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者說】
當資本市場遭遇道德危機,上市公司將何去何從?紅黃藍或許能夠給出答案。
利潤猛增的第三季度,帶給紅黃藍的卻是更多壞消息——北京紅黃藍虐童事件塵埃未定,紅黃藍河北幼兒園又曝虐童醜聞,目前河北通報紅黃藍幼兒園處置情況:幼兒園暫時關閉。而在北京方面,對於相關責任人的追責也在啟動中。
目前,紅黃藍股價出現回調,原因有二:其一,是紅黃藍在上周五晚間開盤前,便宣布了5000萬美元股票回購計劃,紅黃藍通過這種方式來帶動市場;其二,是從目前北京警方公布的調查結果來看,事件嚴重程度減輕,有投資者遂開始抄底,連帶股價上漲。
不過,上揚的股價並不意味著紅黃藍的問題已經結束。
近日,美國羅森律師事務所對外宣布:因懷疑目前在美國上市的紅黃藍教育依美國證券法對投資人披露的信息存在失實,遺漏或誤導,已著手在美國啟動證券法集體訴訟調查。未來或許會有更多律所介入,這意味著紅黃藍將遭遇持續的中美投資者索賠。
據報導,現在開業中的加盟親子園和加盟幼兒園分別為910個和209個、還有數百家家正在籌劃。一旦公眾對紅黃藍集體用腳投票,不僅正在籌劃的親子園和幼兒園可能流產,現有親子園和幼兒園的「生意」也會大受影響。
誠然,當下的資本市場難言道德化,但這並不意味著資本運轉便不受道德影響。事實上,公共事件會形成連鎖反應,隨著醜聞爆出,北京和河北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的後續查處,會給紅黃藍帶來多少不可控影響?公眾對於紅黃藍品牌的信任度還能維繫多少?這些問題懸而未決,卻都構成了投資者對公司的價值判斷。
因此,終端消費市場對於紅黃藍的認知是關鍵所在。
教育,本質上是一個信任為基礎的事業。如果公眾不再把紅黃藍當成優質教育,誰還花一個月幾千送孩子去?或許,部分投資者不關心公眾感受、也不注重道德化,但公眾基於自身的權益保障以及道德判斷,會形成強大的「用腳投票」氛圍,對一家失信的連鎖學前教育品牌形成市場反制。一旦大量用戶逃離,資本市場就有可能給紅黃藍一張「紅牌」。
進一步分析,紅黃藍在資本市場的自救能否奏效,也值得懷疑。
目前,紅黃藍要背負著5000萬美元的負債來回購,如果股價下跌,紅黃藍是否要拿出更多資金回購,它還能拿出多少真金白銀來救市?而大量「出血」必然影響紅黃藍的現金流,甚至帶來虧損。
一方面,紅黃藍不能依靠高速擴張,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發展想像空間,另一方面還要面臨輿論的不斷聲討,政策監管的收緊,以及看空者的增加。在政策、市場都充滿未知數的環境下,紅黃藍能否挽救搖搖欲墜的市場品牌、公眾信任以及資本預判值得商榷。
資本逐利自是鐵律,但逐利恰恰是內在驅動力的一部分。當資本市場對撞公共道德,冷冰冰的市場規律終要回歸基於人性的價值判斷,看似無關的眾多個體,在這一時刻,都成為了因果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畢舸(財經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