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黃立民課題組:光催化活性低怎麼辦?加點鹽試試-具有缺電子界面的鹼金屬離子修飾鉑助催化劑用於光催化析氫

2021-02-23 催化開天地

來源丨AdvancedScienceNews

作為一種有前途的實現太陽能轉化為氫燃料的方法,太陽光碟機動的水分解在科學研究中已引起廣泛關注。光催化過程中有效的電子-空穴分離和快速的表面反應是實現高量子效率的關鍵因素。與此同時,助催化劑的引入不僅加速了電子-空穴的分離,而且還為水的吸附和活化提供了活性位點,可以進一步提高光催化效率。特別是,基於鉑(Pt)的助催化劑通過與光催化劑形成肖特基結和活性界面進行水分解,已經成為研究最多且與實際應用相關的材料。但是,鉑的高成本和適度的活性嚴重阻礙了其工業應用。在經典的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制氫(HER)過程中,原位沉積的鉑納米顆粒(Pt NPs)的表面不含配體,光生電子的轉移僅受材料本身的吸電子性能驅動,對於隨後的HER來說可能不足且效率低。因此,增加參與HER的電子和反應性以改善催化系統的性能是很有必要的。

南方科技大學黃立民教授課題組(博士生孫宗招為第一作者)發現了在光和電解質存在下Pt NPs發生聚集的新現象,並且系統地研究了電解質,尤其是鹼金屬陽離子對Pt助催化劑聚集的影響。導致此現象的必要條件有兩個,其中光子充當引發劑,而鹼金屬陽離子則充當改性劑。在可見光照射下依據不同鹼金屬離子本身的離子勢,Pt NPs的聚集體尺寸可以在4.8 nm到49.8 nm的範圍內調整,並均勻分散在氮化碳上。且K離子引起的Pt聚集體可以將氮化碳的HER性能提升近四倍(3306.6 μmolh-1g-1),比大多數改性氮化碳的性能都要高。光電子能譜和光導原子力顯微鏡表徵揭示了增強的光催化活性主要來自改性的界面缺電子結構和改善的界面動力學。理論計算結果也表明該電子結構在熱力學上更有利於HER過程。這種鹼金屬離子輔助修飾Pt助催化劑的策略將為提升貴金屬在光催化中的作用和利用率,提供了有希望的途徑。

相關結果發表在ChemCatChem (DOI:10.1002/cctc.201902370)上,論文作者為Zongzhao Sun,  Yabin Jiang,  Dr. Wu Wang, Dr. Ruyi Zhong,  Yayun Pu,  Qianwen Chen, Bo Nan,  Prof. Jiaqing He,  Prof. Limin Huang
原文連結:
https://chemistry-europe.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ctc.201902370

華算科技專注理論計算模擬服務,是唯一擁有VASP商業版權及其計算服務資質和全職技術團隊的計算服務公司,提供全程可追溯的原始數據,保證您的數據準確合法,拒絕學術風險。目前我們已經完成超過500個服務案例,客戶工作在JACS、Angew、AM、AEM、Nano Energy、Nature子刊、Science子刊等知名期刊發表。

相關焦點

  • 催化學報:那平研究員課題組報導2D-2D界面助推TiO2納米片/層狀WS2(TNS/WS2)異質結可見光響應光催化活性增強
    2018年11月,《催化學報》在線發表了天津大學那平教授團隊在光催化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工作報導了在TiO2納米片表面原位生長層狀WS2,構建了2D-2D TNS/WS2異質結,揭示2D-2D界面構建方式促進了光生載流子的分離,致使其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論文第一作者為:吳勇川,論文通訊作者為:那平。
  • 光催化再登Nature,劍橋大學大神級科學家帶你玩轉光催化!
    通過光催化方法實現了羰基的烷基化胺化雙官能團化反應。2. 使用矽烷作為還原劑,不使用金屬催化劑。有的反應需要加入自由基引發劑。3. 三組分一步反應,底物廣泛,反應速度較快,40 W藍光LED照射,室溫8 h完成。4. 反應中的關鍵點在於烷基自由基和亞胺之間的加成反應。
  • 【催化】單質鉍修飾半導體磷酸鉍納米顆粒提高光催化降解活性機制
    ‍近年來,利用單質鉍負載提高半導體材料光催化活性的研究層出不窮。
  • :鹼金屬離子如何促進催化加氫?
    在催化加氫過程中,分子H2可在界面高價金屬位點上異裂為氫化物(Mδ+–Hδ−)和質子(O–Hδ+)物種,或在零價或低價金屬位點上均裂解離為兩個氫化物物種。麻煩的是,除了預期的底物加氫以外,活化的氫物種還會還原界面處帶正電的活性金屬物種,並破壞界面結構,導致催化金屬中心的團聚和活性下降。這一問題,在目前勢頭正盛的單原子分散金屬催化劑中更為明顯。
  • Domen課題組Chem. Sci. 合適的助催化劑提高光催化產氫
    金屬硒化物是具有可調節電子和能帶結構的窄帶隙半導體,已被廣泛應用,例如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光電化學裝置和生物醫學診斷中。考慮到產生的氫是化石燃料的一種環境友好和可持續的替代品,因此使用顆粒狀光催化劑進行陽光碟機動的水分解至關重要。有效進行太陽能轉換的先決條件是開發可利用太陽能光譜的寬波長範圍的光催化系統。金屬硒化物半導體是有希望的光催化材料,因為它們具有窄的帶隙和可調的能帶結構。
  • 江海龍教授Angew:單分散金屬磷化物促進MOF光催化產氫
    目前,貴金屬Pt是最常用的共催化劑之一,但Pt昂貴的價格大大限制了其實際應用,因此尋找廉價並可與Pt相媲美的非貴金屬共催化劑是光催化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過渡金屬磷化物(TMPs)是一類被報導的可用於光催化產氫,並有望替代Pt的非貴金屬共催化劑。
  • TiO2光催化CO2製備燃料進展
    TiO2歸因於其足夠高的還原能力,成本低,穩定性高,被作為CO2還原的最有潛力的光催化劑之一 。而TiO2由於其快速的電子-空穴複合,應用於光催化CO2還原方面具有低光轉換效率。此外,由於相對較大的帶隙值,僅有5%的入射太陽光可被TiO2用於光催化反應。因此,改善電子空穴具有重要意義提高TiO2光利用能力。
  • 【科技日報】高效氮化碳催化劑 實現光催化循環固氮產氨
    其中,光催化固氮合成氨技術由於其能夠利用太陽能,條件溫和並且低排放等優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氰基修飾氮化碳作為一類典型的二維非金屬半導體光催化劑,具有成本低、物理化學性質穩定、元素來源豐富、易於大量合成等優勢已成為固氮光催化劑領域的研究熱點。
  • 高效氮化碳催化劑 實現光催化循環固氮產氨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獲悉,該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科研人員合成了鉀離子和氰基修飾的氮化碳納米帶作為模型催化劑,發現氰基在固氮反應中參與了還原反應並能夠再生,形成了固氮產氨循環。
  • 理化所吳驪珠院士課題組JACS: 可見光催化下獲得雜芳胺
    包括Ullmann,Buchwald-Hartwig和Chan-Lam在內的交叉偶聯反應使這一領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通過過渡金屬催化構築C-N鍵來獲得芳香胺。通過對金屬和配體的合理選擇以及光、電的輔助作用,實現了高效選擇性的偶聯,這些方法需要經過氧化加成或金屬催化劑轉化。產品中不可避免的有毒和貴的金屬殘留物,這仍然是一個長期的挑戰。
  • 中國科大在碳基催化劑電催化析氫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年來電解水制氫受到廣泛關注,尋找能替代貴金屬的廉價高效的電催化劑成為當下研究熱點。石墨烯由於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優異的化學穩定性以及易於化學修飾等優點,引起了科研人員的廣泛關注,人們致力於將其發展成為高活性的電解水制氫催化劑。
  • 周宏才課題組JACS:光催化活性位點在介孔MOFs中的精確鑲嵌
    所得介孔材料適用於大體積底物的光催化反應,同樣的反應在含有光催化活性位點的微孔MOFs材料中不能實現,而且所得材料具有很好的可循環使用性,有利於貴金屬類催化劑的回收和循環利用。圖文解析在前期的工作中,我們發現四羧酸配體與六核鋯金屬簇進行組裝可以得到多種具有不同拓撲類型的MOFs結構。
  • 多金屬氧酸修飾與橋聯的有機鈷配合物用於光助類芬頓反應
    該化合物具有一維線性結構,在水和大部分有機溶劑中不溶解。作為光助固相類芬頓試劑,該化合物在染料和抗生素等有機汙染物的氧化降解過程中表現出非常高效和穩定的光催化性能。相關反應在可見光激發條件下即可進行,有利於對太陽光的充分利用;pH應用範圍拓寬為pH 3–9,有助於對一些鹼性汙染物的氧化降解。
  • 催化周報:Nature、Nat. Catal.等大合集
    然而,為了抑制電子-空穴的複合,Pt助催化劑通常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在光催化產H2中,這大大限制了實際應用。在此,首次將單分散,小尺寸和無貴金屬的過渡金屬磷化物(TMP,例如Ni2P,Ni12P5)摻入代表性的MOF(UiO-66-NH2)中,用於光催化產H2。與母體MOF及其物理混合物相比,兩種TMPs@MOF複合材料均顯示出更高的產H2速率。
  • 化學、電化學催化、溼式、超臨界水、光催化、超聲波氧化技術
    溼式空氣催化氧化法的關鍵問題是高活性易回收的催化劑。CWAO的催化劑一般分為金屬鹽、氧化物和複合氧化物3類,按催化劑在體系中存在的形式,又可將溼式空氣催化氧化法分為均相溼式催化氧化法和非均相溼式催化氧化法。 均相溼式催化氧化化法。
  • 單個過渡金屬位點用於水氧化:從單核分子催化到單原子催化
    、光催化和光電催化)中,產氧催化劑(WOCs)的共同特點是吸附反應物(H2O或OH-)在催化劑表面形成穩定中間體,減小動力學勢壘,促進多步氧化還原過程中的電荷轉移。,有機金屬配合物)和單原子催化劑(SACs),可最大限度地暴露金屬位點,來進行高效催化水氧化。
  • 金屬有機層狀催化劑的晶面調控提高其光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活性
    在研究單金屬催化劑光催化還原CO2的過程中,人們發現甲酸中間體[O=C-OH]中C-O鍵斷裂是還原CO2為CO的決速步。為進一步提高催化效率,我們提出雙核金屬協同催化CO2還原的思想,並控制合成了系列雙核金屬配合物分子催化劑,研究發現它們光催化CO2還原為CO的活性和選擇性均要遠高於相應的單核配合物,從分子水平上理解了雙核金屬協同催化CO2還原反應的機理(Angew. Chem.
  • :光/鎳雙催化體系失活,怎麼破?
    除了電催化,Miyaki課題組報導了紫外光照射(365 nm)無配體參與的偶聯反應;普林斯頓大學MacMillan課題組則報導了通過電子轉移或者能量轉移機理進行可見光碟機動的偶聯反應(圖1c)。儘管目前已報導過這些碳氮鍵偶聯反應,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參與碳氮鍵偶聯的芳基滷代物僅限於缺電子底物,不含吸電子基團的底物往往不能參與反應或者產率很低。
  • 光催化合成氨的最新進展與未來
    在某些過渡金屬原子中,d軌道的電子可以注入到氮氣分子的 反鍵軌道中,同時又提供空的d軌道接受氮氣分子的孤對電子,通過「acceptance and donation」電子轉移過程形成金屬-氮鍵,強吸附在催化劑表面並削弱氮氮三鍵。理論上,具有類似電子構型的非金屬原子也可以通過「acceptance and donation」電子轉移模式吸附氮氣分子,從而構建新穎的非金屬光催化劑。
  • AEM綜述:2D催化劑用於光/電催化人工氮還原制氨
    與塊狀催化劑相比,2D催化劑通常具有較短的載流子擴散路徑,較高的比表面積和電導率,較多的空位型缺陷和裸露的邊緣位置,這有利於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和N2分子的吸附和活化。有鑑於此,深圳大學米宏偉研究員首次對用於光催化和電催化N2RR的2D催化劑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