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單質鉍修飾半導體磷酸鉍納米顆粒提高光催化降解活性機制

2021-01-20 X-MOL資訊


近年來,利用單質鉍負載提高半導體材料光催化活性的研究層出不窮。然而,這些工作多數都集中於複合體系的構築與活性評價,對合成過程中缺陷的引入研究較少。並且,大多數工作基於納米尺寸單質鉍的表面等離子效應(SPR)特性,推測單質鉍的引入通過產生熱電子或表面極化使得載體光催化劑光生電子與空穴分離效率提高,而深入研究複合體系界面電荷轉移的工作較少。事實上,由於單質鉍的生成須要體系具備一定的還原性,而對於大多數含氧半導體材料而言,氧空缺的引入再所難免。由於氧空缺同樣有助於材料光催化活性的提升,因此,在這些體系中單質鉍的作用則顯得神秘。


為探尋這類體系中單質鉍對光催化活性提升的具體機制,武漢工程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陳嶸課題組選取磷酸鉍半導體光催化劑為研究對象,以硝酸鉍、三聚磷酸鈉為反應前驅體,乙二醇還原劑,設計並實現單質鉍修飾的磷酸鉍複合體系的合成與氧空缺的引入



結合樣品活性評價結果與DFT理論模擬發現,單質鉍在該體系中主要通過空穴傳導促進羥基自由基的產生,而氧空缺則通過捕獲電子促進其被分子氧的消耗,兩者協同作用提高磷酸鉍光生電子與空穴的分離並實現二者在空間不同位點的消耗,從而提升材料光催化活性



該研究成果以通訊的形式發表在《化學可持續化學》(ChemSusChem)期刊上,並被選為當期的VIP文章,第一作者碩士研究生田凡。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武漢科技局高新創新團隊培育計劃以及吉林大學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的大力支持。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ssc.201600489/full


原文:Modification with Metallic Bismuth as Efficient Strategy for the Promotion of Photocatalysis: The Case of Bismuth Phosphate

ChemSusChem, 2016, 9, 1579-1585. DOI: 10.1002/cssc.201600489


X-MOL催化領域學術討論QQ群(210645329)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參加討論

相關焦點

  • 地球環境所光催化材料表面修飾及催化性能增強機制研究獲系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環境汙染控制小組研究員黃宇團隊聚焦NO光催化降解過程中的吸附熱力學吸/脫附、能帶調控光吸收及高效光生電子-空穴分離等行為,開展納米材料表面的空位調控研究,設計和發展出一系列高效納米光催化材料,並有效將其應用於大氣中低濃度NO的降解研究。
  • 光催化原理、應用及常見問題解答
    提高光催化材料性能的途徑有三個:一個是降低納米催化材料粒子的粒徑,目的在於提高光催化材料的比表面積;二是通過金屬摻雜、過渡金屬摻雜和非金屬離子摻雜改變半導體催化劑的性質來提高光催化性能;三是通過表面修飾和敏化,改變半導體催化劑的表面的形貌和結構,而引起表面性能的優化。
  • 光催化薄膜的親水性與光催化分解有機物汙染物活性的關係
    光催化薄膜的親水性與光催化分解有機物汙染物活性之間呈現相輔相承的促進作用。當材料表面吸附有機汙染物則表面親水性下降,而光催化過程可分解有機汙染物,水滴易於鋪展至潔淨表面,使材料表面恢復親水狀態。親水薄膜當材料親水性較強,其表面易於吸附水分子並在光照作用下形成羥基自由基,有利於光催化過程的進行
  • 半導體光催化材料:黃色氧化鎢
    黃色氧化鎢(即大家熟知的三氧化鎢/WO3)是一種典型的n型半導體材料,因具有高的太陽能利用率、良好的可見光響應性和較強的抗光腐蝕性而被認為是一種極具開發潛力的半導體光催化材料,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光解水制氫及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等領域中。 中鎢在線提供優質氧化鎢材料。
  • 納米級二氧化鈦光催化氧化技術的研究
    此外,由於顆粒的細微化,納米材料還具有塊狀材料所不具備的表面效應、量子尺寸效應、小尺寸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1 TiO2的光催化機理  半導體的能帶結構通常是由一個充滿電子的低能價帶和一個空的高能價帶構成,它們之間的區域稱為禁帶。禁帶是一個不連續區域。
  • 「測試狗」光催化研究少不了:昆士蘭大學王連洲教授研究成果精選
    Catal., B:通過羥基調控具有價帶頂的BiOI納米片及其增強的可見光光催化性能半導體光催化劑在太陽能轉化和環境淨化領域具有極大的潛力。其中,鉍的滷氧化物(BiOX,X=I,Br,Cl)已經在有機汙染物降解和光電化學分解水領域嶄露頭角。
  • TiO2光催化CO2製備燃料進展
    通過使用半導體光催化劑將CO2在光條件下還原成有價值的太陽能燃料,如CH4,HCO2H,CH2O,和CH3OH等,可以減少溫室效應以及能源問題。在過去幾十年,提出各種的光催化劑中, TiO2由於廉價和環境友好,被廣泛研究用於光催化CO2還原。特別是TiO2的表面改性,其可以提高光吸收能力,促進電子空穴分離,調節CO2還原選擇性和增加TiO2對光催化CO2還原能力。
  • 我國學者在有機汙染物光催化降解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持續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趙進才課題組在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及其機理方面進行了十幾年的系統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低濃度、高毒性、難降解有機汙染物是一類普遍存在、具有長期危害性的環境汙染物,用傳統方法很難處理。
  • 易被忽視的半導體催化劑光誘導表面活化現象
    儘管光催化已經被廣泛研究了幾十年,但是該反應過程是十分的複雜,特別是對於半導體光催化劑,光催化活性位點的內在機理和結構對活性的影響依然不是非常清楚。 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通過在光催化反應之前和之後表徵光催化劑來實現對光催化的理解,從而為推斷光催化過程提供實驗基礎。
  • 綜述:金屬納米材料誘導的可見光催化
    ,而開發高效的可見光(約佔太陽光能量的43%)響應材料是目前光催化領域所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近些年興起的以Au, Ag, Cu等金屬光吸收為驅動力的光催化為解決寬帶隙半導體(Eg>3.0 eV)在可見光區域的響應問題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思路,並已逐步發展成為光催化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關於金屬納米材料敏化半導體或增強其已有活性以達到高效可見光響應的機理已有較多研究,其中金屬納米顆粒的「熱電子」注入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模型(見圖)。
  • TiO2光催化劑載體選擇及提高其光催化活性的研究(活性炭應用技術)
    鑫森碳業開發出柱狀球形高比表面積中大孔活性炭,經過試驗非常適合於附載二氧化鈦Tio2,具有附載量高,活性好,等特點,  TiO2光催化劑載體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1)固定TiO2、防止流失、易於回收和提高TiO2的利用率;  (2)增加TiO2光催化劑整體的比表面積;  (3)提高光催化活性。
  • 城市環境所在光催化耦合微生物同步降解抗生素及機理分析方面獲進展
    然而,傳統觀念認為光催化氧化會對微生物的生存造成危害,因此,為了保證微生物活性不受到來自光照以及活性基團的影響,光催化反應通常發生在載體表面,微生物代謝則發生在載體內部。這會造成兩方面的缺陷:一是,由於載體內部沒有充足的光照,使得需要提高光催化材料的負載量來保證光催化反應的效率;二是,忽略了光激發條件下微生物與半導體材料間的電子轉移效應,而這一過程被證明是有利於汙染物降解和環境修復的。
  • 單個過渡金屬位點用於水氧化:從單核分子催化到單原子催化
    半導體錨定的SMMCsWO3、TiO2、BiVO4和Fe2O3等半導體(SC)是光催化水氧化中錨定SMMCs的常用載體,被半導體異質化的SMMCs通常具有三重作用: i)通過橋聯配體接受SC的光激發空穴; ii)為光催化水氧化提供活性位點; iii)有效降低SC表面的動能勢壘,同時不損失光吸收效率。
  • 合適的助催化劑提高光催化產氫
    金屬硒化物是具有可調節電子和能帶結構的窄帶隙半導體,已被廣泛應用,例如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光電化學裝置和生物醫學診斷中。考慮到產生的氫是化石燃料的一種環境友好和可持續的替代品,因此使用顆粒狀光催化劑進行陽光碟機動的水分解至關重要。有效進行太陽能轉換的先決條件是開發可利用太陽能光譜的寬波長範圍的光催化系統。金屬硒化物半導體是有希望的光催化材料,因為它們具有窄的帶隙和可調的能帶結構。
  • 光催化之提高半導體材料光解水產氫的有效途徑 — 「摻雜」
    可見,除了半導體本身的結構和特性(主要影響半導體材料的能帶結構)之外,影響半導體光催化活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光生載流子從體相移動到表面過程中的分離效率。光生載流子的複合通常意味著將所吸收光能浪費在無用的螢光和散熱上,導致光催化量子效率下降和光催化活性降低。同時,對於光催化產氫催化劑進行不同的改性有時還可以作為催化反應活性位起到降低反應活化能或產氫過電勢的作用。
  • 二氧化鈦光催化原理
    光催化原理是基於光條件下光催化劑的氧化還原能力,可以達到淨化汙染物,物質合成和轉化的目的。 通常,光催化氧化反應以半導體為催化劑,以光為能源,將有機物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實際上,光催化劑的種類很多,包括二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錫,二氧化鋯,各種氧化物半導體硫化物如硫化鎘,另一部分銀鹽,卟啉一等也具有催化作用,但它們都有 基本缺陷-----有損失,即本身被消耗之前和之後的反應,其中大多數對人體有一定的毒性。 因此,在21世紀已知的最有用的光催化材料是二氧化鈦。
  • 成都山地所發明一種高效降解藻毒素的溴氧化鉍光催化劑
    日前,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一種溴氧化鉍光催化劑的製備方法」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授權。傳統納米二氧化鈦一直作為高效氧化技術的典型代表,可以高效的降解多種有毒的有機汙染物。但由於其存在著必須用紫外光作為光源的應用瓶頸,目前尋找一種新型的可直接吸收可見光的光催化劑是新的思路。
  • 南科大黃立民課題組:光催化活性低怎麼辦?加點鹽試試-具有缺電子界面的鹼金屬離子修飾鉑助催化劑用於光催化析氫
    來源丨AdvancedScienceNews作為一種有前途的實現太陽能轉化為氫燃料的方法,太陽光碟機動的水分解在科學研究中已引起廣泛關注。光
  • NiO修飾Ni納米顆粒可見光催化製備高級烴類
    NiO/Ni納米結構光催化費託反應 CO加氫高溫高壓製備高級烴類(又稱為費託反應)是煤間接液化技術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投入大規模生產,
  • 光催化與生物降解直接耦合技術處理廢水的機制、進展和環境應用
    ICPB技術打破了必須在不同反應器中分別進行光催化反應和生物降解的傳統觀念,提高了汙水的淨化能力,並節省成本。這篇綜述總結了目前ICPB體系光催化劑、多孔載體和生物膜的最新進展,並著重探究了反應機理和反應器構造。此外,還對ICPB體系在環境和能源領域的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