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網友:中國人都快登上月球了,我們還在玩雜耍

2020-11-29 雙馬尾班長

【妹子聊軍事916期】2018年剛開始,印度就一鳴驚人,用一枚火箭成功發射了31顆衛星,印度總理莫迪為此大加讚許,表示印度航天事業「未來光明」。但也有清醒的印度網友指出:中國人都快登上月球了,印度卻還在玩雜耍。

印度火箭發射,目前印度發射成功率還是偏低

印度此次發射的是PSLV運載火箭,將31顆衛星送入太空,其中包括3顆印度衛星和28顆外國衛星,初看之下花團錦簇,但仔細分析不難發現,背後沒多大意義。這31顆衛星總重量才1323千克,只是一顆中型衛星的重量,而且其中包括一顆730千克重的遙感衛星和4顆不到100千克的微型衛星,剩下26顆全是幾千克的納米衛星。

納米衛星就這麼大點

其實印度此次一箭31星更多的是形式主義,此前他們就搞過一箭104星的世界紀錄,同樣是一大堆饅頭大小的納米衛星。一箭多星中美俄和歐洲都能搞,到卻美歐國家像印度這般痴迷,也許在他們眼中,能創造世界紀錄就行了。

中國航天員

而目前世界公認的航天未來:載人航天、探月、空間站、深空探測4大領域,印度卻幾乎交了白卷。反觀中國載人航天日漸成熟、探月工程已進行到「落」階段、空間站建設初見成效......正所謂一步一個腳印,日漸強大。相比中國真刀真槍的進步,印度這些所謂的「世界紀錄」更像是玩雜耍......

印度摩託車閱兵

但可悲的是,目前印度清醒的人並不多,從上至下都沉浸在印度航天躋身世界頂尖水平的自得中,或許不久的將來,印度將創造一箭1000星額新紀錄,但那又能怎麼樣呢?

相關焦點

  • 14個中國人「登上」月球
    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周刊 2013.12.09 星期一 14個中國人「登上」月球     祖衝之、李白、嫦娥、張鈺哲……你想過嗎,這些中國不同時期的名人們「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如今,他們正在月球上比鄰而
  • 中國人一定會登上月球(組圖)
    奔向月球的「嫦娥二號」留給我們一連串疑問:為什麼要探測月球?中國人為奔月做了哪些準備?中國人何時能在月球上插上五星紅旗……昨日,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歐陽自遠院士來泉召開「嫦娥工程中國人探月的夢想」科普報告會,對此作出解析。記者彭斌 林銘珊/文 張九強/圖  醞釀三十餘載的奔月夢  「嫦娥一號」「嫦娥二號」的成功發射,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 月球上是有毒嗎?為什麼登上月球的太空人都出現怪病?
    當中國人提到月亮的時候,一定會想到一個人,那就是嫦娥。嫦娥在中國人的眼中,不僅是美麗的化身,也是月亮的守護神。月亮還寄託著中國人民的思鄉之情。直到現在,月亮所代表的思鄉之情還是深深印在腦海裡。現在,人們對月球的好奇也從未停止過。無數次的登月計劃與登月成功就是最好的證明。從1969年,繼美國的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成為登月第一人之後,人類又接連送了十二位太空人登上月球。
  • 【不圖不快】:「玉兔」登月成功 美國網友很不高興
    這也是近40年以來,人類第一次實現月球「軟著陸」。這條新聞登上了全球各大媒體網站的首頁。而外國網友認為,這是全人類的大好事,它獲得的關注顯然還不夠多。  印度國家報《印度時報》和英文報《印度斯坦時報》網站都在顯要位置刊登了嫦娥三號登月的新聞。《印度斯坦時報》稱,印度和中國這兩個亞洲大國進行著激烈的太空競賽。中國和其官方媒體一直在「熱切」關注著印度的火星探測計劃。
  • 美媒稱下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或是中國人
    今年的7月20日正值美國阿波羅登月50周年,近來的美國媒體除了圍繞紀念阿波羅登月計劃50周年大作文章、回味四五十年前美國登月的輝煌外,就是在感嘆美國太空人何時會再次登上月球,下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會是哪國太空人等等。
  • 原來中國人早就「登上」了月球背面,有這五位古代先驅者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降落於月球背面,並傳回了照片,舉世矚目,令人振奮。中國古人對月亮一直有著美好的憧憬,從對月亮的各種稱謂就能看得出。有白玉盤、晶盤、廣寒、半蟾、玉鉤等等美妙的詞彙。而嫦娥奔月的傳說也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 2030年中國人能否登上月球?關鍵就看這個4000噸巨無霸了
    迄今為止,只有美國人登上過月球,誰是第二個?有不少網友紛紛留言,既然中國已經完成月球取土任務,何時方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像美國一樣實現載人登月。其實這個夢想並不遠,按照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計劃,載人登月是早晚的事情。從2007年開始,中國開始執行探月工程三步走計劃,「嫦娥」以無人探測為主,分「繞」「落」「回」三步走策略實施。「繞」為一期,研製和發射我國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實施繞月探測。
  • 印度登月失敗!而古代中國人卻早已登上月球!
    今日印度的「月船2號」探測器攜帶的著陸器「維克拉姆」號,在月球南極軟著陸時地面控制中心失去了聯繫,印度雄心勃勃的登月計劃因此遭到重挫。古往今來關於「月亮人」的討論和想像,再到關於外星人月球基地的想像,這些並不是僅僅具有一般科學探索的意義,或只是為公眾提供娛樂的玩笑。
  • 中國人登上月球背面的心結終於解了
    是什麼讓中國人的月亮情結,延續了5000多年?   從「嫦娥」「玉兔」「廣寒宮」的民間傳說,到「床前明月光,低頭思故鄉」   的千古佳句,是什麼讓中國人的月亮情結,延續了5000多年?   也許是神秘感   作為地球最近的鄰居,月球是人類探索外太空最近的目的地。
  • 為什麼水獺肚子餓的時候會拋石頭,玩雜耍?科學家也摸不著頭腦
    科學家們最想解決的一個謎團是,水獺這樣玩石頭,有什麼用?之前有動物行為學專家認為,這種行為可能有助於這些動物練習從貽貝和蛤蜊等複雜獵物身上提取食物所需的覓食技能。然而,新的研究表明,年幼的和年老的水獺,比處在繁殖旺盛期的成年水獺更喜歡玩這樣的「雜耍」動作。
  • 中美印登陸月球誰最快?美國只需4天,印度竟要50天,中國要多久
    與此同時,當時的中國起步較晚,一切都處在落後的局面,加上美國以及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我國只能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往前摸索。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航天大國的定義僅限於登上月球,簡單來說,就是誰登上月球,誰的實力就會被認可。這也造成近年來美俄等其他國家開始將精力轉移至航空航天領域。
  • 中國航天史:在月球上完成採樣和封裝,印度網友投來羨慕的目光
    導讀:12月2日4時53分中國航天的又一個歷史被記錄了,嫦娥五號在月球上完成了採樣和封裝,此時印度網友投來羨慕的目光!就在大家還在睡眠之中時,中國的嫦娥五號衛星完成了中國航天的又一個歷史性的事件,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此前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
  • 中國航天員在太空呆了一個月,然而印度網友不屑:人家美國呆了快12...
    當天,印度媒體《印度時報》就發表《經過最長時間的太空駐留後,中國航天員返回地面》一文。 不過在該文的評論區,一些印度網友對此不以為然。 在他們看來,美俄的航天技術不知道比中國高到哪裡去。中國人在太空呆了一個月?人家美國太空人可是在太空呆了快12個月!許多俄羅斯太空人在太空上呆了400多天!把人送上月球?人家美國早在1965年就做到了!
  • 一名印度裔美國人將參與NASA月球任務,4年後或登上月球
    海德拉巴:四年後,一位和泰倫加納邦有淵源的印度裔美國人很可能會登上月球。他是美國人,他的父親在20世紀50年代離開了印度。如果他能登上月球,那是靠他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因為他和印度有關係。是莫迪讓我們處於劣勢,他不相信科學,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 新年航天動作不斷,印度宣布一個大計劃,將送太空人登上太空
    近年來,一個國家的發展不僅體現在軍事力量的強大,也體現在民生、科技等方方面面上,例如航天領域,也是各個國家努力發展的目標,不僅美、中、俄、歐洲部分國家都在竭力發展航天事業,另外就連部分中東國家與亞洲國家也加入了航天發展的隊伍之中。
  • 下一個登上月球的將會是誰
    1969年至1972年間,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的七次嘗試中,有六次讓兩名太空人登上了我們的行星伴侶。從那時起,沒有人再次把人類送往月球表面的艱巨任務。但是,這種情況可能很快就會改變。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競相成為第一個宣稱本國公民在月球表面行走的國家,推動了將太空旅行者送上月球的願望。如今,登月的目的已經有所不同。
  • 隨著嫦娥四號升空,中國人登上月球背面的心結終於解了
    隨著嫦娥四號升空,中國人登上月球背面的心結終於解了 東方網汽車2018-12-18 16:34 是什麼讓中國人的月亮情結,延續了5000多年?從「嫦娥」「玉兔」「廣寒宮」的民間傳說,到「床前明月光,低頭思故鄉」的千古佳句,是什麼讓中國人的月亮情結,延續了5000多年?
  • 印度科技不如中國?美國網友評論扎心了:科技差距還在擴大!
    很多人喜歡把亞洲各國放在一起比較,雖然看上去我們都是一個大洲的國家,但事實上從歷史方面或者是資源方面,大家都有很大的差異性。於是有人就說那把中國和印度放在一起比較,是不是就能公平一點?可惜還是有人想要雞蛋裡面挑骨頭,表示印度明明科技領域非常的厲害啊?甚至於歐美國家的很多高科技公司,都是由印度裔的人在擔任高層或者是重要職位的。難道印度科技真的不如中國?美國的一位網友評論扎心了,他表示不僅不如,而且差距還在擴大。當然,他會有這樣的評論並不是因為什麼偏見,而是基於真實的數據,那些去美國工作留學的高技術人才,基本九成以上都不會再回到印度生活。
  • 中國人登陸過月球嗎?
    中國人登陸過月球嗎?課堂上,我感嘆了一句:可惜中國人至今還沒有登上月球。同學們紛紛質疑:中國人不是早就登陸了月球嗎?有誰登陸過,我讓大家舉個例子,有同學脫口而出:「楊利偉。」我大吃一驚。還記得楊利偉從太空回來的時候,當時宣傳力度是很大的,不少學校都給學生發了一本小冊子介紹這個事件。我當時也以為楊利偉登上了月球,過了好久才發現不是的。現在大家的答案與我當年的何其相似,我在想會不會是我們在某些宣傳的地方出了問題,才造成了這樣的誤解。當眾多同學都有疑問的時候,我也禁不住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中國人已經有了登月的創舉,而我個人忽略了呢?
  • 大爺不用毛筆,用臉畫畫,專家:江湖雜耍,網友:真功夫
    大爺不用毛筆,用臉畫畫,專家:江湖雜耍,網友:真功夫!書畫界是一個大江湖,江湖之大無奇不有,有人邊吼叫邊創作書法作品,有人用醫用注射器創作書法作品,也有人在人體上寫字繪畫,最近又有一位大爺火了,不用毛筆,用臉、胳膊和手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