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一:開個人演唱會的女首席科學家

2020-12-04 科學網

實驗室裡,曾凡一給學生講解實驗要領。孫中欽

 

工作累了,曾凡一喜歡吹一曲薩克斯。孫中欽

 

1978年,曾凡一(中)與父(右二)母(右一)在上海市兒童醫院醫學遺傳研究所研究室前合影。(資料照片)

 

4歲半開始學習鋼琴,5歲登臺演出,開個人演唱會,出版個人專輯;「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獎者,在國際上首次證明了iPS細胞具有和胚胎幹細胞相似的多能性——看似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在一個人身上重疊。她,就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遺傳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曾凡一教授。

 

「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她獲得了第六屆「上海市巾幗創新獎」。而她母親

黃淑幀

是第三屆「上海市巾幗創新獎」獲得者,母女倆同獲巾幗創新獎,還是頭一回。3月7日,曾凡一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在她心裡,科學是神聖的,而科學和藝術是相通的。藝術讓科學插上想像的翅膀,科學讓藝術由夢想變成現實。

 

1 實驗室裡長大

 

曾凡一的人生路程要從她的家庭說起。

 

曾凡一的父親

曾溢滔

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遺傳學專家。長期從事人類遺傳性疾病的防治以及分子胚胎學的研究。母親黃淑幀是上海交通大學兒童醫院的終身教授,「新世紀巾幗發明家獎」獲得者,「新中國60年上海百位突出貢獻傑出女性」之一。

 

1978年,曾溢滔受上級部門委託,在上海市兒童醫院籌辦了一期醫學遺傳學習班。為配合授課,在醫院布置了一個示教實驗室,這就是後來的醫學遺傳研究室。研究室成立第三天,接待了一位貧血原因不明的外國女留學生。曾溢滔和黃淑幀靠著一臺自己製備的高壓電泳儀,完成了病人血紅蛋白一級結構分析,診斷她罹患一種新型地中海貧血。這項成果引起了國際同行的關注。這個小小的研究室從此一步步走向國際科技競爭的舞臺。

 

曾凡一對小時候的記憶是,讀小學時,和父母一起吃住在實驗室,「我從小就穿白大褂,跟在父母后面。」木匠的孩子生來會釘釘子,在實驗室裡長大的曾凡一很小就跟著父母做實驗。有一次加錯了樣品,曾凡一覺得自己闖禍了,沒想到父母沒有批評,反而獎勵了她,因為從她的失誤中,他們發現了一個新的實驗方法。這讓她很興奮,很多科學的新發現原來會從偶然的事件中來,要做一個好的科學家一定要善於分析問題,關注每個細節,找出最好的方案。

 

讀中學時,曾凡一參與了由父母主持的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血紅蛋白病普查工作,涉及29個省、市、自治區,42個民族,100多萬人。這項工作填補了我國血紅蛋白病在世界上的許多空白。曾凡一跟著父母一起上山下鄉,採集血液樣品。「這些工作讓我樹立了用科學解除病人疾苦的理想,對科學這個神秘而神聖的世界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激勵我到美國深造以報效祖國」。曾凡一如是說。

 

1988年她到美國留學,在聖地牙哥大學學生物專業,4年的課程,她用3年時間就修完了,隨後,她考取了美國著名的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醫學、理學雙博士,並成為賓夕法尼亞大學第一位獲得醫學和理學雙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

 

「十多年的留學生涯雖漫長,但我覺得完全值得。我的學習和科研的經歷,豐富了我在生物、醫學領域的知識,開闊了我的眼界,也為我以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談到這段留學經歷,曾凡一不由感慨地說。「我從來沒想過留在美國,我父親當年回國費了些周折,但他一心想著報效祖國,堅決要回國。他影響了我。」

 

2 邁出「小小」一步

 

曾凡一主要從事的是遺傳和發育生物學研究。她的工作和她父母的一脈相承。有些疾病是遺傳的,比如地中海貧血。曾溢滔夫婦最早研究的就是血紅蛋白遺傳病。他們發展了一整套遺傳病分子診斷技術,先後攻克了地中海貧血、杜氏肌萎縮症、血友病和亨廷頓氏舞蹈病等主要遺傳病的基因診斷和產前診斷技術。

 

找到遺傳病的規律後還得找到致病的原因。這就需要做機理的研究,研究發育生物學。曾凡一進而研究早期胚胎發育,比如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為受精卵之後,基因是怎樣表達與被調控的。

 

從1998年開始,人的胚胎幹細胞研究有一個飛躍。胚胎幹細胞就是胚胎發育早期一部分具有全能性的內細胞團。1998年,美國科學家成功地建立了人的胚胎幹細胞系——它有兩個特性,能無限期地擴增,能分化成各種各樣的細胞。有了胚胎幹細胞,就能用它去治療人類的遺傳病。而胚胎幹細胞是從發育生物學中講的早期胚胎來的。

 

曾凡一很自然地深入到胚胎幹細胞的研究。研究早期胚胎發育能了解如何調控基因,能夠讓胚胎前期發育得更好,從而得到好的胚胎幹細胞。這些幹細胞可以分化成各種各樣細胞、組織和器官,以替代損傷的不可再生組織,用來治療帕金森症、心肌梗塞等嚴重疾病,在再生醫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因為胚胎幹細胞涉及倫理問題,所以科學家們產生了把體細胞變成幹細胞的設想。2009年,曾凡一帶領的研究團隊和中科院動物所周琪研究員的團隊合作,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製造」出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小小」,有力地證明了iPS具有真正的全能性。

 

「給小鼠起名『小小』,是希望我們能在這個很大的領域裡邁出小小的一步。」曾凡一很謙虛。但這小小的一步,是全世界範圍內重要的一步,在醫學界引起很大反響,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09年世界醫學十大突破之一,也入選了2009年中國十大基礎研究和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3 音樂開闊思路

 

父親曾溢滔院士是著名的遺傳學家。誰會想到,他喜歡文學並擅長攝影和油畫。他創作的獲獎小說被改編成話劇,拍攝成電影。他對交響樂有著獨到的見解,認為交響樂很像DNA的分子模型。

 

母親黃淑幀7歲開始學習鋼琴,很快表現出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在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讀書時,擔任學校話劇團團長,還在上海市的歌唱比賽中獲得大獎。他們的藝術「基因」也遺傳給了女兒。

 

曾凡一小學至高中期間,一直是學校和藝術團的鋼琴與舞蹈演員。曾凡一的嗓音低沉圓潤,得天獨厚。1984年,上海首屆外國流行歌曲大賽上,她一舉奪得獨唱第一名。在美國留學時,曾凡一在主課之外,還修完了音樂專業的所有主課科目。

 

她的愛好與追求在她求學路上幫了很大的忙。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是全美第一所醫學院。興趣廣泛,多方位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一向是招生對象。曾凡一在這方面正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除了學習,她之前的科研成績以及多元化的成長經歷,使她從6000名優秀大學畢業生的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成為當年6位攻讀醫學和生物學雙博士學位的學生之一,並獲得全額獎學金。

 

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讀書兩年後,曾凡一申請休學,除了參與國內的科研工作外,也「為了她酷愛的音樂」。她在北京花了一年多時間,錄製了個人演唱專輯,拍攝了音樂電視(MTV),先後兩次獲得中央電視臺MTV大賽特別榮譽獎等獎項。

 

她還在中、美兩國舉辦多場獨唱音樂會。「這使我走向了社會。我學會了溝通,學會和人打交道,回國那兩年時間,我學到了非常多的東西——之前一直在實驗室或者教室,跟社會接觸不多。音樂對我搞科研影響是非常大的。現在的年輕人,包括我的學生,都是比較直線的思維,讀書就一直讀讀讀,讀下去,思路不開闊。」

 

變換工種是最好的休息。曾凡一說,「工作累了,想破頭也想不出來的時候,就唱唱歌,吹一曲薩克斯;夜裡靈感來了,就作曲。這樣既是一種休息,也是練習音樂技藝的好辦法。」

 

【記者手記】

 

嬌小的身材,一頭長髮像瀑布一樣披下來,白皙的臉龐上五官緊湊,左手中指戴著一枚精緻的戒指,看人淺笑盈盈,說話輕聲細語,曾凡一是典型的江南女子的模樣。但和她一接觸,從她堅定的目光和自信乾脆的話語中,能感受到她的堅強。曾凡一說,當年父母在艱苦的環境下,從無到有創立遺傳所,讓她學到了在任何艱難的環境下敢於克服困難、執著追求的精神,也教會她在寂寞中堅持。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曾凡一:開演唱會的海歸女科學家
    4歲半開始學習鋼琴,5歲登臺演出,開個人演唱會,出版個人專輯;「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獎者,在國際上首次證明了iPS細胞具有和胚胎幹細胞相似的多能性——看似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在一個人身上重疊。
  • 長江學者曾凡一:出唱片開演唱會的首席科學家
    醫學、理學雙博士,長江學者,國家重大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彈琴、跳舞、作曲,開演唱會、出唱片……沒錯,這些經歷,都屬於今天要介紹的這位交大女神,曾凡一!曾凡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遺傳研究所副所長,近年來榮獲了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第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以及第六屆「上海市巾幗創新獎」等獎項。登上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謝謝了,我的家》節目的嘉賓曾凡一,也具備著「一心多用」的超凡技能。
  • 曾凡一:女科學家開演唱會
    她有一個習慣,出門前自備一整天的飯菜,裝進保溫袋隨身攜帶,有空時拿出來吃兩口,有時實在太忙,飯菜原封不動又帶回了家。她要帶著團隊攻克幹細胞、發育生物學和醫學遺傳學的難題,還要到松江動物試驗場進行胚胎工程和轉基因動物研究。令人折服的是,她還有另一個身份——次女中音。曾凡一認為,跨界可能是科學創新的必備素養。
  • 曾凡一:開獨唱音樂會的美女科學家
    在美國念大學時,她休學回北京花了一年多時間,錄製個人演唱專輯,拍攝音樂電視,獲得中央電視臺MTV大賽特別榮譽獎,輾轉中美舉辦多場獨唱音樂會。  依然是她,一腳踏進科學殿堂,不斷拾起一枚枚閃亮的「貝殼」:第六屆中國優秀青年女科學家,上海市巾幗創新獎……  今天下午,人民大會堂,第三世界婦女科學組織第四屆大會上,曾凡一又從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手中接過首屆第三世界婦女科學組織女青年科學家獎獲獎證書。她也是國內唯一一個獲獎者。
  • 她是中國女科學家,科研成果"震驚"國際科學界,父親是首批院士,母親是終身教授!
    4歲開始學習鋼琴,5歲登臺演出,16歲獲上海首屆外國流行歌曲大賽一等獎暨獨唱第一名,20出頭開個人演唱會、出版個人專輯……如果你以為她是個音樂家,那就大錯特錯了。她出身於科研世家,研究成果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09年世界醫學十大突破之一,中外媒體稱她為&34;,她就是上海大學1986級生物醫療專業校友——曾凡一。
  • 她,首席科學家卻曾是最年輕的女縣長
    經常到海邊考察的美女科學家。正在主持印度洋與南海國際學術大會的唐丹玲。在青島考察的唐丹玲。最近,日本地震和海嘯引發的核危機成為城中熱門話題。那麼,海嘯和核廢水會對海洋產生何種影響呢?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環境遙感學科」首席科學家唐丹玲也許能給我們提供一面借鑑的鏡子。
  • [科普講壇]曾凡一:動物模型與遺傳病研究
    [曾凡一]這個過程中科學家就想到一個辦法,就是克隆,克隆做成的幹細胞就叫治療型的克隆,從病人自體來源胚胎幹細胞,這樣它就不會排斥掉。病人自己來源的細胞牽扯到一個概念,叫克隆,也叫體細胞核移植。  有的科學家把這個頭髮畫了一個圖,這個相當於細胞,中間扎了一個繩子,設計了非常經典的實驗,這個實驗奠定了我們認為細胞核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非常著名的Hans Spemann,他把細胞紮成兩半,一半有細胞核,一半沒有細胞核。   [曾凡一]當這個個體發育以後,有細胞團的這團就長成了一個個體,沒有細胞核的沒有長成個體。
  • 吳宗憲兒子開演唱時間 吳睿軒9月2日於臺北復出開演唱會
    沒曾想,打臉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最近吳宗憲兒子就表示,9月2日將會開演唱會。  據臺灣媒體報導,天王吳宗憲兒子吳睿軒(鹿希派)因在社交平臺揚言炸臺北市政府,引起軒然大波,他更遭罰款50萬(約人民幣11萬),以及緩起訴一年,本來吳宗憲氣到要他退出演藝圈,但四天過後,他火速復出,不但本周開始上節目通告,31日更在社交平臺宣布將在9月2號舉辦演唱會。
  • 愷樂首開個人演唱會 羅志祥300萬打造「黑蝴蝶」蛻變神話
    出道13年,愷樂不斷幻化蛻變,從最初兒童臺的「蝴蝶姐姐」,搖身進化成「巧克力女神」,推出首張個人迷你專輯《黑蝴蝶》勢如破竹,如今老闆羅志祥信守承諾,豪擲300萬為愷樂圓夢,打造她出道以來首場個人演唱會,於12月10日在ATT SHOW
  • 泰妍泰國演唱會,異域風情,燈光一開,「鬼新娘」,造型嚇壞網友
    泰妍泰國演唱會,異域風情,燈光一開,「鬼新娘」,造型嚇壞網友近日,少女時代金泰妍的官方社交網曬出了一組金泰妍在泰國開個人演唱會的美照。這個造型寓意是新娘裝,金泰妍一襲紅色超短裙,頭戴精緻華美的金色華冠,還有披至腰間的紅色紗巾。這個造型本身是很唯美的,美豔中帶著異域風情,讓人不禁眼前一亮。但是可能是舞檯燈光效果的問題,這身裝扮的金泰妍在有些角度看來確實帶了點詭異魅惑的色彩,再加上昏暗的燈光效果,背後若隱若現的閃閃星火,不經意的一瞥能讓人背後一涼。
  • 中國首位大洋科考女首席科學家揭秘洋底探秘...
    中國首位大洋科考女首席科學家 韓喜球博士親臨溫州 親身講述科學家 在大洋深處的探險故事 解密深海大洋處的神奇世界!
  • 年終報導•履職作業|曾凡一:戰疫情,學者委員跨界變「歌手」
    年終報導•履職作業|曾凡一:戰疫情,學者委員跨界變「歌手」 2020-12-18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兩年間梁詠琪去過了很多城市開演唱會,《好時辰香港演唱會》
    梁詠琪《好時辰演唱會》從2016年起跑,在2017年的時候還曾打造了一個《好時辰演唱會2.0》版本。兩年間梁詠琪去過了很多城市開演唱會,甚至有的城市還舉辦過兩次演唱會,偏偏就沒有在她的發跡地香港舉辦,據說是因為這些年梁詠琪一直申請不到香港紅館合適的檔期,只能一拖再拖,拖到2018年,在五月天放棄了紅館的檔期之後,才終於拿到了5月4日-5日兩個檔期,舉辦了這兩場梁詠琪《好時辰香港演唱會》。
  • 開獨唱音樂會的美女科學家(圖)
    成果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 2009年世界醫學十大突破之一;  7月3日,她要在上海世博園舉辦演唱會——  本報記者 雷宇文/攝  一切看上去更像一個童話故事。   在美國念大學時,她休學回北京花了一年多時間,錄製個人演唱專輯,拍攝音樂電視,獲得中央電視臺MTV大賽特別榮譽獎,輾轉中美舉辦多場獨唱音樂會。
  • 曾被前男友們公開討論初夜的女星,如今開演唱會,力破過氣傳聞
    在演唱會上,王心凌演唱了很多自己的經典歌曲,如《睫毛彎彎》、《那年夏天寧靜的海》、《花的嫁紗》、《我會好好的》等,每一首都是粉絲心目中的經典。這次演唱會反響很不錯,粉絲們紛紛稱讚王心凌的唱功,「王心凌演唱會」也登上了熱搜排行榜。在這次演唱會中,王心凌13年來現場首唱歌曲《黃昏曉》,這也是此次武漢場的限定曲。
  • Vitas演唱會折服觀眾 女粉絲興奮過度暈倒(圖)
    雖然廣州前晚陰雨連綿天氣略顯惡劣,雖然廣州前晚一路塞車交通情況也十分惡劣,但是依然無法阻擋Vitas在廣州體育館激情飆歌,更加無損他那些忠實粉絲前來聆聽「天籟之音」的高漲熱情,更有女粉絲突破重重障礙與Vitas相擁之後,竟然真的「幸福」到暈倒了。
  • 新加坡華文老師李麗丹:辦個人演唱會為自己圓夢(組圖)
    李麗丹(右)花了兩個月時間籌備,實現了個人的圓夢之旅。(龍國雄攝)  中新網10月13日電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近日在新加坡濱海廣場的「愛琴海民歌餐廳」,一場小型的個人演唱會登場。
  • 曾鄙視刀郎的音樂,說自己一年要開32場演唱會,如今卻淪為了路人
    不僅是在這次採訪中表現了自己的高度自信,在參加《中國好聲音》的時候,就在節目中頻繁提到自己一年要開32場演唱會,雖然說作為歌手,開演唱會是日常工作,不過一年中能夠開32場還是比較厲害的
  • 上海女科學家曾凡一的「跨界」人生
    原標題:上海女科學家曾凡一的「跨界」人生  如何加速推動長三角原創尖端科技成果產業化?她多次舉辦個人演唱會,出過唱片,創作了《紅帆》等多首動聽的歌曲。談到科學家、歌唱家雙重身份,曾凡一說:「科學始於想像力而完成於邏輯推理,藝術則始於邏輯而完成於想像力。」因此,科學和藝術是相通的,這讓她的人生充滿了「跨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