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的概念是現代醫學領域中的常識,其目的就是為了消滅病菌,防止人類因為感染,而患上疾病。不過您肯定不知道,其實除了醫學領域外,在航空航天領域中,同樣也有嚴格的消毒步驟,而消毒的對象居然是火星探測器。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太空的浩瀚無垠,神秘莫測令人神往,吸引著人類乘坐宇宙飛船前去探秘,同樣是作為恆星太陽的八大行星,地球與火星的環境最為接近,這也令人類探索火星的活動越來越頻繁。在我國古代的天文學書籍中,火星被稱為熒惑星,而在古羅馬時代,它亦被稱作是「馬爾斯星」。火星的實際情況與其名字毫不相干,這座星球上並沒有騰騰燃燒的火焰,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片片大型沙漠。
隨著現代航空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的宇宙探索活動開始變得越來越頻繁,正是因為如此,到目前為止,火星變成了除了月球之外,人類對其特性了解最多的行星,登陸火星的探測器會將所收集到的數據,全部傳輸回地球,繼而令科學家知道更多關於火星的秘密。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火星與地球一樣,屬於一個生機盎然的星球,這種結論出自於人類對火星探索的結果。根據火星探測器發回的結果來看,火星之上有過河道流淌的殘跡,換句話說,在這個神秘的星球上,曾經存在著許多液態水。水是萬物之源,火星上的水資源很可能會同地球一樣,孕育出大量的生命體。正因如此,一種火星上存在火星人的說法開始甚囂塵上,甚至成為了諸多電影作品的靈感來源。
一直以來,人類對於火星的探索從未中斷過,從1960年10月10日,前蘇聯向火星發射第一枚探測器失敗開始,到1962年11月人類探測器第一次登陸火星,再到現今美國的「勇氣號」與「機遇號」相繼到達火星為止,整整60年中,人類總共發射了超過100枚用於探索火星的航空器,整整是探索月球航空器數量的5倍以上。
不過最值得一提的是,無論任何時候,人類在向火星發射太空飛行器之前,都需要對其進行一次嚴格的消毒,如此才能被允許順利升空。此時一個問題出現了,向太空發射的太空飛行器為何要進行消毒呢?其實答案很簡單,消毒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殺滅太空飛行器上的細菌孢子,以免其被帶到火星,產生不必要的汙染。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火星是現今人類發現的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故此太空飛行器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尋找位於火星上的生命體。如果太空飛行器不經過嚴格的消毒,則其外表所殘留的細菌,很可能就會飄落在火星之上,導致太空飛行器抓取樣本時誤將其重新帶回地球,混淆研究人員的地外生命探索工作。除此之外,假如火星上存在生命體,則附著在探測器表面大量的地球細菌,也許會對其進行侵噬,令它們難以產生抵抗力,繼而消亡或者變異,產生不必要的麻煩和危險。
說到此處,想必不少讀者都認為他們的做法多此一舉,科學家們未免有些過于謹小慎微了。不過當我們說出消毒的另一個原因後,想必您的想法就會有所改變。眾所周知,人類的大多數疾病,都是由病毒及細菌侵入人體而產生的,幾千年來,在與細菌作鬥爭的過程中,人類體內已經產生了幾萬種對抗各類細菌病毒的抗體。抗體是人類免疫系統中的忠誠衛士,它們分工明確,可以有效對抗與自己對應的病菌,可是一旦人體之中缺乏某種病菌的抗體,則細菌病毒就會趁機侵入,令人類患上疾病,正因如此,人類也學會了利用抗生素的方法,殺滅對自身有害的病菌,用以彌補自身免疫力的缺陷。
不過令人感到可怕的是,在現今的地球之上,依然存在著許多致命的病原體未被人類發現,它們究竟存在哪裡?答案是在南極與北極的冰層之下。2009年時,一支國際研究團隊稱,他們在中國青藏高原地區的冰川之下,採集到了30多種神秘的古代病毒,它們被封存於具有15000年歷史、距離地表50米深度的冰層之下。通過研究發現,其中有近28種上古病毒中的螺旋結構是現代人從未發現過的新種類,如此也就預示著,一旦這些未知的病毒大規模爆發,則人類將面臨著一場空前的災難。
冰層,封凍,細菌,這三個關鍵詞告訴我們,一旦冰層融化,被封凍的細菌和病毒就有可能復活,人類就將面臨一場巨大的危機。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隨著全球氣候的逐漸變暖,南極與北極的冰川開始大量融化,北極熊以及南極企鵝等動物,都因為冰山的消融而失去了活動的領地,甚至賴以為生的食物也變得極為匱乏。更加令人擔憂的是,在南極與北極地區冰層下的遠古病毒,也會隨著冰層的融化而流淌進人類生活的地區,而它們所帶來的災難,其後果可能是令人難以預料的。
正因為以上的原因,我們才明白,科學家在探測器發射之前為其進行消毒,是一項極為必要的工作,而非我們普通人想像的那般簡單。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