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雪穎 北京報導
11月24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請5位新當選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圍繞「崗位成才、奮鬥圓夢」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就如何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堅守幾十年等問題進行了提問。
潘從明:力爭為我國貴金屬產業做大做強發揮自己的能量
「我原來只知道黃金有多值錢,後來從事這個崗位的工作,整天和黃金、白銀打交道,才知道黃金其實是相對比較便宜的。」金川集團銅業有限公司貴金屬冶煉分廠提純班班長、高級技師潘從明坦言,「我很珍惜我這份工作,也有人很羨慕,但是羨慕跟從事這項工作是不一樣的。」
潘從明在金昌集團公司從事貴金屬冶煉工作20多年。2009年以來,他與團隊在總結前輩經驗的基礎上,通過上千次反覆試驗探索,攻克了鉑鈀分離等一系列的關鍵技術難題,成功研發了鉑族金屬綠色高效提取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潘從明表示,因為資源比較稀缺、提取工藝非常難,這反而使自己打心眼裡愛上這份工作。
「我從事這項工作,喜歡鑽研,喜歡創新,從剛開始害怕失敗,後來習慣於失敗,到現在失敗了也覺得是一種成績,可以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最後取得成功,然後享受成功的喜悅。」潘從明認為,「因為愛,我走到了今天,因為愛,我繼續往前走,力爭為我國貴金屬產業做大做強發揮自己的能量。」
周家榮:接受工作帶來的全部榮譽和挫折
貴州鋼繩(集團)有限公司二分廠技術員、高級技師周家榮稱進廠當一名產業工人,是從小就有的夢想。
這些年來,他認為,「既然我選擇了這個崗位,選擇了這個職業,我就要接受它的全部,不管是這個工作給我帶來的榮譽還是挫折,這就是一種選擇,一種享受。」
周家榮和工友們秉持著這種精神默默無聞地工作著,其團隊生產的鋼絲繩產品已經用在了世界最高的橋梁北盤江特大橋、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並且還成功應用在全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同時還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讓國內鋼絲繩行業更好的參與國際競爭,真正有了話語權。
劉麗:下一代肩負建設百年油田的重大責任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二採油廠第六作業區採油48隊採油工班長、高級技師劉麗是中國石油大慶油田一名基層的一線採油工人。
她告訴記者,這麼多年在採油生產一線摸爬滾打,也曾遇到過很多的困難,也有勞累的時候,也有受挫折的時候。「每當我想退卻的時候,我都會想想父親,想想我們老一輩石油人『三老四嚴』、艱苦奮鬥的精神。我們現在的生活特別美好,趕上了好的時代,和老一代石油人相比我們更幸運、更幸福,那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還有什麼理由不拼搏?」
去年9月26日,是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的紀念日。劉麗認為,這激勵著下一代要一往無前地繼續堅持下去,肩負起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重大責任。
胡洪煒:禁區也得有人去闖
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檢修公司輸電檢修中心帶電作業二班班長、高級技師胡洪煒在2000年退伍以後成為國網湖北電力的一名一線工人。「我也正好趕上我們國家大力發展『電力高速公路』建設,就是通過超高壓、特高壓輸電線路在全國長距離的進行電力資源調配。」
特高壓帶電作業一直是世界的禁區,但他認為,禁區也得有人去闖,2009年胡洪煒成為世界±800千伏特高壓帶電作業第一人。
胡洪煒告訴記者,在他的職工小家裡有一面「成才林」,有出生於20世紀50年代的優秀代表人物,比如中國進入500千伏等電位的試驗第一人李祥林師傅。有出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優秀人物,中國500千伏等電位的帶電作業第一人閆旭東。後面還有湯班長,還有到目前為止和他一樣70後的、世界1000千伏直升機帶電作業第一人李明,還有80年代和90年代的優秀代表人物。
「最後是一個大大的問號,我認為,這是為了激勵更多的年輕人在一線崗位上能夠幹事創業。」胡洪煒說,「正是老一輩的師父們一輩輩傳承下來給我們的這些東西,詮釋了我們的勞模精神。所以,我覺得我們班的師傅們都想一輩子兢兢業業在自己的崗位上幹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