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伍秉鑑真的是靠賣鴉片致富的嗎?

2021-01-09 澎湃新聞

2001年,美國《華爾街日報》(亞洲版)在「縱橫千年」專輯中列舉了一千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五十個人,其中有六名中國人上榜,分別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劉瑾、和珅、伍秉鑑和宋子文。

其中介紹伍秉鑑的文字是這樣的:

浩官(又名伍秉鑑)(1769-1843)

職業:商人

財富來源:進口、出口、錢莊

資產:千萬銀元

入選原因:他那個時代最富的商人。

伍秉鑑的父親是允許與外國人交易絲和瓷器的少數中國商人之一。伍家只接受白銀的付款,他們並不是所有的外國商品都要。1789年,伍秉鑑接管了他父親的生意。他還是公認的慈善家。

不過,這個名單沒那麼嚴謹。伍家主要的出口貨物茶沒有提,他們也不是只接受白銀。名單中出現宋子文更是成問題。專家已證實宋子文的「富裕」其實是日本在戰時製造的謠言。

伍秉鑑事跡雖然在1882年出版的暢銷書《廣州番鬼錄》裡已經被大書特書,在國際上已經很有名——但當代中國人對他的了解並不太多。

伍秉鑑 

伍秉鑑與十三行很多行商一樣,祖上為福建茶農。他成為世界首富,靠的不僅是在「一口通商」的廣州進行特許經營。十三行與全世界貿易的主要貨物為茶葉,伍秉鑑之所以獲得顯赫地位,取決於他的茶葉質量與商業智慧。

十三行

跨國商人難以應對的國際爭端

據與伍秉鑑打過交道的美國商人亨特在他的《廣州番鬼錄》一書中回憶:

有一次,因提到他在稻田、房產、店鋪、錢莊,以及在美國、英國船上的貨物等各種各樣的投資,在1834年,他計算一下,共約值2600萬元。

這裡的「元」歷來有三種解讀:美元、白銀、墨西哥鷹洋。明清史經濟學家黃啟臣教授估算,這個「2600萬元」相當於今天的50億美元。

更多的故事提到他的慷慨,如撕了某個欠帳商人的期票,讓他回美國與家人團聚;手下人擅自做期貨生意虧本,他譴責之餘,自己承擔了損失。

十三行生意並不好做。十三行總商的潘啟曾被別的媒體稱為十八世紀全球首富,因無法長期忍受經商環境惡劣與朝廷的苛斂勒索,1808年,潘啟之子潘有度以10萬銀兩賄賂粵海關監督,辭去總商職務。

十三行商人一舉一動關係到國家命運。他們不僅要擔保洋商遵守中國法律,當中外衝突發生的時候,還要承擔外交事務。

在對外貿易爭端發生的時候,乾隆用連坐的方式管理十三行的商人。某個商人經營失敗,他的債務必須由其他商人代還。為了面子,乾隆甚至會強迫中國商人加倍賠償。

身處這種體制之下的伍秉鑑,想的是什麼呢?《廣州番鬼錄》記載,他一直與國際上的大公司競爭實力與信譽。他投資美國的鐵路、銀行、保險等多個行業,1858-1879年間,伍家就獲取了超過125萬美元的紅利。

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則徐入粵禁菸。林則徐通過伍秉鑑傳遞書信,請教過美國醫生伯駕(Peter Parker)如何治療鴉片癮的問題。

林則徐向道光提出的與洋人抗衡的諸多策略中,提到過茶葉。林則徐認為洋人嗜吃牛羊肉,若無從我國進口的大黃、茶葉以輔食,將會消化不良而死。這一點林則徐應該沒有與茶商伍秉鑑交流過。

與其他朝廷官員一樣,林則徐不與洋商直接溝通。他傳訊伍秉鑑之子伍崇曜等十三行商人,讓他們勸洋人交出鴉片,並聲稱要將一二中國商人正法。

伍崇曜表示願「以家資報效」(這句話被許多文章曲解為行賄林則徐本人。查看歷史可知,從乾隆三十八年 (1773) 至道光十二年(1832)這60年中,行商向政府「報效」就有18次,伍崇曜此次仍是照本宣科)。林則徐說出了那句震耳欲聾的話:「本大臣不要錢,要你的腦袋爾!」將伍崇曜拘捕起來。

林則徐

年已七旬的伍秉鑑約潘啟官之孫潘正煒一起去疏通,林則徐痛斥伍秉鑑,並將二人戴上鎖鏈,讓士兵押送前往寶順洋館,讓鴉片商顛地交納鴉片。伍秉鑑「苦苦哀求,指著自己丟了頂戴的帽子和脖上的鎖鏈說,如果顛地不進城,他肯定會被處死」。據說,顛地住所的燈熄滅了。

也許有人會覺得林則徐如此對待伍秉鑑有些過分,其實,朝廷對待伍家的方式歷來如此:

1831年5月,粵督巡撫偕同海關監督巡視夷館,以館前有所營建為由捕伍秉鑑之子、十三行總商伍元華入獄。廣東巡撫朱桂楨表示,英國人在商館搭建的欄杆等侵犯了中國主權,因此要砍掉負擔保責任的總商伍元華的腦袋。

據《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記載了當時現場場景:「撫院及海關監督閣下……對商館進行襲擊……撕下英倫國王畫像的覆蓋物……以監禁與死刑威脅總商,迫使他與其他在場者跪地一小時以上。」

伍元華出獄後一病不起,他的弟弟伍崇曜接替擔任十三行公行總商。

這次禁菸與敲詐無關,林則徐也沒有殺伍秉鑑。1839年6月,虎門銷煙。7月,林則徐還去伯駕開設的醫院裡治療疝氣,這家醫院是伍秉鑑幫助伯駕開設的。

余光中在《鴉片戰爭與疝氣》一文中提到這段歷史:「那年七月,洋行買辦侯瓜帶來林則徐的一封信,要派克配藥給他醫疝。」余光中讀的應該是英文材料,「侯瓜」應該就是伍秉鑑經商用名伍浩官的英譯Howqua。

不過,談及治療過程,還是美國學者約翰·海達德所著《初闖中國》一書描寫最為準確並耐人尋味:

「林則徐手下幾個人來醫院,請伯駕治療一位匿名的疝氣病人。伯駕為這個神秘的先生做了一根疝帶,而這根疝帶又剛好符合林先生的腹股部尺寸。」

平靜的日子不長,第二年6月,英國遠徵軍封鎖廣州、廈門等處的海口。7月攻佔浙江定海。8月,英艦抵達天津大沽口外。20日,道光帝批答英國書,令琦善轉告英人,允許通商並懲辦林則徐,以此求得英艦撤至廣州。

道光帝

大變局中的小預測

此前,林則徐對英軍入侵的預測是這樣的:「英國要攻中國,無非乘船而來,它要是敢入內河,一則潮退水淺,船膠膨裂,再則夥食不足,三則軍火不繼,猶如魚躺在幹河上,白來送死。」(《林則徐集·奏稿》)

並非沒有人對政局有清醒的預測。亨特的《舊中國雜記》一書裡說,英國人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前,說他們這次一定要見到天子。伍秉鑑預測說,天子一定會去山西。亨特認為這是他一生中講的惟一一個笑話。

幾十年後,八國聯軍進京,光緒與慈禧果然往西安逃亡,歷時一年四個月,晉商的接待讓慈禧頗為滿意,史稱「西狩」。

1858年底,英法聯軍攻陷廣州,英國領事巴夏禮帶兵抓住了兩廣總督葉名琛。伍崇曜由廣東巡撫柏貴派遣與英軍議和。伍崇曜往來奔走效力,還挨過巴夏禮一記耳光……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裡,什麼事不會發生?不久之後,巴夏禮在「每天可繁殖1000隻蛆」的刑部大牢裡倖存下來;兩廣總督葉名琛在加爾各答的牢房裡絕食而死;晉商倒閉,後人頗多吸食鴉片蕩盡家產;十三行沒落、東印度公司覆滅;幸運的是林則徐,他在新疆實地考察與資料收集,提醒當局真正憂患在俄國……

教科書之外的鴉片小史

今天,儘管有不少人以豔羨的語氣談論伍秉鑑的財富,但伍秉鑑在各種敘述中因一直與鴉片「有關」而被很多敘述者攻擊,有人隱約其辭,有人直面呵斥,但這些敘述並沒有證據………那麼我們直面這個問題:伍秉鑑究竟買賣過鴉片沒有?

1821年,剛剛登基道光以「知情不報」的罪名摘取十三行行商首領伍秉鑑三品頂戴花翎。

《清實錄》記載:

又諭。阮元奏,請將徇隱夾帶鴉片之洋商摘去頂帶一摺。鴉片流傳內地,最為人心風俗之害。夷船私販偷銷,例有明禁。該洋商伍敦元並不隨時察辦,與眾商通同徇隱,情弊顯然。著伍敦元所得議敘三品頂帶即行摘去,以示懲儆。

大多數認為伍秉鑑與鴉片有關的言論均來源於此段文字。

有必要介紹一下當時鴉片在國內的消費場景。

1958年,發掘定陵地宮,經過科學化險,發現萬曆骨殖中含有較重的嗎啡成分,證明他是一位用專業設備服食鴉片的癮君子。

據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房德鄰《封疆大吏與晚清變局》一書記載,道光朝吸食鴉片現象相當普遍。據《蓉城閒話》記載,道光皇帝也曾吸(鴉片)煙成癮。道光寫過一篇《賜香雪梨恭記》,記述吸菸的經過和體會。文中說:「新韶多暇,獨坐小齋,復值新雪初晴,園林風日佳麗,日惟研朱讀史,外無所事,倦則命僕炊煙管吸之再三,頓覺心神清朗,耳目怡然。昔人謂之酒有全德,我今稱煙曰如意。嘻!」

徐珂《清稗類鈔》記載:「文宗初立,亦常吸,呼為益壽如意膏,又曰紫霞膏。及粵寇事急,宵旰焦勞,恆以此自遣。鹹豐庚申,英法聯軍入京,文宗狩熱河,有汲汲顧景之勢,更沉溺於是,故孝欽後亦沾染焉。」文宗即鹹豐,孝欽後即慈禧。據記載,慈禧到去世那天都處於戒菸的痛苦中。封疆大吏中,張之洞、劉坤一都吸食鴉片(袁偉時《晚清大變局》),劉坤一菸癮極大,「日吸鴉片二三兩,惟於午、未、申三時始能勉強起坐辦事。」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研究員李國榮、覃波在《帝國商行》一書中認為,從清代檔案看,並沒有十三行行商販賣鴉片的記錄。

據英方檔案《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明確記載:沒有一位廣州行商與鴉片有關,他們無論用什麼方式,都不願意做這件事。英國人的鴉片是通過澳門商人先官與自由商進行貿易的。本書另一處記載也可作為補充證據:「1815年春天,澳門的幾個鴉片煙販被捕。」

美國商人亨特在《廣州番鬼錄》中也寫道:「當鴉片貿易進行時期,經常討論到做這種貿易的道德,以及中國人吸菸的後果問題。沒有一個行商願意去幹這種買賣,幾家外國行號憑著良心不從事這種交易。」補充一句,亨特所屬的美國旗昌行是賣鴉片的,這從側面證明他的話可信度很高。

原因很簡單,享受正常貿易帶來的巨大利潤近百年的行商,長期遭受官方各種名目的勒索與攤派,根本不敢接近鴉片給官方以口實。東印度公司檔案記載,1817年,美國商船走私鴉片被官府查獲,有擔保責任的伍浩官被罰款16萬兩白銀,其他行商被罰五千兩。罰金相當於鴉片價值的50倍。覃波研究員認為從罰款的事實來看,伍秉鑑根本不敢涉足鴉片貿易。

據歷史文獻,與鴉片貿易有關的是沿海各省走私商人、海關官吏家人、個別水師巡船。常見的運輸工具是快蟹船,後來外國走私商人參與進來,運輸工具是配備槍炮的飛剪船。雖說是走私,但都是光天化日之下進行,絕不是什麼洋人「夾帶」鴉片——那只是官員應付皇帝的話。張鳴在《開國之惑》一書中對此有較直觀的描述:

在伶仃洋、黃埔洋面上,人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幅動態的畫面,走私鴉片的飛剪船在前面走,水師的船在後面追,無論怎麼跑,怎麼追,但都會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果水師的船被拉遠了,飛剪船還會等一等。就這樣,前面跑,後面追,追到外海,後面的水師船放上幾炮,鴉片船回幾炮,都是空炮,像是在互相敬禮,然後回頭。這場戲是給岸上的滿大人看的,你看,人家的船快,我們的船慢,追不上,不賴我們。

在這種陰險狡詐與膽大妄為的鬧劇裡,商總伍秉鑑幫不了忙,也插不了手。

運送鴉片的飛剪船

西洋畫家筆下的快蟹船,名為「廣州附近的海盜船」。

第一次中英鴉片戰爭前夕,一艘清廣東水師的「快蟹」戰船(照片中位於近端處)與一艘有武裝護航的英國鴉片走私船(照片中位於遠方)在珠江口虎門狹路相逢,雙方近戰交火,硝煙瀰漫。照片應是從另一艘船現場近距離拍下的。從圖中可見當時的「快蟹」已是一艘大型船隻,船舷配備了三層密集長槳,正槳帆並舉,冒著敵船炮火,勇往直前……

匯票與鴉片的秘密

哈佛大學保留有伍秉鑑寫給各國商人的信件,這些信件所勾勒出的真實情景讓人深感意外。美國杜克大學歷史系教授穆素潔研究過這些信件,他在一次演講中透露:

伍氏利用詹姆塞特吉(Jamsetjee)在孟買作為他的一名定期服務的代理商,負責在印度經營貿易業務,並用孟加拉匯票清算。在信件中,伍氏曾就作為從印度進口的主要商貨原棉供應問題委婉地提及「商品中的投機買賣」。從給詹姆塞特吉的這些信件中表明他很可能還販賣鴉片。

這裡的「孟加拉匯票」值得留意,在清朝,政府與商人只接受銀子的大環境下,有極少量商人開始使用「匯票」。十三行中,僅有潘家與伍家使用過「匯票」,並因此躲過朝廷的勒索,僥倖存活下來。

熟練運用匯票的伍秉鑑與鴉片之間的真實關係是怎樣的?《初闖中國》一書透露:

1817年,珀金斯致信常駐土耳其土麥那的弗雷德·潘恩說,「我們的朋友伍秉鑑」與庫欣「用強有力的措辭建議,我們大量購進鴉片」。

2015年出版的《黃金圈住地》作者雅克·當斯在書中明確地說,帕金斯洋行1819-1827年的帳本中有一個帳本名為「帕金斯洋行與浩官的鴉片帳目」,他說:「這顯示出浩官在1821年前一直與帕金斯洋行聯合投資參與了鴉片貿易。」

此書其他段落顯示,伍秉鑑的合作夥伴「顧盛通過波士頓聯盟的關係把自己和浩官的資金全部投資到鴉片貿易中,他還幫忙決定從土耳其進口鴉片的數量。」

「1821年以後就找不到浩官參與鴉片貿易的跡象。」1821年是道光元年,嚴厲禁菸的時代到來了。熟悉多種金融工具的伍秉鑑可能選擇了停止自己的資金投入到鴉片貿易中。

從所有的中文文獻裡不可能發現伍秉鑑與鴉片之間的任何關係。「假如他的美國朋友們洩露了他們替他經營買賣的天機,他的麻煩可就大了。這個秘密是如此的天衣無縫,直到最近才被人懷疑。」雅克·當斯說。雅克·當斯的《黃金圈住地》英文版出版於1997年。也就是說,遲至1990年左右,記錄伍秉鑑海外資金被用於鴉片生意的「帕金斯檔案」相關內容才被學者發現。

「弛禁」鴉片

1843年9月,伍秉鑑去世,終年七十四歲。

鴉片戰爭結束之後,歷史中關於鴉片的敘述變得模糊不清。其實,人民迎來了一個更苦痛的時代。

國內很多省開始種植鴉片,「以土抵洋」的政策似乎成功抵制了外國鴉片。陝西巡撫林則徐在給江西撫州知府文海的信中表示:「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民嗜洋菸而不嗜土煙。」對於土煙,林則徐又說:「內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脈貫注,何礙之有?」

對林則徐此言感到大為驚訝的人,應該是不了解當時的財政已到了氣若遊絲的地步。

1877年,郭嵩燾連上兩道奏摺請朝廷禁菸,兩廣總督劉坤一在給劉仲良信件中說:

「郭筠仙侍郎禁菸之議,萬不能行。即以廣東而論,海關司局每年所收洋藥稅釐約百萬有奇,詎有既經禁菸仍收稅釐之理!此項巨款為接濟京、協各餉及地方一切需要,從何設法彌縫?」

李鴻章與左宗棠也是持「弛禁」主張的。「弛禁」當然不是放縱鴉片毒害民眾,而是為了換取改革的時間。但三十年後,鄭觀應、王韜等人仍主張「弛禁」,說明這三十年財政已無計可施。

1836年,阿薩姆地區產出了首批受市場歡迎的紅茶。從此中國茶葉就漸漸換不來白銀了,雖然土煙防止了白銀外流,但進口的白銀已經枯竭。老百姓靠銅板維持生計,但要上交白銀作為稅收。銀貴錢賤,民變四起,群臣束手。各省財政飲鴆止渴,運轉已無法離開「鴉片稅」。

1906年清政府頒布禁菸令,規定10年內逐步禁止煙毒。1909年,清朝在上海外灘主辦了世界上第一次國際禁毒會議——萬國禁菸會。兩年後,欠餉半年的湖北新軍起義,史稱「辛亥革命」。

1909年2月1日萬國禁菸會在中國上海召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人物丨19世紀的「世界首富」伍秉鑑
    1834年,伍秉鑑對他的各種財產做了一次估算,共約2600萬銀元。這個時期的美國首富,也不過資產700萬銀元。在西方人的眼中,伍氏商人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商業巨頭。伍秉鑑是誰:大清行商簡單地說,伍秉鑑致富的基本因素是他的身份「行商」,即廣州十三行的商人。大清康熙皇帝收回臺灣後,設立四大海關,開海禁,允許通商。
  • 中國昔日「世界首富」伍秉鑑為何悲嘆「寧為一條狗」?
    今天的話題人物是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之一:伍秉鑑。 很多人知道胡雪巖、和紳、劉瑾,卻不知道有伍秉鑑。1.伍秉鑑是怎麼成為世界首富的? 他的人生遭遇什麼坎坷,為何發出「寧為一條狗,莫為行商首」悲愴之聲?
  • 十九世紀世界首富,資產富可敵國,後代子女淪為農民
    照片上穿著一身官服的人叫伍秉鑑,被洋人視為十九世紀世界首富,他的個人資產達到2700萬兩白銀,要知道當時清朝一年的稅收才七百萬兩,2001年,伍秉鑑與洛克菲勒,比爾蓋茨,以及成吉思汗,和珅,宋子文等人一起被美國《亞洲華爾街日報》評為上一千年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伍秉鑑是其中一位!
  • 廣州十三行之首伍秉鑑,美國前首富對他磕頭,死前卻痛哭:寧為狗
    誰料,伍秉鈞在35歲時病逝,其後他的弟弟伍秉鑑接手了怡和行,這一年是1801年。從此伍家的事業開始快速崛起,怡和行在他手中後來居上,並且很快取代了潘家,成為行商的總商。到公元1834年,幾乎成為世界首富。說伍秉鑑是世界首富,並不是空穴來風。
  • 清朝時中國有"世界首富"? 豪商伍秉鑑比肩蓋茨
    清朝時中國有"世界首富"?豪商伍秉鑑比肩蓋茨   最近,胡潤富豪榜的發布引來了無數討論。其實,早在清朝的時候,廣州就出了位「世界首富」,他叫伍秉鑑。
  • 1834年,中國出了位世界首富,但晚景悽涼
    現代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始終存在著較大的發展差距,這也就使得中國人有機會進入世界富豪榜卻始終與世界首富無緣。很多國人認為這是十分正常的,畢竟,西方國家在近代以來的確比中國發展起步早了很多年,可要知道,就在離我們並不遙遠的1834年,世界首富這把交椅一度還屬於中國人。
  • 清首富後人收藏品超5卡車
    原標題:清首富後人收藏品超5卡車   67歲的伍立橋是十三行傳奇人物伍秉鑑後人他辦起一個人的「博物館」供市民參觀。   他是67歲的老兵;他是十三行傳奇人物、200年前清朝首富伍秉鑑的第八代後人;他12年間收藏了超過5輛5噸卡車的藏品,堆放在一棟30個房間的民宅中;他是老兵畫廊的主人,一天有12個小時蝸居在幾平方米的「倉庫」辦公……他叫伍立橋,同時也是一個人「博物館」的館長,每年春節,他會把最好的藏品拿出來,辦起免費的珍品展。
  • 他曾是世界第一首富,國家都向他借錢,後代子女今何在?
    他曾是世界第一首富,國家都向他借錢,後代子女今何在?文/宋哥讀歷史2001年在美國《華爾街日報》(亞洲版)刊登了一個《縱橫一千年》的專輯,統計出了上幾個世紀世界上最富有的50個人。其中,有六位華人入選,他們分別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劉瑾、和珅、伍秉鑑和宋子文。
  • 西方人眼中的清朝世界首富 肖像掛在美國府邸 29歲後人成億萬富翁
    2001年,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了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國人入選,他們分別是成吉思汗、和坤、劉瑾和伍秉鑑。這六個人中,唯獨伍秉鑑是以純粹的商人身份出現,今天就給大家講講伍秉鑑的故事。說起伍秉鑑,那就提到廣州十三行。
  • 這個中國人曾是世界首富,連朝廷都找他借錢,後人卻混的很慘
    不過,這以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恐怕讓他自己也沒有料到,就是他的這條小小告示,竟然讓一個中國人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的最富有之人。這位首富,名叫伍秉鑑。他以私人資產2600萬銀元位居2001年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的「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榜單的榜首,可見其家底之豐厚,讓當時整個清朝都要為之一顫了。
  • 關於YSL的黑鴉片香水,你真的知道你噴的是哪一款嗎?
    今天突然看到有關於YSL聖羅蘭的黑鴉片香水的相關信息才發現這個香水簡單呀!!!居然光黑鴉片這個經典的版本就有17個版本!!!所以,關於YSL的黑鴉片香水,你真的知道你噴的是哪一款嗎?今天小咔就來帶你們看一下YSL的這17個版本的香水都是哪些▼(1)YSL聖羅蘭經典黑鴉片▲(2)YSL聖羅蘭黑鴉片淡香版本(3)YSL聖羅蘭黑鴉片花之怒(驚豔版)(4)YSL聖羅蘭黑鴉片不眠夜(5)YSL聖羅蘭黑鴉片月光衝突(6)YSL聖羅蘭黑鴉片夢幻精粹(7)YSL聖羅蘭黑鴉片吸金版
  • 180年前中國某群體暴富,年年湧現世界首富,甚至美國人都叫義父
    其中有一個人財富更是在世界上都無人能及。當時的 「廣州十三行」集結了當時最有希望的商圈成員,其中尤以由潘家經營的的「同問行」和伍家經營的「怡和行」生意最好。原因不過是他們擁有消費者所看重的良好的口碑和信譽,以及足夠快的辦事速度。這使他們獲得了許多國外商人的讚賞和信任。
  • 最窮非洲剛出了個「女首富」!靠爹斂財150億,掏空了整整一個國
    在2013年的福布斯榜單中顯示,她是非洲第一位擁有億萬家產的女首富,在英國,美國,葡萄牙等國家均有價值千萬的豪宅,停機坪私人飛機,所來往的人群,都是上流社會的名媛、巨星,是土豪中的土豪,巨富中的巨富,並且還是貴族之後,她的父親可是安哥拉前總統,身份非同一般。
  • 魚頭店裡為啥只看到賣「鴉片魚頭」,魚身都去向何處?答案在這裡
    每一家餐飲店都是完全不一樣的,有一些賣燒烤的,還有賣烤魚的火鍋的等等。領域不同,它們的味道也都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讓大家都是非常的喜歡。今天給大家所介紹的就是這一種鴉片魚頭,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品嘗過呢?看到這一點是不是都會覺得特別的納悶呢?為什麼會叫做鴉片魚頭?趕快跟隨我一起來了解一下。魚頭店裡為啥只看到賣「鴉片魚頭」,魚身都去向何處?答案在這裡。
  • 老照片再現吸食鴉片的清朝人:賣妻賣女,骨瘦如柴,圖七迷迷糊糊
    公元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時,鴉片就已經傳到了中國。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就曾使用大麻和鴉片作為麻醉劑。在唐乾封二年,就有鴉片進口的記錄。照片中是清末青樓女子正在抽大煙。 之後有人將鴉片混入普通菸草,後被崇禎皇帝命止。清朝時期,仍然有人抽菸和吸食鴉片,但由於價格高昂,所以當時能抽起鴉片的大多是有錢人的愛好。1813年,嘉慶皇帝明令禁止抽鴉片。當時是鴉片戰爭發生前四十年。照片中是躺著抽鴉片的清末女子。
  • 「鴉片魚」為啥只見魚頭,不見魚身?
    原標題:「鴉片魚」為啥只見魚頭,不見魚身?   北侖新聞網訊(記者 廖俊利)市民謝先生很喜歡吃「鴉片魚頭」,最近也經常吃。近日,他突然對幾個問題很好奇:為什麼經常吃到的都是魚頭,這種魚的其他部位怎麼不常見,這種魚是不是學名就叫做「鴉片」魚呢?
  • 賣水首富的三次交手:鍾睒睒向左,宗慶後往右
    中國首富換人了,雖然這個新首富只當了半小時。 昨天,農夫山泉在港股上市,開盤股價大漲85%,市值最高逼近4500億港元。掌門人鍾睒(shǎn)睒(shǎn)憑藉近600億美元身家,超越馬化騰和馬雲,成為中國新晉首富。但隨後農夫山泉股價走低,鍾睒睒身家再次被馬化騰反超。
  • 馬斯克:誰說汽車業難出首富
    藉助股價飆漲,彭博億萬富翁指數榜單顯示,現年49歲的馬斯克身價達到1948億美元,比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高出100億美元,成為全球新任首富。貝索斯自2017年以來已經蟬聯了3年的全球首富的位置,在此之前,這一位置由比爾·蓋茨蟬聯多年。
  • 安徽首富:36歲科長下海,靠小小的瓜子成就120億身價,市值215億
    難以想像的是,一粒瓜子大概1分錢,有人卻是憑藉著它一年賣了40多億元,甚至「嗑」出了一個市值215億的上市公司!他在36歲時辭去科長這個「鐵飯碗」,靠一根棒棒冰起家,隨後又盯上了瓜子行業,用了13年把瓜子生意帶到深交所,成為「炒貨第一股」。更是憑藉著小小的瓜子,賣出了120億的身價,成了安徽首富!他就是洽洽食品創始人陳先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