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測器發射之前,為何要嚴格消毒,這應與南極古病毒肆虐有關

2020-10-18 歷史解密坊

消毒的概念是現代醫學領域中的常識,其目的就是為了消滅病菌,防止人類因為感染,而患上疾病。不過您肯定不知道,其實除了醫學領域外,在航空航天領域中,同樣也有嚴格的消毒步驟,而消毒的對象居然是火星探測器。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太空的浩瀚無垠,神秘莫測令人神往,吸引著人類乘坐宇宙飛船前去探秘,同樣是作為恆星太陽的八大行星,地球與火星的環境最為接近,這也令人類探索火星的活動越來越頻繁。在我國古代的天文學書籍中,火星被稱為熒惑星,而在古羅馬時代,它亦被稱作是「馬爾斯星」。火星的實際情況與其名字毫不相干,這座星球上並沒有騰騰燃燒的火焰,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片片大型沙漠。

隨著現代航空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的宇宙探索活動開始變得越來越頻繁,正是因為如此,到目前為止,火星變成了除了月球之外,人類對其特性了解最多的行星,登陸火星的探測器會將所收集到的數據,全部傳輸回地球,繼而令科學家知道更多關於火星的秘密。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火星與地球一樣,屬於一個生機盎然的星球,這種結論出自於人類對火星探索的結果。根據火星探測器發回的結果來看,火星之上有過河道流淌的殘跡,換句話說,在這個神秘的星球上,曾經存在著許多液態水。水是萬物之源,火星上的水資源很可能會同地球一樣,孕育出大量的生命體。正因如此,一種火星上存在火星人的說法開始甚囂塵上,甚至成為了諸多電影作品的靈感來源。

一直以來,人類對於火星的探索從未中斷過,從1960年10月10日,前蘇聯向火星發射第一枚探測器失敗開始,到1962年11月人類探測器第一次登陸火星,再到現今美國的「勇氣號」與「機遇號」相繼到達火星為止,整整60年中,人類總共發射了超過100枚用於探索火星的航空器,整整是探索月球航空器數量的5倍以上。

不過最值得一提的是,無論任何時候,人類在向火星發射太空飛行器之前,都需要對其進行一次嚴格的消毒,如此才能被允許順利升空。此時一個問題出現了,向太空發射的太空飛行器為何要進行消毒呢?其實答案很簡單,消毒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殺滅太空飛行器上的細菌孢子,以免其被帶到火星,產生不必要的汙染。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火星是現今人類發現的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故此太空飛行器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尋找位於火星上的生命體。如果太空飛行器不經過嚴格的消毒,則其外表所殘留的細菌,很可能就會飄落在火星之上,導致太空飛行器抓取樣本時誤將其重新帶回地球,混淆研究人員的地外生命探索工作。除此之外,假如火星上存在生命體,則附著在探測器表面大量的地球細菌,也許會對其進行侵噬,令它們難以產生抵抗力,繼而消亡或者變異,產生不必要的麻煩和危險。

說到此處,想必不少讀者都認為他們的做法多此一舉,科學家們未免有些過于謹小慎微了。不過當我們說出消毒的另一個原因後,想必您的想法就會有所改變。眾所周知,人類的大多數疾病,都是由病毒及細菌侵入人體而產生的,幾千年來,在與細菌作鬥爭的過程中,人類體內已經產生了幾萬種對抗各類細菌病毒的抗體。抗體是人類免疫系統中的忠誠衛士,它們分工明確,可以有效對抗與自己對應的病菌,可是一旦人體之中缺乏某種病菌的抗體,則細菌病毒就會趁機侵入,令人類患上疾病,正因如此,人類也學會了利用抗生素的方法,殺滅對自身有害的病菌,用以彌補自身免疫力的缺陷。

不過令人感到可怕的是,在現今的地球之上,依然存在著許多致命的病原體未被人類發現,它們究竟存在哪裡?答案是在南極與北極的冰層之下。2009年時,一支國際研究團隊稱,他們在中國青藏高原地區的冰川之下,採集到了30多種神秘的古代病毒,它們被封存於具有15000年歷史、距離地表50米深度的冰層之下。通過研究發現,其中有近28種上古病毒中的螺旋結構是現代人從未發現過的新種類,如此也就預示著,一旦這些未知的病毒大規模爆發,則人類將面臨著一場空前的災難。

冰層,封凍,細菌,這三個關鍵詞告訴我們,一旦冰層融化,被封凍的細菌和病毒就有可能復活,人類就將面臨一場巨大的危機。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隨著全球氣候的逐漸變暖,南極與北極的冰川開始大量融化,北極熊以及南極企鵝等動物,都因為冰山的消融而失去了活動的領地,甚至賴以為生的食物也變得極為匱乏。更加令人擔憂的是,在南極與北極地區冰層下的遠古病毒,也會隨著冰層的融化而流淌進人類生活的地區,而它們所帶來的災難,其後果可能是令人難以預料的。

正因為以上的原因,我們才明白,科學家在探測器發射之前為其進行消毒,是一項極為必要的工作,而非我們普通人想像的那般簡單。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趕在美國之前奔向火星
    長徵五號發射CG「天問一號」是我國首個自主發射的火星探測任務,但不是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這也就是為什麼火星探測器要麼在今年扎堆發射,要麼就要推遲到2022年發射的原因。火星與地球今年將有3個火星探測器發射,第一個是2020年7月20日從日本發射的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這是一個軌道探測器,目前在飛行火星途中;第二個則是我國「天問一號」任務,相對於「希望號」而言,我國火星探測任務要複雜很多,不但發射繞火星運行的軌道器,還有實現降落火星表面
  • 我國為何要登陸火星?解密我國「火星登陸計劃」:520天往返,發射人類最大探測器!
    我國為何要登陸火星?解密我國「火星登陸計劃」:520天往返,發射人類最大探測器!
  • 為何美國和中國都在今年發射火星探測器,又上演「太空競賽」嗎?
    在登月計劃實行的同時還不忘發射火星探測器。先是前蘇聯向火星發射探測器,再是美國發射。前蘇聯前前後後總共發射了16枚火星探測器,成功的只有4個。而美國發射了8個火星探測器,成功了6個。到了90年代,美國又發射了5個火星探測器,成功了2個。俄羅斯和日本各發射了一個,但都失敗了。有趣的是,印度竟然發射了一個還成功了。由上面這些數據得知,美國在該領域還是更勝一籌。
  • 火星探測首戰告捷:日本H-2A火箭搭載阿聯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1.概述 2020年7月20日凌晨6點58分14秒(北京時間5時58分14秒),搭載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的H-2A火箭在種子島發射中心準時發射,約一小時後器箭分離,探測器順利進入400km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本次發射原定7月14日,但由於日本連遭梅雨天氣影響,導致多次推遲。
  • 你知道 為什麼發射火星探測器要選窗口期嗎?
    咱們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很是振奮人心吶!要知道發射探測器到火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發射探測器到火星需要非常大的推進動力,為了節省動力,找準地火距離較近的一個發射窗口器就非常的關鍵,錯過這個窗口器就要再等26個月才遇上下一個窗口器。那麼,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兩個窗口器為什麼間隔26個月這麼久呢?要解答這個問題,需要先了解一下火星的一些信息。
  • 何時發射火星探測器?
    從地球出發的探測器只要沿著地球火星霍曼轉移軌道飛行,最終就能到達火星。但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日期不能隨意選擇,要選在發射窗口。發射窗口為火星衝日前2-3個月。 什麼是火星衝日呢?先來了解火星的運行情況。
  • 美國火星計劃被罵慘了!每天病死近千人,還想著發射火星探測器?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期確認,美國的&34;探測器的發射計劃仍然按照既定日程來進行,代號為&34;號的火星探測車將會承載火箭,於7月30日升空前往火星。&34;號需要在火星表面停留一個火星年的時間(約等於地球的兩年),收集超過40份火星巖石和土壤標本,並將其中的大部分帶回地球進行下一步的研究。
  • 全球疫情肆虐,經濟停滯,阿聯:我要去火星
    中東入局火星探測陣營前沿:新冠病毒全球肆虐,全球很多國家經濟遭受重創,至今還在苦苦掙扎,世界主要國家經濟重啟出現失敗。在此特殊情況下,中東國家阿聯卻開啟了火星探測的歷史,加入世界火星探測新陣營。探測器日本升空在日本種子島宇宙中心由H2-A火箭發射升空後,阿聯歷史性的首次火星任務探測器「希望」號開始了它的旅程。
  • 我國先發射火星探測器,美國還未發射,為何他們卻能搶先一步抵達
    今年的7、8月份是兩年一度的火星發射窗口,在這一時間範圍,太陽、地球和火星成一條直線,地球離火星的距離最近,只有不到5400萬公裡,最適合進行火星探測任務。所以在今年7、8月份的時候,就會有許多國家將實施火星探測計劃。據悉,在7月23日的時候,中國便率先啟動了火星探測計劃,向太空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 我國將要登陸火星?為何要選擇這個時間發射?會成功嗎?
    我國將要登陸火星?為何要選擇這個時間發射?會成功嗎?在今年的7月份到8月份,我國很有可能會發射火星探測器,消息傳出之後,就迅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假如我國真的能夠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那將會在明年的2月份成功進入火星。
  • 美國宇航局的下一個火星探測器發射
    毅力號因為演習中數據問題不得不再次推遲發射,如果不能在今年的發射窗口期內成功發射,那真只能再放兩年了——歐洲-俄羅斯的 exomars 探測器 Rosalind Franklin就因為降落傘系統而沒辦法趕上2020這趟車,不過好消息是發射窗口期比我們預想中的要久一些,也許還能更長。
  • 火星1號探測器:人類發射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開啟人類火星探測
    今年,火星探測將再次迎來熱潮,這是自2013年11月5日印度發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和2013年11月18日美國發射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以來,時隔7年,再一次迎來了火星探測的熱潮。從2013年末至今,便再也沒有其他國家曾向火星發射過探測器了,但2020年卻不同,就在今年,我國將在7、8月份發射自主研製並本國內發射的「問天一號」火星探測器,同時,美國也將在這一年重啟火星探測任務。
  • 火星探測器為什麼不在火星衝日那天發射?
    [cp]【火星探測器為什麼不在火星衝日那天發射?】有人誤認為,火星衝日的當天,如果此時從地球上正對火星發射一個探測器,沿地球火星兩點之間的直線飛行。不是旅程最短嗎?首先,由於火星不是靜止的而是不停地沿著自己繞太陽的軌道運行,即使探測器能正對火星飛行,它也不可能遇上火星。更主要的是由於太陽引力作用探測器不可能正對火星方向飛行,但是只要達到一定的起始速度探測器就能在或長或短的預定時間內到達火星軌道,而不是到達火星。
  • 火星競賽不光中美、阿聯今年夏也要在日本發射火星探測器
    「希望號」火星探測器2020年夏季從日本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這不但是阿聯史上第一次,也是阿拉伯世界的首次星際探索。升空後,火星探測器計劃飛行近5億公裡,2021年2月抵達火星軌道,正好在太空遙祝阿聯建國50周年。阿聯為此準備了六年。「希望號」是今年7月計劃發射的三個火星探測項目之一。美國和中國的火星表面探測器據悉都在最後準備階段。
  • 美專家:為防範「火星病毒」入侵地球,將來太空人回地球也要隔離
    來源:環球時報新媒體據《紐約郵報》報導,史丹福大學航空航天學教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前局長斯科特·哈伯德近日在接受校園媒體《斯坦福新聞》採訪時表示,人類在探索太空時要警惕外星病毒,在太空人能夠登陸火星後,回到地球時要接受隔離。
  • 美專家:為防範「火星病毒」入侵地球,將來太空人回地球也要隔離
    據《紐約郵報》報導,史丹福大學航空航天學教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前局長斯科特·哈伯德近日在接受校園媒體《斯坦福新聞》採訪時表示,人類在探索太空時要警惕外星病毒,在太空人能夠登陸火星後,回到地球時要接受隔離。
  • 西媒:中國本月或將領先於美國發射火星探測器
    參考消息網7月8日報導外媒稱,中國有關部門已宣布,其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將在本月底之前擇機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布消息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於7月20日至25日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擇機發射。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7月6日報導,這意味著,中國或將領先於美國的「火星2020」發射火星探測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計劃在7月底發射「火星2020」探測器,該探測器將搭載「毅力」號火星車(「好奇」號的接班者)。報導稱,「天問一號」的名字取自中國古代詩詞,由軌道器、著陸器、巡視器三個部分組成。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火星探測到底有多難?
    在這之後,歐洲,日本以及印度也紛紛開啟了火星探索的計劃。事實上這次發射的「天問一號」並不是首火星探測器,我國的首火星探測器應該是螢火一號,在2011年11月8日,我國研製的「螢火1號」搭乘在俄羅斯的福布斯號採樣返回探測器上一起發射升空,但在飛行過程中由於變軌失敗,中國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發射以失敗告終。
  • 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陸火星探測
    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是否存在外星人?在探火之前,這一切都是謎。有一句特別適合用在深空探索中,「異想才能天開」,從古至今都不乏「異想天開」之人。人類的許多發明都是建立在「異想」之探索上,通過科學的佐證,才能「天開」,才能看到許許多多的發明成果。火星的探索也是一樣,人類懷著一顆好奇心,才會有「好奇」號的登火成功,以及「洞察」號等等火星探測器的相繼發射。
  • 中國明年7月發射火星探測器
    第一次任務是火星探測,計劃在2020年7月份發射火星探測器,預計經過10個月的飛行,2021年到達火星,著陸火星表面並進行巡視探測。其後,計劃2028年左右進行第二次火星探測任務,並採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  去年,作為「探火工程」的火箭、探測器系統研製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也公布計劃,未來3年將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主要內容為無人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