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南峰、傅鋼團隊Nat. Catal.:鹼金屬離子如何促進催化加氫?

2020-07-30 X一MOL資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

多相催化加氫在許多精細化學品的生產中具有廣泛的應用,例如藥品、染料、食品添加劑、香料等等,其中最常見最重要的催化劑之一無疑是氧化物負載的高度分散的金屬納米顆粒。位於金屬-氧化物界面的金屬原子通常帶正電,通過與氧化物載體之間形成較強的Mδ+-O2-鍵以保持金屬顆粒的高度分散和穩定。在催化加氫過程中,分子H2可在界面高價金屬位點上異裂為氫化物(Mδ+–Hδ−)和質子(O–Hδ+)物種,或在零價或低價金屬位點上均裂解離為兩個氫化物物種。麻煩的是,除了預期的底物加氫以外,活化的氫物種還會還原界面處帶正電的活性金屬物種,並破壞界面結構,導致催化金屬中心的團聚和活性下降。這一問題,在目前勢頭正盛的單原子分散金屬催化劑中更為明顯。


目前,大量工作已經證明鹼金屬摻雜是提升金屬催化劑性能的有效手段。不過,對於鹼金屬促進催化加氫的機制卻存在爭議。一個流行的觀點認為鹼金屬可能作為電子給體與催化活性金屬相互作用,改變反應物和中間體的吸附能。不過,在很多催化反應中鹼金屬常以離子形式存在而非金屬,無法向催化活性金屬位點提供電子。還有一個流行的觀點認為,鹼金屬離子通過其周圍的氧原子與活性金屬位點間接相互作用,以避免活性金屬位點在氫存在的情況下聚集。但也缺乏深入的研究。近日,廈門大學鄭南峰教授(點擊查看介紹)、傅鋼教授(點擊查看介紹)團隊基於氧化物負載的單原子金屬催化劑體系揭示了鹼金屬離子促進金屬催化加氫性能的分子機制。在鹼金屬陽離子(Na+)存在下,Al2O3負載的單原子分散Ru(III)催化劑在廣泛的底物範圍中表現出明顯提升的催化加氫性能。實驗結果和理論計算表明,Na+離子對催化性能的提升基於兩方面的作用:(1)限制Ru(III)中心上活化氫化物物種向界面氧物種轉移,從而抑制Ru(III)的還原和團聚;(2)通過增強庫侖相互作用穩定帶負電的中間體和過渡態。相關論文發表在Nature Catalysis 上,秦瑞軒博士、周凌雲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 [1]。

鄭南峰、傅鋼團隊Nat. Catal.:鹼金屬離子如何促進催化加氫?

圖1. 催化性能研究和結構表徵。圖片來源:Nat. Catal.


作者使用NaOH和NH4OH作為沉澱劑,製備了有Na+和沒有Na+穩定的兩種Al2O3負載釕催化劑,分別表示為Ru(Na)和Ru(H)。他們首先評估兩種催化劑在150 ℃、3 MPa H2下催化丙酮加氫的活性。Ru(Na) 和Ru(H)的初始TOF都不錯,但後者活性迅速下降,而前者表現出了優異的催化穩定性,在32小時內未觀察到活性明顯下降。對新製備及使用過的兩種釕催化劑樣品的表徵結果表明,在催化過程中,Ru(H)催化劑的釕物種會團聚為釕納米顆粒,而Ru(Na)催化劑仍然以單原子分散中心形式存在。這意味著鄰近Na+離子的存在,或許可以穩定Al2O3上的單原子分散Ru位點以防止在苛刻的加氫條件下團聚。

鄭南峰、傅鋼團隊Nat. Catal.:鹼金屬離子如何促進催化加氫?

圖2. Na+的關鍵作用。圖片來源:Nat. Catal.


準原位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研究結果表明,當Ru(H)在150 °C下進行H2處理2 h時,主要的釕物種被還原;而相比之下,在相同條件下Ru(Na)中超過95%的釕物種仍保持其+3的氧化態。即使將溫度升高到400 °C,H2處理後Ru(Na)仍有超過一半的釕保持+3的氧化態。這種比較表明,Na+離子確實穩定了帶正電的單原子分散Ru物種。更重要的是,原位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顯示,在200 °C的D2中處理後,Ru(Na)上存在大量的表面–ODx物種,而相同條件下處理過的Ru(H)上卻未檢測到明顯的–ODx信號,這可以歸因於高溫下生成的–ODx物種穩定性很差。作者還進行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以進一步理解鄰近Na+抑制Ru(Na)上Ru(III)還原及團聚的作用。他們認為,Na+的獨特功能與鹼金屬離子和氫物種之間的庫侖相互作用有關。此外,庫侖相互作用在Ru(Na)上還抑制了Hδ--Ru(III)-O-Al還原消除形成Ru(I)•••OHδ+-Al,因為有利的Na+•••Hδ-吸引相互作用會被不利的Na+•••Hδ+排斥相互作用代替,導致TS2中的高能壘。這些發現也解釋了為什麼在Ru(Na)上Ru(III)不易還原。

鄭南峰、傅鋼團隊Nat. Catal.:鹼金屬離子如何促進催化加氫?

圖3. Ru(Na)和金屬釕上的催化加氫機理。圖片來源:Nat. Catal.


除了丙酮之外,Ru(Na)還被用於其他不飽和底物的加氫反應。例如,在苯酚加氫成環己醇的反應中,Ru(Na)的活性比Ru(H)和已報導的催化劑都要高得多。對於甲氧基苯酚、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4,4&39;-亞甲基二苯胺加氫產物是生產高性能尼龍的重要前體。Ru(Na)具有高催化活性、高穩定性,且易於製備,因此在工業上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鄭南峰、傅鋼團隊Nat. Catal.:鹼金屬離子如何促進催化加氫?

圖4. Ru(Na)、Ru(H)和商業Ru/Al2O3的催化活性比較。圖片來源:Nat. Catal.


總結


鄭南峰教授、傅鋼教授團隊的工作表明,在氧化物負載的單原子金屬催化劑體系中摻雜鹼金屬離子,不僅可以抑制帶正電活性金屬物種的還原和團聚,還能通過增強庫侖相互作用穩定帶負電的中間體和過渡態,從而提升催化體系的穩定性和活性。這項工作是鹼金屬離子促進單原子分散金屬位點催化加氫機理研究中的重要進展,有望啟發更多對於多相催化體系分子機理的研究。

Alkali ions secure hydrides for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Ruixuan Qin, Lingyun Zhou, Pengxin Liu, Yue Gong, Kunlong Liu, Chaofa Xu, Yun Zhao, Lin Gu, Gang Fu, Nanfeng Zheng

Nat. Catal., 2020, DOI: 10.1038/s41929-020-0481-6


導師介紹

鄭南峰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4044

傅鋼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4141


參考資料:

1. 廈門大學化學院官網報導:「鹼金屬離子促進催化加氫機制研究新進展」

https://chem.xmu.edu.cn/info/1274/9087.htm

相關焦點

  • 鹼金屬助劑效應百年難題終於搞清楚了!
    成果簡介有鑑於此,廈門大學鄭南峰教授、傅鋼教授及其合作者以選擇性催化加氫為目標反應、氧化物負載的金屬催化劑為催化劑體系,通過構築結構明確的單原子分散金屬催化劑,揭示了鹼金屬離子提升金屬催化材料加氫性能的分子機制。
  • 《Nature》發文:廈大教授鄭南峰、傅鋼團隊發展新型銅防腐技術
    廈門大學鄭南峰教授、傅鋼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江穎教授課題組密切合作在銅材料表面配位防腐技術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與鋁和鎳等金屬不同,銅表面無法形成緻密、穩定的鈍化層,致使銅表面會被持續氧化腐蝕。歷史上,銅的大規模使用得益於其抗氧化腐蝕技術(如黃銅、青銅等冶煉技術)的發展。雖然銅合金具有良好的減緩氧化能力,但其導熱和導電性能往往被大打折扣。如何開發既有強抗氧化能力又能保持銅優越導電、導熱性能的表面塗層技術,一直是銅抗氧化防腐領域備受關注和亟待解決的挑戰性難題。
  • 催化周報:Nature、Science、Nat. Catal.、JACS、Angew等大合集
    更重要的是,對比實驗和密度泛函理論(DFT)研究都清楚地表明,選擇性地形成Bi-O-Fe界面鍵有助於增強OER活性,而V-O-Ni界面鍵的構建有效地抑制了V5+離子的溶解,促進了OER的穩定性。因此,FeNi羥基氧化物的鐵鎳協同作用顯著提高了BiVO4光陽極的PEC水氧化性能。這些結果為雙金屬OER助催化劑的關鍵作用提供了獨特的見解,這對高效PEC裝置的設計和構建有重要的影響。
  • 催化周報:Nat. Catal.、Nat. Chem.大合集
    本工作表明,定製的催化劑可以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網絡作為簡單、非功能化碳陽離子的合適載體。本文所述的方法將為有價值的碳陽離子系統提供催化可及性。此外,作者通過滷素交換策略證明了XB催化的可調性,促進了D-核糖(D-ribals)的2-脫氧核糖化(2-deoxyribosylations)。該方法顯示了XB催化作為非共價有機催化中一種多功能的活化方式的出現,以及作為化學糖基化催化工具箱的重要補充。
  • 「吃幹榨盡」貴金屬!單原子催化初顯身手
    喚醒「沉睡」的貴金屬 催化劑被譽為現代化學工業的心臟,90%以上的化工過程與催化技術有關。很多催化劑含有貴金屬,催化反應在貴金屬表面發生,起催化作用的金屬原子稱為「活性中心」。 科學家們很早就認識到,真正參與催化反應的活性中心其實很少,絕大多數貴金屬原子都「沉睡」在表面以下,導致催化效率低。
  • 催化周報:Nat. Catal.、Nat. Mater.、Nat. Energy、JACS大合集
    合理設計利用非貴金屬促進H2、O2和H2O之間相互轉化的多功能催化劑是研究的熱點領域。由於雙金屬納米系統的電子、結構和催化性能取決於其組成、結構和尺寸的高度可調,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有機聚合物通常含有殘留的金屬雜質,如在聚合反應過程中形成的鈀(Pd)團簇,並且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種金屬團簇在聚合物光催化劑中具有催化作用。利用對F8BT,P3HT和dibenzo[b,d]thiophene sulfone均聚物P10納米粒子的瞬態和操作光學光譜,作者演示了在極為不同的殘餘鈀濃度下,電子轉移到鈀團簇的時間尺度上的差異如何轉化為析氫活性優化。
  • 江南大學劉小浩教授團隊揭示氧空位與CO2催化加氫構效關係
    近日,江南大學劉小浩教授團隊通過構建具有特定結構的模型催化劑,在揭示氧空位形成能與二氧化碳催化加氫性能關係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題為「Insights into the influence of CeO2 crystal facet on CO2 hydrogenation to methanol over
  • 催化周報:Nature、Nat. Catal.、Nat. Energy等大合集!
    在此,我們展示了一個在相對較低的溫度(500℃)下通過熱驅動氣態酸實現原位金屬原子化和配位調節的簡便策略。使用這種策略,來自NH4Cl的熱解氣態酸(HCl)可以將大的金屬顆粒縮小成相應的離子,隨後固定在富氮碳(NC)基體的表面缺陷上。此外,低溫處理誘導的NC中間層內的C=O可以在垂直的方向結合離散Fe位點,最後在NC主體的淺層表面得到穩定的具有高價態(Fe3+)的Fe-N4O物質。
  • 催化周報:Science、Nat. Catal.等大合集
    相反,幾十年來,鉑族金屬由於很高的活性,熱穩定性和對化學毒物的耐受性被廣泛用於許多工業催化反應中。本文推測自然界中的各種反應的基本原理,可以大大擴展催化中地球豐富金屬的使用。由此著重介紹了這些金屬的關鍵物理特性,可將其與貴金屬區分開來。之後著眼於自然界,以了解如何利用他們的內在屬性以產生對燃料和化學品可持續生產和轉化至關重要高效催化劑的。
  • 催化周報:Nature、Nat. Catal.等大合集
    催化加氫脫氧是生物油提質的重要步驟。但是,由於C-O鍵的良好穩定性,加氫脫氧通常需要較高的氫氣壓力和溫度。在這裡作者報告了使用協同催化系統,在<100℃和氫氣壓力<1 atm的情況下,將木質素基生物油有效發生加氫脫氧反應,該系統包含低氧化還原電位H4SiW12O40(SiW12)和懸浮的Pt/C顆粒。作者推測SiW12在生物油加氫脫氧中發揮三個關鍵作用。
  • 長春應化所在鹼土金屬有機氫化物研究中取得進展
    (第二主族元素)具有價格低廉、無毒的優勢,而且鹼土金屬有機氫化物可廣泛應用於許多有機當量和催化反應中。)高效地催化二取代、三取代共軛烯烴以及1-己烯加氫反應,催化劑的活性以及反應底物的適用範圍隨鹼土金屬的離子半徑增大而增加(Ca2+ < Sr2+ < Ba2+)(
  • 江南大學劉小浩教授:揭示氧空位與二氧化碳催化加氫的構效關係
    近日,江南大學劉小浩教授團隊通過構建具有特定結構的模型催化劑,在揭示氧空位形成能與二氧化碳催化加氫性能關係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題為「Insights into the influence of CeO2 crystal facet on CO2 hydrogenation to methanol over
  • 香山科學會議:儘早布局單原子催化
    喚醒「沉睡」的貴金屬催化劑被譽為現代化學工業的心臟,90%以上的化工過程與催化技術有關。很多催化劑含有貴金屬,催化反應在貴金屬表面發生,起催化作用的金屬原子稱為活性中心。科學家很早就認識到,真正參與催化反應的活性中心其實很少,絕大多數貴金屬原子都「沉睡」在表面以下,導致催化效率低。
  • ACS Catal.: 水煤氣變換,加氫脫氧和CO氧化催化中的載體作用
    確定氧化物載體在過渡金屬催化中的作用對於理解多相催化至關重要。水煤氣變換(WGS)(CO+H2O ↔ CO2+H2)反應是一個典型的例子,WGS的重要性導致許多研究旨在理解反應機理以指導催化劑的發展。其中氧化物載體決定了催化活性,但其原因尚不確定。有鑑於此,美國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JánosSzanyi等人,證明了一個簡單的描述符——羥基形成的平衡常數——與不同的氧化物載體上的WGS翻轉頻率有關。要點1.
  • 固體所Angew:Fe-Co合金催化肉桂醛水相加氫轉化
    背景介紹肉桂醛作為一種典型的α,β-不飽和醛,其共軛的C=C及C=O鍵使得高選擇性的加氫C=O鍵獲得肉桂醇成為一個很大的挑戰。為了提高C=O鍵加氫的選擇性,研究人員通過在金屬活性位點表面螯合有機配體(參考金榮超和鄭南峰老師的工作:Angew. Chem. Int.
  • 北林宋國勇ACS Catal.:Ru催化氫解木質素-鹼對酚類產物的選擇性調控
    過渡金屬催化氫解木質素生成 C2 及 C3 產物   本文亮點   木質素降解機理研究不僅有利於深入了解木質素降解過程,同時可以促進高效催化反應體系的開發利用。
  • 南科大黃立民課題組:光催化活性低怎麼辦?加點鹽試試-具有缺電子界面的鹼金屬離子修飾鉑助催化劑用於光催化析氫
    在經典的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制氫(HER)過程中,原位沉積的鉑納米顆粒(Pt NPs)的表面不含配體,光生電子的轉移僅受材料本身的吸電子性能驅動,對於隨後的HER來說可能不足且效率低。因此,增加參與HER的電子和反應性以改善催化系統的性能是很有必要的。
  • 廈門大學王野等:串聯催化實現CO和CO2加氫制低碳烯烴
    合成氣(H2/CO)轉化和CO2加氫制低碳烯烴是各種碳資源和CO2化學利用的有吸引力的途徑,但目前都受到產物選擇性差的限制。然而通過串聯催化將CO或CO2活化為中間產物並隨後形成可控的C-C鍵以形成低碳烯烴,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方法。
  • 賀泓院士/劉福東等ACS Catal.:甲醛常溫氧化分解新進展
    得益於強金屬氧化物-載體相互作用(SMSI),金屬氧化物載體在貴金屬基甲醛(HCHO)氧化催化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很少有關於非氧化物負載的貴金屬催化劑用於HCHO氧化的研究報導。研究人員製備了添加或不添加鹼金屬Na的Pt/AC催化劑,研究了催化劑的HCHO氧化性能。實驗結果顯示,在Na-Pt/AC-R(還原Na-Pt/AC)催化劑上,HCHO在25 ℃時可完全氧化生成H2O和CO2,而在相同反應條件下,Pt/AC-R催化劑僅有40%的HCHO轉化率。要點2.
  • 【2019年第4期】焙燒溫度對CuMgAl催化劑催化糠醇加氫制戊二醇的影響
    糠醇呋喃環中C5—O1鍵加氫開環可得1,2-戊二醇,C2-O1鍵加氫開環可得1,5-戊二醇,反應物原子都得到完全利用,是綠色的化學過程。目前1,2-戊二醇和1,5-戊二醇的生產主要是以糠醇和四氫糠醇為原料,所用催化劑主要為非貴金屬和貴金屬多相催化劑。