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2020年「身邊項目,全民設計」終期成果通過院士大師評審

2020-12-06 大洋網

大洋網訊 近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召開2020年「身邊項目,全民設計」終期成果專家評審會,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郭明卓、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倪陽三位專家對來自國內外設計大師、創客們的12個包括「濱江驛站、騎樓、變電站、口袋公園」等試點項目在內的終期成果進行評審。

何鏡堂參與評審

會上,市嶺南建築研究中心就今年項目的工作組織模式、平臺搭建情況、方案設計成果、階段工作成效等內容進行了匯報,並詳細展示了2020年12個試點項目的工作開展情況。專家組認為該項工作充分體現了對城市品質的關注,促進了社區共同治理,帶動了整個城市的設計水平和品質化提升。同時,專家指出,要注重組織形式方面的經驗總結,將高品質建設公共項目的理念,從局部試點推向全市推廣。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自2018年以來,圍繞公共服務設施、市政設施、公共空間等與市民生活緊密相關的身邊項目,持續開展「身邊項目,全民設計」系列工作,從組織大師/創客參與方案設計、組織跟進方案實施、到組織公眾參與和宣傳推廣等,以平臺形式整合多方資源,積極引導各方參與方案從設計到實施的每個階段,實現共同締造。

110千伏廣船變電站效果圖

琶洲北湧景觀橋效果圖

北京路305號改造效果圖

2020年度,在全市範圍內選取包括變電站、口袋公園、景觀橋、社區公共空間、騎樓公房等12個試點項目,邀請崔愷、貝建中、COX等12位國內外大師和創客參與設計,形成110千伏廣船變電站、閱江路人行景觀棧橋、北京路騎樓建築等一系列優秀的設計作品。此外,本年度還以競賽的形式,為同和北9號大院老舊小區微改造口袋廣場徵集設計方案23份,計劃將以優勝方案「雲臺芳徑」推進實施。

為進一步促進廣州高質量發展、精細化治理,建設美麗宜居花城,「身邊項目,全民設計」將結合廣州市社區設計師工作在全市範圍內推廣,未來將以「社區事•大家做」系列活動為抓手,重點關注公園、口袋公園、垃圾收集點、變電站、泵站、河湧水系景觀建設、道路交通環境提升以及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引進高水平的設計師進行設計和把關,逐步提升社區人居環境品質。

可以預見,未來將會有更多設計大師、新銳設計師、社區居民和公眾參與到城市規劃設計和建設中來,為城市公共空間提供更加多元的設計理念。隨著環市東公廁、恩寧路騎樓建築、維新橫路微改造等2018~2019年試點項目的逐步完工,今後將有更多的「身邊項目」亮相廣州街角巷尾,為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提供無限可能。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娟 通訊員穗規資宣

相關焦點

  • 西安分院開展2020年度「西部之光」立項評審及終期評估工作
    按照《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管理辦法》(科發人字﹝2020﹞59號)以及《中國科學院人事局關於開展2020年度 「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相關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西安分院於10月中、下旬組織開展 「西部之光」立項評審和終期評估工作。評審會由西安分院副院長楊青春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主持。
  • 小而美在身邊!社區黨建公園請來大師設計、院士評審
    重新修改股份章程,使外嫁女和男性村民的股份分紅一律平等;拆改結合,推動收儲嘉禾望崗地鐵站周邊地塊、開發570畝留用地和舊村改造等一批重點項目;違建倒下去,口袋公園建起來,社區黨建公園竟然是設計大師的作品……3年前,廣州市白雲區嘉禾街望崗經濟聯社黨委因黨組織戰鬥力不強、黨建臺帳基礎薄弱等原因被列為軟弱渙散黨組織。
  • 「廣州市中心城區暴雨公式及計算圖表編制」項目成果通過專家評審
    「廣州市中心城區暴雨公式及計算圖表編制」項目成果通過專家評審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1年05月23日14:58
  • 先進光源技術研發與測試平臺項目通過初步設計方案評審
    先進光源技術研發與測試平臺項目通過初步設計方案評審 2018-06-09 高能物理研究所 【  評審會由北京市工程諮詢公司主持,來自加速器、同步輻射、建築、結構、電氣、設備等方面的院士及專家承擔評審工作。
  • 中信環境技術膜芬頓技術通過科技成果評審
    來源:時刻頭條12月16日,由中信環境技術自主研發的"膜芬頓技術在汙水深度處理中的應用"項目順利通過科技成果評審,該項目經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水汙染治理委員會組織上海同濟大學、中山大學、中科院生態中心等單位的多名行業內知名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對該項科技成果進行了審核評價,一致認定該技術創新性強
  • 萱嘉生物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為貫徹落實《廣東省自主創新促進條例》,規範廣東省科技成果登記與信息公開工作,有效地利用科技成果信息資源,及時、準確和完整地統計科技成果信息,加速科技成果技術轉移和產業化,廣東省科技局特出臺《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關於科技成果登記與信息公開的實施辦法》。
  • 院士大咖走紅毯,2020年廣州科技活動周啟幕
    今年科技活動周以「科技戰疫 創新強國」為主題,開幕式則以「科創羊城 20有你」為主線,褒揚「科普愛心大使」 院士大咖、科技工作者,回顧廣州科普事業20年成就,創新直播帶貨助力科技脫貧攻堅,匯聚VR遊火星、家電「讀人心」等廣州科技成果,展望科技創新帶來的美好生活未來。
  • AS700載人飛艇項目通過所內詳細設計評審
    9月3日至4日,特飛所組織召開AS700載人飛艇項目詳細設計轉階段評審會。所內退休老專家以及全所各部門、各專業相關技術管理人員共30餘人參加了評審。評審專家組分設為總體、結構強度和製造、系統共三個小組分別對AS700項目總體氣動、結構強度、系統航電、動力環控、工程製造、質量適航、可靠性和標準化等專業詳細設計階段工作進行了審查和質疑。
  •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單位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10月20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新體制全球海面風場探測微波散射計」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施一公:評審終身副教授制度,臨床科研思維與論文成果孰輕孰重?
    中國是論文發表大國,在2019年的論文發表量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了新的世界第一。但是與這眾多發表論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的論文成果轉化率簡直是慘不忍睹。施院士在其西湖大學評審終身副教授制度上進行的改革主要意願是希望推動我國醫學科研的創新,把以往我國很多科研工作者單以文章為目的的研究方式更變為推動科研進步思維為目的的研究方式。從政策角度考慮激發科研工作者的創新能力,做獨一無二的研究。
  • 《中國礦產地質志•浙江卷》通過專家評審
    《中國礦產地質志•浙江卷》和兩張成果圖件進行了評審。經經質詢與討論,專家組一致認為《中國礦產地質志•浙江卷》成果突出,最終以「雙優」成績順利通過成果評審。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遠景出席並講話。   11月29日,中國礦產地質志全國項目辦公室組織專家在杭州市對《中國礦產地質志•浙江卷》和兩張成果圖件進行了評審。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遠景出席並講話。
  • 2020年廣州市中小學校STEM教育實驗項目成果交流展示活動在中星...
    11月28日,由廣州市教育局主辦的2020年廣州市中小學校STEM教育實驗項目成果交流展示活動在越秀區中星小學舉行。全市26所中小學,以各具特色的STEM教育實驗項目成果,參與交流展示活動。市教育局、越秀區教育局有關領導到交流展示活動現場指導。
  • 2017年CCF-騰訊犀牛鳥基金終期評審會暨頒獎典禮在CNCC期間舉辦
    2017年CCF-騰訊犀牛鳥基金終期評審會暨頒獎典禮在CNCC期間舉辦 2018年11月09日 17:21作者:王動編輯:王動
  • 播撒科學種子,點燃科學夢想——2020年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圓滿...
    播撒科學種子,點燃科學夢想——2020年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圓滿收官 2020-12-31 1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公布
    2020年9月17日,國家基金委官網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結果。2020年度國家基金委共受理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各類型科研項目265397項,受理項目數量遠超往年,比2019年增加近3萬項,獲得資助項目32486項。
  • 雲南省有色地質局三一七隊等單位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9月2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昆明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雲南省有色地質局三一七隊和雲南省有色地質局地質地球物理化學勘查院完成的「雲南省馬關縣都龍礦區外圍鋅錫銅多金屬礦整裝勘查區礦產調查與找礦預測」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院士峰會|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十大創新成果發布
    11月2日,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在松山湖科學城舉行。峰會期間,在IBT重大創新成果發布會上,正式公布「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十大創新成果」。「十大創新成果」現場發布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院士聯合會副會長羅錫文對「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十大創新成果」頒發證書。
  • 四項氣象現代化核心技術攻關任務通過評估
    12月1日至2日,四項氣象現代化核心技術攻關任務通過終期評估。高解析度資料同化與數值天氣模式、氣象資料質量控制及多源數據融合與再分析、次季節至季節氣候預測和氣候系統模式、多尺度氣象數值預報模式系統——這四項攻關任務直指中國氣象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關係到我國氣象核心競爭力提升。
  • 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在廣州召開,鍾南山等九位院士...
    記者 金喆12月19日,以「科技助力新冠防控數據驅動醫學發展」為主題的2020金域醫學(603882,股吧)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在廣州召開。成立4年成果豐碩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成立已有4年。在委員會的指導下,截至2019年,金域可檢測項目已超過2700項。
  • 燕山大學組織研發的「川藏鐵路用Q500qENH橋梁鋼及應用技術」項目通過技術評審
    11月21日,由燕山大學組織研發、服務於川藏鐵路中段工程(雅安至林芝)的「川藏鐵路超大跨度橋梁用高性能Q500qENH鋼及應用技術」項目,通過了中國鋼結構協會組織的評審。評審會上,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青峰教授代表合作研發團隊介紹了項目總體情況,包括川藏鐵路應用背景、Q500qENH鋼及配套焊材的研發試製以及焊接、腐蝕、疲勞、斷裂等關鍵應用性能的評價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