候特殊及地形變化多端,海濱植物種類繁多,5月的墾丁海邊,海濱植物繁花似錦,少見的三星果藤、水芫花、白水木和草海桐等不約而同盛開,吸引海濱植物愛好者專程前往賞花。
  •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觀之一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觀之一,也是澳大利亞人最引以為自豪的天然景觀,堪稱地球上最美的「裝飾品」。大堡礁像一顆閃著天藍、靛藍、蔚藍和純白色光芒的明珠,即使在月球上遠望也清晰可見。
  • 珊瑚礁是抵禦風暴和海浪的天然緩衝區,在避免海岸受到侵蝕的同時,還保護了人們的財產和人身安全
    珊瑚礁是抵禦風暴和海浪的天然緩衝區,在避免海岸受到侵蝕的同時,還保護了人們的財產和人身安全。得益於珊瑚礁複雜的形狀,它們在水下構建起「堤壩」,有效緩解了海浪的衝擊力。如今,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風暴的發生頻率及強度不斷加劇,珊瑚礁的「天然防波堤」功能顯得越來越重要。
  • 為了修復退化嚴重的珊瑚礁 我們在海底「造林」
    上一篇文章張浴陽研究員為大家介紹了珊瑚礁的糟糕現狀,在這篇文章中,他將為大家講述他的團隊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正在做的工作——海底「造林」。(下滑至文末,可以看到張浴陽團隊在海底「種」珊瑚的場景)目前,在全球範圍已經有超過一半珊瑚礁出現嚴重退化,但更嚴重的問題是,珊瑚礁的退化速度在未來還會加快。
  • 如果珊瑚礁滅絕,我們的海底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言歸正傳,雖然給珊瑚礁買保險這事兒不常見,社會各界為了保護珊瑚礁而做出的努力,卻是你意想不到的。在商場的首飾區,除了珠寶翡翠以外,還有一種低調又昂貴飾品,珊瑚。珊瑚飾品作為一種古老的首飾,在世界各地的佩戴歷史都很悠久。看到這裡或許有人要問了,既然珊瑚飾品隨處可見,那麼大家都在致力於保護的珊瑚礁又是什麼?另外,這珊瑚又是從何而來呢?
  • 海南三亞:人工珊瑚礁生態系統恢復明顯
    近30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赤道兩側海水溫度上升,導致大量的珊瑚礁出現白化退化和消亡現象,這一危急至今仍在持續。近日,記者來到海南省三亞市,看到附近部分海域的人工珊瑚礁生態系統正在逐步得到恢復。海南島三亞附近的蜈支洲島,周邊海域10到30米的水下有若干珊瑚礁群。
  • 珊瑚礁:脆弱之美
    熱帶珊瑚礁生態系統具有很強的生產能力,能給人類帶來很高的價值。全世界估計有5億人不同程度地依靠珊瑚礁來獲得食物和產生收入。如果管理得當,一般說來,每平方公裡範圍內的珊瑚礁每年可產15噸魚蝦和其他海產品。
  • 海底綠洲——珊瑚礁--中國數字科技館
    巖石是珊瑚最好的附著體,一旦碰到海岸邊的巖石或礁石時,它們就會紮根生長;除巖石外,瑚還能附著在海底細砂和泥質基底上。珊瑚生命的世代延續和積累成就了珊瑚礁海岸,其形態在所有熱帶海岸中別具一格。而且,珊瑚礁生物群落中珍稀生物很多,是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海區。
  • 世界上最大的活珊瑚礁水族館,有專門的海龜醫院,為受傷海龜而建
    世界上最大的活珊瑚礁水族館,有專門的海龜醫院,為受傷海龜而建斯特蘭德( The Strand)是湯斯維爾最美的淺海地區之一,位於北沃德( North Ward)的從林之中。這裡擁有豐富的娛樂設施,有水樂園、迷人的海濱步道、體閒公園、餐廳、咖啡館、野餐區、遊泳池和圍牆等。
  • 美麗珊瑚礁20年後將消亡?
    其實珊瑚礁與「石頭」(碳酸鈣組成的硬質石灰石)、珊瑚蟲都有關係。珊瑚蟲是整塊礁石的創造者,而「石頭」則最終構成了我們所見到的壯觀景象。  從科學意義上解釋,珊瑚礁是在熱帶和亞熱帶淺海,由珊瑚蟲的骨架和生物碎屑組成的、具抗浪性能的海底隆起。
  • 珊瑚礁:脆弱之美(全文)
    全世界估計有5億人不同程度地依靠珊瑚礁來獲得食物和產生收入。如果管理得當,一般說來,每平方公裡範圍內的珊瑚礁每年可產15噸魚蝦和其他海產品。珊瑚礁對娛樂休閒和旅遊業也很有價值,每年全世界珊瑚礁所創造的商品和服務的總價值約為300億美元。
  • 海底探秘—熱帶雨林正在消逝,專家稱50年內珊瑚礁或全部消失
    同時還是阻擋海浪潮汐侵蝕海堤,分解海中有害物質和淨化海水的有力屏障。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學者們發現珊瑚群礁嚴重化,珊瑚群礁受到了生存危機。聯合國公布:1998年,席捲全球珊瑚群礁白化事件,引起歐美學者高度關注。
  • 海平面上升可能會建造而不是破壞珊瑚礁島
    低洼的珊瑚礁島嶼通常海拔不到3米,因此很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的影響。然而,研究發現了新的證據,表明馬爾地夫——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國家——是在海平面比現在高的時候形成的。 這一證據是由研究馬爾地夫南部五個島嶼形成的研究人員發現的。利用取心技術,他們能夠重建島嶼形成的過程和時間。
  • 《風雅潿洲》——珊瑚礁物種生物多樣性
    生態潿洲:珊瑚礁物種生物多樣性潿洲島是廣西沿岸海域中最大的島嶼,也是南海北部灣中最大的島嶼,位於北海沿岸南面濱外淺海,離大陸海岸直線距離48千米。本文根據潿洲島的海底地形及參考以往歷史調査資料,沿岸海域布置斷面,調査珊瑚礁的種類、分布狀況、覆蓋率,進行多樣性特徵分析等,為潿洲島珊瑚礁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開展、可持續保護管理提供新的資料。
  • 研究發現防曬霜對珊瑚礁有害
    近日,據外媒報導,一項發表在《環境汙染和毒理學檔案》的研究表明,人們身上塗的防曬霜對世界珊瑚礁造成了難以置信的破壞。根據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數據,每年有4000到6000噸的防曬霜進入珊瑚礁地區。但並不是只有海灘客在傳播這些有害化學物質。
  • 臺灣唯一珊瑚礁島嶼,是臺灣下設的一個鄉
    小琉球地形特別,全島有四塊小小的臺地,最高處海拔87米。臺地的分界線是島上的兩條地塹,地塹在島中央呈十字交錯。小島幾乎沒有耕地,島上地質多為頁巖,表面則有大量的珊瑚礁。因為紅壤和珊瑚礁的覆蓋,小琉球很多處地表為鮮紅色,這種特殊的顏色與大海相襯託,顯得格外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