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men課題組Chem. Sci. 合適的助催化劑提高光催化產氫

2020-08-28 光催化前沿

金屬硒化物是具有可調節電子和能帶結構的窄帶隙半導體,已被廣泛應用,例如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光電化學裝置和生物醫學診斷中。考慮到產生的氫是化石燃料的一種環境友好和可持續的替代品,因此使用顆粒狀光催化劑進行陽光碟機動的水分解至關重要。有效進行太陽能轉換的先決條件是開發可利用太陽能光譜的寬波長範圍的光催化系統。金屬硒化物半導體是有希望的光催化材料,因為它們具有窄的帶隙和可調的能帶結構。

硒化物半導體主要用於犧牲性H2放出反應,因為大多數硒化物的價帶最大值(VBM)比水氧化電位更負,因此光生空穴優先(通過光腐蝕)而不是水氧化硒化物本身。然而,基於有效的Z方案系統的構建,最近證明了金屬硒化物在非犧牲性光催化純水裂解中的應用。在該系統中,金屬硒化物和CoOx/ BiVO4分別用作析氫光催化劑(HEP)和析氧光催化劑(OEP)。硒化物包括使用固態反應製備的硒化鋅(ZnSe)和硒化銅鎵(CGSe)(表示為ZnSe:CGSe)的固溶體。然而,從這樣的系統獲得的表觀量子產率(AQY)在整個水分解過程中在420 nm處僅約為0.5%,遠低於SrTiO3:La,Rh / Au / BiVO 4:Mo體系的表觀量子產率。包含類似的電子介體和OEP。認為基於硒化物的光催化系統中的速率確定步驟可能與HEP部分有關,因此有必要在光催化H2釋放過程中提高金屬硒化物的活性,以增加太陽能分解水效率。

分解水的光催化劑通常由集光半導體和一種或多種助催化劑組成。半導體主要負責光的吸收和電荷轉移,而催化反應主要發生在助催化劑的表面。因此,需要對硒化物半導體和助催化劑進行微調,以提高基本步驟(光吸收,電荷轉移和催化轉化)的累積效率,從而生產出高效的金屬硒化物光催化劑。在目前的工作中,開發了助熔劑製備方法來合成單晶ZnSe:CGSe顆粒。該材料具有四面體的顆粒形態,並顯示出725 nm的長吸收邊緣。此外,發現鎳和各種貴金屬(Rh,Pt,Pd或Ru)作為助催化劑的共擔載可增強該材料的光催化H2釋放。使用此系統獲得的AQY在420 nm處達到13.7%,約為先前報導的該材料的值(420 nm處為0.5%)的27倍,實際上,這是使用700 nm所獲得的最高AQY類光催化劑。


(a)示意圖顯示了ZnSe和CGSe固溶體的晶體結構,(b)XRD圖和(c)製備的ZnSe:CGSe樣品UV-vis DRS圖。

在密封的真空石英管中使用助熔劑方法合成ZnSe:CGSe固溶體。Ga/Cu和Zn/(Zn+Cu)摩爾比分別固定為2.0和0.5,因為具有這種成分的ZnSe:CGSe固溶體用作HEP之前已顯示出高Z方案的總水分解活性。圖a示出了構成固溶體的晶體結構的示意圖。ZnSe:CGSe固溶體是季絡合物硒化物,其晶體結構類似於ZnSe鋅共混物結構和CGSe黃銅礦結構。Cu+(74 pm)和Ga 都佔據20 Zn2+(離子半徑為74 pm)在固溶體形成過程中有(61 pm)位,並且每個金屬陽離子與四個Se2-離子四面體配位。在從這種材料獲得的X射線衍射(XRD)圖譜中(圖b),主要衍射峰位於標準ZnSe(ICSD#162755)和CuGa3Se5(ICSD#181418)標本之間。成功形成固溶體。更具體地,所製備的ZnSe:CGSe(Ga/Cu的摩爾比為2.0)樣品由CuGaSe 2和CuGa3Se 5的過渡相組成。使用紫外可見漫反射光譜(DRS;圖1c)顯示,與使用傳統固態反應方法製備的ZnSe:CGSe相似,目前的ZnSe:CGSe樣品是窄帶隙半導體,吸收邊為725 nm。


(a,b)製備的ZnSe:CGSe粉末的SEM圖像,(c,d)截面圖和(e–h)單個ZnSe:CGSe顆粒的SAED圖案。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圖像(圖a和b)表明,硒化物固溶體主要由四面體顆粒組成,其尺寸範圍從幾微米到10微米。為了進一步檢查ZnSe:CGSe顆粒的微觀結構,使用Ar離子銑削來製備顆粒的橫截面。在單個ZnSe:CGSe顆粒的橫截面圖中觀察到的清晰晶格條紋(圖c和d)表明該材料具有很高的結晶度。在不同的位置(如圖2c所示)進行了選擇區域電子衍射(SAED)分析,以評估晶格取向。如圖e–h所示,在這些不同位置觀察到相同的刻面方向。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我們製備的ZnSe:CGSe材料包含具有四面體形態的單晶顆粒。


催化劑的光催化性能

用Ni獲得最高的光催化H2放出速率491μmolh -1(圖a)。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同的Ru負載下,H從單晶ZnSe:CGSe顆粒(172μmolh -1)獲得放出速率比相同組成(24μmolh -1)但通過傳統固相反應製備的ZnSe:CGSe高7.2倍,證明了助催化劑方法的優勢。H2析出速率與Ni含量之間的關係產生了一個火山形曲線,該曲線在1.0 wt%的載荷下達到峰值。Ni和Ru的共同負載進一步改善了光催化H2的產生。如圖b和c所示,繪製H2時,火山形關係很明顯。相對於Ru或Ni的比例的演化速率。有趣的是,這個速度超過使用1.0重量%的Ni /硒化鋅獲得的速率的總和:CGSE(491微摩爾ħ -1)和0.3%(重量)的Ru/ZnSe:CGSE(445微摩爾ħ -1)。對照實驗表明,沒有明顯的H2量當使用Ni,Ru或Ni-Ru組合作為光催化劑時會產生H2,表明這些材料對H2的光催化生產沒有活性。從這些結果可以得出結論,當鎳和釕物種作為助催化劑共同負載在ZnSe:CGSe上以光催化H2析出時,它們之間具有協同效應。如UV-vis DRS數據所示,發現H2析出的發生與吸收的發生一致,這證實了光反應是通過帶隙躍遷發生的。應當注意,波長大於710 nm的入射光仍然可以用來驅動H2析出反應,顯示ZnSe:CGSe在特別長的波長下起作用的能力。除了鎳和Ru的組合,Ni和銠,Pt或Pd的組合還提供了光催化H的類似的增強2產量比的ZnSe:CGSE(圖f),分別使用1.0wt%和0.3wt%的Ni和貴金屬負載。在這些複合助催化劑中,Ni-Ru助催化劑產生最高的H2釋放速率。因此,此組合用於後續試驗中,以了解其有趣的光催化性能。


(a,b)1.0 wt%Ni/ZnSe:CGSe,(c,d)0.3 wt%Ru/ZnSe:CGSe和(e,f)1.0 wt% Ni–0.3 wt%。

為了比較負載助催化劑的分散狀態,通過SEM表徵了三種代表性的光催化劑(1.0 wt%Ni / ZnSe:CGSe,0.3 wt%Ru/ZnSe:CGSe和1.0 wt%Ni–0.3 wt%Ru/ZnSe:CGSe) 。如圖a和b所示,沉積的Ni物質形成絮狀物並均勻地覆蓋ZnSe:CGSe顆粒的表面。然而,Ru物種顯然產生了納米顆粒的聚集體(圖c和d),而在Ni-Ru共載樣品(圖e和f)的情況下,Ni和Ru物種均被均勻分散。這些結果表明,原位形成的Ni基絮凝物提供了防止Ru基納米顆粒聚集的平臺。


(a)的TA光譜:CGSE樣品,(b)動力學曲線,(c)Ru / ZnSe:CGSe樣品的TA光譜,(d)樣品中電子的動力學

光譜(圖a)顯示出吸收強度朝著更低的波數增加,並且在大約1800 cm-1處具有明顯的吸收峰(0.22 eV)。這些特徵分別歸因於ZnSe:CGSe CB中的自由電子和CB以下0.22 eV處捕獲的電子。在採集數據的同時,觀察到隨著時間的流逝,在1800cm-1處的峰有輕微的紅移。此效應歸因於淺陷阱中的光激發電子通過俄歇過程結合電子-空穴複合而重新激發到CB中,從而使被捕獲的電子數量減少而CB電子數量增加。為了進一步研究該過程,比較了1200和2000 cm-1處的強度變化,因為這些值分別反映了自由電子和捕獲電子的瞬態動力學(圖b))。該比較表明,在泵浦後的初始階段,在2000 cm-1處的強度比在1200cm-1處的強度高,表明捕獲的電子更大量。然而,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1200cm-1處的強度高於2000cm-1處的強度,這表明自由電子成為主導。值得注意的是,自由電子的壽命比俘獲電子的壽命更長。在Ni-Ru共載ZnSe:CGSe的情況下,TA光譜顯示在6000–3000 cm-1範圍內的正吸收,與未修飾的ZnSe:CGSe相似,在3000–300範圍內顯示出較強的負吸收1000 cm-1(圖c)。發現樣品在2000 cm-1處產生的負信號強度按Ni–Ru> Ni> Ru的順序降低(圖d),這表明在載有Ni–Ru的ZnSe:CGSe中電子轉移效率更高與僅包含Ru或Ni的樣品相比。

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1039/D0SC01167C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光催化產氫理想助催化劑
    日前,三峽大學葉立群課題組以非晶態二硫化錸為助催化劑,極大提高了光催化產氫性能和光穩定性,該成果在線發表於《應用催化B》。
  • 科學網—發現光催化產氫理想助催化劑
    本報訊(記者溫才妃 通訊員易娜、葉立群)日前,三峽大學葉立群課題組以非晶態二硫化錸為助催化劑,極大提高了光催化產氫性能和光穩定性
  • 寧夏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產氫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MBA中國網訊】近日,寧夏大學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與綠色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馬保軍副研究員課題組,在光催化產氫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IF=14.229)上。
  • Nat Commun:模擬鐵氫化酶化合物光催化產氫
    自然界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誘導電子轉移所生成的長壽命電荷分離態將光能固定,最終實現太陽能高效大規模向化學能的轉換,其中氫化酶活性中心能夠利用所獲電子高效催化質子還原為氫氣,實現無汙染的放氫過程。為了探索利用太陽能高效催化制氫的新途徑,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學課題組深入開展了多個模擬氫化酶功能體系構建和催化機理的研究。
  • 【催化】福大徐藝軍課題組:操控入射光實現定點光沉積助催化劑策略
    該工作報導了一種簡單且有效的光控光沉積策略實現助催化劑在異質結複合光催化劑表面的定點沉積,從而有效抑制了光生載流子的表面複合,顯著提高了光催化反應活性。眾所周知,負載助催化劑被廣泛認為是一種促進光生電荷載流子分離和優化界面氧化還原動力學進程,提升光催化淨效率的有效方法。然而,簡單地負載具有隨機分布的助催化劑必然增加了光生載流子複合的可能性,並導致嚴重的副反應,降低總的光催化淨效率。
  • Domen課題組JMCA:光催化產氧活性要想高,晶面調節是奇招
    在所有可以用於光催化全解水的光催化材料中,ABO3鈣鈦礦類化合物具有其特殊的層狀特性是一類非常有潛力的光催化劑。這些鈣鈦礦化合物有著合適的光催化全解水的能帶寬度,其中A位點是La元素和B位點是Ta元素的鈣鈦礦類化合物已經被廣泛研究,其中還原性的Ta物種是導致光催化全解水效率低的根本原因。
  • 江海龍教授Angew:單分散金屬磷化物促進MOF光催化產氫
    ,且Ni2P為共催化劑時展現出比Pt更加優異的光催化產氫活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江海龍教授課題組基於前期工作基礎,通過預先合成小尺寸的TMPs納米顆粒,基於MOF良好的限域作用,以UiO-66-NH2為載體,實現了小尺寸、單分散TMPs穩定用於光催化產氫,其中Ni2P作為共催化劑時展現出優於Pt的光催化活性。實驗中充分利用MOF合成過程中高度的可控性與可調性,減小催化劑中變量,並進一步結合詳細的熱力學、動力學分析研究了TMPs與Pt作為共催化劑的優劣。
  • 【中國科學報】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領導的科研團隊,近期在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研究中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化學會志》。  據了解,甲醇能提高二氧化鈦光催化分解水的產氫效率,而甲醇本身也能光催化產氫。銳鈦礦(anatase)是由二氧化鈦組成的三種礦物之一,另外兩種是金紅石(rutile)和板鈦礦。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樸玲鈺課題組分別通過光催化水分解和甲酸分解兩個過程,實現了高效、穩定的光催化產氫,並為該過程的合理評價提出了系統分析與建議。 Catal B: Environ 2018, 220, 471-476等),樸玲鈺課題組首次提出了高效、高值光催化分解水過程,即光催化分解純水獲得氫氣的同時,製備雙氧水(2H2O → H2 + H2O2)。該過程優勢顯著,形成H2O2是動力學更有利的2電子過程。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太陽能作為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約4×1020 J / h),通過光催化過程,將其轉化為清潔高效的氫能,是解決上述問題的理想途徑,近幾十年來該領域的研究備受關注。樸玲鈺課題組分別通過光催化水分解和甲酸分解兩個過程,實現了高效、穩定的光催化產氫,並為該過程的合理評價提出了系統分析與建議。
  • Chem. Int. Ed.超薄 ZnIn2S4納米片用於光催化產氫
    在可持續獲得氫氣的各種策略中,光催化可能是最便宜,最簡單的方法。然而,生產具有高太陽能到氫能轉化效率的半導體的異質光催化劑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近日,南洋理工大學和南京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合作在 Ti3C2TX MXene基材料上錨定了超薄ZnIn2S4納米片,由於形成的肖特基結和超薄2D結構可以有效地抑制光激發的電子-空穴複合並促進光激發的電荷轉移和分離,以進行高效的光催化產氫。
  • ...教授課題組Chem. Sci. 光和有機小分子協同催化的醛的氘代反應
    近日,南開大學汪清民教授課題組在這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他們將氫原子轉移光催化劑與有機小分子硫醇催化劑結合起來,使用氘代水做氘源實現了醛類化合物高選擇性地氘代反應。該方法能夠對醫藥、農藥和天然產物進行後期氘代修飾,為氘代藥物的研發提供了一種高效實用的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Chem. Sci.
  • ...徐藝軍教授ACS Catalysis:操控入射光實現定點光沉積助催化劑策略
    眾所周知,負載助催化劑被廣泛認為是一種促進光生電荷載流子分離和優化界面氧化還原動力學進程,提升光催化淨效率的有效方法。然而,簡單地負載具有隨機分布的助催化劑必然增加了光生載流子複合的可能性,並導致嚴重的副反應,降低總的光催化淨效率。
  • 南科大黃立民課題組:光催化活性低怎麼辦?加點鹽試試-具有缺電子界面的鹼金屬離子修飾鉑助催化劑用於光催化析氫
    與此同時,助催化劑的引入不僅加速了電子-空穴的分離,而且還為水的吸附和活化提供了活性位點,可以進一步提高光催化效率。特別是,基於鉑(Pt)的助催化劑通過與光催化劑形成肖特基結和活性界面進行水分解,已經成為研究最多且與實際應用相關的材料。但是,鉑的高成本和適度的活性嚴重阻礙了其工業應用。
  • 樸玲鈺Nano Today: 水來做催化劑
    近年來,雖然有文獻報導水可以作為甲酸分解的催化劑,但主要是圍繞理論計算和分子層面的熱催化反應開展的初步探究,無法確證水在真實光催化甲酸分解過程中的作用。近日,納米科技領域知名刊物《Nano Today》上刊發了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樸玲鈺團隊在水作為助催化劑用於光催化分解甲酸的研究成果,論文題為「Water as a cocatalyst for photocatalytic H2 production from formic acid」。
  • 非晶態Ni-P合金助劑增強g-C3N4光催化產氫活性
    開發高效、穩定且低成本的新型助催化劑對於光催化制氫反應至關重要。
  • 徐曉翔課題組層狀鈣鈦礦材料光催化分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徐曉翔課題組層狀鈣鈦礦材料光催化分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8-03-21  瀏覽:
  • 致力提高光催化產氫效率 華中師大研究團隊取得重要進展
    半導體光催化產氫的低效率,一直制約著其實際應用。19日,記者從華中師範大學獲悉,該校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張禮知團隊針對這一狀況開展攻關,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論文第一作者為化學學院張禮知教授和物理學院餘穎教授共同指導的博士生李傑,第二作者為化學物理交叉班2012級本科生佔光明。
  • 科學網—新型光解水制氫助催化劑研製成功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熊宇傑課題組設計出一類具有原子精度殼層結構的助催化劑,在降低貴金屬鉑助催化劑用量的同時
  • 東南大學三元層狀結構CdS-Cu2-xS/MoS2光催化制氫
    」(二硫化鉬層化硫化鎘硫化銅核殼納米棒用於高效光催化制氫)的學術論文。異質結構的光催化劑材料被廣泛地應用於高效光催化裂解水產氫。但是,由於在異質結構材料中通常會存在強烈的離子遷移效應,這會嚴重導致材料的穩定性降低,特別是對於典型的CdS-Cu2-xS材料而言,其高的Cu+離子遷移率會導致其穩定性極低,進而嚴重製約其光催化產氫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