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人:火星不是你們地球探測器想來就能來的!請預約排號!每26個月開放一次!
2020年7-8月,中國、美國、阿聯三國將發射火星探測器。7月20日,阿聯的&34;已率先出發。7月23日,中國的&34;也成功發射向火星出發。美國的&34;也將在隨後發射。
多國&34;發射火星探測器,並非攀比或所謂的星際競爭。而是因為7-8月火星探測器發射的&34;,錯過就得多等兩年多。
那麼何為&34;,窗口期是如何得來的?本期眼鏡哥,就接&34;為大家簡單講講一些有趣的宇宙知識。
首先來看一張太陽系真實比例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火星離地球真的是很遠,在太陽、地球、火星的&34;裡,地球與火星需要放大1000倍才能看清樣子。為了方便大家觀看,下文的所有示意圖將對星球放大處理。
那麼地球與火星距離究竟有多遠?
由於地球、火星繞太陽公轉均是橢圓軌道(地球近日點1.47億公裡,遠日點1.52公裡;火星近日點2.07億公裡,遠日點2.49億公裡),且軌道傾角不同,公轉速度(角速度)也不同。所以地球與火星之間的相對位置也隨時在變化。理論上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裡。
所以,當媒體給給出一個準確的火星到地球距離時,都是不嚴謹和。目的只是為了讓普通吃瓜群眾一個具象的概念。
雖然地球火星的相對位置隨時在變化,但每26個月就會&34;一次。此&34;是指火星、地球、太陽三點一線,且地球、火星位於太陽同一側。此時火星與地球距離最近。
在即將相遇的之時,也是發射火星探測器最佳時間(也就是我們提到的窗口期),這樣探測器飛行縮短飛行時間和節省燃料。
這個周期26個月是根據地球公轉周期(1年或365.24天),火星公轉周期(1.88年既686.98天)由公式:t/T1-t/T2=1計算得出。t(相遇周期)=779.94天(地球天)。
所以窗口期的間隔就是&34;間隔,錯過這次得再等兩年多,就是這麼來的。
有了公式和周期,我們可以精準的算出每一次相遇的時間。但這個時間並不是發射時間,需要提前發射。道理很簡單,火星探測器需要一段飛行時間,等到最近的時候再發射,探測器只會直接飛離火星,火星會落後得越來越遠。
這就好比跑接力比賽,地球跑內圈,火星跑外圈,且地球比火星快(角速度),等到並排(相遇)的時候再伸出接力棒(火星探測器)時,為時已晚,接力棒只會伸到隊友身前,隊友沒法接棒。正確的是提前伸出接力棒,當並排時候,剛好接住,所以需要提前發射火星探測器。
那麼需要提前多久?我想科學家們不會(像我們)傻到直接用最短距離除以飛行速度。實施上火星探測器也不是直接就飛向火星的,那樣的飛行軌道,需要不斷的消耗燃料加速來抵消太陽的引力,太不經濟。而且以目前人類的技術水平,還不具備可以發射裝足夠多燃料(噸位)的能力。
所以發射火星探測器需要一個省力(且時間也不會太長)的方式——霍曼轉移軌道。
什麼是霍曼轉移軌道?
以我國的&34;為例。&34;天問一號&34;行星&34;飄&34;天問一號&34;希望號&34;龜兔賽跑&34;停站"時間有限,抓緊時間上車!沒趕上的請提前買票等下一班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