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er》:打破傳統極限的顛覆性納米製造技術

2020-08-27 材料material

「到現在為止《Matter》期刊僅發表了7篇歸類於最高級別的「材料前沿進展」Material Advancement Progression (MAP)的文章:Discovery, 這篇工作《Unconventional alloys confined in nanoparticles: building blocks for new matter》正是其中之一。」


論文連結:

https://www.cell.com/matter/fulltext/S2590-2385(20)30385-4


高熵合金的出現代表了向新穎材料研究的範式轉變。它們的優異性能通常認為與熵最大化時的單相固溶體有關。但實際上,單純混合熵的作用往往不足以驅動合金化,目前最主要的難題是:1)創製一種混合態並將其最終轉化成穩定的合金相中;2)不混溶元素體系的正值混合焓阻滯熱力學穩定的均相混合;3)奇異合金的深納尺度增材製造(又稱3D列印)。


解決些難題,作者通過利用微妙級別震蕩的「人工閃電」蒸發母體材料,然後充分混合蒸氣雲,並通過蒸氣-晶體直接轉化的路徑(Vapor-crystal transformation),淬滅為納尺度下穩定的奇異合金,並將其作為構建塊列印成3D納米結構陣列。


圖1 微妙震蕩火花放電混合多元素蒸氣雲並直接淬滅為對應的組分可控的奇異合金顆粒


圖2 「光錐」混溶圖及其納米尺寸效應(藍色雙曲線)。光錐混溶圖是針對於塊體材料,包含在光錐邊界內部的材料,與「觀察者」材料(這裡是金)完全混溶,在邊界上的材料,與觀察者材料的混合焓約為0。納米尺寸效應對應的藍色雙曲線修改了混溶限制,且可通過減小尺寸(擴大雙曲線的疆域)繼續增大材料的混溶性。


圖3 不混溶材料形成的二元合金而對應的臨界尺寸,前提是必須利用「火花混合」Spark mashup充分混合對應的蒸氣雲。


對於二元不互溶體系的合金顆粒只要低於臨界尺寸,任何比例都可形成穩定的合金結構。該納米尺寸效應給予了混合熵令人驚訝的超大增強因子,使二元合金的混合熵等同於25元塊體合金的混合熵。該發現與「越小越不穩定」和「在納米顆粒中混合多種元素更為困難」的傳統趨勢相矛盾。另一有趣發現是,這種對混合熵的尺寸效應關係與霍金Hawking溫度與黑洞(稱為理想混合器)的尺寸之間的關係極為相似。這些新發現指明了未來高熵合金等奇異合金的全新前沿探索,賦予金屬材料領域新內涵。


圖4 列印的3D合金納米結構陣列,從二元到高熵合金,包含前所未有的新型合金家族,為深納尺度增材製造技術、冶金、光學、超材料等提供無限的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在應用方面,將高熵合金納米顆粒作為構建塊,用一項全新的「法拉第3D列印技術」製造納米結構陣列,該列印技術巧妙將電場線轉化成了描畫納尺度3D物體的工具,與200年前法拉第用鉛筆創繪電場線是逆反的過程。列印的多種多樣的高熵合金3D納米結構(納米花、納米柱陣列)有望誕生迄今為止不存在的物質性能:結構中緊密排列的超細微晶及其欒晶特性,有望解決導電性和機械強度不可兼得的矛盾,因此在微納器件等領域有核心競爭優勢;創製的合金顆粒也展示了在MOR, EOR和FAOR中的卓越催化性能。該系統性的工作提出了創製奇異合金的突破性概念,發明了創製任何合金的通用方法,解決了傳統冶金和增材製造中的重大技術難題,指出了高熵合金和奇異合金的前沿研究方向,為發現新物質、列印新結構、探索新性能趟出了一條特殊的有效途徑。


*感謝論文作者團隊對本文的大力支持。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信息通訊、網絡安全、智能製造、生態監測……這些成果為把南京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提供了關鍵和強有力的支撐。昨天和前天,記者對其中的部分成果進行了詳細探訪。   顛覆性技術製備新材料  為原子製造提供支撐  將不同物質分解成原子再聚合成團簇,就能形成新的物質和材料。
  • 康紹忠院士:農業領域若干顛覆性技術初探
    本研究通過會議調研、訪談、文獻研究及專利分析等方法,以具有重大技術創新和突破、顛覆了傳統技術路線、改變了現有業態形式並催生和構建新興產業、產生重大綜合效益、影響和改變了社會經濟發展道路與方式為標準,梳理出未來農業領域顛覆性技術的發展方向。
  • 戰略研究丨機械與運載工程領域顛覆性技術
    3.智能無人飛行器技術,人工智慧技術與無人飛行器深度融合,將對傳統領域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在軍民領域均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4. 超迴路列車技術,可降低活動部件和空氣阻力所造成的摩擦,將成為新一代地面交通的典範,顛覆傳統地面交通運輸系統。5.
  • 八千名工程技術人員攻堅2納米工藝,臺積電意欲突破晶片製造極限
    工藝流程水準的高低決定了晶片的性能,現階段,世界上最好的和已完成批量生產的工藝流程當屬臺積電的5 nm工藝流程,但臺積電明顯不適合停止5 nm工藝流程,據了解,臺積電已啟動8000多名技術工程師全力合理布局2 nm工藝流程的研發,以維持其在晶片代工製造行業的領先地位。難道2納米就是晶片加工工藝的物理極限麼?
  • 納米科學:製造原子級納米帶!
    納米科學:製造原子級納米帶!研究人員已經邁出了將原子級精密石墨烯納米帶(APGNR)整合到非金屬基底上的第一個重要步驟。矽晶體是最常用於製造電晶體的半導體,電晶體是用於在計算中執行邏輯運算的關鍵電子元件。然而,隨著更快和更強大的處理器的產生,矽已達到性能極限:導電越快,溫度越高,導致過熱。
  • ​出席科博會主論壇 歐陽曉平院士:顛覆性技術助推科研彎道超車
    新型石墨烯合成技術讓續航1000公裡的新能源汽車成為可能「我們寫信可能很平淡,文學家卻能寫成優美的詩歌、散文。」歐陽曉平說。在他看來,一項顛覆性創新技術,可以在應用領域帶來很多突破。歐陽曉平舉了石墨烯製取技術的創新。
  • 什麼是顛覆性技術
    真正顛覆性技術不但是對科學原理的創新性應用,而是跨學科,跨領域的集成創新。顛覆性技術經典案例。他提出回收一級火箭,「製造出比別人更便宜的火箭,還可多次使用」的想法,而取得成功。就是Space X項目。SpaceX火箭的可重複使用還是一個很新的概念;公司將這一創新引入了航空航天行業。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已經回收了大約59枚軌道級火箭,其中超過10枚進行了多次發射。
  • 菲沃泰亮相深圳國際電子展 納米技術突破防水新極限
    展會期間,立志打造成為最周到的納米技術防護專家的江蘇菲沃泰納米科技有限公司亮相電子展4號展館,以納米防水技術吸引眾多關注的目光。菲沃泰亮相2016深圳國際電子展,直播、論壇很吸睛江蘇菲沃泰納米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科技為導向的創新型企業,公司運用先進納米防護技術,實現對各種材料的表面功能化改性及加工處理,被稱作「最周到的納米技術防護專家」。
  • 臺積電3納米迎來巨大挑戰,若不能打破瓶頸,全球第一位置保不住
    得益於手中掌握著最先進的晶片製造技術,所以在全球洗片製造產業之中,臺積電佔據非常有利的位置。更是因為技術優勢,所以每年都有接不完的訂單生產上千萬可晶片。臺積電的優勢來到五納米製程工藝之後,使得臺積電對於EUV光刻機的使用率更是提高了一個臺階,而在5納米之後,臺積電目前已經有了3納米的先進位程工藝計劃。要知道,目前全球來講,只有三星和臺積電具有5納米技術工藝。但是在產品良品率等方面,三星很顯然還不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也就是說,現在臺積天在晶片代工領域依舊是遙遙領先的。
  • 臺積電突破納米極限,北大突破晶片極限?碳基晶片究竟是何物?
    自從晶片戰爭開始以來,我國一直都在尋找著一個突破的機會,許多的科研人員日以繼夜的努力,就是為了打破美國對中國半導體領域的封鎖,別看晶片只是一個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存在,可其實這其中包攬了全人類的頂尖智慧,還有未來科技時代的發展前途。
  • 原子及近原子尺度製造——製造技術發展趨勢
    目前,面向多種典型器件和重大需求時,傳統製造技術與工藝、加工設備與機器以及基礎支撐理論發展等已面臨「瓶頸」,將加工對象視為連續性材料的製造思想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無法逾越的鴻溝。 高精度製造在科技和生產力發展中具有關鍵作用。以晶片為例,我國不能製造的是高端晶片,即線寬為幾納米的晶片,「卡脖子」的是高精度光刻機。
  • 當晶片工藝製程突破物理極限後,該怎樣尋求新的晶片製造技術?
    所謂的物理極限,其實是對客觀規律的一種描述,那是一個事實。如果理論預言的結果與事實不符合,就需要去修正理論。所以我們說,客觀事實存在極限,而不是理論設定了極限。第二、技術和理論之間的關係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最重視技術的人,但我一定是這些人之一。
  • 中國5納米光刻機關鍵技術被攻克,未來將會打破壟斷嗎
    他們突破了5nm光刻機的製造工藝,他們能有這麼樣的好成績,也是離不開強有力地支持半導體領域的研究與開發,所以才湧現出了華為,中芯國際,中興通訊等優秀公司,我們已經在晶片設計,研究和開發方面擁有最先進的技術。
  • 原子及近原子尺度製造 ——製造技術發展趨勢
    目前,面向多種典型器件和重大需求時,傳統製造技術與工藝、加工設備與機器以及基礎支撐理論發展等已面臨「瓶頸」,將加工對象視為連續性材料的製造思想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無法逾越的鴻溝。高精度製造在科技和生產力發展中具有關鍵作用。以晶片為例,我國不能製造的是高端晶片,即線寬為幾納米的晶片,「卡脖子」的是高精度光刻機。
  • 突破理論極限 中國科學家提出超靈敏納米探測新技術
    突破理論極限 我科學家提出超靈敏納米探測新技術  最新發現與創新  納米粒子或病毒分子的靈敏探測技術,對環境監控、醫學診斷和防恐安全等諸多領域有明顯的實用價值。如,在大氣汙染物中,相比微米顆粒(PM2.5),納米懸浮顆粒可穿透人體肺部細胞和血腦屏障,對健康的威脅更大。而目前,靈敏度最高的光學傳感器可檢測10納米的微粒,已逼近理論極限。近日,湖南師範大學教授景輝,提出了一種突破靜態腔探測理論極限的新方案,利用旋轉環形光學微腔,可使靈敏度達到目前最好的靜態腔的3倍,從而探測到更小的納米顆粒。這一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光學學會的旗艦期刊《光學》上。
  • ...攻堅2nm投入8000工程師人力,摩爾定律下,到底工藝極限是幾納米??
    曾經很長的一段時間,業界都認為,7nm就是基於矽材料製造晶片的物理極限,這個「極限」如何就被突破了?這要從晶片的基礎技術說起。柵長越短,相同尺寸的矽片上能集成的電晶體就越多,在電晶體集成度相當的情況下,使用更先進的製造工藝,晶片成品的面積和功耗就越小,在矽材料消耗方面,其成本也就越低。柵長又分為光刻柵長和實際柵長,光刻柵長由光刻技術所決定。光刻過程中光存在衍射現象,同時晶片製造過程中還要經歷離子注入、蝕刻、等離子衝洗、熱處理等步驟,會導致光刻柵長和實際柵長不一致。
  • 【光明日報】顛覆性技術的預測與展望
    通常,這類技術的出現沒有規律,更難以預測。  顛覆性技術和新興技術既有共性,也有區別。一般來說,顛覆性技術可以是科學技術突破的結果,如電子的發現。而新興技術也有可能是顛覆性的,其剛剛出現時顛覆性可能沒有馬上顯現。但當它被創新性地應用時,其顛覆性就會得以充分體現,如臉譜等社交網站。鑑別新興技術會不會成為顛覆性技術,我們可能要問三個問題:第一,哪些技術有潛在的顛覆可能?
  • 1nm電晶體誕生 驚嘆「突破物理極限」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教授阿里·加維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近日利用新型材料研製出全球最小電晶體,其電晶體製程僅有1納米,被媒體驚嘆為「突破物理極限」。據印度NDTV新聞網8日報導,按照傳統的晶片製造工藝,7納米堪稱物理極限,一旦電晶體大小低於這一數字,它們就會產生所謂「量子隧穿」效應,為晶片製造帶來巨大挑戰。
  • 未來發展充滿不確定性,顛覆性技術將是最大變數丨能源發展趨勢與...
    隨著各種信息化技術在能源領域中的應用,特別是「數位化」技術逐步打破了不同能源品種間的壁壘,也成為未來的一大發展趨勢。在能源界,「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在能源問題上獨善其身」「技術沒有國界」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3.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概念的提出與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發展合作組織的成立是能源「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標誌。
  • 蘇世偉丨顛覆性太空技術的創新機理與應用邏輯
    量子通訊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納米技術的基礎性突破,必然催生新的顛覆性太空技術。同時,在對新技術的吸納和消化中,顛覆性太空技術本身也會進一步體現開放性。由於軍事的本質在於對抗,一旦顛覆性太空技術應用於軍事,任何一方都在千方百計地努力壓倒對方,所以各方對顛覆性技術都有天然的敏感性,力圖通過技術優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