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消費中期展望

2020-12-03 和訊

  對中長期的石油消費進行總體判斷是一個必要的工作。根據第一財經研究院模型的預測,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石油消費將從2011年的1.08萬噸億美元,下降到0.94萬噸億美元。

  如果中國GDP增速保持7%,到2015年,中國石油(601857,股吧)消費將達到5.85億噸,到2020年石油消費將達到7.38億噸,2011~2020年石油消費年均增速5.3%。這個速度高於國際能源署(IEA)的預測(年均3.5%)。

  為了更準確把握中國石油消費預期,筆者對各種石油產品消費進行了分析與預測,結果表明到2020年中國柴油消費將達到2.69億噸,汽油消費1.45億噸,煤油消費3910萬噸,燃料油消費2960萬噸,LPG消費3610萬噸。交通用油佔比將達到中國總石油消費的56%。

  在中國石油消費結構中,柴油是增量最大的油品,所以積極開展柴油替代將對中國的石油消費起到最大的正面作用。而隨著中國環保標準日趨嚴格和完善,交通用汽柴油的品質要求也不斷提高,這意味著中國需要進口更多的輕質低硫原油,其對國際石油價格將產生向上的推動;而在另一方面,中國對中重質的原油需求將出現下降。

  石油消費整體預測

  從先進工業國的經驗上看,美國的單位GDP石油消費從1980年的1.31萬噸億美元,下降到2011年的0.64萬噸億美元。美國的單位GDP石油消費強度可以大致表現出工業化國家的石油消費趨勢,也反映出社會整體科技進步和能源效率不斷提高的大趨勢。

  2011年中國單位GDP油耗水平(1.09萬噸億美元)和美國1984年相當。到2020年,中國石油消費的總量會增加,但由於中國當前能源消費結構很難在8年間發生劇烈變化,我們認為中國石油消費佔總能源消費比例依然會保持在20%左右。

  數據表明,在到2020年中國保持GDP年均增速7%的前提下,中國的石油使用效率不變,那麼到2020年中國將消費8.49億噸石油,這相當於美國2011年石油消費量(8.33億噸)。考慮到美國石油消費水平在下降,而自身石油產量上升,在這種情境下,中國屆時將不僅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費國,也將是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

  而按照IEA的預測,中國石油消費到2020年將為6.33億噸。在GDP年均增速7%的前提下,反推單位GDP石油消費為0.83萬噸億美元,這意味著在8年間中國單位GDP石油消費水平下降了23%,但美國單位GDP石油消費從1.07萬噸億美元下降到0.83萬噸億美元,用了14年(1984~1998)時間,而在之後14年時間內(1998~2012),美國的單位GDP石油消費只下降了0.2萬噸美元。我們不認為中國的石油消費效率改善速度會高於美國,所以IEA低估了中國的石油消費增速。

  第一財經研究院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單位GDP石油消費水平為0.94萬噸億美元,相比於2011年下降了13%,如果按照GDP年均增速7%計算,屆時中國石油消費將達到7.38億噸。這個數字介於參考值和IEA預測之間。如果中國GDP增速無法達到年均7%,那麼石油消費量將會在7.38億噸的基礎上減少。

  從上述預測中可知:

  首先,無論是哪種情境,中國的石油消費都將大幅增加。

  其次,中國必然將更加依賴石油進口。按照中國國內石油產量2.0億噸,並穩產到2020年計算,到2020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將達到68%~76%,這就要求中國必須更加善於利用國際石油市場來保障中國的石油供給安全。

  各部門石油消費分析

  能量加工轉換部門

  石油需求一般分為能量加工轉換和終端使用兩部分。終端使用部門是1996~2010年中國石油消費增量的主要貢獻者。在此期間,終端使用的石油需求從1.54億噸增長到4.03億噸,然而同期能量轉換的需求只從1970萬噸增長到2510萬噸,在2010年,中國93.3%的能源需求來自終端使用部門,只有6.7%來自能量轉換部門。

  在70年代末,中國也開始減少了石油在電力部門的使用,從1996年到2010年,用於發電的石油用量從1240萬噸下降到460萬噸。OPEC則預計中國在2008~2030年間,發電的石油消費將每年減少0.1%。

  儘管燃油發電量較小,但是燃油發電依然是重要的後備電力來源。在過去十年間,由於在夏季的用電高峰,激增的石油消費顯著地影響到了國際石油市場。

  交通部門

  從1996~2010年,交通和工業用油一直佔據了石油終端使用的80%,而在增速方面,交通用油遠遠超過工業用油。交通用油從1996年的5120萬噸,增長到2010年的1.487億噸,年度增速達到7.9%。而在總交通燃料消費結構中,石油的比例從1996年的76.6%提高到2010年的89.1%。

  交通用油的增加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中國汽車消費增速不斷刷新紀錄,在2010年中國汽車(1.04億輛)保有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2.04億輛)。

  第二,內燃機車的增加,也增加了石油消費。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了鐵路現代化建設,逐步淘汰了蒸汽機車,鐵路系統開始進行柴油化和電氣化。

  第三,快速增加的國內航空運輸也對石油消費的增加有貢獻。國內航線從1995年的694條,增加到2010年的1578條,而國內航線的長度從1995年的75萬公裡增加到2010年的169.5萬公裡。

  工業部門

  工業的石油需求增速小於交通的增速,從1996年的7110萬噸,增加到2010年的1.74億噸,年均增速6.6%。工業石油消費佔石油消費的比例從45.9%下降到43.2%。而工業部門作為能源消費的大戶,穩定地佔據了70%的終端總能源消費。

  在1996~2010年間,石油消費在工業部門的總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在15%以下,而具體到行業,石化、化學、石油和天然氣開採、非金屬礦採選和建築業是消費石油的主要行業。這些行業代表了80%的工業石油消費。

  建築業和非金屬礦採選業在1997~1998年的金融危機期間湧現成為主要的石油消費行業。鑑於中國的城市化率目標從2009年的46.9%增加到2020年的50%,再到2050年的75%,這對基礎設施的開支要求更多,也再次增加了這兩個部門的石油消費。

  其他部門

  在1996~2010年間,農業、居民、商業以及其他部門穩定佔據了20%的石油消費。同期,居民生活石油消費年增速為9%,是最快的終端能源消費行業。居民生活主要的石油消費來自液化石油氣(LPG)的使用,主要用於做飯和加熱水。

  農業的石油需求從1996年的590萬噸,增加到2010年的1380萬噸。農業石油消費增加的原因是農業機械化程度的增加,中國的農業機械總動力,從1990年的38546.9萬千瓦增加到2010年的97734.7萬千瓦。而在農業機械中,80%使用的是柴油或者汽油。農業機械使用的增加也帶動了該部門石油消費的增加。商業以及其他部門的石油消費佔比從10.3%下降到7.5%。

  成品油需求預期

  成品油預測主要針對消費結構較為穩定的:柴油、汽油、燃料油、煤油、以及LPG。2012年中國柴油表觀消費達到1.69億噸,預計到2015年,柴油消費將達到2.05億噸,2020年達到2.69億噸。年均增速5.9%。

  2012年中國汽油表觀消費為8684萬噸,到2015年將達到1.09億噸,2020年達到1.45億噸。年均增速6.5%。

  2011年中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10587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6.4%,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7872萬輛,增長20.4%。民用轎車保有量4962萬輛,增長23.2%,其中私人轎車4322萬輛,增長25.5%。

  而用於交通目的的汽柴油佔到汽柴油總消費量的80%,按照這個比例測算,2012年中國有2億噸的石油用於交通目的,佔中國石油消費的40%。隨著中國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2020年將達到56%。

  中國的煤油消費需求增量主要來自航空和航海需求。2012年煤油消費2072萬噸,預計到2015年將達到2572萬噸,2020年達到3910萬噸。

  2012年中國燃料油消費3122萬噸,但其需求會逐漸下降,到2015年3122萬噸,2020年為2960萬噸。

  2012年中國LPG消費量2596萬噸,預計2015年為2863萬噸,2020為3610萬噸。

  總結

  成品油消費的變化是把握中國未來石油消費的關鍵所在。第一財經研究院的模型預測顯示,到2015年,中國石油消費5.85億噸,其中柴油2.06億噸,汽油1.09億噸,二者佔比達到53.8%;到2020年,中國石油消費7.38億噸,其中柴油2.69億噸,汽油1.45億噸,二者佔比達到56.1%。交通用油將是驅動中國石油消費增長的最大動力。從我們得出的預測數據來看,至少兩點值得注意。

  首先,以甲醇和電力汽車為主的車用燃料替代戰略並不能有效緩解中國的石油消費增長過快問題。柴油是中國未來消費增量最大的油品,而甲醇由於其能量密度有限,並不能有效替代柴油。大型卡車和重型車輛同樣無法採用電力供能。甲醇和電力只能對汽油產生一定程度的替代。換言之,如果我國在柴油替代領域中有所突破(比如生物柴油和LNG重型車輛),那麼對於中國的石油安全將產生最為積極的影響。

  其次,更多的交通用油消費,也對中國日益加劇的環境問題造成更多的困擾。近來不斷出現的大範圍霧霾天氣,對提高汽柴油的品質產生了迫切的需求。而提高汽柴油品質除了煉廠設備要進行改進升級之外,則需要進口含硫量更低的原油。

  在中國前十位原油進口國的原油中,除了安哥拉原油屬於低硫油(0.14%),其他基本均屬於含硫或高硫油(委內瑞拉2.35%,哈薩克斯坦0.65%,阿曼0.89%,阿聯1.06%)。

  世界上有限的優質原油,比如產自中東和北非的原油,基本上被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所瓜分,比如沙特最好的原油,產量約25萬桶/日的阿拉伯特輕質原油的API度約為45,硫含量為0.06%,與利比亞原油相似。這些原油大部分銷往日本,小部分出口到歐洲。

  世界石油價格基準則是由輕質原油所決定[北海布倫特(0.37%),西德克薩斯(0.24%)],所以中國汽油標號的提高,將可能導致國際石油市場輕質原油供應更為緊張,油價會因此出現相應漲幅。而中國對中重質原油的需求可能會出現下降。

(責任編輯:馬傑 HN011)

相關焦點

  • 《2015世界能源中國展望》英文版發布
    人民網紐約4月23日電 (記者李曉宏 李秉新)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23日在美國紐約共同出版《2015世界能源中國展望》英文版報告。該報告指出,2030年全球將迎來一場影響巨大的能源消費結構優化過程。基於本國的新能源政策調整趨勢,中國將直接推動全球特別是亞洲地區能源結構的優化。
  • 方正中期:下半年宏觀經濟展望 預計工業品仍將有一定表現
    因此,服務消費將是下半年消費復甦的重點方向。圖 4 必需品受影響小,汽車、地產相關消費明顯恢復數據來源:Wind、方正中期研究院上半年外貿方面受到的擾動較大。另外,四季度美國將進行2020年大選,川普政府打「中國牌」拉選票的行為,可能加劇貿易衝突可能有重新激化的風險。圖 5 貿易差額的持續上升數據來源:Wind、方正中期研究院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總體呈現先下降後反彈的V型走勢,這和工業產出的變動態勢基本一致,但具體行業變動差異巨大。
  • 世界石油價格波動由什麼決定?
    科威特一石油精煉廠B世界石油消費預測 到2040年將保持增長趨勢最近一些年,隨著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世界石油消費在能源消費裡的份額有縮小趨勢2016年石油消費量為每天9600萬桶。美國是最大的石油消費國,每天消費1963萬桶;中國是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每天消費1238萬桶。國際能源署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7)》預測,到本世紀20年代中期,世界石油需求會保持強勁增長,但隨後由於燃油效率提高和燃料轉換會減少乘用車的石油消費,需求增長會顯著放緩。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曹淑豔團隊發布《中國塑料的環境足跡評估》報告
    2020年12月21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China EV100)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共同主辦的「第二屆跨越石油時代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會議主題為建言「十四五」:2025年前實現石油消費達峰。
  • 【圖解分紅送配】中國石油2020中期擬10派0.87元
    中國石油8月28日發布最新公告,披露2020年中期分紅派息方案:以本公司  中國石油2020年中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的營業收入9290億元,
  • 從歷史邏輯與發展軌跡看中國石油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看石油,回顧過去,放眼全球,展望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鏗鏘話語,落地有聲,迴響耳邊:「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顧過去,放眼全球,展望未來,新時代石油改革開放肩負著更加光榮而又偉大的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指出:必須從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高度,審時度勢,借勢而為,找到順應能源大勢之道,要求推動能源消費革命、供給革命、技術革命、體製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
  • 中國石油產量全球第六,也算是石油開採大國了,那印度、美國呢?
    來源:南生今世說2019年,中國進口的石油原油高達50572萬噸,同比增長了9.5%,再次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同期,中國自己開採的石油約為1.91億噸(同比僅增長1.1%),不到進口總量的40%——中國的石油對外依賴度再次超過70%。
  • 宿州石油:老照片回望過去 新目標展望未來
    12月30日,宿州石油舉辦「傳承石油精神,凝聚奮進力量」照片展。此次照片展承載的是宿州石油成長的記憶,員工們在歷史變遷中回憶過往,翹首展望輝煌的將來。  宿州石油成立之初,面臨著諸多困難。公司堅持弘揚「苦幹實幹」「三老四嚴」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精神財富,不畏艱難奮勇前行;以「服務社會,發展企業」為宗旨,主動履行央企政治責任、社會責任,肩負皖北地區成品油市場供應的使命。
  • 2021大消費展望:從「新」出發,發現價值
    本篇文章的目的就在於解決這個問題,為大家抽絲剝繭過去,和未來,總結2020年帶來的啟示、展望2021的趨勢。2021年,消費行業又會如何發展?二、2021年的「新」展望1)政策的展望a.為什麼需求側改革?2020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
  • 中國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問題回顧與展望
    本文對中國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的發生、發展和解決方案進行了歷史性的回顧,對能源、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治理的前景進行了展望。【關鍵詞】能源;環境;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以下簡稱能源、環境和氣候)問題是伴隨著工業文明的進步而發生和發展的。
  • 中國頁巖氣開發進展與展望
    自 2005 年以來,中國在美國開採經驗的基礎上開始在國內尋找有利儲集區域,經過初步的勘探,提出中國具備海相頁巖氣形成與富集的基本地質條件,初步探明了西南的四川盆地、鄂爾多斯、塔裡木,華北平原,及東北平原等地區具有可以開發的頁巖氣賦存。
  • 中國海洋石油工程裝備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海洋石油工程裝備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認為,**年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佔全球消費量的23%和全球淨增長的61%。中國的能源結構持續改進,煤炭佔比創歷史新低。中國石油淨進口增長8.4%至700萬桶/日,創歷史最高水平,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
  • 第七屆中國石油地質年會在京召開 專家為保持油氣勘探的活躍性建言...
    近日,以「保持勘探的活躍性——石油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石油地質年會在京舉辦。    與會專家學者就陸上、海域、海外油氣地質新領域新動態,深入交流油氣勘探取得的新成果新技術,科學分析未來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積極謀劃油氣行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 展望2021年:中國能否躍升世界第一大零售國?
    前10個月,中國社零總額同比下降5.8%,同期美國零售為零增長,以美元計價的兩國零售市場規模差距增至5772億美元。當然,伴隨著國內消費市場回暖,中國零售反彈明顯,10月以來,單月中國零售規模增長已超過美國,但考慮到前三季度消費疲軟,2020年中國零售市場規模仍不及美國。那麼,疫情影響之下,為何受疫情衝擊更為嚴重的美國消費市場恢復更快?中美消費走勢將會如何?
  • ...鋁專場圓滿落幕 | 新舊消費引擎替換下全球鋁市運行分析及展望
    【SMM年會】IAI:2020年鋁需求料減少5.4% 2021年將反彈6%演講主題:新舊消費引擎替換下全球電解鋁市場運行分析及展望演講嘉賓:上海有色網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 劉小磊【SMM年會】中國氧化鋁市場運行分析與2021年市場展望演講主題:2020-2021年鋁土礦市場回顧與展演講嘉賓:山東宏橋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市場信息專員 孟建宇
  • 觀察丨中國石油大學張玉清:2040年天然氣或超煤炭成為第二大能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6月22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兼職教授張玉清在「2020年上衍能源論壇」發表主題為「新形勢下我國天然氣產業公平開放與市場化發展的思考」的演講,談論世界能源發展趨勢並分析展望我國天然氣發展未來。經中國證監會批准,6月22日,低硫期貨合約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掛牌交易。
  • 【有故事的老照片】中國最早的人造石油工廠
    作為中國最早的人造石油工廠,撫順石油一廠被譽為中國煉油工業的搖籃。
  • 石油化工:乙烯、丙烯、丁二烯未來盈利展望 薦3股
    展望未來,隨著美國乙烷脫氫產能的投產,丙烯供給會大幅收縮,供需會繼續改善,PDH 將最為受益。從價差看,短期受益於甲醇的成本支撐和 2 季度開始的丙烷價格下跌,價差有望擴大到 4000 元/噸,長期有望受益於石油與天然氣價差的擴大,我們判斷單噸盈利還有望繼續擴大。
  • BP:全球石油需求或已經達到峰值
    據道瓊9月14日消息,英國石油公司(BP)在其年度能源展望報告中設想了三種長期前景,其中兩種認為,全球石油需求永遠不會從冠狀病毒大流行造成的下降中恢復。
  • 石油終會枯竭?這不科學
    對此,美國學者M.K.Hubbert曾提出「峰值理論」,以數學模型表達方式,預測全球的石油峰值何時出現,以及相應的產量。「峰值理論」言中了美國1970年的石油產量峰值,卻對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石油產量預測失敗:現實的高產量與預期的產量暴跌剛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