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兩則
文/袁勝民
一
審美感知之魅
——散文《柴門清歡》之我見
作者杜明芬的散文《柴門清歡》多層次細膩的把握了作品的懷舊特性,誠如斯達爾夫人所說:「寫作的首要條件是強烈而主動的感知方式。」作者在對往昔柴門生活的回憶裡,在強烈而生動的審美感知中,通過對柴門清歡的追憶,實現了個人情感抒發和審美情趣抵達。
我們知道,藝術味濃的敏感作者都善手寫感覺。張賢亮寫帶有重量和體積飢餓的感覺。莫言寫觀看陽光下紅蘿蔔的感覺。餘華寫活的感覺和賣血的感覺,這些感覺都在讀者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雖然,我們不能說杜明芬對柴門清歡的感覺達到完美的程度,但我至少說她的感覺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尤其對柴門的敏感及其審美的把握富有鮮明的個性。但她又不是跟著感覺走,而是在感覺中滲透審美的理性。
「寂寞的時候看夜色,總是容易想起故鄉的那扇柴門。那時才發覺原來柴門中藏著一味叫「清歡」的藥,在時光的磨洗裡被熬製成了涼茶。」
這段敘述把柴門清歡寫的淋漓盡致。既寫出柴門對作者的誘惑力,又寫出「清歡」的由來,這字裡行間滲透作者對柴門清歡的情感抒發,蘊含濃濃的親情色彩,彰顯作者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的博大情懷。
作品還寫到:「年少時品一杯,品出了簡單無畏;中年時品一杯,品出了時光易逝的無奈和獨在異鄉的勞累;暮年時品一杯,品出的是平和樸素、疏淡閒逸。」
這段精闢的論述,基本可以說明作者的思維是由感性到理性的提升過程,反映出作者品嘗人生清歡的滋味,揭示了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應當指出,作者通過回憶過去,將柴門清歡形成自己的獨特人生追尋風景,這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值得欣賞的美好境界。
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是弘揚著一種傳統美德。這可能是作者想傳遞給我們的東西,也是作者寫作的宗旨所在吧!
杜明芬對柴門清歡的描寫,對往昔深情的回憶,那種懷舊的情愫,令讀者閱讀後久久難以忘記。
「在凡塵俗世裡裝一扇柴門,生著微微爐火,熬著淡淡清歡。」
綜上所述,作品的感覺意味和懷舊的感懷底蘊,成為本篇的個性存在,作者用多種描寫手法建構文本,書寫柴門生活歷程和對清歡的精神成長過程,形成審美感知之魅。
二
致敬勞模牆
早就聽說,勞動公園有一處勞模牆,總想慕名前往,今日終於成行。抵達公園後,我沿著乾淨如洗的甬道漫步,春天的氣息迎面而來:吐著嫩綠的柳枝隨風揚起萬千條,湖水褪去冬日的殘冰泛著粼粼波光,一片片枯草坪上燒不盡的小草已經泛綠,還有那染著春輝的涼亭,這裡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訴人們,春天的腳步已向我們悄悄地走來。
首先進入我視線的是公園的一面雕塑牆,黑色大理石鐫刻著勞動者歷史的風貌:以老式的蒸汽機火車為背景的大型圖案,映襯幾代勞動者的浮雕,還有那飄揚著勞動旗幟和那燃燒著火熱激情的笑臉。給人以積極向上的振奮精神和創造力量。
漫步走在湖邊的小道,環視周圍的景致,春來湖水綠如藍,能不戀公園。
在湖面上,平靜如畫,在岸邊偶然間發現一隻母鴨帶著兩隻小野鴨在戲嬉玩耍,一會兒曲項向天歌,一會兒紅掌擊清波,那种放松自然的心情以及自由自在的樣子,真是應了那句話:春風十裡不如你,沈城春暖鴨先知啊!十幾隻小船橫在碼頭,枕水待發。
從環湖的景區走出來,便是乘涼的休息長廊,長廊的西側盡頭,有一面橘紅色的長牆深深地吸引了我,走到近前才看到,這就是瀋陽市的全國勞模光榮牆。牆上記載著從一九五O年建國初期至二一年勞動模範的閃光名字,平凡而又熟悉的字跡,普通而又偉大的名字,史詩一般的業績將永遠存入市民的心屜且光輝不朽。
撫摸光滑的牆體,仰望一行行勞模的名字,歲月悠悠仿佛就在眼前。
這些勞模們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帶領工友們經過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不懈奮鬥努力,才有如今城市的進步和發展,才有人民的安居和幸福,這是勞動創造了歷史,勞動者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
這時,走過來一位年輕的母親,她懷抱著孩子,指著勞模牆,繪聲繪色地給孩子講解勞模的故事。
我靜靜地站在勞模牆前,一種肅然起敬之感油然而生。平凡寓於偉大,而偉大來源平凡。石油流淌在地上平淡無奇,當人們點燃它時,才會絢麗無比。
城市的建設者,人民的功勳,歷史將永遠銘記。
驀然回首,距離勞模牆不遠處,有三尊雕像,他們分別是中國機器人之父蔣新松、工匠精神代表王鳳恩、馬恆昌。這三位代表著瀋陽勞模的集體縮影,曾經承載著瀋陽發展史上的勞動功勳,銘記著年年歲歲與時俱進勞動者不朽的歷史。
我捧著一束桃花,默默地將花兒擺放在勞模牆下,恭恭敬敬地行注目禮。
帶著對勞模崇敬的悸動,帶著仰慕英模的激情,帶著勞動者的使命,我戀戀不捨離開勞模牆。
是否下次再來勞模牆,我不知道。但勞模牆給我留下的印象,將從此融入我生命的潛流,融入那與生命共存的嚮往。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袁勝民:遼寧瀋陽人,遼寧省散文學會會員,瀋陽市作家協會會員,高級政工師,喜愛散文,些有作品見媒出版。
三秦文學投稿須知
超過160萬人正在關注
趕快來關注吧,這裡有散文、小說、詩歌、詩詞、隨筆等精選作品,還在等什麼?快來關注我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