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性研究方法中常用訪談法來搜集資料,為什麼要進行訪談?訪談方法又分為哪些種類?進行訪談需要哪些準備與步驟?訪談有哪些需要把握的標準與注意的問題?
為什麼要訪談?質性訪談有一個假定,就是認為對他人的關照是有意義的,也是可知的。開放式訪談的目的,是去接近受訪者的觀照,找到一些我們無法直接觀察到的事件。
另外注意我們去接近受訪者內心的觀照,只是接近,但是我們永遠也達不到與對方完全一致的狀態。
以研究的名義,跑到各種地方,聽各種故事,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訪談的類型 1、非正式的對話訪談
典型的代表就是一邊吃飯一邊談。一個好的訪談者,應該是一個身段比較柔軟的人,你必須訓練自己在各種人際交往中都能夠開展你的資料搜集工作。
有的時候你是需要做預研究的,預研究能給你提供很多信息,幫助你來構思整個研究。
調用你的個人經驗,以及你從父母長輩、同學親戚那裡得到的經驗幫助你自己設計。如果你在做研究設計的時候,你對自己的研究的問題領域連一點基本概念都沒有,甚至連一點點入門知識都沒有掌握,一點點基礎信息都不知道,連最基本的常識都沒有,我只能說,你不具被研究這個問題的資格。
有時你會認為我就是一個純粹的好奇者,我確定一無所知,所以我才要研究這個問題,那麼非正式對話訪談就是你正式開展研究之前那要幹的事情。
研究者的素養應該讓你在俗世社會生活面前具備基本的節制能力,學習研究方法,其實也是學會節制,節制自己的恣意妄為的想法和行為。
這種方式搜集的資料很零碎,比較難於統合和分析,立即整理和分析資料就特別重要,要及時的給自己的資料寫批註。
非正式對話訪談的優點:允許訪談者擁有極大的彈性,保持高強度的反應力,問題比較個別化,能跟受訪者進行溝通,問題呢也具有具體性和即興性。
非正式對話訪談的弱點:容易有訪談者效應。
補救的辦法就是你回去的時候迅速的謄錄資料和做批註,將補救的措施和你的反思寫在紙面上,供後續的研究過程進行矯正和分析。
2、一般性訪談導引法
我們平時常見的,拿著一份提綱跟別人交談。
一般性訪談導引法包括提綱挈領的問題,得到這些問題,你也需要在這之前找不同的人來進行討論和共同探索。訪談的順序並不重要,但是你必須有邏輯結構,在訪談的時候,訪談提綱會使你們的討論不至於跑題跑得太遠,有時候你認為受訪者跑題太遠,實際上他已經再討論你題綱裡的其他問題。這時候你的腦子就必須清楚,將訪談提綱的結構牢牢的記載心裡。因此訪談提綱一定要結構化,如果訪談提綱沒有結構化,那麼有時你會記不清楚,受訪者談了哪些問題,又沒有談論哪些問題。
訪談導引法是假定所有的訪談者都具有一些共同的信息可以被搜集到,但是並不預先寫下任何標準化的問題,訪談者必須在真實的訪談情境中,應因特定的反映在而調整問題的自主和順序。
這種訪談方式的特徵,就是自由建構會談,自發的提出問題,並建立一種對話風格,不論用什麼方式提問,對話的焦點都要集中在某個特殊問題之中。
在設計訪談提綱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在有限的時間範圍內,最想問的三到五個問題到底是什麼?這也就是促使你好好思考,我的受訪者到底是什麼類型的人,能回答什麼問題,什麼問題是最合適他來回答的。
訪談某一個人的時候,至少把訪談提綱改得與針對性,這個提綱應該是對他定製的。這是基本的禮貌!
3、標準化開放式訪談
最詳細的標準化開放式訪談,就是用一份問卷。讓受訪者一個一個來回答,甚至是當著你的面填寫。你也可以提供選擇項,但是受訪者並不局限於在你的選擇項裡回答,在回答任何問題的時候,都可以有你討論,這樣可以儘可能的把受訪者的不同觀點,不同想法,不同面向挖掘出來。甚至有些信息你也可以讓對方談,你自己來填寫,填寫的形式可以很靈活。
標準化開放式訪談是包括一組經過小心謹慎的字斟句酌組織的問題,試圖讓每一位受訪者經歷相同的程序。同樣自主的相同問題來詢問受訪者,所有的受訪者談的順序都是一樣的,最後謄錄出來的是標準格式的訪談記錄。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如果你的研究規模非常大,這樣標準格式的訪談記錄就很方便與處理。
訪談前的內容準備 1、訪談問題的分類經驗/行為問題:已經做了什麼?
意見/價值問題:了解人們的認知和詮釋
感受問題:了解人們對其經驗和想法的情緒反應。
知識的問題:是一個人所知道的事,是有關案例的事實。
感官的問題:看到、聽到、摸到、嘗到和聞到什麼。
背景/人口統計學問題:關於受訪者的特徵
2、時間的維度與問題分類結合
3、訪談問題的序列
先問現在的狀態。
接著詮釋、意見和感受。
對未來的問題的訪談會說得少一點。
4、訪談問題的組織
確定開放的問題,比如你對師生關係的滿意度如何,滿意,是不是一定要有個度呢?這種提問的方式是比較封閉的。像這種問題不如改成你對學院的師生關係的感受如何?
在訪談中儘量少問和不問二分法的問題。這種問題的答案是是或者否,例如你是不是現在感到很焦慮,你說這個問題應該怎麼回答,我有焦慮但不是很焦慮,我如果回答不,那麼否定的是焦慮還是很呢?二分法的問題使訪談變成了一種質問,或猜謎而不是一種深度的對話。
避免先前假定的問題。
詢問單一的問題,言簡意賅,看似容易實則挺難。提問一些簡短深刻的問題,把大量時間和空間留給受訪者,追問的時候抓住一兩個關鍵的詞進行犀利的發問。
注意問題的釐清,不清晰的問題可能讓受訪者覺得不舒服,受忽視,混淆,困惑,充滿敵意,要找出合適的詞彙,或者是受訪者所能理解的詞彙以及能反應受訪者世界觀的詞彙來進行提問。
要小心詢問為什麼。在做研究的時候,不是不能問,但必須要小心一些,因為為什麼的問題假定的是因果關係,假定了一個秩序井然的世界,需要完美呈現的只是理性,假定事情的發生都有原因,並且原因都是可知的。實際上事情發生應該都有原因,但是原因不是都能被找到,並且能被說出來的。
5、訪談的態度
保持和諧和中立,我們的受訪者,反應者或者是研究對象,他們是研究主體,研究者與他們相互影響,受訪者對每一個問題的回答會幫助我們建構下一個問題。真正的去聆聽對方,真正的去尊重他。
/*本來今天發三篇還可以早點休息,結果聯通網絡出問題!!電腦也快沒電了,古詩今讀明天再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