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袋裝高溫多油食物有隱患 遇熱可能「放毒」

2020-11-30 萬家熱線

「我在小攤上買了點油炸食物帶回家吃,攤主把食物炸好後,迅速地塗了醬就放入塑膠袋裝好給我帶走,結果回家一看,塑膠袋都燙得縮在一起了。」市民張小姐說,她很擔心這樣的塑膠袋有毒,吃了這種塑膠袋包裝的食品會對健康有害。

記者調查了解到,塑膠袋包裝食品尤其是一些高溫多油食品,應用的非常普遍。而有很多塑膠袋是再生塑料做的,遇熱後,袋子上的有害物質便會附到食物上,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早餐、燒烤多用塑膠袋

在許多早餐點,熱氣騰騰的油條、包子剛一出鍋,馬上就被裝進塑膠袋,遞給顧客;在小吃攤點,攤販會在碗上套個塑膠袋給顧客使用;在飯店,吃不完的剩菜,也常被一股腦兒倒進塑膠袋裡打包帶走。

近日在工農街上的一些早餐店,記者看到,店主從桌子下面抽出一條條白色半透明的塑膠袋,將熱氣騰騰的早點包裝好給顧客帶走。而對一些在店內吃早點的顧客,店主通常是在盤子或者碗上套上塑膠袋,然後放上包子、燒賣或者餛飩、水餃端給顧客。顧客吃完後,店主扔掉塑膠袋,再換上新的塑膠袋,供下一位顧客使用。

「套袋碗」在宜城小餐飲市場應用極為普遍,早餐店、麻辣燙店、燒烤、油炸攤點都存在這樣情況。而在一些小飯館,用塑膠袋打包帶走剩菜也非常普遍。有些小飯館送外賣的時候,為了防止菜湯流出一次性飯盒,往往在將菜放入塑膠袋,紮好口後再放入一次性飯盒。

「這些塑膠袋都是乾淨的,用一次就丟掉了。」一位早餐店主告訴記者,使用「套袋碗」既乾淨衛生,又方便,省卻了洗碗的麻煩。

市民:套上袋子衛生些

很多市民對「套袋碗」並不排斥。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市民,其中大多數人知道塑膠袋裝熱食、熟食不好,但都覺得這樣更衛生,此外也覺得現在用塑膠袋裝早點很普遍,「早見慣不怪了。」

昨天下午,在人民路附近的一個小油炸攤點,聚集了很多食客。市民王小姐津津有味地吃著「套袋盤子」裡的油炸食品。被記者問到不擔心塑膠袋有毒嗎?王小姐回答:「知道塑膠袋裝高溫食品不太好,可能會有毒,但是套上袋子總比胡亂洗洗的公共盤子要衛生些吧。」

在附近一個賣煎餅的攤子前,一位老先生拿著的塑膠袋裡裝著兩個熱乎乎的煎餅,他對記者說:「就算知道塑膠袋有毒也沒辦法,哪都在用。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這樣打包的,早就見慣不怪了。」

塑膠袋遇熱可能「放毒」

一位業內人士稱:小攤點、小餐飲店由於生意小利潤薄,一般不會用價高質優的食用塑膠袋,而往往使用回收或再生塑料製成的劣質一次性塑膠袋。

而在市區一些農貿市場附近,記者也看到過騎著自行車,車後滿載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塑膠袋的小販,每到一家小商店或攤位,都會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塑膠袋。而這些塑膠袋價格非常便宜,通常幾元錢就能買到數百個。

據了解,這些價格低廉的非食品塑膠袋,在遇到高溫、油脂時會熔解、釋放出一些有毒物質。一般來說,當食品溫度超過50攝氏度時,塑膠袋裡的有毒成分就會滲出,從而汙染食物,對人體造成危害。長期食用直接用不合格塑膠袋裝的熱食,很可能使身體攝入毒素。輕者可能頭暈、噁心,重則有致癌可能。孕婦如果因此中毒,胎兒出現畸形的機率就會很大。另外,如果塑膠袋中重金屬超標,還會對血液系統和智力發育造成影響。

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儘量不使用塑膠袋盛放食品,尤其是盛裝過熱或油脂類食品。此外,非食品塑膠袋最好也不要放入冰箱。這是因為普通塑膠袋在低溫下直接接觸食品,釋放化學毒素的速度雖然會放慢,但一些物理和生物毒性還會發生作用,一樣不利於人體健康。

相關連結

四種方法檢測

塑膠袋是否有毒

感官檢測法:無毒的塑膠袋呈乳白色、半透明或無色透明,有柔韌性,手感潤滑,表面似有蠟;有毒的塑膠袋顏色混濁或呈淡黃色,手感發粘。

用水檢測法:把塑膠袋置於水中,並按入水底,無毒塑膠袋比重小,可浮出水面,有毒塑膠袋比重大,下沉。

抖動檢測法:用手抓住塑膠袋一端用力抖,發聲清脆的無毒;聲音悶澀的有毒。

火燒檢測法:無毒的聚乙烯塑膠袋易燃,火焰呈藍色,上端黃,燃燒時像蠟燭淚一樣滴落,有石蠟味,煙少;有毒的聚氯乙烯塑膠袋不易燃,離火即熄,火焰呈黃色,底部呈綠色,軟化能拉絲,有鹽酸的刺激性氣味。

相關焦點

  • 早點的塑膠袋遇熱後油瞬間熔化危害大
    早點攤塑膠袋(左)和超市食品袋(右)放上油炸食品對比,早點攤塑膠袋有油滲出來。  記者又從正規超市買來貼有QS標識,並有生產廠家等信息的捲筒式食品袋和塑料購物袋進行測量,結果顯示,食品袋平均每層厚度達0.014mm,塑料購物袋平均每層塑膠袋厚度0.028mm,超出國家標準。  提醒:超薄袋最好不要用來盛裝食品,特別是沒有QS認證和「食品用」字樣的袋子都不要直接裝食物。
  • 千萬不能用這種塑膠袋裝食物,危害很大!
    導讀塑膠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買早餐的時候,會用塑膠袋裝包點;去菜市場買菜用塑膠袋裝;吃剩了飯菜也會用塑膠袋包好放進冰箱……我們幾乎天天都在接觸它,要怎麼用才安全呢?用塑膠袋裝麻辣燙?NO!常見的塑膠袋材質主要有PE、PET、PVC、PP等。其中用於盛裝食品的塑膠袋材質多為PE或者PP。
  • 塑膠袋裝熱包子,吃了對身體有影響嗎?可能很多人想錯了,看看吧
    近段時間有一名消費者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說他購買的熱包子放在塑膠袋裡面,包裝袋被燙出了一個大窟窿,並且仔細聞聞還特別有一股嗆鼻的味道,市場上的塑料墊到底能不能夠裝食品的,會不會有什麼安全隱患呢?監管部門針對多家早餐店,餐飲店進行抽樣調查,正規的餐飲店使用的塑膠袋完全是合格的,只有部分的小商小販使用的塑膠袋沒有明確標識,所以是非食品級塑膠袋,另外有一部分塑料墊出現了嚴重掉色的情況,因為包裝袋上面的油墨成分大多都是由聚醯胺油墨、複合油墨,這些都是有一定毒性的,如果把這些油墨混合在食物裡面,可能就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嚴重的威脅。
  • 塑膠袋遇熱會分解出有毒物質 小心毒從口入
    在晉中市市城區街頭的一些早點攤、燒烤攤、可提供外賣的飯店,由於碗筷不可能及時消毒,於是經常可以看到人們就餐時老闆會在碗上套一個超薄的塑膠袋來盛裝餛飩、豆腐腦、熱粥、麻辣燙、燒烤等食品。這看起來似乎衛生一些,可以切斷疾病的傳播途徑,但卻忽視了一些不合格的塑料製品對人體的危害。在市城區錦綸路一家早餐店裡,一位客人要求將餛飩帶走。
  • 為什麼用塑膠袋裝油會滲出來,裝水卻不會?
    塑膠袋是生活中最常用到的一種裝東西工具,它很結實,就算是裝水都不會漏,但每次吃油條時雖然已經用塑膠袋裝好了,還是會弄一手的油,這是為什麼呢?首先不排除有炸粙條的師傅不小心將手上的油蹭上去的原因,但並不是每個油條師傅都那麼粗心大意。
  • 普通塑膠袋遇熱可能釋放有害物質
    「這個很正常,多少年都是這樣的,畢竟現在很多人買菜都是空著手來的,不給塑膠袋反而可能還不買了,總不能因為塑膠袋而砸了自己的買賣吧。」一位賣菜的攤主告訴記者,現在除了個別老人依舊提著布袋或推小車來買菜外,年輕人很少自備袋子,塑膠袋也從來不單獨收錢。   記者看到,這些塑膠袋表面沒有出廠地址等任何標識,比一般超市內使用的塑膠袋薄很多,明顯屬於不符合標準的超薄塑膠袋。
  • 聚丙烯等遇熱會放毒 食品塑料離高溫遠點
    我們通常使用的塑料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或稱合成樹脂,以及為了改進塑料性能的各種添加劑,如填料、增塑劑、潤滑劑、穩定劑、著色劑等。塑料製品的安全性與其成分有直接關係,人們在購買和使用塑料製品時一定要看清楚。有研究顯示,飲料瓶連續使用10個月後,可能釋放出增塑劑,因此不要用來作為盛水容器,否則在夏天高溫下很易滋生細菌。加熱食物 保鮮膜應該先取下聚乙烯和聚丙烯兩種物質易揮發,一般不存在殘留問題。專家表示,食品級低密度聚乙烯用於保鮮膜等食品包裝,常溫條件下是安全的,但如果溫度超過110℃時會出現熱熔現象,可能析出有害物質。
  • 用塑膠袋裝這幾種熟食要小心,不僅致癌,九種病跟它有關係
    菜場買菜、超市買東西都離不開塑膠袋裝東西,有時外帶個早餐也會用它來裝,雖然現在都換成了食品安全袋,但這種袋子真心安全嘛,其中的致癌因素你可能還不知道吧。你平時用塑膠袋頻繁麼?早晨剛出鍋的油條、豆腐腦;訂餐的外賣;熱騰騰的滷肉和菜市場買的新鮮蔬菜等?
  • 長期接觸塑料男子患罕見肝病 塑料遇高溫存隱患
    長期接觸塑料男子患罕見肝病 塑料遇高溫存隱患 2017-08-09 2017年08月09日 14:14 來源:揚子晚報 參與互動    原標題:患少見肝病,塑料廠上班惹的禍
  • 用塑膠袋裝熱包子真的安全嗎?塑膠袋安全問題不容樂觀!
    塑膠袋已經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說少了塑膠袋我們寸步難行,早點熱包子、熱燒餅都是用塑膠袋裝的、平時超市購物也都是使用塑膠袋的,越來越多的塑膠袋也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白色汙染,除了白色汙染之外,最重要的是塑膠袋使用的安全問題。有些商家常常把塑膠袋放在高溫蒸鍋附近,甚至把塑膠袋直接放入熱水中蒸煮,這樣不會釋放有害物質嗎?這樣真的安全嗎?
  • 經常用塑膠袋裝熱包子,會產生有毒物質嗎?給你揭開答案
    經常用塑膠袋裝食物,會導致中毒?在早上的時候時間匆忙,我們經常會看到身邊有很多的人用塑膠袋裝食品,不管是裝包子,油條,油餅還是大煎餅,雞蛋灌餅等,都是直接放在塑膠袋中銷售的。那麼這些塑膠袋真的安全嗎?我們國家對於食品包裝有嚴格的要求,正規的超市,餐飲店用的塑膠袋都是符合國家質量要求的,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裝有熱的食物也不會出現安全的問題,但是對於一些街邊的小攤,流動商販銷售的食品可能就沒有食品標識,這樣的塑膠袋兒是比較危險的。怎樣區分哪些塑膠袋能裝食品,哪些不能呢?
  • 用塑膠袋裝冒著熱氣的飯菜 真的安全嗎?
    最近市民李先生在本報熱線中提出質疑,用塑膠袋裝東西,尤其是裝熱菜、熱飯,真的安全嗎?對人體有害嗎?街頭拎著塑膠袋裝食品的市民一次性塑料製品 已成食品攤點必備用具市民李先生說,自己平常在外吃飯時注意到,城區一些早餐店裡早上有不少人打包把早餐帶走,現在買外賣的人也多了起來,裝這些飯菜的都是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盒等塑料製品。
  • 塑料遇冷遇熱釋放毒素?這是癌症起因?是時候說說清楚了
    視頻中還列舉了一系列「證據」,包括「用塑料有雙酚A威脅」「塑料瓶放入冰箱,會產生戴奧辛」「塑料接觸熱力,產生52種致癌物質」,同時還提醒「塑膠袋中有聚乙烯,不可裝任何熱的食物」「塑料杯子製作添加聚氯乙烯,高溫時會釋出,造成慢性中毒」「塑料器皿含四氯化碳,不可在微波爐中將食物加熱」…… 網傳視頻截圖塑料遇冷遇熱都會釋放有毒致癌物?
  • 塑膠袋具有安全隱患嗎?這份檢測報告你得看看
    塑膠袋具有安全隱患嗎?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5批次產品有1批次不合格,油墨掉色嚴重。【抽檢】很多食品用塑膠袋沒標識,有商家放在水裡蒸塑膠袋一抖,就直接裹上了香噴噴的包子。有些袋子看上去很劣質,又薄又粗糙,到底幹不乾淨?玄武區市場監管局食品科科長羅亞玲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近日也有消費者向他們投訴,塑膠袋裝了熱玉米後,上面的油墨掉色,導致玉米也染上了紅色。
  • 男生愛喝「袋裝啤酒」,女生熱捧「塑膠袋奶茶」,杯裝何去何從?
    最近很火爆的食物,小編發現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塑膠袋的問題,一般杯裝的或者罐裝的,因為很常見,所以如今已經不是年輕人所追求的潮流了,以前是男生喝啤酒,帶火了「袋裝啤酒」,一開始袋裝啤酒只是某一些地區的飲食文化,而且還屬於一個飲食習慣,但是隨著大家對這種美食形式開始感興趣,現在越來越多的人
  • 食品專用塑膠袋遇熱也放毒 遇高溫高油析出有害物
    近日,有讀者向本報記者報料稱,他家小區樓下的早餐檔直接用塑膠袋套碗盛食物再賣給食客,懷疑此舉會汙染食物。為此,羊城晚報記者購買了幾款不同級別的塑膠袋送到廣州每周一檢食品藥品安全研究所進行測試,結果顯示,不僅不合格的塑膠袋盛裝食物會帶來危害,食品級的塑膠袋遇到高溫、高油仍會析出有害物質。權威專家建議,少用或慎用塑膠袋盛裝食物。
  • 微波爐用塑料飯盒三成加熱會放毒 建議開蓋加熱
    現如今不少上班族,擔心外面吃飯不衛生,多喜歡使用輕便易衝洗的塑料餐盒裝食物,之後用微波爐將食物加熱後食用,但這樣做真的就安全了嗎?近日,香港消委會發布調查報告稱,近三成微波爐用塑料飯盒加熱時,會釋放出塑化劑,其中就包括「LOCK&LOCK」等知名品牌。
  • 光降解垃圾袋可以裝食物嗎?
    鄭重說一次:光降解的不論是垃圾袋還是購物袋,都不能長時間直接接觸食物!尤其是垃圾袋!光降解產品與全生物降解不同,它是在PE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降解添加劑,比如氧化生物降解母粒,是產品光和熱的作用下,發生氧化反應,實現降解。
  • 塑料咖啡杯蓋遇熱釋出致癌物?
    近日,有媒體的官方微博轉載了一則報導,指臺北衛生局抽查發現,當地13間連鎖快餐店及咖啡店包括臺灣星巴克提供的6號聚苯乙烯(PS)咖啡杯蓋,遇熱後會變形,恐釋出會引致肝癌及血癌的化學物。記者昨日購買了六款知名品牌塑料咖啡杯用沸水浸泡,均未發現杯蓋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