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摻混或重力式均化料倉的原理及結構設計解讀

2021-01-21 南京翔瑞粉體工程nj

南京翔瑞粉體:在聚烯烴的生產過程中,由於原料組成的波動或反應條件的變化,而引起最終產品性能的波動,由此可能導致最終產品質量的不穩定、不均勻,甚至不合格。為了得到性能穩定的產品,一般在包裝前要對一個時期內的產品進行摻混使其均化。

重力式均化料倉

早期所採用的是外摻混技術,就是利用風機動力或其它機械提升將料倉底部卸出的物料再送回至料層的頂部。但由於物料的流出順序仍然是先進先出、後進後出,沒有徹底改變物料在料倉內的分層,要得到理想的摻混效果,往往要經過多次循環往復,而且摻混均化的效果不理想。外摻混設備投資大、能耗高、效率低;物料在摻混的過程中多次循環,磨損較大,雜質含量會增加;長時間的循環極易產生大量的靜電和粉塵,非常容易引起閃爆和火災,嚴重的危害企業生產的安全。

為了提高物料的摻混效果,減少外循環的次數,南京翔瑞推薦內摻混及重力摻混均化技術。由於該技術具有摻混(均化)效率高、能耗低、靜電及粉塵危害小等優勢,目前已經被廣泛應用於聚烯烴裝置的後處理程序以及其它化工生產過程中。

重力式均化料倉

重力摻混(均化)的原理就是利用物料在空間依靠自身重量,沿著預先設計好的流道而產生的一種複雜的流動,來達到摻混(均化)的目的。實現重力摻混(均化)的設備主要包括料倉和摻混內構件,料倉的作用是儲存物料,為物料聚集重力流動所必須的勢能。內摻混件是實現物料內部不同層次取料並進行摻混(均化)的重要元件,其作用是拾取在不同料層處的物料,並將其送至底部的摻混(均化)室,從而來實現物料在設備內部的摻混及均化。

重力式均化料倉

常規的重力摻混(或重力式均化)的料倉主要部件包括倉體、摻混管、摻混室、支撐件,少數摻混料倉還設有內部倒錐。從重力摻混料倉的結構可以看出,重力式摻混的關鍵及難點不在倉體本身,而是在摻混管的形狀設計、加工工藝的確定,以及摻混管開孔的空間分布設計。因為它們都直接關係到摻混物料的空間配比及流動性能,最終影響到物料的摻混指標。

(本文由南京翔瑞粉體創作,如需轉載,請先聯繫作者,謝謝!)

相關焦點

  • 砂石骨料生產線料倉分類、設計要點及設計中常見問題分析
    在砂石料生產線中,料倉是非常重要的部件,起到中轉、緩衝、調節的作用。在生產過程中要保證連續、均勻、順利下料,且要求容積最大、防止死料堆積,要求料倉的設計要合理。本文分享料倉的設計要點。料臺進料利用高差給原料提供重力勢能,方便大塊石料的進入以及天然砂的提前分離,但需要利用地型形成高料臺,以方便原料的入場;地倉進料通過修建地坑,由輸送帶將倒入地坑的原料運輸至生產車間,該形式較料臺進料投資較小,施工方便,但是無法處理過大石料,如有過大石料或過於尖銳的石頭,可能導致原料運輸皮帶損壞,從而影響到整個工廠的生產進度。
  • 如何製作驚人的張力結構?反重力結構【原理製作過程】
    如何製作驚人的張力結構?反重力結構【原理製作過程】 2020-11-17 16:24 來源:廣州科與赫家具
  • 對於反重力,科學家們一直試圖阻斷重力,或是產生反重力
    重力似乎對人們的作用並不大,人們即使傾斜走路也不會摔倒。同時兩個人站在屋內,你會發現相互呈現奇怪的傾角。在這些神奇現象的吸引下,很多遊客都慕名而來體驗「失重」的感覺。這裡是個典型的引力異常點。對於反重力,科學家們一直做著不懈的努力:試圖阻斷重力,或是產生反重力。歷史上不斷有人研究反重力裝置,但均已失敗告終。
  • 探秘反重力技術
    人們要運用反重力技術,關鍵是如何實現這個「調整」。至於用什麼樣的工程手段實現這個調整目的,方法多種,在此從略。在這裡需要說明,理論同實踐是吻合的.反重力本質理論及工程運用的實驗表現都是超常規和反常規的,一開始就會打破好些定律約束,並均可用實踐重複驗證。用現有理論在很多地方是不能直接接受的,工程實驗也只會使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 失重秤的概述、運行參數的設計、計算以及應用實例
    從原理上講,它是一種靜態稱重設備,採用的是靜態料倉秤的稱重技術,用稱重傳感器對料倉進行稱重。但在失重秤的控制器裡,要對料倉秤單位時間失去的重量運算,以得到物料的瞬時流量。 圖1是失重秤工作原理示意圖。
  • 重力傳感器的原理及應用
    重力傳感器的原理及應用 廣州南創 發表於 2020-06-13 09:28:02   重力傳感器原理:   所謂的壓電效應就是「對於不存在對稱中心的異極晶體加在晶體上的外力除了使晶體發生形變以外
  • 智能型重力加速度測試儀的研製
    ,算出重力加速度。關鍵詞:單擺;重力加速度;單片機0 引言 目前大學物理實驗中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傳統測量方法一般採用機械秒表手動計時,人工計數,由於人的反應能力有限,易產生計時和計數誤差;而且手動釋放小球容易形成圓錐擺,對測量結果造成較大影響;再加上它是運用簡諧振動原理的一種近似的測量方法,測量精度受小球擺動的次數n、單擺的擺長l、擺角θ和是否形成圓錐擺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 《重力勢能》教學設計
    《重力勢能》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能說出什麼是重力勢能,能用公式表示重力勢能,知道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2)能用重力勢能的公式進行計算。【過程與方法】通過類比功的概念推導重力做功與路徑的關係。
  • 汙泥機械化堆肥工程中料倉與貯存系統
    圖1.1汙泥機械化堆肥系統貯存子系統流程示意圖2.料倉分類機械化堆肥系統生產線包括受料、混(配)料、布料、好氧發酵、出料等連續運行的直接生產系統,若想實現生產線全機械化,貯存系統目前的最佳選擇就是料倉。料倉一般包括由殼體、進料、卸料、控制、計量、分配和除塵等設備組成,存放容易起拱的物料時還需要破拱裝置,存放易燃物料的則需要防火防爆裝置。
  • 如何選擇合適的(G-sensor)重力加速度傳感器
    其工作原理如何?又有什麼作用呢?  G-sensor就是重力加速度傳感器,業界也簡稱為重力傳感器。重力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是牛頓第二定律。重力傳感器它能夠感知到加速力的變化,加速力就是當物體在加速過程中作用在物體上的力,比如晃動、跌落、上升、下降等各種移動變化都能被G-sensor轉化為電信號,然後通過微處理器的計算分析後,就能夠完成程序設計好的功能。
  • 實踐試驗出真知,再論重力能源特質揭密 關於重力的十點思考
    雖不能實現,但原理正確,邏輯推理模擬試驗都是對的。重力是可以巧妙利用的。邏輯學的特別之處,是它的基本原理不僅是關於邏輯學本身的,而是和所有科學有聯繫。這是因為它適用於人類理性的因果推理,也就是說,邏輯學的基本原理和人類理性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充足理由律和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有著密切的聯繫。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是它的基礎和必要條件。充足理由律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必要補充。
  • 「重力」新解
    圖說:英國《新科學家》周刊7月11日一期封面對重力的認識是人類最傑出的成就之一,但有一個問題:宇宙正在加速擴張,與重力相互吸引的性質不符。現有理論能讓我們預測月球的運動,但要想解讀更廣闊的宇宙,我們還少了點什麼。牛頓力學對重力的解釋只有在物體的運動速度低於光速時才能成立。廣義相對論則對重力作出更完整的解釋。廣義相對論認為,時間和空間是一個名為「時空」的統一體,物體之所以因重力作用而運動,可以解釋為其引發了時空彎曲。20世紀物理學兩大驚世駭俗的革命性理論除了廣義相對論,還有量子理論。
  • 「反重力」飛行器:離子飄升機原理大揭秘!
    反重力一向是各種科幻片科幻小說裡經常出現的名詞,在這些作品中人類或者外星生物往往會製造出一種可以對抗地球引力的飛行器,可以隨意懸停飛升,仿佛開掛般在空間自由移動,製造出不依靠傳統推進方式而自由在天空飛翔的反重力飛行器,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夢想。
  • 如果一位農民發現反重力原理會怎樣?科學並未完全堵死反重力之路
    今天發現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如果一位農民發現了反重力的原理,他該怎麼辦? 反重力原理無鬚髮現,很簡單,人人都知道,因為你時刻都在反重力。你舉手,你的手在反重力,克服重力才能抬起來;你抬腳,你的腳就在反重力,克服重力你才能走路。
  • 無重力如何實現?
    助力機械手,又稱助力臂、機械臂、平衡助力器、平衡吊、助力移載機、省力吊具、省力抓手、省力搬運設備等,是一種無重力化手動移載系統,一種新穎的、用於物料搬運時省力操作的助力設備
  • 水下機器人平臺近底重力測量湖試成功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學實驗室地球物理與地質建模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在浙江千島湖成功完成我國首次基於AUV(無纜水下機器人)平臺的近底重力測量湖試
  • 《重力勢能》說課稿
    由於初中學過關於重力勢能的介紹。因此本節的主要任務是完成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定性認識到定量計算的轉化。(過渡)基於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按照新課程標準,又結合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理解重力勢能的概念,學生能用計算式計算物體的重力勢能。
  • 虹吸排水優勢及與重力排水的區別
    一、虹吸排水系統原理虹吸屋面雨水排放系統採用特殊設計的雨水鬥,使雨水在很淺的天溝水深下,即可在管道中形成滿流狀態。利用建築物的高度和落水具有的勢能,在管道中造成局部真空,使雨水鬥及水平管內的水流獲得附加的壓力而形成虹吸現象。利用虹吸作用,極大地加快水在排水管內的流速,快速排放屋面雨水。
  • 人的重力是多少 人的重力怎麼算
    一個人的重力由這個人的體重以及他所處的緯度決定。根據重力公式G=mg,g=9.8N/kg一個體重為60kg的人的重力是600N,計算過程為:G=mg=60kg×9.8N/kg=588N。
  • 重力是什麼?反重力又是什麼
    重力。一般人可能不會在日常生活中考慮這個問題,但重力會影響我們的一舉一動 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地面物體所受的重力只是萬有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種表現。這種重力來自太陽並作用於地球。這解釋了水星軌道上的奇怪現象(歲差解釋了水星軌道上的奇怪現象(近日點的進動),而不是牛頓引力解釋了近日點),不是牛頓引力解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