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名家隨筆散文:赤道上的馬達山遊蹤

2021-01-15 閒讀與苦讀

本文原載《人間世》第33期(1935年8月5日出版),作者周斐兒。

赤道上,只有炎炎的太陽,只有暴燥欲裂的赤土。赤道上只有夏天,沒有秋天的。

然而赤道上卻也例外的有秋天的地方:在爪哇,萬隆是熱帶的樂土;在英屬殖民地,檳榔嶼被稱為南國的花園;在蘇門答臘,馬達山算是避暑的勝地……在這些地方,人是感到秋天般涼爽的氣候,人是會忘記置身在悶熱的赤道國土裡的。

馬達山是人們在一個假期中,在長久的炎熱的苦悶的壓迫裡,想去的地方。

從日裡的首府棉蘭到馬達山,每天有幾次的長途汽車開行著。早上約十點鐘左右汽車開行,中午便可到了。車,沿著光滑烏黑的柏油道上走,從熱帶盛產著的樹膠園和椰園等樹林穿過。滿眼是青翠繁茂的森林,滿眼是生氣蓬勃的原始世界的景象。

一出了棉蘭的都市境界,熱帶的鄉村風景線便撲在眼前:茂密的樹林,疏落的「阿答」屋子,稀少的行人,和涼氣襲人的森林裡的風……這些,是熱帶特有的野外色彩。

一達到馬達山的山麓,駛車者便把速率減低著。在眼前,迎面的山峰高大地矗立著。在那一層層的山峰中間,一個最大的和最高的山峰卻被白雲所籠罩。那白雲是淡薄而朦朧,氤氳的在那山頭繚繞著。有時一陣風吹來,白雲便會圈住那山腰;而一陣空氣的浮力,卻又會把她另送上山頭去。

車一爬上山,便在迴旋曲轉的山道上慢慢地爬行著。山道屈曲得像螺旋,在山巔,山腰,和山麓間蜿蜒著。四面全是黑壓壓的野森林,被野禽的鳴聲所充滿著。山間沈寂得像深夜,只有山泉潺潺地在車底下響流。不時在車轉彎的地方,車夫便把號筒吹著,在山壁響出了「呼呼」的回聲,那聲音煞像是野獸在叫。

人,越來越少了。在初入山的時候,你可以看見馬來土人拿著「巴闌」刀,背上背著椰子或是其他的果實。也可以看見馬來婦人把包袱頂在頭上,在路旁避車,或緩慢地在馬路邊緣蠕動著。然而山一深,土著人的房屋便越來越少而至於沒有了,於是在這原始的森林裡既找不到樹膠園,也找不到椰子樹,更沒有人影兒可被看見了。偶爾,在旅途上有汽車迎面而來,車夫們便用手互相打著招呼,旅客們相視而笑,算是未曾睹面的熟人。這便是深山間所有的唯一的人的交涉了。「一個理想世界的景象!」是會令人做這般想的。

一山翻過一山,車不住地在森林的巷道間竄過。在將近轉彎的地方,當森林和山角遮住眼前的視線的時候,疑惑前無去路;而一個貪婪的山谷澗口卻張大著在迎著人們,那谷裡是陰森森的覺得可怕的。然而當汽車的喇叭聲一響之後,車一轉彎,卻又另闢了一個世界,而這隻文明的怪獸又照常地在這森林的巷道裡亂竄了。

這些時候的世界,除了天上的淡薄的白雲,炎炎的太陽,和撲面而來的帶著野花芳香的微風而外,便只有黑壓壓的望不盡看不完的野林,滿坑滿谷都是。或左,或右,或上,或下,你一眼望去,除了樹林之外,你是看不到另外有什麼東西的。馬路,算是把這神秘的原始世界裡給劃破了肚皮吧!物質文明是把大自然的秘密破壞了!

戴著潔白的銀冠般的山巔是漸漸地達到了。我問著車夫:

「不拉士打忌藏在什麼地方呢?」

「從這山峰翻過去便是。」車夫答。

於是車便向這被白雲包裹著的山峰衝進去了。然而奇怪的是:當人一人全神望著的白雲世界,美麗的白雲卻反而看不見了。多麼的可惜!對於這,不看見那迎面而來的潔白的雲霧,真像是失掉了人的理想般的覺得可惜呢!

一爬過了這最高峰,車便在這蜿蜒著的山道裡慢慢的時起時落的向那目的地降下了。待再爬過了幾個山頭,於是一些白壁的瓦屋子便在那廣大的盆地裡顯現在眼前。車越走越近,路旁的白屋子和「阿答」厝便疏落得越加顯露了。這些簡單的建築物,是用著一種熱帶的特殊的姿態緊貼地站在馬路兩旁。

「昨夜老虎銜去幾隻狗,和幾隻豬呀!」

車停在一個由樹木的片段所砌成的階層的山道旁的時候,一群土著人的小孩子便攢住在山道上。於是二個中國青年便這麼地告訴我。

我開始注意到這裡的農村景象了:從汽車停住的地方望下去,那許久以來由黑森森的樹林所蓋滿的山景已不見了;代替它的卻是一個廣大的平原。在那兒,菜園廣布著,屋子是三三兩兩攢聚在一小堆一小堆的叢林裡面,形成一個一個的小小的農村。卻是多麼靜穆而平和的農村景象!

休息一會兒,從那涼澈肺腑的山泉水裡蘸了一些水來洗面之後,(那些水,土著人把竹管從山坑裡接來,灌在路旁的凹處,以備應用。)車又重複開行了。開行不久,不拉士打忌也終於到了。

第一觸目的是一個「馬達式」的亭子站在馬路的中央,許多柑子布滿在馬路的兩旁。那盛產著的柑子的顏色是紅得可愛,在秋涼天氣的小村市裡特別顯示著鮮明的色彩。

在馬達山住了三天,細看懸崖僻谷,參觀公共建築物和娛樂場所。更去馬達酋長住著的鄉村,觀察馬達土著人的生活形態。

馬達族是一種半開化的民族。會織布,會編席,也會種地。他們的屋宇是一種特別的建築形式:用「阿答」樹葉編成的屋頂和牆壁,高高地架在許多木樁的上面。屋頂成尖脊形,上面還加幾個尖錐形的裝飾。一兩把梯子靠在屋子旁邊的門口上。沒有窗,屋內黑暗而汙穢。入門時,令人頭昏而作嘔。地板上絕少桌椅和家具,據說晚上一家人便席地而臥。生於此也死於此。地板下的木樁間卻是養牲口的地方,人畜便這樣的只隔著一層木板。晚上人獸的鼾聲齊鳴,活現出一個原始人的生活樣式。

最可愛的是馬達山的朝晨和黃昏。那時的風景簡直像是一首美麗的詩,或像一幅高尚雅潔的藝術作品。當早上四山黑暗的時候,你可以站上一個高高山峰,從一兩棵美麗的樹叢間遠望那東方的尚未升起的太陽。你可以看見彩雲懸掛在天邊,那太陽的光線卻在那雲的邊緣上給鑲上了銀線。天空爽朗而雅潔,而山麓卻仍舊昏暗得像沈睡未醒。

在晚上,當黑影漸漸的從山下爬上來的時候,你可以看見四山是在黑影裡沉沒了。許多低低的山頭,屋宇,樹木和人物是被暮靄所吞沒了;而遠一點的高山頂上的太陽卻仍沐浴在彩色的雲裡。在晚霞裡,夕陽是閃爍著、膨大著,漸漸地向下低沉著低沉著。直至夕陽也完全被最高的山頭所吞沒了,於是這盆地便完全沈浸在黑影裡。

同樣地可愛的是馬達山的雲和瀑布。雲,是馬達山的常客。當天氣陰沉的時候,馬達山的最高的山峰為白雲所籠罩,便是馬達山的山腰、山谷……甚至一切地方都會受白雲的光顧。你如果走到一個儲蓄潔淨的雨水的山池旁邊,去看白雲在你的面前瀰漫著,翻騰著,和飄蕩著,你便將感到身心都飄飄然有點像白雲般的輕飄和爽朗,而將做起一個飄渺虛無的夢來了!

瀑布,在山的許多地方都有著。那潔白的色彩,那雄偉的吼聲,那在叢林山石間的奔竄,都非常地令人愛慕,非常地令人讚美。尤其是那偉大的力量,當你一站在它的跟前的時候,你便會覺到人是怎樣渺小的了。

在雲與瀑布之外,如果你在微雨霏霏的時光中,在那牛群堆集著的山谷裡看這些畜牲們的悠閒的態度,和牧人們的悠悠然的情態;或者在天氣晴朗的日子裡,在一個被叢林包圍著的清泉旁邊的石頭上坐上幾個鐘頭;或者約著幾位朋友熱狂地騎著驢子去遊山,去呼嘯;或者寂寞的在旅館裡獨坐,靜聽屋頂上靜穆的鴿聲……總之,在馬達山,你無論在什麼時候和處在什麼境地,這美麗的風景,這詩情的赤道裡的秋天,都會隨時隨地的令人神往的。

便是在這距離馬達山之遊已經過了五個年頭了的現在,當故國的秋涼來到的時候,我還會永遠地做著那遙遠的赤道上的秋天的回憶的夢。

推廣全民閱讀新時代!這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起來,一起來讀書養性。

我們提倡閱讀純文學,拒絕玄幻言情、豪門總裁、穿越架空、仙俠奇緣、科幻網遊、都市異能、校園寵妃、職場娛樂、同人靈異等網絡爽文小說!

我們也拒絕聽書,聽書不利於思考,更容易被朗讀者、講解者帶動情緒。讀書的時候,喜歡哪一段,可以反覆咀嚼、品味。有感觸了,可以停下來慢慢思想,而聽書適合浮光掠影地了解。另外,漢字的博大精深與艱深晦澀,哪能聽得懂呢?

#散文#

相關焦點

  • 湖北隨州的秋天 人文地理旅遊散文隨筆
    湖北隨州的秋天 人文地理旅遊散文隨筆隨州隨縣曾都的秋天 醇厚清冽動人 是一壺黃酒湖北隨州的秋天,天有點高,雲有些淡。農人也好、莊稼都收穫了。田園裡是金黃或者是收穫,隨棗平原也好、大洪山也好、桐柏山也好,基調是黃。
  • 豐子愷先生的《緣緣堂隨筆》,終於有了全本
    1937年春豐子愷在緣緣堂二樓書房筆者在編輯十卷本《豐子愷集》(今年年底面世)的過程中,被豐子愷散文的獨特魅力所吸引,發願編一本豐先生有關「緣緣堂」的散文足本。幸賴豐家人及《豐子愷集》主編鐘桂松先生的大力支持,這本《緣緣堂隨筆》(足本)終呈現在大家面前。
  • 散文隨筆:與普羅米修斯相遇
    是你,穿過千年的陰霾,晴空一鶴排雲上,自由翱翔,是你,打破亙古的暗夜,給人類帶來火種帶來溫暖的力量。誰在說著被縛的普羅米修斯,誰在唱著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誰又在說普羅米修斯已鬆綁,普羅米修斯,你這遠古的大神啊,而今藏匿在何方?三藍色的夜,香園小徑誰獨自徘徊,靜靜的月影,懷著憂傷。
  • 山東女散文家沙龍開啟 山大教授講述「散文世界的意義與意思」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日訊 (記著 王麗 通訊員 王田田)散文世界是什麼?有意義不如有意思,還是有意思不如有意義?山東女散文家沙龍第23期名家分享活動利用周末開啟,邀請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叢新強,作了一堂題為「散文世界的意義與意思」的精彩講座。著名文化學者張期鵬,山東財經大學副教授亓鳳珍,大眾日報豐收副刊主編劉君,周三讀書會創始人李炳峰,著名作家、詩人、評論家、攝影師李恆昌,農村大眾報總編室主任劉秀平等30餘名嘉賓到場。講座由山東女散文家沙龍秘書長王力麗主持。
  • 散文情感質量的高低取決於什麼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鑑於學養的差距和知識背景的不同,新時期的散文整體上也許少了些「幽默」的品質,但卻增強了「體驗性」「內向性」品格和特徵。所以,囿於本人見識,感覺散文越來越多的是女性作家,似乎散文,特別是小散文,更能與女性的那種「柔美」相互共鳴。而大散文,多是男性的天下,要麼是大情懷的家國天下,要麼是走向式微。
  • 中國散文發展史
    四傑在唐代散文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創作上。他們既是名重於時的詩人,又是駢文名家。以文來說,他們的駢體文在詞藻華豔之外,又加進了俊逸剛健,沒有堆砌蕪雜的毛病。雖然還沒完全脫離六朝文風,但畢竟表現出新的追求和傾向。  總之,四傑和陳子昂的散文代表了初唐文風改革的兩個方向,一是駢體文本身的洗心革面;一是散體文章濃厚的儒家精神和風格近古。這兩種傾向左右了其後的唐代文壇。
  • 【三秦文學】袁勝民:【審美感知之魅】(隨筆兩則)
    作者杜明芬的散文《柴門清歡》多層次細膩的把握了作品的懷舊特性,誠如斯達爾夫人所說:「寫作的首要條件是強烈而主動的感知方式。」抵達公園後,我沿著乾淨如洗的甬道漫步,春天的氣息迎面而來:吐著嫩綠的柳枝隨風揚起萬千條,湖水褪去冬日的殘冰泛著粼粼波光,一片片枯草坪上燒不盡的小草已經泛綠,還有那染著春輝的涼亭,這裡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訴人們,春天的腳步已向我們悄悄地走來。
  • 民國彈詞開篇的調侃尺度
    有些朋友嘴上不把門,無軌電車隨便開,自己說得唾沫橫飛還自鳴得意,卻忽略了旁人的感受,到頭來眾叛親離成了孤家寡人,那就很不好玩了。春節期間翻看一本民國時代的老書,1949年1月份由上海市評話彈詞研究會出版、顧玉笙主編的《聯合彈詞開篇全集》(影印版),其中收錄各種彈詞開篇兩百多隻,幾乎將人們耳熟能詳的傳統開篇一網打盡。還有64位彈詞名家的照片和小傳,堪稱研究民國評彈的一部寶典。
  • 散文隨筆:林間的鳥自在於鳥的世界或呼朋引伴或自吟自樂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青春詩刊,ID:qcsk200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散文隨筆:林間的鳥,自在於鳥的世界,或呼朋引伴,或自吟自樂,幸福快樂於它們的世界叢林深處(外一篇)文
  • 「2019年度中國散文年會」在京舉行 4大獎項揭曉
    「2019年度中國散文年會」在北京舉行,評選出年度4個獎項。 周音 攝中新網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 周音)「2019年度中國散文年會」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北京舉行。年會期間,評選出年度4個獎項。
  • 散文隨筆:屋簷下有個麻雀窩
    屋簷下有個麻雀窩(散文)晨光熹微,朝霞滿天。早晨起來,透過窗戶,我猛然發現,老屋東廂房屋簷下,有兩隻褐灰色的小麻雀鑽來飛去。細看,它們嘴裡都銜著軟草羽毛,看樣子它們是要在這裡安家落戶。兩隻小麻雀一點都不怕人,可能是累了,它們索性站在院子的晾衣繩上,嘰嘰喳喳歡叫著,好像在暢談著美好的新生活。
  • 民國大學的國文課本裡,藏著「最」好的人文教育!
    前幾年,民國時期的小學教材突然走紅。實際上,和小學教材相比,民國時期的大學教材,也獨具特色,尤其富有人文氣息。  自民國時代起就在各高校普遍開設「大學語文」,是當時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公共必修課。當時稱為「大一國文」,居於十分重要的基礎地位。民國時期思想活躍,大學可以自編教材。尤其是三四十年代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自編大學語文教材,形成了大學語文教材面貌紛呈、思路多元的特點,今天展讀,人文氣息鋪面而來。
  • 民國紫砂壺九大傳奇人物,你認識嗎?
    紫砂壺的發展是一段漫長的歷史,紫砂壺最早出現於宋代,至明代迎來第一個巔峰時期,到清朝民國時期,進入全盛時期,制壺名家輩出。其中,民國時期有九大傳奇人物,壺藝高超,其作品在當時已是價值斐然,如今更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品,為廣大藏家所喜愛。
  • 民國紫砂奇才的花器代表作——馮桂林《高梅壺》
    -東方美物-壺名:高梅壺作者:馮桂林容量:950CC泥料:原礦老段泥製作時期:光緒—民國 二十世紀初期梅花,一花獨先天下春不畏嚴冬凌寒綻放……《高梅》壺>壺身高挺,氣勢挺拔有一股傲然挺立的韻味採原礦老段泥,全手工摶制從民國到現在歷經幾十年時光的浸潤窯火氣褪去,表面慢慢形成包漿溫潤質雅,更顯年代感和老味感此壺形似花瓶壺身裝飾五瓣筋紋似瓜若果,新穎別致壺身貼塑數根梅枝梅花千姿百態,肆意盛開
  • 唐人評價秦朝,為何形式多樣且名家眾多?
    一、唐朝名家對秦朝的評價唐朝名家輩出,所以對秦的評價議論也就非常多,現在能夠看到的史料也很多,並且唐朝名家的著作多是從民生政治等領域評價秦朝的,他們所說的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肯定秦始皇的是柳宗元,並且柳宗元肯定的是秦始皇的郡縣制。《封建論》記載:(秦朝)失在於政,不在於制。確實從今天看來,郡縣制是利大於弊的,是一個比分封制更加完美的制度,但是這是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那麼柳宗元是站在了什麼角度上肯定郡縣制的呢?其實這跟柳宗元所處的背景有關。
  • 「散文」考點術語、答題模板、高考母題……
    廣義的散文,是指與小說、詩歌、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是指詩歌、小說、戲劇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學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議論抒情為主的散文外,還包括通訊、報告文學、隨筆雜文、回憶錄、傳記等文體。議論說理散文包括雜文、小品文、隨筆、哲理散文等。關注「教學手札」公眾號,讓你的語文學習不再「虛」。
  • 這些民國「大佬」們僅憑高分作文考進清華北大
    這些民國「大佬」們僅憑高分作文考進清華北大民國時期,北大清華這樣的知名高等院校,居然曾破格錄取了許多「偏才」、「怪才」。那麼,都錄取了哪些人呢?羅家倫數學0分被北大破格錄取羅家倫,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1917年,羅家倫想修外文,投考北京大學文科。可校委們查看羅家倫的成績單後大吃一驚。
  • 第五屆「琦君散文獎」在溫州甌海揭曉
    累積20篇(部)獲獎作品,是我們從國內文學期刊發表的大量散文作品和海內外公開出版的散文專著中遴選出來、經過專家評委最終評定的精品力作。它們包容了多種創作題材、風格,以不同的寫作路徑代表了中國散文寫作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準。下一個五年,我們將繼續合作,守正創新,使這一文學品牌產生更為持久而廣泛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